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遊戲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引言
一天下午,我和游爸一起去接游游放學,然後就陪著她和一幫幼兒園小朋友在院子裡玩。
正玩著,突然聽見哭聲,我循聲張望,看見游同班的一個小女孩在非常傷心地大聲地哭泣。
大人小孩都圍攏過去,很多人問:「怎麼啦?!」女孩一邊用力抽泣,一邊抬手指著剛走過的一個小女孩說:「她說她不喜歡我了,說我不是她的好朋友。
」女孩的媽媽在一旁勸:「不可能,她怎麼會不喜歡你呢。
要不咱們一會兒再問問她。
」也有旁人勸:「沒事,小孩子一會兒吵一會兒好的,明天她就又喜歡你了。
」女孩哭得更厲害,還是反覆重複:「她不喜歡我了!她說她不喜歡我了!」
這時候,一旁的游爸走了過去,他一臉同情地對女孩說:「啊?天哪,這是我今天聽到的最讓人難過的事啦。
那你得多傷心啊。
」女孩扎進媽媽懷裡繼續哭,媽媽聽到游爸這麼說,便也順勢樓住女孩,輕輕拍她的背。
過了一會兒,女孩的哭聲漸緩,從媽媽懷裡抬起頭來擦鼻涕。
看到女孩漸漸平靜了,游爸反倒「難過」起來。
他也「擤了下鼻涕」,苦著臉對女孩說:「對啊,你一說我想起來啦!游游也老說不喜歡我!她們怎麼能這樣呢?!」「啊!你是大人你還這樣!」旁邊一個小孩大喊。
女孩也有了笑意。
游爸繼續做抽泣狀,接著抱怨:「游游還說,她最喜歡的是媽媽,不是我!」
圍觀的大人全傻了,小孩們全樂了。
沒多會兒,小女孩離開了媽媽的懷抱,又開開心心加入了小朋友的遊戲。
這幾年來我讀「遊戲力」,學「遊戲力」,向很多人推薦「遊戲力」。
今天又被朋友問到「什麼是遊戲力?」以及「遊戲力有什麼特別?」於是想起上面的這個故事。
最早接受遊戲力,就是因為它徹底革新了我與孩子交流和交往的方法。
它幫我打破了「我是個大人,我要教你道理」的框框,這個框一旦被突破,孩子少了壓力,我也更加輕鬆自在。
時間久了,遊戲力似乎成為一種思考方式,在慢慢滲透到我們與游游的生活中。
即便是並沒有讀過「遊戲力」書的游爸,只是日常聽我「叨叨叨」,也已經在孩子群里頗受歡迎。
(當然,有些人在保持童心方面「天賦異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
這些年不斷重讀遊戲力,於「輕鬆自在」的狀態之外,收穫更多的是對孩子內心的認知,對情緒與人的思考,對溝通技巧的更新。
然而,在這條探究和學習的路,越走越豐富和寬闊的同時,卻發現越發難以定義「遊戲力」。
李岩老師也說,對「遊戲力」的理解,始終是在一個過程中。
所以,他其實並不太贊同我用下面這篇他幾年前寫的文字作為對「什麼是遊戲力」的解釋。
比如,這篇文章提到「遊戲力是與孩子互動的一種方式」,而現在越來越感覺「遊戲力其實是和孩子在一起的一種輕鬆開心的狀態」。
但這並不妨礙我認為這是篇好文章,並且非常想與更多剛剛開始接觸遊戲力的朋友分享。
或許,在對遊戲力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和實踐之後,你也會有你自己版本的定義,那時候,別忘了與我們分享。
——鍾煜
什麼是遊戲力?
