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到底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歲的叮噹在經歷了一整天繁忙又興奮的聚會後,到家已經半夜11點,疲累的媽媽催著叮噹快點換上睡衣躺下睡覺,叮噹卻突然指著床的另一邊,指令媽媽站在她指定的位置。

媽媽反覆勸著叮噹明天要起早,今天不能講故事了,叮噹卻拿起身旁的衣服去打媽媽,小小的她此時迸發出最大化的憤怒,用盡她最大的力氣哭喊並且執意要開著燈,讓媽媽給她讀故事書。

媽媽拿出最大的耐心勸叮噹,可都是於事無補,換來的只有更高分貝的大喊大叫。

沒有爸爸這根救命稻草,身累心焦的媽媽只能默默的走到另外一個房間,強作鎮定後重新返回屋中抱著哭成淚人的孩子,妥協著答應給她讀一本故事書。

這樣的場景時不時的發生,總是像在消磨著媽媽和孩子間彼此的耐力。

有時是因為得不到一個冰淇淋,有時候是非要打一個電話給某一個人,這樣的要求如果不被滿足,叮噹小小的身體就會如火山爆發般迸發出所有的嘶喊。

孩子在發脾氣 (temper tantrum)時具體表現為叫喊或者咆哮、打人或物、哭泣、倔強的不接受任何事物、憤怒抑或生悶氣,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會在家長妥協後立即扭轉情緒,有的孩子則在家長讓步後依舊沉浸在憤怒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在發脾氣時,會表現的格外暴力,也有的孩子會不停的喊叫或絮叨,無法控制自己。

有科學家指出,孩子的這種行為歸為一種反社會 (anti-social)的先兆,家長理應重視起來。

反社會的行為不僅指一些犯罪行為,舉例來說還包括不喜歡垃圾分類、不遵守道路規則等行為。

有一位叫Heinz Kohut的學者認為孩子發脾氣是一種自戀的憤怒,是由於孩子自覺為一個宏偉展示者的核心遭遇挫敗而造成的。

當孩子的願望被拒絕時,他們對於膨脹的自我形象遭受了打擊而產生憤怒,極大地影響到了孩子一向認為的無所不能的神奇能力,發脾氣就理所當然了。

舉個例子,有些孩子對於兄弟姐妹的出生會感到嫉妒,並引發性格變化,由此產生負面的發脾氣,是因為他們控制感覺的努力,使自我管理的系統超過了負荷。

孩子壓力大了,就是咱們俗話說的比較鬧心,加之家長無暇關注或者訓斥,會讓孩子的壓力加劇,最終導致家人發覺事情的嚴重性時,已經到了很難解決的程度。

都說母愛是偉大的,真的不是徒有其名。

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讓孩子聲嘶力竭,讓家長束手無策。

當家長們每每看到孩子發脾氣,心裡想的最多的是如何遏制和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其實這是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邏輯思維和情商發育不夠了解的一個盲區。

在學會幫助孩子之前,我們首先應該了解孩子會發脾氣的內在和外在原因。

著名兒童學家Jean Piaget 界定孩子在2-7歲期間屬於認知和思維發育的一個前運算思維期(Preoperational Stage)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年齡段。

孩子發脾氣只是孩子眾多行為能力中的一種, 他們在此階段的認知和思維發育並不成熟,所以導致孩子並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個世界和大人們給他們帶來的指令。

在孩子的心裡,孩子只能以自己為中心 (egocentrism)考慮事情,也就是說孩子還不會換位思考,這就大大解釋了大人們特別不理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會為了執拗的堅持一件小事而大發脾氣?

而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對語言和事物的認知理解程度的不完善,也限制了他們去理解「媽媽為什麼要讓我這樣做」?就像在叮噹的腦海里,自己明明還不累,每天的睡前故事為什麼會被取消掉?以叮噹的年齡,她完全不能也不具備站在媽媽的立場上去考慮這件事,加上語言能力的限制,及知道發脾氣比談話效果來的更直接,所以水到渠成的就會發生這場吵鬧。

叮噹認為重要的事情,媽媽卻覺得無關緊要,這只是大家所站的立場導致的。

這時我們應該首先考慮叮噹對這件事是否真的有需求,大人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我們要在很短的時間裡決定哪些可以妥協,哪些不可以。

