孩子不如意就哭鬧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

要接納、加倍愛護、有時不妨進行冷處理。

以下為5點孩子哭鬧的原因和 3點應對的辦法,請看【正文】。

正文】不如意就哭鬧

--把握好親子間的「倔犟戰」

雪嫻是個3歲多的小女孩,以前一直是大人眼裡的乖乖女。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雪嫻卻顯得特別任性,不但不聽話,還總跟大人鬧彆扭。

前幾天,氣溫突降,天氣特別冷,雪嫻去幼兒園前,媽媽堅持要給她穿棉衣,可是雪嫻說什麼也不肯穿。

媽媽告訴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會凍著、會生病,可是雪嫻聽了,只是一個勁兒地說:「我就不,我就不。

」無論媽媽如何勸說,雪嫻就是不聽。

後來,媽媽勉強給雪嫻穿上了,可是她袖子一甩,就又脫下來了。

眼看上班就要遲到了,媽媽急得沖她大聲說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倔,凍壞了怎麼辦?」

見媽媽這樣說,雪嫻「哇」的一聲就嗷嗷大哭起來。

看著眼前這個哭哭啼啼的孩子,雪嫻媽媽怕影響鄰居休息,只好妥協。

讀懂孩子的行為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遭遇過孩子不達目的而誓不罷休的哭鬧,然而,面對孩子的固執與任性,家長往往表現得束手無策,最終只好妥協「投降」。

其實,家長過分的縱容只會阻礙孩子健康的成長,而弄清楚孩子倔犟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1.「倔犟」是一種執拗情緒,是自我中心意識的一種強烈表現

孩子到了2歲以後,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的觀點,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而且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逐漸學會通過動作來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於是,曾經聽話、乖巧、順從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間變得非常倔犟,難以變通,有時甚至會到難以理解的地步。

由此看來,孩子的倔犟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也是其在成長過程中實現「自我尋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這也就是為何大人罵孩子幾句、打孩子幾下,都可能會引來一場狂風暴雨的原因所在。

2.如果父母平時對孩子的關注不夠也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行為

比如,有的父母一向覺得孩子乖一點是應該的,從不給予正面關注和表揚,而一旦孩子有不良表現,父母就會大加指責,這樣就會給孩子一個暗示:只有自己不乖的時候,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注,於是孩子和父母對著幹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多,父母越生氣,孩子反而越高興,而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哭鬧不休或是尖叫不止,就成了孩子對抗父母的「殺手鐧」。

3.給予孩子太多的愛護

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他們過多的愛護和關照。

對於孩子的要求,這些家長也是無論對錯一律滿足。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想要什麼就得有什麼,我想怎麼樣就要怎麼樣的錯誤認識。

一旦有一天,當孩子的願望不能得到滿足時,他們就會用大哭大鬧來報復,而此時的家長如果繼續遷就,就會更加助長孩子任性的成分。

4.受父母個性的影響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言行的影響會更大。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處理問題時,總是表現出偏執、倔犟的一面,那麼,孩子受父母的影響,也會漸漸形成偏執、任性、倔犟的性格特點。

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的性格定局以後就會很難改變。

所以,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5.孩子自身的個性特徵所致

2歲以前孩子的執拗情緒往往與自身的個性與特質有關。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就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特質,而這種個性在新生兒身上已經有所體現。

比如說,同樣是尿濕了尿布,有的孩子的包容性會更好一些,而有的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敏感。

由此看來,為了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會走向偏執、極端、鑽「牛角尖」,遇到困難能夠設法自己解決,父母一定要學會善待倔犟的孩子。

換種方式愛孩子

雖說家有倔小孩總是件讓大人頭疼不已的事情,但是倔小孩也有其自身的優點,他們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如果家長引導得當,這對培養他們獨立、自信、自強的性格特質是大有裨益的。

那麼,作為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呢?

1.家長要善於接納孩子

碰到倔犟的孩子,家長要頭腦冷靜,意識到孩子年幼不懂事,理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同時要和風細雨地進行說服教育,使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倔犟不好,今後才會自覺糾正,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打孩子。

2.倍加關心和愛護犟脾氣的孩子

如果家有倔脾氣的孩子,家長平時更要儘量爭取時間多陪陪孩子,彼此談心、交流思想感情。

而且還要多從孩子身邊的同齡人中找出榜樣,啟發孩子向他們學習。

3.家長不妨學點冷處理

對待倔犟時候的孩子,家長不要急於哄他,也不要大發脾氣,更不能打孩子,而是暫時不理孩子,任其哭鬧。

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再心平氣和地告訴他,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還需讓孩子明白,只要是無理要求,再鬧你也不會答應他。

除此之外,為了趕走孩子心裡「倔犟」這個惡魔,作為家長,一定要把「倔犟」這個詞從自己的腦子裡剔除,即便孩子做錯了事情,也不再往性格的「犟」上聯想,而是儘量從孩子心理動機去分析問題、解釋問題,這樣既能克制住自己,化解自己與孩子的矛盾,又能樹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給任性的孩子定規矩?

任性,可以說是現代孩子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管教,老是和大人對著幹,特別倔,而且軟硬不吃。就像一匹脫韁的小野馬。但另一方面,任性也是孩子個性發展的一個過程。對任何事情都說「不」,是...

孩子脾氣暴躁 媽媽應對有十招

養生導讀:孩子脾氣暴躁,家長很煩心,甚至不少家長「以暴制暴」,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是不正確的做法。那麼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呢?下面為您介紹十招應對孩子脾氣暴躁,輕輕鬆鬆搞定孩子的壞情緒!孩子脾氣暴...

溺愛孩子的8種表現,看看你都中了幾招?

「溺愛」就是過分愛護的意思,在字典上「溺」字的解釋為淹沒,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太多就會「淹沒」孩子,影響孩子的成長。俗話說「過猶不及」,這種愛護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所以我們要引起重視。下面為大家...

孩子性格的成長,是一個大難題

我本人也是跟孩子打交道的,我工作的幾年裡,接觸各種各樣的孩子(幾個月到13歲),有些孩子確實從幾個月開始,我是看著長大的,他門的每一次變化都歷歷在目。從剛出生是爸爸媽媽們的寶,2.3歲時讓父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