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招就幫你解決熊孩子,不學會後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為一個成人,為何總跟一個孩子發生碰撞?

上班路上,迎面撞上亂跑的孩子,他手上正在融化的冰淇淋已經鋪滿了你新買的襯衫;

或者被小孩莫名其妙地踩上一腳拍上兩下;

無故被小孩惡作劇叫「臭阿姨」、「壞叔叔」的名號

······

一個熊孩子就能毀了你的一天。

大人們最怕遇到這樣的孩子,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家的。

自己的孩子,捨不得打,每天被氣個半死。

遇到別人家的孩子,不能打,不能罵。

找別人孩子家長理論,永遠只是得到一句:「孩子還小,你計較什麼」。

家長們都在為如何教育好孩子而焦慮,在煩惱別人孩子破壞你好心情的同時,還要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變成這樣。

這時你要懂得,教育孩子應該防患於未然。

今天啟鵝學堂教大家2招,幫助大家了解熊孩子+解決熊孩子。

什麼是熊孩子

1不考慮他人感受

前陣子,一對中國夫妻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前往美國洛杉磯度假,結果卻是被遣返回國。

一家三口在飛機上與一位華裔小哥起了爭執,原因就是他們家的孩子一直用各種方式騷擾這位小哥。

把他人當做「人肉沙包」打,吵吵鬧鬧,上躥下跳等行為,都給小哥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這是一個典型的熊孩子的案例。

這個熊孩子在進行,如拍打、吵鬧、推搡行為時,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他人的正常休息。

這樣的孩子很常見,公眾場合的大聲喧譁,玩鬧,甚至是不管不顧地橫衝直撞,都會給旁人帶來困擾。

家長們也是一籌莫展,管不住啊!

2行為沒自制力

熊孩子在公共場合不顧及他人感受,行為沒有約束和規範,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很多孩子喜歡破壞公物。

比如破壞展覽展品、隨意拆開超市的商品等。

朋友的表弟,平時就特別調皮。

每次去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像到自己家一樣,把鞋隨便一蹬,就開始到處撲騰。

表弟的破壞力很大,到處踩踩跳跳,把沙發和主人的床當蹦床跳,甚至會翻箱倒櫃找好玩的玩具。

每次翻到朋友新組裝好的模型,他都會不經過主人同意就開始擺弄,經常會弄壞朋友花了好大心思組裝的模型。

對於這些早已讓人反感的行為,孩子的大人不管,朋友也很無奈。

孩子缺乏自制力,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除了孩子本身的問題,家長也有很大責任。

家長們千萬要注意,像表弟這樣的孩子他們通常會認為:破壞物品、旁若無人想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是好玩的、刺激的。

並且別人越是阻止,他們就越來勁。

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嘛,還小,調皮搗蛋一點很正常」,一部分認為「現在孩子說也不聽,打也沒用,我已經管不住了」。

這兩種想法都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受控制。

如果你的孩子行為沒有約束,有時自己做的事情會造成什麼後果全然不在意,並且也不管他人的感受,他可能已經開始變「熊」,要趕緊預防,不要在熊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給孩子立規矩

解決熊孩子辦法Ⅰ

我們要幫助孩子培養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規則意識。

熊孩子的普遍特點就是活動量大。

對於活動量大的孩子,因為自身的能量和精力比較強,所以他們的控制能力和規則意識相對薄弱一些。

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這些弱點,他們以後在學習當中,就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面對課業的壓力,也能夠做到控制自己的行為,做事也會更有分寸。

活動量大的孩子,他們一般下手沒輕重,容易在嬉鬧中毀壞物品、打傷他人。

自控力的培養也能幫助他們,避免陷入一些無謂的紛爭或者打架等事件。

1和孩子協商約定

我們給孩子立規矩,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想要孩子提高自制力,要事先和孩子進行約定。

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協商制定一些行為規範。

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一定是「協商」,而不是「命令」,並且最好是由孩子自己提出的一些規則。