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吃冰淇淋,那答案一定是no, 如果孩子只是想睡前多和你說幾句話,那我們就應該給孩子幾分鐘。

對於說no 的方式,家長要養成一個習慣,即使再不開心,也要給孩子留些面子,一句特別堅定的『不可以』完全可以安安靜靜、斬釘截鐵的告訴孩子。

您的那句『不可以』是否讓孩子覺得有隙可循?還是孩子在聽到你的答案時他(她)的心裡已經斷定媽媽是不會妥協的。

心理強大的孩子,即使確定媽媽是不會妥協的,會依然讓脾氣發到極致,那說明孩子從根本上不理解為什麼不能做,也不能理解這樣發脾氣給別人帶來的不便。

對於叮噹的訴求和行為,我們要判斷孩子的平衡點在哪裡,配合孩子平時在生活中的性格與舉止做參考,孩子有自己非常重視的點,所以脾氣發的程度都是和這些因素息息相關的。

第一階段大人要做的事情,是判斷孩子對大人的哪些應對方法接受,哪些不接受。

剔除不接受的方法後進入第二階段,放大加強孩子比較喜愛的方式。

第三個階段,看到孩子的行為得到改善後,大人按事後體會繼續努力。

孩子的大腦里存有很多塊拼圖,這些拼圖都是通過平時的所見所聞得來的。

有一些拼圖像小程序一樣,已然被孩子的認知和邏輯思維處理過。

比如,叮噹在考慮用最有效的方法讓媽媽接受自己的意願時,她的大腦里瞬間會蹦出一塊叫做發脾氣的拼圖,對於孩子來說這塊拼圖就和學會用勺子吃飯那塊拼圖沒有區別。

孩子只是覺得在表達自己,完全沒有家長認為的那種不可理喻的定義。

孩子每發一次脾氣,對於每日辛苦付出無限愛的大人來說,都是消耗的,精力和心理上的折磨與日俱增。

我們要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思考他們的行為和心理能力,但是在剖析孩子每一次發脾氣的案例時,又需要把他們放在一整個大環境下來解讀,這樣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的讓大人站在一個理智和寬容的位置,檢視雙方現階段所經歷的煎熬。

在判斷孩子在前運算思維期的平衡點時,大人不能隨意刪除孩子記憶中對認知邏輯的拼圖,但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找到缺失的拼圖,耐心的幫孩子拼出完整的心理鏈圖。

我們要學會在分析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時把所有因素放大化,而在操作時,要把所有行動精簡而又效率化。

家長的心理其實就像看孩子坐過山車,上一分鐘孩子的善良懂事讓你心曠神怡,下一分鐘的大聲嚎啕就讓你心碎一地。

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目標定在隨時剷除孩子的壞脾氣上,而是要學會如何掌控孩子以及自己的情緒,把握好每一次孩子情緒起落時的平衡點,以最大的耐力拖住孩子,不讓他們情緒起伏過大而摔的過重。

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和後天的區別,對待解決的方式也就相應不同。

先天的需要從長計議,以最大化的耐心來開導。

突然的情緒異常往往是後天因素造成的,比如孩子在和熟悉的親人分開後產生的分離焦慮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後天的性格變化通常因為孩子身邊的環境和人發生變化而影響到了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重大的變遷,或者內心大量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孩子都會崩潰。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如下:

  • 身體不舒服,太熱,太冷,太餓,大人應該通過觀察和溝通儘快的了解孩子的感受,從而幫孩子解決問題。

  • 有些孩子身體缺乏鈣鎂,也會產生很大的情緒波動。

  • 孩子的精力沒有最大化的釋放,滿足感匱乏,也會讓孩子產生無名之火。

  • 欲求沒有得到滿足。

  • 過於溺愛,孩子的思維模式被各種過度滿足的慾望填滿。

  • 模仿,孩子像海綿一樣,不會判斷哪些該學,哪些不該學,所以會最大化的吸收所有身邊人的各種言行舉止神態。

    他們從出生開始,大腦就會很努力的接受所有新事物,所以大人的言傳身教和教育方式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能力。

  • 孩子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強。

  • 孩子在小的時候有很大一部分的表現來自於基因的影響,比如好勝的媽媽遇到好強的孩子,倔強的爸爸總是和倔強的孩子講不通道理,往往就會容易產生硬碰硬的不良反應。

  • 孩子的性格組成更是需要分析的一個部分,孩子是從小就欲求很強烈,還是只是最近情緒波動比較大,有的孩子在小寶寶階段就會為了想要的事物大哭大叫直到得到為止。

解決的方法:

