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行為最傷害寶寶免疫力!很多媽媽都中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防禦機制,可幫助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外來異物(病毒、細菌等)。

媽媽都想調節增強寶寶免疫力,但下面列舉的這些行為,卻會破壞寶寶免疫力,媽媽可要注意~

1營養不足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組成的,而免疫系統的形成和發揮作用是需要多種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物質做為高耗能物質參與的。

如果營養不良,免疫能力下降就在所難免了。

建議: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對寶寶的免疫系統起著重要作用,均衡營養的食物能夠提供足量的優質蛋白、必須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是寶寶免疫力形成和發揮作用的根本。

6個月前: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無法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模仿母乳配方設計和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則是最好的選擇;

滿6個月後:母乳或配方奶依然是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但是為了補充缺乏的鐵元素,開始培養過度飲食的習慣,應該及時合理地為寶寶添加輔食。

對於添加了輔食的寶寶,最重要的是均衡營養,食物要多樣化,防止養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一歲半之後:隨著輔食量的逐漸增加和奶量的相應減少,普通食物將逐漸取代母乳或配方奶成為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

此時,應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食材製作的一日三餐,同時每天400—500毫升左右的三段配方奶或純牛奶或奶製品也不可缺少,可為孩子提供豐富的鈣質及優質蛋白質,以讓孩子獲得均衡充足的營養,這是身體健康的基礎。

2睡眠不足、質量不好

科學研究證實,睡眠不好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生病的機率隨之增加。

睡眠質量不好、睡眠時間不夠的寶寶較睡眠好的寶寶而言更易生病,而生病後如果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助於病體的康復。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也是保持正常免疫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建議:

寶寶的睡眠時間需要有保證,雖然每個寶寶的睡眠時間長短會有不同,但大多數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美國睡眠基金會2015年公布的最新睡眠量建議中指出,各月齡孩子每天總的推薦睡眠量如下:

  • 0-3個月的新生兒14-17小時,11—13小時和18—19小時也在合理範圍;

  • 4-11個月的嬰兒12-15小時,10-11小時和16-18小時也在合理範圍;

  • 1-2歲的幼兒11-14小時,9-10小時和15-16小時也在合理範圍;

  • 3-5歲的幼兒10-13小時,8-9小時和14小時也在合理範圍內。

除了睡眠時間,睡眠質量也很重要,給寶寶創造一個有助於睡眠的環境;儘量少打攪睡眠中的寶寶;患有影響睡眠的疾病要儘早治療。

幫助寶寶養成規律睡眠的好習慣,即使在節假日裡也應儘量保持這種習慣,不要讓寶寶熬夜。

3過於乾淨

確實,我們的生活需要講究衛生。

但如果寶寶成長的生活環境過於乾淨,所用物品每天都消毒過度,寶寶沒能接觸到各種微生物,就不能刺激身體產生抗體,對於寶寶免疫力的形成反而會起到阻礙的作用。

建議:

寶寶6個月後,開始逐漸建立自身免疫力。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有外界的各種細菌、病毒和微生物的參與,才能刺激體內免疫細胞發揮作用,才有機會與各種入侵者過招,讓免疫力得到鍛鍊,使寶寶不需要經過生病,也可以獲得免疫力。

戶外玩耍時,寶寶赤腳踩玩,小手抓玩泥土、接觸灰塵其實都是提升免疫力的過程。

關鍵媽媽保證寶寶玩泥巴後手洗乾淨,避免髒手抓東西吃進嘴即可。

另,寶寶和健康的小動物一起玩耍也沒問題。

學會與微生物和諧相處,反而能提示寶寶的免疫力。

另,需要避免使用含消毒液的洗滌劑清洗寶寶用品和衣物,含消毒液的洗滌劑清洗掉用品衣物的污垢同時,消毒液成分也會殺死掉很多細菌,而無菌的生還環境對於與寶寶體內微生態循環是不利的。

寶寶用品,做好日常的清潔,避免病毒和細菌傳染即可。

4運動不足或過度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適當的運動,能提升我們體內免疫細胞的活動力,減少患病的機會。

不過,運動過度對身體同樣有害,因為過度運動會使得具有殺傷病原體的白細胞壽命縮短,從而導致免疫力下降。

建議:

寶寶的運動要根據年齡不同靈活安排。

不會走路的小寶寶可以通過揮舞手臂、蹬腿、抬頭、翻身、爬等方式鍛鍊身體。

會走路的大寶寶則可在充滿陽光和新鮮空氣的戶外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不僅體能得到鍛鍊,情緒也會愉悅,社會交往也得到發展。

