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同的家庭,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既有個性又有共性。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展心理學教授黛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在對一百多個家庭進行研究之後,將家庭教養方式進行了具體分類,並給出了不同教養方式的表現形式以及利弊。

鮑姆林德發現,不同家庭教養方式的主要差別在於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

她用滿足需要(responsiveness)和堅持要求(demandingness)來代表愛和規矩,根據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的強弱結合,將家庭教養方式分為嚴格型、溺愛型、嚴厲型和忽略型四種。

鮑姆林德提出的四種家庭教養方式

對於上述四種教養方式,可以用以下四張圖來形象表示。

溺愛型教養

在隔代教育的家庭比較常見。

這樣的家長,對孩子表現出更多的愛和期待,但很少對孩子提要求或控制其行為。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通常表現得不夠成熟、依賴性強、自制力差、缺乏恆心和毅力,一旦要求不能被滿足,就會出現哭鬧或其他過激行為。

忽略型教養

多出現在工作繁忙或家人關係淡漠的家庭。

這樣的家長,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或對其行為進行控制,也較少對孩子表現出期待和愛。

對於孩子,他們一般只提供食宿及衣物等物質保障,不提供精神支持。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很容易出現社會性退宿、行為障礙等問題。

嚴厲型教養

多出現在比較傳統的家庭中。

這樣的家長,通常要求孩子無條件的服從自己,強調專制而非民主與平等。

即使家長為孩子設定的目標很高甚至不近情理,孩子也不可以反抗。

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雖然在學校可能會比較聽話、守紀律,但是更容易出現冷漠、偏執等負面情緒和行為。

嚴格型教養

被認為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這類型的家長,在孩子心中有一定的權威性,也會給孩子適度的尊重和理解。

他們會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限制;同時,他們會對孩子表現出關愛並能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信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加樂觀、積極。

作為家長,要如何做到嚴格教養,樹立對孩子的權威呢?

一般來講,家長應該針對孩子的行為,建立一套既合理又嚴格的獎懲體系,用來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規範。

比如,對於同一件事,不能因為是兒子做的就批評一頓,女兒做的就不批評;也不能因為今天心情不好就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懲罰,明天心情好了對孩子的錯誤便不予追究。

其實,家長的權威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通過一言一行建立起來的。

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制定良好、穩定的規則,並以此來更好的教養孩子。

只有孩子對自己的各個行為結果有了準確的預期,才能真正明白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堅決不能做。

劃重點:誰能讓孩子有主見又懂得妥協,既果敢又懂得順從,誰就遏住了教育的關鍵。

【 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留言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要不要對孩子自由民主?

我們要如何教養小孩子?傳統的嚴格教育,還是自由民主的教育方式?前一種教養方式以我們的父輩與祖父母輩為主,在現代社會有一個變形,就是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給幾代人帶來了很大的痛苦與反抗,...

為什麼最好別讓孩子懼怕你?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說:孩子在家裡得有個怕的人。意思大概是說,如果沒有人管得住孩子,如果不能夠給孩子某個威懾或者顧忌,孩子就會變得無法無天、毫無規矩。所以,家人都會有意識地塑造出這樣一個嚴厲的爸爸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