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疑問:「別人家的熊孩子」應不應該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又有一起「熊孩子」的惡劣行為受到關註:因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影響到自己在家看動畫片《喜羊羊》,一個10歲男孩想到的處理方法居然是用刀子割斷工人的安全繩。

還好繩子有兩根,工人只能懸吊空中等待營救。

我們周圍這種極端案例可能比較少,多的是一些尋常調皮的「熊孩子」,但這兩種孩子都應該引發我們思考。

尋常「熊孩子」特點:無規則意識、有「環球皆我媽」傾向

標誌性事件是,有網友曾經在人人網吐槽「柜子里收藏了二十幾個『手辦』(動漫模型,可拆),但回家後發現基本都被肢解毀壞了,另外價值萬元的耳機也不見了,且電腦硬碟中的資料被刪,損失約有三萬元。

而這一切,都是來串門的親戚家的『熊孩子』闖的禍。

極端「熊孩子」特點:具有反社會人格,對他人人身安全成傷害

近期發生了兩起惡性「熊孩子」事件。

其中一起,因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10歲男孩,一氣之下用小刀子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致使其懸在半空動彈不得,經消防大隊緊急出動後才將人安全救下。

面對警方詢問,小孩說,「我當時在看《喜羊羊》,外面鑽機打牆的聲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繩子割斷了。

你的女兒正用積木蓋房子,這時不知從哪竄出來一個小男孩,一把推倒了「房子」。

你望望四周卻沒有發現孩子爹媽的蹤影,更過分的是,他居然還抓起玩具往你女兒臉上扔。

你真想衝過去好好教訓他一頓,但問題他不是你的孩子,到底管還是不管呢?當你家有親朋好友攜帶熊孩子來做客,這個熊孩子出言不遜或者行為出格,你是暴跳如雷還是隱忍退讓呢?來看看各位媽媽的建議和辦法吧!

遭遇「強盜」

案例:兒子正用粉筆在地上畫畫,這時跑過來兩個小男孩跟你說他們也想要粉筆。

你給了他們幾根,但是一會兒功夫又來跟你要。

你的孩子不再讓你給,他們就從他手裡搶。

建議:首先你得讓他們知道,你是這個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

通常這個舉動就足夠制止不良行為的繼續了。

如果這還不行,用嚴厲但不帶攻擊性的語氣對他們說:「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這樣容易傷害到別人。

」你還可以讓他們知道,你的孩子願意分享玩具,但分享是相互的,他們也得拿出自己的玩具。

如果這群孩子實在太過分,就離他們遠點吧!

幼兒園的惡霸

案例:在幼兒園,孩子的手臂被小朋友咬出傷痕。

建議: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的目的之一就在於讓他體會集體生活,雖然咬人和打人都是不好的行為,但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對他的威脅也沒什麼壞處。

和老師溝通是必要的,可以表達一下自己的擔心,並且確認對方的父母知道這件事。

不管怎麼說,把這件事情交給老師處理是比較明智的。

不友好的小客人

案例:你把小朋友請到家裡來,和你的孩子一起玩,可是有個小朋友總是想控制他,霸占所有的玩具,把屋子弄得亂糟糟的,還不收拾。

建議:看看這個小朋友搗亂是不是因為當時心情不好,排除了這個可能之後,可以對他再重申一遍你家的規則,比如「在這裡,大家要輪流玩玩具」或者「弄髒了的地方得自己打掃乾淨」,接著可以用「獎勵」引誘他,比如「如果你收拾好了,就可以吃餅乾」。

如果這還是不管用,就把孩子們分開一段時間試試。

還可以「威脅」他說,「要不給你媽媽打個電話?看她怎麼說?」一般,這招非常管用。

縱容的父母

案例:你和朋友談話時,他的孩子總是打斷你們,而朋友卻對孩子這種不禮貌的行為視而不見。

建議:對你的朋友說這事比對孩子說要好,比如「你看看孩子怎麼了?我可以等你一會,你處理好了,咱們再繼續?」這其實是在含蓄但明白地讓你朋友知道,你被孩子的不禮貌打擾了。

