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如何幫寶貝和媽媽順利度過「分離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一年開學季即將到來。

對即將初入園(幼兒園)的小班寶貝們來說,將迎來人生中的又一次「分離」。

分離,意味著痛、恐懼、焦慮,比如分娩,寶寶與媽媽分離,一元狀態變成二元狀態;比如斷奶,寶寶從必須依賴媽媽的乳房生存,變成能依靠自己多方面獲得生存所需食物,在這些過程中,無論是寶貝們還是媽媽們,都伴隨著痛與不舍,大多數寶貝們甚至還會持續地哭鬧一段時間,媽媽們往往也變得格外敏感甚至焦慮。

但分離卻也意味著成長,不經歷分離過程的孩子,無法真正長大成人;而不經歷與孩子分離的媽媽們,將永遠只是「嬰兒的媽媽」,無法體驗到「完整媽媽」(媽媽的角色功能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變化,從「嬰兒媽媽」到「成人媽媽」。

)的過程。

既然分離無可避免,那麼父母們可以思考:怎麼做,可以更好地幫助寶貝(和媽媽)順利度過這一過程?

對於即將新入園的寶貝們來說,提前做好入園的「心理建設」非常重要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已知的、經歷過的、熟悉的事物和人,會感覺安全,但在面對從未經歷的陌生事物和人時,都會感覺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

對於新入園的寶貝們來說,幼兒園裡幾乎全都是未知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課堂、陌生的互動方式、陌生的存在方式(以往都是與媽媽「合體」出現,而現在是一個人)······

所以,在入園前,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帶寶貝熟悉即將面對的各種場景。

比如:

讓繪本帶孩子「預體驗」幼兒園生活。

繪本《幼兒園的一天》,由法國童書作家薩米爾·瑟努斯和畫家亨利·費爾納合作完成。

他們用輕鬆幽默的筆調,詳細描述了小動物們第一天上幼兒園的經過:背上書包,來到幼兒園,做自介紹,認識老師,放下物品,坐上座位,畫畫、聽故事、認字母,拱積木,午飯,午休,下午遊戲、活動,放學,傍晚媽媽接回家······

從繪本里,寶貝們不僅能了解到幼兒園裡豐富好玩兒的活動內容,還會發現其他小朋友們「不一樣」的新鮮有趣的事情,比如:蝸牛寶寶慢慢吞吞、食蟻獸寶寶午飯時問「可不可以給我的菠菜里加點螞蟻?」、猴寶寶轉啊轉啊一直轉不停······

讀完繪本,仿佛和小動物們一起度過了輕鬆、愉快的幼兒園的一天!

透過這本繪本,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向孩子傳遞「幼兒園是美好、有趣的」信息,讓幼兒園與快樂的體驗相關聯,對於緩解寶貝們的焦慮大有裨益!

然而與此相反的反面案例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在孩子調皮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大人們這樣對寶貝們說:「到時候把你送幼兒園裡,看你還敢不敢皮!」——這句話的背後,孩子們聽到的是:幼兒園是很可怕、很不友好的地方!所以還是不要去的好!

除了繪本之外,爸爸媽媽還可以:

1)多帶寶貝與同齡小朋友們一起玩,讓寶貝熟悉人際互動,為適應幼兒園的團體互動奠定基礎。

細心的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在三歲左右會有強烈的同伴需求,他們會經常嚷嚷「我要找小朋友玩兒!」、「我要我的好朋友!」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只要儘量滿足寶貝的需求就好。

2)給寶貝提供獨立的機會。

三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嘗試一些塗鴉、手工等簡單的興趣班了,家長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嘗試讓孩子單獨進入課堂,慢慢練習分離,由「合體式陪伴」轉向「一個人行動」。

3)模擬幼兒園的生活,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寶貝在遊戲中熟悉即將到來的新生活。

4)有些幼兒園會提前開設開放日,便於新入園寶貝提前熟悉園內環境,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應該帶著放鬆、愉快、好奇的心情,和寶貝一起參觀、熟悉幼兒園。

當然,即使做足了入園前的所有準備,很多寶貝們在入園初期仍然會有哭鬧、不願去幼兒園的表現,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的回應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爸爸媽媽首先需要做好自我心理建設:寶貝在入園初期會哭鬧是正常現象,而且每個孩子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不用比較,不用擔憂,只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足夠的時間,每個孩子最終都會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但實際上,面對孩子的哭鬧,尤其是每日裡重複地哭鬧,或者是班裡其他小朋友很乖而只有自家一個孩子哭鬧時,爸爸媽媽往往會感覺尷尬、焦慮、沮喪,直至憤怒,這個時候很容易對孩子訓斥、威脅,甚至打罵,或者變相處罰,比如故意冷落孩子、限制孩子的某項權利(不許吃最愛吃的東西、不許玩最喜歡的玩具等),這些回應不僅不能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反而會帶來新的壓力和焦慮。

