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第一叛逆期到來時,你準備好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裡突然有個喜歡與你對著幹的小人兒——三歲左右的小不點兒,挺著小胸脯,既倔強又驕傲地捍衛著在成年人眼裡不值一提的芝麻小事。

其實,就像人們開車去旅行,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他們也難免要進入不同階段。

面對孩子人生初始的「叛逆」舉動,你準備好了嗎?

解讀「反抗期」在三歲左右,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持續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這個反抗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心理學上稱為「第一反抗期」。

突出表現為:心理發展出現獨立的萌芽,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好奇心強,有了自主的願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制止,就容易產生說反話、頂嘴的現象。

為什麼兩三歲孩子會有反抗期呢?

首先,動作能力方面的發展。

他們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因此他們就渴望擴大活動範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的阻攔和限制,因此就會產生反抗。

其次,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原先,孩子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

現在,他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讓「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

因此,就想頑強地表現自己的意志。

但是這種表現往往與成人的規範相牴觸,於是孩子就會有挫折感,從而導致反抗行為。

第三,許多方面發展得不成熟。

兩三歲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他們感到不滿,就會以直截了當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吵嚷、哭鬧等。

他們不會像大些的孩子那樣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因此往往被大人認為是故意作對。

其實,他們無非是忠實於自己的想法,並非針對某個具體的人。

兩三歲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也還不高,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因此常常顯得「死心眼兒」,比如,他們的時間概念還不強,因此哪怕告訴他只等五分鐘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須立即去做。

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的反抗行為。

曾有專家做過這樣的研究:將兩歲至五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反抗性較弱。

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幼兒中,有80%長大以後獨立判斷能力較強;反抗性較弱的幼兒中,只有24%長大以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比較弱,常常依賴他人。

因此,專家認為,反抗行為有時候意味著孩子有其獨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預也不受支配,這正是孩子發展判斷力的良好時機,值得父母重視。

所以,做家長的要突破傳統的束縛,勇於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許他反對你的做法。

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風鐸,兩個孩子的父親、首屆美國L.E.T.領導效能訓練導師、P.E.T.父母效能訓練導師、T.E.T.教師效能訓練導師、Y.E.T.青少年效能訓練導師、心理學碩士、心靈成長導師、親子、兩性關係導師、繪畫分析師、豐盛教練。

育兒問題求助,微信:15800825118

(請註明 「心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反抗」行為?

有很多父母,常常因為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不聽話的行為而頭疼不已,但是實際上,幼兒的心理學家們認為,其實父母本身的這種擔心是有點多餘的,因為一但過了2歲以後的寶寶,本身就處於了反抗階段,無論你是多麼的...

孩子叛逆怎麼辦?教你3招擺平他!

根據相關的調查證實,有5%到15%的學齡前寶寶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孩子一到3歲就開始出現逆反心理,之後慢慢的逆反更強烈,3歲是自我意識的第一次飛躍,只要有一個誘因孩子就會反抗,那麼,有哪...

育兒觀:孩子不一定非要聽家長的話

培養聽話的孩子,要孩子聽話,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聽話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後執行力強。但聽的孩子在家長的指揮下放棄了童年的歡樂,早早地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與技能。

被安排的孩子們

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發現一些被安排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家境都不錯,老爸或者老媽大都有本事。這樣人家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安排好了一切,幼兒園、小學、中學,如果考大學,專業肯定是家長選的。如果出國...

反抗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不要著急壓制

有些孩子,反抗行為特彆強,父母說東他偏說西,你讓他幹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讓他幹的事情,他偏要干,尤其是許多3~8歲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為什麼有反抗行為呢?一、孩子反抗行為的分析怎樣看待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