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鬧情緒就「耍驢」,賴在地上不肯起,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所有讓大人頭疼的孩子,幾乎都擁有一項無師自通、破壞力極強的技能:

「耍驢」——即耍驢脾氣,一不順心就賴在地上蹬腿打滾,不達目的誓不起身的耍賴行為。

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外面,只要稍不順心,只要地方夠大,熊孩子們總能一言不合就連喊帶哭、滿地打滾,越多人圍觀,家長越尷尬,他反而越來勁。

發生這種情況時,大多家長要麼大聲呵斥孩子,警告他趕緊起來,不然小心晚上回家屁股開花;要麼不容分說地拉扯孩子起身,卻怎麼也沒成功,反倒被孩子折騰得心累,最後無奈地向孩子妥協……

難道除了「打屁股、發脾氣、硬拉扯」,就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嗎?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本文內容專門用來破解熊孩子的「耍驢大招」,克制他的任性!

孩子「耍驢」家長要反思!

為什麼孩子無法克制情緒?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神經系統正在生長,開始發展自我意識,會開始學著從事自己喜歡、自己想做的東西,對於大人的指示或是禁止會產生厭惡感。

而且這時的孩子腦部發育還不成熟,理智與行為控制還沒發展好,因此遇到挫折,或是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就會出現哭鬧賴皮、不受控制的表現。

除此之外,孩子之所以會一直「耍驢」,還源於家長的「不講原則」。

孩子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家長已經有自己的標準,但在孩子哭鬧打滾的情況下,又放棄了自己的標準,做出了無原則的讓步。

不要以心疼孩子給自己開脫,孩子的不良習慣正是在家長無原則的遷就下形成的。

孩子若是長期情緒失控、愛發脾氣、完全聽不進爸媽的話、根本不講理,可能會引起學習無法專注、做事情三分鐘熱度、人際關係不佳等後遺症。

怎樣引導才能及時更正類似的不良行為呢?

Step1:冷處理

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們一定要先保持冷靜,不要因為孩子鬧脾氣就對孩子發火。

孩子在商場哭鬧的情況,家長不要太在意周圍的人,可以暫時不予理會,自己先看一些其他東西,或者和別人聊天,讓孩子感到父母並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

當然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為前提。

等孩子哭得累了,就抱抱孩子並摸摸頭,用溫和的語氣說:

「你現在很生氣對不對?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因為沒有給你買玩具對不對?但是媽媽還是很愛你啊~」

這期間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因為孩子的情緒還沒有平息,越是解釋就越會刺激孩子。

Step2:講道理

等孩子平靜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和內心的感受,並對孩子的感受表示共情。

當孩子宣洩完內心殘餘的不滿和委屈後,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

「你覺得你今天做的事情對嗎?」

「如果你覺得心裡不高興,或有想要的東西,先別發脾氣,你也看到了,這對我不起作用,反而你自己還累得不行。

「如果你能在發脾氣前好好跟我說,而且說的有理有據,那麼你就能說服我,我就能答應你的要求了。

Step3:少說「不」

疏通孩子的情緒是門「說易行難」的功課,它的反面是堵塞、阻止孩子發泄他的情緒。

堵塞孩子情緒的行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你不可以…」「你不能夠…」既然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孩子就只能哭了!所以,對於單線條思路的孩子,爸爸媽媽引導的方式不應該是說「不」,而是給予孩子明確的指令。

比如孩子在商店玩玩具玩得不亦樂乎,可回家的時間到了,這時媽媽說:「停!不要再玩了!「這樣的效果往往很小,更好的說法是直接告訴孩子:「把玩具放到盒子裡去,背好小書包,我們要回家了。

有時,孩子的行為問題源自理解能力的不完善,直接給出你的要求,會讓孩子更容易明白到底該做什麼。

而且,「不」的本身,往往是一個限制化、消極化的詞彙,所以由此引發的也往往是孩子們茫然、厭煩甚至反叛的心理。

所以,想要根治孩子的壞脾氣,父母在生活中應該少說「不」,以免引起孩子的茫然或者逆反心態。

「耍驢」並不意味著壞,它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釋放

父母有的時候也會情緒失控,所以我們可以對孩子多點寬容,學會用高級智能對孩子的情緒加以調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的哪些小毛病,容易慣出熊孩子?

Q:什麼是熊孩子?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指調皮搗蛋、不聽家長話、亂哭亂鬧,經常讓人哭笑不得的小孩。其實3歲以內不存在家長所謂的熊孩子,這個階段的小孩子正處於用身體探索世界的階段,他們的很多行為動作、...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看到3、4歲的孩子滿地打滾,撒潑,哭鬧,相信很多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都感到特別抓狂,感覺要被孩子弄瘋了,心裡感嘆,這娃娃整一個混世小魔王呀!其實呀,這是我們小寶貝的叛逆期來啦, 孩子在2-4歲時,...

孩子叛逆期的真相

叛逆期這個詞,很多父母提起就頭大。總覺得娃娃們似乎越來越難對付了。脾氣還忒大。一不順心就哭鬧,甚至撒潑打滾。這個時候,到底該怎麼管呢?管多了好像不行,管少了好像也不行。管多了就成了控制。管少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