  • 在孩子要發作和準備發作的時候,馬上用幽默的語言調節孩子的情緒,讓事情有迴旋的餘地。

  • 絕不能硬碰硬和孩子對著大喊大叫,或者說過激的語言和髒話,以暴制暴是最低級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避免。

    我們一定要寬容,但不是大度,要像和朋友一樣談論問題的所在,即使很想發火,一個深呼吸,把想指責孩子的話咽下去,用最尊重孩子的方式去和孩子相處。

  • 冷處理,如果有別的家人在,可以交換處理安慰,如果沒有,您需要忽視您的孩子一會,讓孩子安靜下來,讓孩子感覺到你沒有在關注他們的哭喊。

    叮噹的媽媽選擇去另外一個房間是很正確的選擇。

  • 轉移注意力,比如在公共場所,如果你忍受不了孩子當眾撒潑,可以試著給孩子提供一些其它的選擇,讓孩子的情緒暫時平復。

    當然這種方法其實我不太推薦,因為孩子會習慣性的有連續性要求。

    在愛爾蘭,家長不會因為自己孩子在超市里要買東西滿地打滾時妥協,他們會靜靜的等孩子發完脾氣,然後帶孩子回家。

    也沒有任何人會圍觀指責大人或孩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妥。

    為了更好更快的用最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您一定要放下尊嚴,幫孩子安全的坐完他(她)的過山車。

  • 按照孩子的發脾氣頻率和嚴重性級別,要從長計議,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要鼓勵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和改變。

  • 對於脾氣硬又倔的孩子,要順毛摸,給他們時間思考,給他們台階下。

    讓孩子最大化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 對於性格敏感柔弱的孩子,要表現出極大的同情和鼓勵,讓孩子努力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 避免孩子爭吵的發生,比如自己孩子經常和鄰居家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吵架,孩子自己還不會選擇朋友的時候,大人應該幫助孩子選擇可以合得來的小朋友一起玩。

  • 整體提高孩子的情商。

    水滴石穿,但不是一日兩日就能辦到的。

    作為家長的我們,務必要堅持,在每一次孩子發脾氣的背後,努力做到應該給孩子提供指引,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會給孩子的心理歷程鋪墊一塊石子。

在愛爾蘭家長很不提倡溺愛孩子,所以對於孩子發脾氣的解決方法只歸於很簡單的三條:

1.給孩子換一個環境讓他(她)自行安靜下來。

2.忽視,對孩子任何的過激行為不作為。

3.同情,安慰,外加心平氣和的教育。

文/Joey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人小脾氣卻很臭,下面幾招降服他!

小小的人兒啊,一言不合就耍脾氣。要求不滿足,就賴地上打滾哭泣,脾氣很臭,年齡增長了,可是脾氣卻變差了,很多父母不明白這是為什麼,要怎麼辦。這種行為一般最早發生於15〜18月齡,以20月齡左右較為...

孩子脾氣暴躁 媽媽應對有十招

養生導讀:孩子脾氣暴躁,家長很煩心,甚至不少家長「以暴制暴」,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是不正確的做法。那麼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呢?下面為您介紹十招應對孩子脾氣暴躁,輕輕鬆鬆搞定孩子的壞情緒!孩子脾氣暴...

面對孩子發脾氣,很多父母忽視了這一步

有一句老話說: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很多家長也常常感嘆,平時看著是可愛的小天使,一發起脾氣來就變成了小惡魔,大喊大叫、哭鬧、撒潑打滾,管都管不住。其實,孩子發脾氣並非全是壞事,比起害怕...

不懂這5點,難怪寶寶越勸脾氣越大!

文章來源【泡泡媽的繪本世界】。關注它,每天都會收穫一本好童書+有趣的育兒乾貨。Hi,各位家長朋友們好,我是泡泡媽。Lin媽媽問泡媽,寶寶脾氣很大,總是喜歡和小朋友們打架,在家裡也總是摔玩具,一不...

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這幾招教你搞定

1發脾氣不是洪水猛獸,是正常的表現「小孩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在大部分父母的眼裡,孩子發脾氣是不聽話、不懂事的表現,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懂孩子的心思。發脾氣是兒童期早期最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