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負人的妹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22篇 於20181013

寫在前面:我家的兩個孩子很有意思。

姐姐從小打不還手,眼睜睜看著人就是,頂多痛了哭一下;就算被咬了,也是哇地大哭一場了事。

那時候,我們忙著想要不要給姐姐報個「跆拳道」班,看見打人、咬人的小孩都要提醒TA小心點。

而妹妹打小就是個手快的,抓人、咬人都干過,還會配以「哇哇」大叫,氣勢了得。

那時候,我們常常腳不離她半步,生怕她一不留神又幹了壞事。

現在,我們基本不擔心姐姐被欺負,也不擔心媽媽「傷害」到別的孩子了。

本篇和上一篇

姐姐被欺負了?

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欺負」與「被欺負」,父母可以有的選擇。

20180907 你們都是「壞小孩」

小區某處,幾個孩子或兩三個一起玩或自己跟著家長玩。

兩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靠近了,他們的看護人(貌似保姆)在幾步遠的地方坐著聊天。

估計小女孩想跟小男孩玩,伸手去拉他;本來獨自玩的小男孩被突來的手嚇到,立馬警覺地看了一眼,大概覺得自己的地盤受到入侵,低頭就咬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吃痛,叫了一聲,應聲拍了小男孩的手臂。

近處一位爺爺說:「這孩子居然咬人!」然後帶著自己小孫子走開了。

一位奶奶循聲轉過頭見小女孩打人,悄聲跟我說:「這小姑娘,了不得,這麼小就會打人!」我試圖跟她說是小男孩先咬了她,那位奶奶還是重複著「這麼小就打人,哎喲喲!」語氣里滿是要躲開的感覺。

瞬間,我知道,這個小男孩和小女孩被不同的人在同一時間因為同一件事,分別打上了「壞孩子」的標籤。

我家也有「壞小孩」:壞孩子史一 20171020 妹妹近兩歲

詩詩手裡拿著玩具,小她半歲的一位弟弟走過來,沒說話伸手準備拿她手裡玩具。

詩詩大概感受到「玩具要被搶的威脅」,低頭便咬弟弟的手,正好咬在手指上。

雖然我全力掰開她的嘴和手,還是被她把弟弟的手咬破了皮。

看著弟弟大哭的樣子,詩詩也跟著哭起來了。

我一邊摟著詩詩,一邊讓她看弟弟的手,對弟弟說:「對不起,詩詩把你咬痛了。

」然後忙著跟弟弟的看護人說對不起,問她要不要去醫院看。

她表示不用後,我提議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以便孩子父母能找到我。

對方也再三推遲了。

稍加留意,我們便不難發現兩個小小孩在一起,不管誰咬(打)了誰,很多時候結局都是——一起哭。

這種時候讓孩子道歉的嘗試往往是無用的,因為在咬人(打人)的一個看來,自己是「正當防衛啊。

」逼著孩子去道歉不成,更容易激起對方孩子的不滿;這個時候家長示範道歉或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同時孩子也會因為家長鄭重的態度學習到自己真的做錯了。

那些年,「我」做過的壞事

幾個月大時,詩詩第一次去上早教課,一坐下便抓住一個同樣幾個月的小男孩兒的頭髮,緊緊不放。

氣得小男孩奶奶臉都綠了,一個勁批評我:「你咋教孩子的!」媽媽忙不迭道歉:「對不起,實在抱歉!」先掰開自己家的魔爪,一邊看人孩子的情況,一邊還得想著怎麼保護她不被對方家長嚇到並且不引起對方覺得我偏袒自家孩子而強烈憤怒。

一歲多點,去小表哥家玩,因為搶玩具,低頭就咬了小表哥。

兩歲多時,在同一個早教班咬了兩個小朋友。

前前後後,抓傷、咬傷姐姐好幾次。

媽媽最擔心的

每咬一次、打一次他人,妹妹就會被批評,有時連帶媽媽也被批評,這些批評對於她來說更多的是語氣、聲調還有面部表情等傳達的情緒,我不知道這些情緒對她來說會不會形成一種自我防禦「看,他們對我是不友好的,我是需要咬人、打人來保護自己的。

每咬一次、打一次他人,媽媽就擔心她會被打上「壞小孩」的標籤,被同伴疏遠。

每咬一次、打一次他人,媽媽就擔心這次事件被時不時提起,而這些重複無疑會給她加強一個信號「我就是一個會咬人、打人的小孩。

我猜,她打人、咬人的理由是:

A:「因為姐姐不理我啊,我只好打她,她才會看到我!」

B:「因為TA要搶我手裡的玩具啊!我不知道還能怎麼阻止TA。

C:「因為我想玩TA的東西,TA不給我啊。

D:「因為我想跟TA玩,但TA不同意啊。

E:「因為我心情不好啊!」

F:「因為我只是好奇這是什麼,而嘴巴和手就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啊。

G:「因為TA靠近我,而我只想安靜不被打擾!」

所有的理由,化作一句話:

「我不知道除了咬TA、打TA,還可以怎麼做啊。

」也就是說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未完善,或者即使說得清楚了,但動作還是比說話快多了,人性都是想用便捷有效的。

組合拳化解「壞名聲」

一、告訴孩子嘴巴是用來說話的,有事說話、慢慢說,手是拿來愛人的,然後示範把她的手親親撫摸媽媽的臉。

每次孩子激動的時候,都有意識慢下來說話,示範給孩子場景下可以說的語言。

比如:「我不喜歡你拿我的東西。

」「我要玩這個,你玩別的吧。

二、防患於未然,歸納總結孩子打人、咬人的預兆,發現苗頭便快速站中間把孩子們分開。

三、如果已經咬了人,先道歉,關心對方小朋友受傷情況,再徵求家長意見要不要去醫院看一下。

分手前再次確認孩子狀況,這時孩子的痛已緩解或者消失,多半已開心起來,這個時候道歉更能獲得家長的諒解並減弱壞印象,為以後一起玩奠定基礎。

四、告訴孩子打了人(咬了人)做錯了,媽媽和她一起面對,還是愛她,只是不喜歡她這個讓人受傷的行為。

讓孩子感覺「孤立無援」會加劇TA的敵對感,更容易出現打人、咬人的情況。

五、關注、鼓勵孩子的進步。

比如咬人(或打人)後做完以上四步,及時肯定TA「現在你長大了,已經很少很少咬人(打人)了,今天我知道你是著急了。

」正向的鼓勵會給TA成為「好孩子」的信心。

為人父母往往容易產生一種感覺:「只有好孩子才能鼓勵。

」殊不知「壞孩子」更需要鼓勵和愛,唯有不離不棄的愛才可以撫育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回憶:「當我還是小孩子」

記得有次妹妹跟我玩,突然冒了一句:「詩詩咬了聰聰哥哥!」

我驚詫:「你還記得啊?」

詩詩:「記得啊,我咬了他這裡(指了指自己的手)。

」末了,加了句:「詩詩要咬人的。

我掙扎了下,看著她,想了想,用輕鬆的語氣認真對她說:「那是你小時候,那時候你還不知道怎麼用嘴巴表示自己的想法、心意,現在你長大啦,遇到事情會用嘴巴說出來了,所以就用不著咬人(打人)了。

你想想看,是不是好久你都沒有咬人(打人)了?」

詩詩兩眼放光地看著我:「真的嗎?是哦,詩詩不咬人了。

與其跟孩子說一萬遍咬人(打人)是不對的,不如把TA和這件事情劃分開,小時候的錯和現在的我已經沒有關係,誰不會為這樣的長大而驕傲呢?

現在,妹妹已經快要三歲了,已經開始進入保育園學習一個多月。

剛去時,雖然她已經很久沒有打咬除姐姐以外小朋友的經歷,我還是擔心TA會激動時做這樣的事,心裡一直捏著一把汗。

國慶後在跟老師聊天的時候,老師無意中提起「午餐時有個調皮的小朋友坐她旁邊逗她,她會告訴對方「這是我的椅子,小手要放背後。

」」看,小傢伙真的會好好溝通了,我為她成長的一大步而驕傲。

掃碼關注公眾號、添加詩瑜媽媽私人微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成長期間,你永遠不懂當媽的有多焦慮

有一次帶兒子去遊樂場,看到一個小男孩啪的一巴掌打在小女孩臉上,小女孩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兩名孩子的家長立刻到位了,看的出來小女孩的家長有點不高興,嘴裡直說:你個子比哥哥高那麼多,你這麼大的手,一巴...

君子動口不動手,被打一定要還手?

作者:粒粒去年平安夜,全家人出動,找了一個人最多的地方,湊熱鬧,看彩燈,感受節日的氣氛。 在一棵高大,眩目,聖誕味兒十足的聖誕樹前,和孩子們拍照。當然,拍照的人很多,大都是帶著孩子的。吵吵嚷嚷,...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3-6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打其他小朋友或者被小朋友打,都是幼兒園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這個年齡的孩子,就像還沒被文明馴化的小動物,用打架的方式來應對衝突實在太正常不過了。作為打人的一方,家長有時會收到...

千辛萬苦生下二胎,大女兒卻寫下催淚作文!

來自溫州的潘女士為了二胎,經歷嚴重孕吐、差點丟了工作等等大難關,才生下二胎女兒。好不容易迎來襁褓嬰兒,忙碌中體驗著再為人母的喜悅,可是卻被大女兒的班主任叫到辦公室,告知要注意女兒的心理問題。因為...

孩子最不可愛時,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太多變了。有時候,他們很懂事、講道理;有時候,卻聽不進去家長半句話;有時候,又讓家長很頭疼......天真爛漫的笑容、萌態可掬的舉止、童言無忌的話語、...

孩子被打了,怎麼辦?

從開設「凱叔講故事」至今,後台總能收到許多家長關於育兒方面的疑問,在與這些爸爸媽媽互動的過程中,漸漸發現有些問題非常具有共性。所以我挑選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與大家一起交流,也歡迎爸爸媽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