文=李岩
小格是我女兒幼兒園的同班小朋友,一個文靜的小女孩,大眼睛裡藏著很多想法。
一天放學後,幾個相熟的小朋友照例一起去旁邊的小區玩。
小格就住在這個小區,因此也加入進來,不過由於她比大家小,以前一起玩的機會也不太多,所以算是個新成員。
這天正好趕上幼兒園換洗被褥,因此大人們手上都是一大堆東西。
接小格的是外婆,老人家同我們一起大包小包地到了玩耍地點,因為正巧在自家樓下,所以就對小格說:「我把東西放回家,馬上就來,你先跟小朋友在這裡玩。
」小格正在關心大家要玩什麼,因此對外婆沒作反應,而外婆也就認為孩子沒反對,於是拿著東西就離開了。
半分鐘後,小格發現外婆不見了,表情立刻緊張起來,一邊四處張望,一邊喊:「外婆!外婆!」喊聲不大,但顯然十分焦急。
我正巧站在小格旁邊,於是本能地「平靜安慰」道:「外婆把被子拿回家去,馬上就回來。
」
結果,我的「平靜安慰」非但沒有絲毫幫助,反而讓小格的大眼睛裡現出了淚意。
她轉身面向自家的樓,嘴裡還是不停地喊外婆,好像在猶豫要不要回家找外婆。
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的疏忽,於是馬上糾正。
我抱起我女兒的被褥,假裝很重的樣子,氣喘吁吁地對小格說:「小格,我就是外婆……哎喲,小格的被子好重啊……拿不動了、拿不動了,放下休息一下吧……」我把東西放下,伸出舌頭喘粗氣。
緊接著,我假裝突然意識到什麼,馬上又把被子抱起來:「哎喲,不行,地上好髒,怎麼辦呀?唉,只好先拿回家吧,小格,你來幫幫我吧,好重啊。
」我一邊彎著腰抱著被子,一邊張著嘴喘粗氣,一邊傻傻地看著小格,等她回應。
小格的神情放鬆了,嘴角略帶微笑地搖搖頭。
於是我繼續:「哦,你要在這裡跟小朋友玩,那我只好自己拿了,你等著我啊,我馬上就回來。
」我彎著腰「艱難」地朝她家走出幾步後,轉頭向小格擠擠眼睛,問:「我像外婆嗎?」
這時小格臉上已經笑容燦爛,剛才的淚意已經無影無蹤。
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可能因為她覺得我太幼稚了吧),只是輕輕地「嘿嘿」一聲,然後就繼續去關注其他小朋友了。
以前我曾多次試圖給「遊戲力」一個簡潔的定義,但每次定義完後,覺得連自己都聽不明白。
於是只好「小題大做」,從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瑣事中找感覺。
在上述這件三分鐘左右的小事中,有兩個重點值得討論。
第一,我最初的「安慰」為什麼沒起作用,我忽視了什麼?
作為大人,在我們通常的認識中,小格就是因為不知道外婆去哪裡了,所以才著急。
於是,我本能地認為,告訴她外婆的去向,並告訴她外婆馬上回來,那麼孩子就應該不再著急了。
但事實證明,我並沒有搞清孩子真正關心的問題,因此也就沒有解除她真正的疑慮。
也就是說,小格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外婆去哪裡了」。
假設,當時小格的媽媽也在場,小格發現外婆不見了,很可能也會問「外婆去哪了」,但是她應該不會「神情緊張」,更不會「急得想哭」。
因此,稍加思考後我終於明白,小格真正關心的是:「外婆不在,我安全嗎?」有了這個認識,我就知道要給孩子的回答是:「你和我在一起,你很安全。
」
然而,假設我繼續以大人的方式,「平靜」地告訴小格「相信我,你很安全」,那麼效果會怎樣?至少在我的經驗中,對於像小格這樣不到四歲的文靜孩子來說,這種「大人式」的溝通,尤其又來自一個並不熟悉的大人,通常不會有什麼用。
第二個討論重點就是:什麼方式讓孩子迅速信任我?
在與小格互動的後半階段,我那些「幼稚」的言語舉動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告訴她「我喜歡跟你玩」,而小格的笑容也證明,她成功地接收到並接受了這個信息。
我的童年是在軍隊大院中度過的。
小時候,我會下意識地把父親眾多的同事和戰友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喜歡的,另一類是害怕的。
其實,那些我「害怕」的叔叔阿姨並沒有做過任何傷害我的事,可是每當父親讓我跟他們一起去食堂吃飯時,我都一百個不情願。
現在回想起來,無非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十足的大人」。
相反,那些我喜歡的大人,都會時常 「沒有大人樣」。
「偷襲大人」是當年我們所有小孩都熱愛的遊戲,當然我們也本能地知道,只能偷襲那些「沒有大人樣」的大人。
有一位姓趙的叔叔,每次我們溜到他身後時,他都在抬頭看天氣,於是我們不重不輕地拍一下他的屁股,然後大笑著迅速跑開,他就會氣得「暴跳如雷」。
其實我們心裡都清楚,趙叔叔都是在假裝,他喜歡跟我們玩。
在表面上,我們這些小孩子誰也不怕這位趙叔叔,有時我們甚至不叫他「叔叔」,而叫他「老趙」。
7、8歲時有一次,我在追逐遊戲中從一個高台上跳下來,腳後跟正好踩在一根釘子上。
由於扎得很深,白襪子瞬間就被染成紅色。
所有的孩子都傻眼了,有的說「會破傷風,腳會殘廢」,有的說「別告訴你媽是我追你」。
我也越來越害怕,頭腦一片空白,坐在地上好像一點力氣都沒了。
這時一個小孩喊道:「趙叔叔,趙叔叔在那兒!」不知為什麼,我身體里好像一下就有力氣了,而其他小孩似乎也看到了救星,其中兩人衝去求援。
看著趙叔叔向這裡跑來,身旁的一個小孩說:「趙叔叔來了,沒事兒了。
」雖然他人還沒到眼前,接下來更不知道會怎樣,但是我已經感覺到,怦怦跳的心臟落回肚子裡了。
事實上,除了「偷襲」這位經常「沒有大人樣」的趙叔叔,我們從未與他有過其它「深交」。
然而對於當時的我們,「偷襲遊戲」就是最高級別的交往。