讓寶寶吃飯好胃口,睡覺質量高,免疫力自然就提升。

運動後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吃飯、睡覺都很正常,說明運動量合適;如果寶寶非常疲憊,沒精神,食慾、睡眠不好,說明運動量過大。

5喜歡宅家裡,缺乏戶外活動

有研究表明,戶外活動是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喜歡宅在家裡的家長越來越多,導致寶寶也變成了宅寶寶。

寶寶也長時間呆在室內,不僅不能享受到戶外清新空氣、陽光的沐浴,即使媽媽再小心呵護,一旦遭遇環境變化宅寶寶還是容易生病。

建議:

只要天氣情況允許,空氣清新的日子,就應養成每天帶寶寶外出戶外活動的習慣,不僅可促進骨骼發育,還可親近大自然,提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社交能力,還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特別進入秋冬季節,只要空氣好,就應堅持每天帶寶寶外出運動,讓寶寶呼吸道適應逐漸降低的溫度,提高對寒冷反應的靈敏度,抵抗力得到提高,更不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6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些媽媽一見寶寶生病就想要通過吃藥打針輸液讓寶寶趕快恢復,寶寶每次生病都這樣的話,自身免疫系統沒辦法發揮作用,得不到鍛鍊,就易導致免疫力低下。

不該使用時使用;該使用時不足量或擅自停藥;選擇抗生素種類不合理等,都屬於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或濫用抗生素會導致體內大量的有益菌被滅殺,有害菌增多,身體的免疫力自然就會下降。

建議:

只有化驗結果顯示疾病是細菌性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才能對症有效。

一旦醫生認為需要使用抗生素,最好嚴格按照醫囑服藥,保持藥物在身體里的足夠濃度,完成足夠的療程。

避免看見一點效果就擅自停藥,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殘餘細菌反彈,還會造成細菌對這種藥物產生抗藥性。

總之,抗生素的使用要記得:不自行購買、不主動要求使用,謹遵醫囑使用,不擅自停用。

媽媽對於抗生素的態度一定要理性!

7情緒緊張壓力大

免疫力與人的情緒關係密切,緊張、焦慮、失落等消極情緒會導致寶寶的免疫力下降,而快樂、愉悅、放鬆的情緒可以讓免疫力保持最佳狀態。

建議:

寶寶感知家人情緒變化的能力可能超過父母的想像,家庭和睦、被愛包圍的寶寶情緒會很穩定,健康狀況往往很好;如果家人之間關係緊張,經常爭吵,那麼寶寶也會常常焦慮不安,容易生病。

所以家長要關注寶寶情緒,及時給出正確的回應和指導。

小月齡寶寶哭鬧時,媽媽要及時作出反應,建立好寶寶最初的安全感。

小寶寶一哭就抱,不用擔心被慣壞,具體可查看《寶寶一哭就抱真會被慣壞嗎?不同月齡應區別對待》。

8不接種疫苗

給寶寶接種疫苗,可以使身體在不生病的情況下,產生對某種細菌或病毒的抗體,以獲得免疫,有效預防疾病,這樣做遠比被傳染了再去治療要好得多。

但是,如果不按時給寶寶接種疫苗,甚至抗拒給寶寶接種疫苗,就錯失了讓寶寶獲得免疫的機會。

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的法比奧博士說,「沒有一種比疫苗更有效、性價比更高的對付傳染病的方式。

在寶寶2歲前,需要接種大部分的疫苗,這些疫苗能保證寶寶免受至少多種疾病的傷害例如B肝、結核病、破傷風、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肺炎、輪狀病毒感染、流感、麻疹、風疹、水痘、肝炎、腮腺炎等。

所以寶寶出生後,媽媽最好嚴格按照兒保醫生的建議為寶寶定期為寶寶接種疫苗,不錯過每一次保證寶寶健康的機會。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性保護反應,

寶寶的免疫力

是身體的免疫系統與病毒、細菌的對抗中

逐漸得到調節和改善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

不要讓這些行為破壞寶寶免疫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就我家孩子愛生病?是他免疫力差嗎?

經常有媽媽在後台提問:「我家孩子經常生病,是不是免疫力差啊?」「我看別家的孩子就很少生病,是免疫力比我家孩子好嗎?」在大多數媽媽的眼裡,孩子生不生病,就是判斷孩子免疫力強弱的標準。然而事實上,這...

寶寶抵抗力 增加寶寶抵抗力的四種方法

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是負責保衛身體的健康,免受細菌、病毒的侵害。擁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那麼孩子就能健康茁壯,遠離疾病的困擾。那麼有哪些方法能增加孩子的免疫力了?一起來看看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