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之如何夸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期作業完成情況:

上節課我給大家留了一個小作業,讓大家回家制定一份家庭行為規範、家庭公約,在要求孩子行為規範的同時,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也在平等地對待孩子。

不知道大家完成了沒有?建議家長們有時間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制定家庭公約,全家人一起執行。

這樣對於讓孩子聽你說話會很有幫助。

孩子知道不管是哪個家庭成員違反規範,都會受到懲罰,他的接受度會更高些。

儘量避免在孩子犯錯但是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的前提下批評他,要求孩子聽你的,一般都不會有效果。

本期我們接著講「親子溝通」第三講的內容。

用正確的心理學方法對孩子說話

正確的心理學方法就是要了解並尊重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的規律及特點,關注孩子和家長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明白自己在幹什麼。

1、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或者遇到難題自己解決不了,會很鬱悶,回到家裡沖爸爸媽媽或沖自己發脾氣。

這時候你應該用語言讓孩子平靜下來,「媽媽知道了,媽媽能為你做點什麼嗎?」你的一句話就會讓孩子所有的委屈都煙消雲散。

他可能會撲在你的懷裡大哭一場,情緒釋放出去之後,問題也就解決了。

2、當孩子向你講述的時候

孩子3歲以後特別願意向家長提問,其實孩子在提問的時候並不是沒有答案,他自己心裡已經有答案了,他只是希望你來聽他講述。

這個時候你要靜下心來聽孩子怎麼說。

如果你心不在焉,人在心不在,雖然看著孩子,心思卻不知道跑到哪裡了,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孩子會說:「媽媽,我不說了,你都不愛聽!」你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一定要先學會聽他說話。

只有家長有好的傾聽習慣去聽孩子講話,孩子才能學習到好的傾聽習慣。

3、當孩子很激動的時候

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經常會發脾氣,比如家裡有兩個孩子,老大會說:你為什麼這麼疼弟弟妹妹?為什麼給他買東西不給我買?」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應該: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爸爸知道你很生氣,你如果生氣的話就大聲說出來吧!」如此心平氣和地說兩遍,氣氛就緩和多了。

其次,讓孩子有完整的思考過程。

比如孩子要出去滑旱冰,但是找不到輪滑鞋,大發脾氣指責家長。

這時候家長可以說:「毛毛,你想想看,你自己把輪滑用具放在哪裡了?」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不要激動,孩子會用你跟他交流的方式去跟其他人交流。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應該教孩子怎麼做,告訴他該如何如何。

實際上,這種時候孩子頭腦里是沒有概念的,遇到具體事情他並不知道怎麼做。

你在什麼情境下對孩子用什麼語氣、表情、態度來溝通,都會是孩子學習、模仿的來源。

家長怎麼樣讓孩子聽你的話,也是孩子離開家長之後,如何讓其他人聽他說話的一種方式。

使用正確的方法鼓勵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推崇鼓勵式的教育方式,但鼓勵一定是有針對性的,針對孩子做得好的某件事,或者孩子的某一個正確行為。

不要孩子做什麼你都對他豎大拇指說「你真棒!」,這種時候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他哪裡棒。

只有針對某件事或某一個行為進行鼓勵,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哪裡做得好了。

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好的,他以後就會多做這樣的事情。

正確鼓勵的方法:

1、描述你所看見的

當你看到孩子哪方面做得好,要把這件事描述出來讓孩子知道。

比如你讓他把自己的房間打掃乾淨,你進入房間後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地板很乾凈,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

」你的鼓勵就會強化孩子這方面的行為,他會爭取天天保持這樣的好行為,得到爸爸媽媽的鼓勵。

2、描述你的感受

孩子3歲左右不願跟別人分享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當孩子願意跟別人分享的時候,你不要簡單地說「你真棒」,而要描述你的感受。

如「今天你把布娃娃讓給甜甜玩,真好!我看到了真開心」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把布娃娃給甜甜玩,媽媽就開心地誇我了。

孩子接下來就會多分享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因為媽媽還會再夸自己的。

從而強化了孩子的正面行為。

3、把孩子值得鼓勵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孩子的屋子亂糟糟,不收拾,總是收拾完了過一陣子就亂了,家長很頭疼。

某一天,孩子自己把屋子收拾了,不管效果如何,你都要根據他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誇獎:「哇,你把滿桌子的筆都分類了,水彩筆、蠟筆、鉛筆都放在不同的盒子裡。