在我們心中,本能地有一個邏輯:如果這個大人可以被我們偷襲,那麼他也值得我們信任。
這其中的道理,直到三十年後閱讀遊戲心理學的著作時,我才真正明白並為之感嘆。
也許現在可以總結一下「遊戲力」的特點了。
「遊戲力」是與孩子互動的一種方式,它包括兩個特點:
第一,從看問題的視角上,遊戲力會透過表面,看到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並予以滿足。
例如,對於有愛打人的孩子,在阻止攻擊行為後,遊戲力不主張對孩子進行嚴厲批評,而會重點解讀打人行為的含義,從而根除導致打人行為的原因;又如,對於害羞退縮的孩子,遊戲力不會一味地鍛鍊孩子,而會首先關注是什麼讓孩子失去了本該是天性的探索勇氣。
第二,從溝通方法上,遊戲力用的是孩子了解並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
大人喜歡只用嘴說,而孩子會更多地用眼神、表情、以及全部身體來唱來跳;大人習慣用頭腦去分析過去和推理將來,而孩子會更多地用心來感受現在;大人眼裡的世界充滿了已知的答案,而孩子眼裡的世界卻意味著無數新奇的可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遊戲力 (微信公眾號:youxili123)
倡導以「遊戲」為媒介的親子互動,分享神經科學帶來的成長啟示
寶寶在外玩耍喜歡搶其他小孩玩具的,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最近帶小然寶出去玩耍的時候,不經意見發現然爸在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或則自己想玩的東西,會去像其他小朋友的手裡去拿去搶?我相信在孩子1-2歲的這個階段我們大多數的寶爸寶媽可能都會遇到與我類似的問題。
兩個孩子搶玩具,男孩媽媽卻對小女孩動手,你是如何看看待這件事
由於現在的生活條件都好了,而且小孩也生的少,所以大人都是把自家的孩子捧在手心裡疼愛。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傷和委屈。有些父母為了孩子也變得十分得不講理。她們只想把自己的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
兩歲會說的話,為什麼五歲的孩子還不會說?揭示語言發育的真相!
為什麼有的爸爸媽媽性格外向,孩子卻不愛說話?為什麼有的爸爸媽媽很內向,但是孩子很活潑?孩子個體發育存在差異是一方面原因,和家長的教育也有關係。
寶寶開始打人就是有暴力傾向?3點讓你看懂背後真相
我前面發過一篇文章《究竟是誰把孩子變成了自私鬼?》,有很多媽媽便問我關於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經常因為如何分享產生矛盾,動手打架,令人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正好前段時間,跟一個媽媽聊天的時候,她...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逗孩子,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交流中已經習慣的一部分,親朋好友,鄰里鄰居喜歡逗孩子,甚至我們做父母的也一樣。有一項關於「熊」大人逗小孩子的調查:排在第一位的是:「熊」大人對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
陪孩子看一萬次粉紅豬小妹,徹底服了,它有值得學習的育兒道理!
我們全家被《粉紅豬小妹》這幾隻豬虐到不行啦!我至少陪著孩子看了一萬次!這是一部來自英國的動畫片,畫面和人物形象都相當簡潔清新,故事也都是非常貼近生活,沒有一般動畫中太多奇幻、變身事情等情節,總之...
一位幼兒園老師對於「逗」孩子的看法
「逗」孩子玩,是孩子在玩,還是你在玩一天,班上有個小朋友對我說:「我不喜歡去爸爸單位,因為爸爸單位有個叔叔,總是對我說,讓他來當我爸爸。」「你不喜歡他這麼說嗎?」我問。「我的家只有三個人,爸爸媽...
1歲兒子被小女孩踩到,母親失控咆哮狂拽追打
昨天,微博上熱傳了一個視頻,內容是在杭州一家商場的遊樂場內,因為一名女孩誤踩了一名男孩的腳,導致男孩的母親失控咆哮、儀態盡失。視頻中,小女孩的媽媽一直在道歉,而小男孩的媽媽則顯得不依不饒,不停歇...
一個「欺負」故事的三種假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太老舊太平常,我們都覺得懂了,其實卻常常忘記。讀過《遠離校園霸凌的第一件事》這篇文章,又想起這句話來,一起被帶出的,還有另一句老生常談的感慨——知易行難。與遊戲...
孩子在幼兒園裡經常被咬被撓,是孩子懦弱嗎?
最近有一位孩子的媽媽問我,孩子的幼兒園有幾個小朋友特別愛抓人咬人,自己的孩子被一個小朋友咬過兩次,問我是不是自己孩子太懦弱了,才被人欺負。我問她,孩子在幼兒園上小班、中班、還是大班?,媽媽說9月...
孩子未來能否從容應對社交衝突?「被欺負」時的做法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太老舊太平常,我們都覺得懂了,其實卻常常忘記。當探討「孩子被欺負」話題的時候,父母要「夠酷」,孩子才能鎮定從容。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算「酷」呢?游游媽媽講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