比如可以和孩子說「媽媽想要和你一起做一些約定,我們一起按照這個約定去完成一些事情,當然這些我們約定的規則完全可以由寶寶你自己來決定。

這時候孩子會對制定規則這件事提起興趣。

像是「我今天如果在公共場合沒有大聲吵鬧,就可以多玩半個小時樂高玩具」。

或者「如果今天沒有橫衝直撞亂跑,媽媽就會獎勵多看一小時的動畫片」。

其實孩子都很單純,往往你給他們作主的權力時,他們也不會提出很過分的要求。

尊重規則的結果都是孩子自己想要實現的,所以他們實踐起來會更有積極性。

每一個人對自己認可的事情,總會比較願意去配合。

對於容易玩過頭,瘋起來很難收住的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

如果是爸爸媽媽不尊重孩子,自行規定所有的規則,那就不能稱作為約定,而是脅迫。

如果我們總是脅迫孩子,孩子一定是會反抗的。

有些孩子膽子小,敢怒不敢言,會把情緒壓抑在心裡,從其他地方來跟家長做對。

比如為了表示對爸爸媽媽命令的反抗,故意做事情很慢,拖拖拉拉。

而有些比較剛烈的孩子,就直接耍無賴,開始吵鬧。

這些都是因為家長過分行使自己的權利,沒有尊重孩子造成的。

所以說,我們在與孩子約定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果能夠完全讓孩子自己來作主的話,那效果會更好。

2制定內容的違約責任

在和孩子的約定中除了「尊重孩子,進行協商」這個原則,還有約定時要清楚的涵蓋「人物、時間、事情、違約責任」四個內容,缺一不可。

我們自己設想一下,說好大家一起出門玩,有人把行程擅自安排掉,沒徵得你的同意,請問你會有什麼感覺?我們一定會覺得這個人一點也不尊重自己,玩起來也不會很開心。

如果能夠,事先把行程安排都與你一起商量,平衡大家的需求,來定奪最終的行程,那我們就會感覺舒服許多,而且也會更主動積極的參與。

所以,在每一次玩耍或者參與其它活動之前,我們也同樣的需要跟孩子來協商,做好約定,不能因為覺得麻煩就省略了。

接下來,關於「誰,什麼時候,要參加一個什麼樣的活動,總共需要多少時間,如果不能遵守約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四個重要內容都是需要全部和孩子約定清楚的,一樣也不能少。

有些家長圖省事,常常出門前給孩子一個籠統的說法。

比如,「寶寶,今天晚上我們去外面吃飯,你要乖一點哦,不要亂吵」。

這樣的約定等於沒約定,因為任何事情都沒有說清楚,對於寶寶來說既不知道要和誰一起吃飯,也不知道究竟要吃多久。

「乖一點」這種家長天天掛在嘴邊的話,更是沒有約束力。

那正確的應該怎樣跟孩子來約定的呢?

我們家長可以這樣做:

「寶寶,今天晚上我們要出去吃飯哦,一起吃飯的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趙叔叔和李阿姨,還有一個小哥哥,叫王鵬,只比你大1歲,你看這是他們的照片」媽媽說著拿出手機給孩子看照片。

「你看他們都很親切呢,我相信你和王鵬小哥哥會玩得很開心的。

而且今天我們會吃披薩,你喜歡的呀,對嗎?」

「不要,我今天想要吃意大利麵。

「好的,沒問題,媽媽可以幫你點意大利麵。

「好啊,好啊!」

「寶寶,今天吃飯的地方會有許多其他的客人,我們在餐廳的時候不能很大聲的說話,這樣會影響別人哦」

「那我應該怎麼說話啊?」

「就是像你現在和媽媽說話的聲音就可以了。

「如果你很快吃完了,坐不住的話,可以和媽媽說,媽媽會帶你和小哥哥出去逛一圈,讓爸爸和趙叔叔談點事情,好不好?」

「好啊,我一定吃的又快又好!」

「寶寶,真乖,今天吃飯可能會時間長一點,大概在8點半結束回家,你也可以多玩一會,好不好?」

「那吃完飯我大概能玩多久啊?」

「大概可以玩1個小時吧!」

「太好了,能玩一個小時」

「好了,寶寶,今天媽媽一共跟你約定了二件事哦,第一、吃飯的時候要控制你自己的聲音,像平時一樣說話;第二、吃完飯我們可以出去玩一個小時,到8點半要回家,寶寶都知道了嗎?」

「嗯,知道了」

「那好如果,你違反了我們之間的約定怎麼辦?」

「我不知道」

「這樣,如果你違反了約定,那明天晚上我們就不能看動畫片了。

「嗯,不好,我要看動畫片!」

「媽媽答應寶寶的事情要做到,寶寶答應媽媽的事情,也同樣要做到,對不對?」

「對!」

「那這樣,明天晚上本來可以看2集動畫片的,如果你違反了約定,我們就只能看一集了,好不好?」

「好吧~」

「那我們拉勾,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來!」

「嗯,我能做到!」

「那我們穿衣服,出發吧」。

像上面這樣才是完整的和孩子之間的約定,這裡有一些細節是需要家長們注意的,就是跟寶寶約定時一定要給出明確的示範,儘量避免模糊不清的概念。

這樣不但我們在事先通過照片幫助寶寶認識了陌生人,做了一點的鋪墊,而且把餐廳就餐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吃完飯玩耍的時間,和違約責任都和寶寶事情約定清楚了。