「處置」熊孩子,不能「以暴制暴」,而是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更有力量的人

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對於孩子做「熊事」,處理態度往往會有兩種:一種是打罵,但這種打罵,基本只是情感上的大發泄;另一種就是不管不顧,放任孩子的所作所為,「護犢子」心強。

但是打罵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兒科學(Pediatrics)》上的一篇研究發現,進入小學後(5歲左右的兒童),跟沒有挨過打的孩子相比,挨過打的孩子問題行為更多,而《兒科學》上刊登的研究中,半數以上被詢問的母親在孩子3歲至5歲時打過他們屁股。

不需打罵,需要另一種「以暴制暴」,比如,他要拿你的「手辦」,你可以建議和他比試掰手腕,掰得過就給他;讓他用自己的拳頭打你的拳頭,等他感到疼痛,自己就會知道放棄。

更重要的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自由而不放縱的成長環境

孩子一切從無開始,從呱呱墜地到會走路、說話、吃飯、寫字……逐步完成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以適應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

孩子在2歲半到6歲時,處於社會規範敏感期,開始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

這時,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只是在探索,如果父母此時有不當定性,孩子就真的會出問題。

這是自由方面,但是,父母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越早越好,要意識到孩子的規則來自家長,家長的身教起決定作用。

在自由的環境裡,孩子對於父母制定的規則是不牴觸的,父母提出規則的建議時,他們往往願意接受,並逐漸內化成自身的規則。

在孩子6歲之前,要給他養成一些基本的行為規矩。

需要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就是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遲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而且,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不可以因為孩子哭鬧,就輕易妥協。

最後,希望全世界安定和諧,孩子們都是俏皮可愛而不是囂張跋扈,願世界沒有熊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竟然會偷東西 聰明寶媽教你如何處理

「天哪,孩子竟然『偷拿』家裡的東西!」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喜好」時,都會覺得十分接受不了。其實在很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一個階段。該怎麼辦?孩子偷東西的原因1、不良榜樣的...

怎樣培養出孩子的好性格?

如何培養一個有好習慣、好品行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美國在培養聽話的孩子,糾正不好習慣方面用一個很簡單的詞,就是discipline,即「訓練、訓導」。訓導不是懲罰,更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什...

孩子悄悄拿回別人家東西,你慌了嗎?

前兩天,一位媽媽向我諮詢了一個有些沉重的話題:她上三年級的女兒在班上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被老師和同學發現,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媽媽聽說後,非常氣憤,回家狠狠地批評了女兒,回想起之前也有過一次這樣...

這樣應對「問題」兒童,比你吼100遍都管用!

◆ ◆ ◆ 本文導讀 ◆ ◆ ◆當孩子逐漸適應了幼兒園,各種「頑皮搗蛋」的現象開始逐漸增多,插嘴、搶玩具、扔東西、說髒話……也許幾次大聲制止之後,孩子會乖很多,但時間一久,你發現怎麼說都沒用了。應

發現孩子偷東西,鬱悶、傷心、該怎麼辦?

孩子5歲,已經在讀幼兒園。最近我發現他的書包裡面經常會出現一些沒見過的東西,比如陀螺、游戲卡片等,而這些東西我從來沒給他買過。剛開始我問起他是從哪裡來的,他還說是某小朋友送給他的,或者借給他的。...

精品薦讀︱如何糾正孩子的任性行為

汝州寶媽聯盟4月16日與您一起品讀好文章孩子王,孩子就是王。熊孩子往往仗著長輩對他的寵愛肆意妄為還不自知,任性胡鬧還不用容易哄,所以怎麼hold住熊孩子已經是人類共同革命目標了!小編也加入陣營啦...

這樣應對「問題」兒童,比你吼100遍都管用!

有許多家長反映,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難管」各種「頑皮搗蛋」的現象開始逐漸增多,扔東西、搶玩具、插嘴、甚至說髒話……而且幾次大聲制止之後,孩子會乖很多,但時間一久,便會發現怎麼說都沒用了。...

正確面對孩子的「自私」,家長要這樣做

孩子到了自我意識萌生的階段,有時會出現一些「自私」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有霸占玩具、私藏東西、搶占家人等。很多父母感到很頭疼,對此「自私」行為所採取的政策就是斥責打罵, 希望孩子不要養成自私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