這叫做『有條理』!」孩子就知道,原來爸爸媽媽喜歡有條理,那我以後要更好地做到有條理,好讓爸爸媽媽誇我。

如此一來,就強化了孩子的正面行為,促使孩子不斷地想往好的方面發展。

家長漸漸就會發現自己說「不」的時間越來越少,說好的時間越來越多。

在鼓勵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事項

1、確認你的鼓勵適合孩子的能力

如果你表揚一個3歲的孩子天天刷牙真棒,孩子會很開心;如果你誇5歲的孩子,他就覺得你不真誠,因為這個他早就會了。

2、避免觸及孩子過去的缺點和失誤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比如家長看到孩子玩具亂放,往往會說你又亂放玩具,你哪天哪天就亂放玩具的,你總是這樣……相信很多家長們都經常這樣嘮叨,還揭短。

其實,這種時候我們應該進行一下換位思考,試想一下,如果別人揭你的短,你是什麼感受?家長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切記也不要揭短。

3、過度的讚美可能會擾亂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積極性

本來一件事情並不大,但你卻過分的誇獎讚美,會讓孩子有些飄飄然,進而影響他做其他事情的積極性。

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反而輕視一些事情。

比如孩子自己吃飯吃得挺好,但刷碗對他來說有難度,而你這時候說他刷得真好,擺放也很整齊,他就覺得這很簡單,再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就會失去積極性。

所以表揚一定要有針對性,一定要描述你看到的事實以及感受。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不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更能接受別人的批評。

4、少問為什麼,多問你是怎麼做的

面對孩子的成績,有的家長會問:「哎呀,怎麼做得這麼好!你怎麼就能做得這麼好?」孩子就會沾沾自喜,因為他也沒有想出自己怎麼做的。

不如這麼說:「哎呀,你做得這麼好,你是怎麼做的呀?」孩子年齡小的話家長要進一步引導:「你第一步怎麼做的呀?第二部怎麼做的呀?」

關於「如何說孩子才肯聽」的課程,我們陸續講了三期,今天就結束了。

最後,我想給大家幾點建議:

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讓孩子學會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由家長去發現。

這樣更容易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有的家長喜歡用傳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畫格子,從而把孩子框在盒子裡了,影響他未來的發展。

建議家長學會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

比如有的孩子很愛惜玩具,家長就可以說:「你從3歲就開始玩這個玩具,到現在還和新的一樣!」這個孩子就很自豪:「我從小就很愛惜玩具。

2、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自己

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

比如家裡的抽屜把手壞了,對孩子說:「兒子,你能用改錐把這個抽屜的把手弄緊嗎?」孩子自己拿工具把抽屜把手修好了,他會發現自己還可以做這些,增加了自信心。

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

有的正面評價需要側面表達,而不是面對面的直接表揚,這會讓孩子偷偷開心——原來爸爸媽媽知道我這麼做了!比如媽媽跟爸爸說:「今天幼兒園打針了。

雖然打針很疼,但他還是一直舉著胳膊沒有哭,真勇敢!」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發現自己的勇敢已經被爸爸媽媽知道了,他在心裡會非常開心非常驕傲。

4、以身作則

做父母的,在任何時候都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在外面玩遊戲輸了,回家抱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說:「輸了是不好受,我也輸過,但我還是輸得起的。

你今天玩遊戲的時候表現得很勇敢,堅持到了最後,我還是要祝賀你!」

5、記住孩子那些特別的時刻

比如說孩子做了一件特別讓你自豪的事情,你就可以隔段時間提一下,這樣孩子就會感覺爸爸媽媽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好孩子。

「我記得你在XX時間做過一件XX事,讓我很自豪,現在我還記著。

」孩子聽到也會很自豪的。

6、當孩子犯了錯「故伎重演」時

家長應該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望,而不是嘮嘮叨叨,說孩子屢教不改。

比如:「我不喜歡你這樣。

我很難過,我還是希望你能大度些。

」這樣孩子收到的信息是你的感受,而不是你的批評,從而令他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

7、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正確的對孩子說話

問3歲以下的孩子:「你為什麼這樣做?」他無法回答,因為他的表達和理解能力達不到,回答不了。

要根據年齡特點說孩子能聽得懂的話,比如「跟爸爸說說你做的這件事……」

8、向有經驗的父母學習

相信群里的家長們都很有經驗,彼此之間可以多多交流,互相學習。

家長們的「育兒經」都是從自身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很多小問題和小狀況會得到及時的解決。

相信大家只要學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未來跟孩子的相處中共同成長,一定能找到自己切實可行的溝通方法。

【答疑時間】

1.有時候孩子會自己跑過來問:「我棒嗎?」這時家長應該怎麼回答?

