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車廂里灑了一地酸奶,之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小男孩在武漢輕軌車廂亂跑時摔倒哭泣,酸奶撒了一地。

男童母親沒急著把孩子扶起,而是對他說:自己做的錯事要自己負責收拾。

等小朋友收拾乾淨後,母親又跟小朋友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錯誤,等小朋友給周圍路人道歉之後,母親在小朋友的腦門上親了一口,之後才把小朋友抱起來。

網友:只要家長教的好,世上根本就沒有「熊孩子

「熊孩子」,近年來頻繁出現在網絡和生活中的詞彙,其中帶有的感情色彩已經從嗔怪調侃漸漸變成了無奈,甚至是憤怒。

其實,小孩子調皮搗蛋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孩子的這些壞習慣養成或者說是規則意識的缺失,必然跟背後的「熊父母」緊密相連,這樣的家庭教育實在是令人「捉急」。

在杭州的「熊孩子」

今年8月初,在地鐵1號線上,一位家長領著7歲左右的小男孩走到車廂銜接處,男孩想都沒想就當場脫下褲子,對著銜接縫開始尿尿,尿液漸漸流到車廂里的乘客腳下……

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中,大家也開始反思當下的教育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皮克哈特說,很多時候,家長看到孩子做錯事後,直接跳過了溝通這個最重要的環節,而是立刻開始懲罰孩子。

孩子做錯事之後,我們教育他們「別這樣做」,但不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這樣只是阻止孩子,並不會讓他們成長。

好的處理方式不是懲罰,而是讓孩子學會修補錯誤,如果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就應該讓他們做一些事來彌補犯下的過錯。

不要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

父母放任孩子的壞習慣自由發展,「熊孩子」的特徵就會不斷被加強,家長就會發現糾正一個壞習慣的時間會是2倍、3倍於養成習慣的時間。

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妥協,隨便就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因為孩子不吃飯,就開電視讓孩子看,來達到多餵幾口飯的目的。

不要低估「熊孩子」的理解能力

中國父母會認為,「熊孩子」們做錯事情,是因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

真心建議中國父母學習一下西式教育,孩子做錯事後,應採取公平對話方式,不辱罵孩子,不動手打孩子,讓孩子也尊重家長。

如果孩子叛逆嚴重,家長可以拿出「唐僧精神」慢慢教導,讓孩子連傷害花花草草都覺得不好意思!

不要壓抑孩子的奇思妙想

「熊孩子」們思維跳躍,可能會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父母不要覺得這是不切實際的,當場就否定孩子,很多科學家都是從世人不關注不在意甚至認為是離經叛道的事情中,發現了奧妙,進而獲得了成功。

沒有獨立的思想,人云亦云,註定沒有大作為。

所以,父母不要阻礙孩子的思考能力,自我發展能力。

爸爸媽媽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每天都努力上班,下班回家後也很疲累,與孩子接觸的時間不是特別多,給自家「熊孩子」的成長美其名曰「沒時間管教」。

最全的育兒、親子、早教、懷孕知識等資訊,伴您的小寶寶一起快樂成長!關注辣媽談育兒,搜索微信號:lamayuer520(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討|熊孩子究竟該不該打?

近來「熊孩子」已然成了一個熱詞,這本是北方地區形容孩子不懂事、調皮的一句方言,帶著相當程度的親昵成份(各地這樣的方言也很多),但是,現在「熊孩子」這個詞一出現,親昵的嗔怪很少,指責、怨忿和無奈更...

懲罰 你怎麼看

關於懲罰,爭議很大。在網上搜索「教育懲罰」,你會看到很多很多文章。有喊「放下你的鞭子」的,有認定「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軟弱的教育」的,有論述「懲罰與賞識同樣重要」的,有提倡「理性懲罰」的,有主張「讓...

舉起「愛的棍棒」,留下兩代人的痛

舉起「愛的棍棒」,留下兩代人的痛網絡上好幾起「虎爸懲戒孩子」的新聞讓人感觸很深,因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脫光了在街頭罰站。這種「孩子一旦犯了錯,就要以懲戒警示」的教育方式,在大眾中有人認同,也有人質疑。

狼性教育盛行:以愛的名義摧殘孩子

「狼性教育」又添冤魂年僅6歲的小如(化名),出生後一直都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有機會到浙江樂清與父母團聚,不料,因此經常遭受「狼爸」父親的打罵,一日疑小如在家小便,便懲罰女...

處罰孩子要原則 清楚分明好教育

當小孩做錯事,合理的管束、教導是父母的責任,那要懲處幼兒得把握幾個大原則,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錯了,並從錯誤中學習,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這樣才有達到教育、成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