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聲免疫法」的倡導者,大兒子自殺小兒子流浪,毀了三代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種育兒方法叫「哭聲免疫法」至今很多人都非常熱捧。

傳說這種方法能訓練出一個很少哭鬧能讓媽媽省心省力的嬰兒,並且孩子成長中獨立性格的培養。

國外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帶孩子的。

這種育兒經,就很快風靡了國內。


​甚至生完孩子,醫生就會告訴你不要經常性抱孩子。

以後他會經常要求你抱,一旦抱上就放不下了。

睡覺就讓寶寶睡在自己的嬰兒床內,讓寶寶明白吃完奶就回到自己的小床里玩,要讓他們從小明白獨立。

國外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屋子。

​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是哭聲免疫法的核心內容,主要訓練寶寶的睡眠。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不去抱她,任由其哭泣,等到寶寶不哭了家長了,才去抱她,讓寶寶明白,不哭,才能得到父母的擁抱。

​圖片中哭聲免疫法的倡導者華生在用嬰兒做「哭聲免疫法」實驗。

小嬰兒從未見過這麼大的兔子。

被嚇得驚慌失措兒,嚎嚎大哭。

而其他人看著孩子,卻不知道這個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的寶寶,比心是多麼的無助,恐懼已經在內心紮根,他只有通過哭來表達他的害怕,而別人就在那裡看著他不去幫助他。

可想對他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傷害。


​而最大的受害人是發明哭聲免疫法華生的孩子們在他一系列的操控下,他的大兒子。

雷納騰多次自殺,最後30歲時自殺身亡,他的女兒也多次自殺,小兒子離開家庭,一直流浪,靠華盛的施捨才能生活。

可見花生的育兒方法會了,他和他孩子的一生。

而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華盛的外孫女記憶中:媽媽是個沉默,易怒是秘密,酗酒,並多次試圖自殺,外甥女自己也有酒精成癮者,並多次考慮自殺。


​「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然媽媽省心省力,曾風靡美國一時。

後來「哭聲免疫法」修建後長大的孩子,輕則睡眠障礙,重在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再付出一代美國兒童幸福代價後,終於被歐美深深反思並屏棄,約翰華生也被評為最為美國人最討厭的人之一。

嬰兒與母親的關係決定一生,沒有比這個更重要了。

——豆媽

當嬰兒從溫暖的子宮降臨到這個世界,陌生、冰冷,他充滿恐懼,「這是哪裡?為什麼我要來到這裡?」懷著這些問題來到世界,唯有母親的氣味和母親的懷抱、安撫、甘甜的乳汁才能帶給孩子安全感。


在他嬰兒的認知里,他是和母親一體的。

嬰兒不覺得和母親是兩個人,他理解是一體的,所以嬰兒啼哭,母親當給與回應,這樣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很有關鍵的作用。

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在三歲之前,怎麼寵愛都不為過。

嬰幼兒在零至三歲時心裡發展對他一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礎,一個幼年時期經常體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會影響她長大之後的心理健康說的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性。

只有建立安全感,才能讓孩子自信,獨立的面對社會。

一開始豆媽也非常贊同哭就不抱的說法,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沒出生就給寶寶買了小嬰兒床。

出生之後我也是這麼一直做的,看見寶寶哭著不抱,可是婆婆看見了,心疼的不得了。

每次上前制止婆婆,都遭到了婆婆的白眼還給老公告狀說我孩子哭岔氣兒我都不帶管的,老公也說我沒心沒肺的。

那一段時間裡,家庭老有矛盾,自己也特別委屈,我也是筋疲力盡了,索性就不管了。

等孩子大了,才發現原來孩子就在你懷抱里兩三年的時間。

基本孩子七個月會爬之後他就不稀罕你抱他啦,更別說會跑了之後,只有你追他的份了,這老胳膊老腿都不見得能追上。

還有我家寶寶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寶寶床幾乎都沒有怎麼用上,剛出生的時候讓他睡在嬰兒床裡邊,白天還好。

到了晚上還得起身去從把她從嬰兒床里堡出來餵奶,來回的折騰,只有當過母親的人才會體會到夜奶的痛苦。

到後來索性跟娃一起睡。

之後家裡換成了榻榻米,一張床睡四五個人都不成問題,還不用擔心娃掉下去,連床位的錢都省了。

這就是所謂的實踐出真知,媽媽們千萬不要盲目的聽從各種育兒知識,包括醫院的醫生其實很多人都沒有育兒經驗。

十個兒科醫生不如一個月嫂得經驗豐富。

可以向有過孩子的人請教或者跟自己的婆婆媽媽請教,畢竟他們比我們有經驗。

最好的《愛是陪伴》,不管是對孩子還是父母。

——豆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哭鬧不能抱,你是懶還是糊塗?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我家寶寶3個月了,經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周圍人都不讓抱,怕養成壞習慣;又怕不抱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鬧哪樣啊,我迷茫了…」小編不禁感慨:唉,現在當個媽真不容易呀,連寶寶哭...

哭聲免疫法的真相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只是發表這些觀點的人,沒有告訴你故事背後驚人的真相。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童年父母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