家長可以找到孩子做得最好的一件具體的事或行為,告訴孩子你這件事或這個行為做得非常棒!比如孩子很懂禮貌,你對他說:「你非常懂禮貌,這非常棒。

2.孩子做事特別著急,做不好特別愛自己跟自己發脾氣,家長應該怎麼辦?怎麼安撫?

這種孩子其實挺多的,很多三四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他對自己的評價不匹配,他認為自己能做好,但實際達不到,就會自己跟自己生氣。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把脾氣發完了再說「孩子不要著急,你需要媽媽幫忙嗎?」如果他提出需要,你再在一旁提醒他該如何做。

3.如何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現在3歲8個月,有發脾氣打人的現象。

對於急性子的孩子,當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催他,而是在旁邊對孩子說:「你不要著急,慢慢做,我數到十你就可以做完了。

」如果孩子不需要你的幫助,你只要跟他說不用著急,慢慢做就可以了。

他自己會重複幾次,做好了就不發脾氣了。

這種現象一般要到四五歲才會消失。

4.4歲男孩,在外人面前很乖很靦腆,在媽媽面前就愛發脾氣了。

總是需要拿老師嚇唬他,因為他很喜歡自己的幼兒園老師。

5歲女孩,一點不順她意就大喊大叫,情緒失控,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控制自己情緒,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打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跟父母學的。

當孩子只是發脾氣的時候,可以等孩子發完脾氣,你再告訴這件事他怎麼做,然後帶著他做一遍。

3歲多的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用語言表達情緒的能力比較弱,如果發脾氣打人,你首先要制止孩子,不允許他打人,然後再告訴孩子怎麼樣對別人說。

男孩的這種表現屬於「窩裡橫」,可能因為家庭的養育方式比較嬌慣孩子,導致在家裡霸道,在外面乖的現象。

家長需要給孩子一些挫折,不能要什麼給什麼,適當延遲滿足他的要求。

讓孩子自己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不管用的,只有不發脾氣,好好說話的時候家長才會買他的帳。

這樣他就慢慢改變自己的行為。

女孩子已經5歲了,更多地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女兒覺得家長的注意力更多地給了弟弟,所以通過大喊大叫來博取父母的關注。

哪怕是被家長罵一句都是被關注了。

家長要給予她正確的關注,這樣她的這種行為就會自然消失。

注意: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大喊大叫時你不要跟著大喊大叫,否則孩子的這種現象會更嚴重。

家長一定要學會平靜、平和地跟孩子說話。

5.給寶寶買玩具應該怎麼把握頻率和尺度?我家得寶寶不會吵著要玩具,家裡買的頻率也不多,但總覺得他對玩具不夠珍惜。

不會吵著要玩具不一定是壞事。

給孩子買玩具要根據年齡特點來買,頻率不要太高,否則更不珍惜。

孩子不吵著要玩具,可能因為孩子在家裡比較嬌慣,什麼事情都包辦了,缺少了主動探究的意識,所以不太喜歡玩玩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做自己的主人,跟孩子談管理

從孩子能跑開始,你有沒有覺得家裡總是亂糟糟的,孩子的玩具總是堆滿了屋子,怎麼收拾也收不整齊;你有沒有注意到,孩子放學回家,坐在電視機前就不願離開,到了規定的時間還各種拖延;給孩子的零食,他總是管...

1歲寶寶的小心思,如何懂?

主講老師:房超(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1歲,是個神奇的年齡寶寶開始說話、走路、開始說「不」……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1歲寶寶的成就:說話!走路!到了1歲的時候,你非常欣喜地發現你...

3歲之前的寶寶脾氣大、愛哭怎麼辦,如何解決?

脾氣大、愛哭,是寶寶和外界溝通的一種語言,她可能在表示抗議,也可能在表示憤怒,或許又是在舒緩自己的不舒服或表達需求。這些要不就是身體上的,要不就是情感及心裡上的,媽媽要學會判別寶寶的哭鬧和脾氣大...

孩子總愛打人?那是因為媽媽不知道這些事

「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該不該教他打回去?」「我的孩子喜歡打別人,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孩子被打」和「孩子打人」一直都是熱度不減的高頻話題。「如果我的孩子喜歡打別人,我們該怎麼辦?」是啊,有被...

你的寶寶經常打人,原來是這樣的

歡迎各位來到寶媽需知。關於孩子打人,這是爸爸媽媽都比較緊張、擔心的事。但是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打人呢?寶寶對媽媽十分的依賴,媽媽是教導孩子最近的老師,孩子有種攻擊性的行為那就是打人。幼兒園裡也常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