3約定的執行

和孩子制定好一些規則和「獎懲機制」後,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去執行這個規則。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保證行為的規範,孩子才能有樣學樣,跟著家長一起去很好地去執行這個規則。

在約定的執行中,家長也應該適時對孩子進行提醒,可以事先鋪墊,在事情開始前就提醒孩子,

「今天我們看電視只能看一小時哦,你昨天和媽媽約定好的」;

也可以在事情發生當中提醒孩子。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各種行為都是被規範著的,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長此以往,孩子自會懂得什麼場合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

培養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

解決熊孩子辦法Ⅱ

熊孩子從不考慮他人感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不會換位思考。

孩子的思想是單一簡單的,有時他們只是單純地想去做這件事,而不會去考慮做了這件事的結果。

這非常不利於他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思想的單一和情緒的飽滿促使他們一定要去做這件事,孩子還小的時候情緒是非常飽滿豐富的,他們經常會找到一些情緒的發泄口。

比如去打擾他人、去觸碰他人,或者大聲喊叫、亂跑、亦或者是破壞公物...

1拓展思維練習

家長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變通和多角度拓展思維能力。

在平時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的針對同一件事情,讓孩子多想幾個解決方案,和孩子多討論討論同一件事情的可行的方案。

生活的許多點滴的小事都可以幫助孩子來拓展思維。

比如回家路上:「今天媽媽不想做飯了,寶寶你想一想,我們可以怎麼吃飽肚子,我們一人想一種辦法,看看誰的主意更好。

或者「今天我們不坐地鐵了,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麼回到家。

2角色扮演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合作進行一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在自己吵鬧的時候,別人的感受是什麼。

比如,如果你開始察覺孩子喜歡去騷擾他人,就可以和孩子協商,大家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小孩子往往對這樣的遊戲都充滿了興趣,因為他們是好奇充滿活力的。

家長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體會到,「當你自顧自打擾別人的時候,別人的感受是什麼」。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可以充當「熊孩子」,一直去騷擾正在吃飯的孩子,偶爾拍打一下,並且一直和孩子說個不停;

或者,在孩子睡覺休息時,故意把孩子吵醒。

這些做法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煩躁。

3平等溝通

孩子如果大一點,家長可以坐下來耐心地和孩子們講道理。

但一定不要用「你應該」「你必須」「你不能」諸如此類的命令語氣,家長可以做的,就是和孩子平等地進行面對面地交流。

詢問孩子的內心,關心孩子的情緒。

這樣的平等討論,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間的關係,更能很好地幫助你去了解孩子,有時候孩子不規範的行為也是無意識的,這時不要忙著指責,去和孩子討論他的不當行為,詢問孩子自己的想法,再找出解決方法。

很多時候都聽家長在抱怨,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和孩子也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更不要說坐在一起心平氣和地討論些問題。

家長應該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很貴的玩具,也不是ipad和電子遊戲,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智慧和陪伴。

如果我們能夠在生活中多動一些腦筋,把身邊很多事情都可以變成一個好玩的遊戲,就會發現孩子的創作性思維和多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起來一點也不難。

家長沒有立規矩和孩子本身不懂得換位思考,所以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熊孩子。

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規範,用協商的方式和孩子做好事先約定,並教會孩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徹底告別熊孩子。

線上學育兒,請關注啟鵝學堂公眾號推送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自理能力如何培養之我見

自理能力,顧名思義,是自己料理、照顧自己的能力。比如學會自己穿脫衣褲、鞋襪,疊放衣物,在天涼的時候能把內衣塞到褲子裡以防著涼,學會分類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這些孩子們在小班的第一個學期就學會了...

如何教孩子學會道歉︱理論+方法超實用指南

歡迎關注「跟美國兒醫學育兒」頭條號,我們是在美國生孩子、養孩子的媽媽們,在這裡分享寶寶們的衣食住行,深入探討美國兒醫的育兒理念,歡迎您的加入。(本文作者為「媽媽幫」的媽咪J,幼教老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