當我們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覺孩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時候的孩子需要溫暖、力量和方法,比如一個支持性的擁抱、一個表示加油的擊掌動作、一句理解和鼓勵的話「寶貝兒,爸爸/媽媽知道你有一點點擔心,但你放心,等你放學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會在幼兒園門口等你的!」······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寶貝還需要家長們的果斷推力,即「溫和而堅定」地將TA推向幼兒園和老師們!仔細觀察哭鬧中的孩子,會發現孩子們都是看大人臉色來決定接下來的行動的:如果大人們猶豫不決,那麼寶貝很可能哭鬧得更凶,因為TA看到了希望,要努力爭取;但如果大人們態度堅決,沒有商量的餘地,那麼TA會偃旗息鼓,停止「抗爭」!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象徵性的「媽媽」,可能是從小蓋著的小棉被、從小陪伴成長的娃娃玩具等,在真實的媽媽不在身邊時,這些象徵性的「媽媽」做為替代安撫著寶貝們的小心靈,帶給寶貝們安全、放鬆和力量!如果需要,可以讓象徵性的「媽媽」陪伴寶貝們度過初入園的時期。

在寶貝們的關鍵成長期里,爸爸們往往是「力挽狂瀾」的英雄!當寶貝抱著媽媽哭鬧,媽媽既心痛又無奈時,爸爸只需要從容地伸出大手,果斷將寶貝和媽媽分開,然後,將寶貝交給老師!——就這麼簡單,甚至不需要一句語言。

實際上,分離焦慮不僅僅是孩子要跨越的成長之「坎」,同樣也是媽媽們的,尤其是全職媽媽,在面對和孩子的分離時,媽媽們可能會有和孩子一樣的痛,會有和孩子一樣的不舍、焦慮、擔憂,擔憂孩子離開自己後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心疼孩子會哭,擔憂孩子跟不上老師和小朋友們的節奏等,而這些擔憂的背後,可能還有:孩子這顆小樹苗漸漸長大,枝葉不斷向外伸展,媽媽不再被高度依賴的失落感;從從早到晚圍著孩子轉的忙碌狀態,到得到大量空閒自由時間的無聊感,繼而衍生出的無價值感、和社會脫節的自卑感和恐懼感等。

這個時候,媽媽需要做的是:

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你的孩子有能力適應TA的新生活。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兒上,父母尤其是媽媽們很容易陷入「沒有我的照顧,TA不行!」的自我陶醉中,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孩子除了是父母的孩子之外,更是大自然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碼和成長軌跡,父母們應該做的也只能做的是:陪伴和喚醒。

以更好的自我去陪伴他們,以適合的方式喚醒他們內在的潛能。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與媽媽分離,而轉向媽媽以外的更廣闊的外界關係的階段,也就是說,他們體內正醞釀著一顆隨時準備開花的「獨立」的種子,躍躍欲試,只等機會到來,便會全面開花!而幼兒園就是那片「施展身手」的大舞台。

有趣的是,研究發現,媽媽們對寶貝的信任,以及媽媽們自我的放鬆狀態,會讓寶貝們心無旁騖地奔向外界,毫無羈絆;而相反,當媽媽們對寶貝充滿擔憂,自身也充滿焦慮時,寶貝們會自動放棄自己的能力,非常配合地而變成「媽媽擔憂的」樣子。

媽媽這個「職業」是本能的,不需要學習的,在最初的半年到一年時間裡,媽媽們開啟的是「忘我式」的工作模式,即,全身心照顧寶寶,自我需求靠邊站;但隨著寶寶的長大,媽媽們會自動將目光和關注點慢慢收回來,至寶貝們入園,媽媽們一天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可自由支配,然而,要在這三分之一的時間裡將關注點從孩子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來,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

這個時候,不妨給自己泡杯茶,坐下來靜靜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同時,也整理一下:有哪些自己一直想做但因為孩子而無法做的事情?有哪些自己曾經想要到達的目標因為孩子而擱置?現在,是時候開始了!列出計劃,開始行動。

最後,用滿滿的儀式感幫寶貝和媽媽加油鼓氣,比如給孩子和媽媽各準備一件溫暖有愛的「入園禮」,以慶祝寶貝新世界的開始,也慶祝媽媽的自我回歸;也可以讓寶貝們加入入園前的準備活動:挑書包、水杯、畫筆等,讓孩子充分感受準備入園的氛圍,增加對幼兒園的接受度和期待。

祝福寶貝們在新世界裡快樂成長!

祝福寶媽們在自我回歸的路上,鮮花綻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不想去幼兒園!」

朋友家的孩子3歲了,9月份就要去幼兒園了,可是小傢伙哭著鬧著不肯去,朋友急的不知道該怎辦才好。幼兒園入園適應為什麼困難?那麼讓我們先從3歲兒童的眼裡體會一下他遇到了什麼環境變化?什麼讓他焦慮和害怕?

做到這7點,「入園焦慮」一點都不難纏

文/暖小丫(親寶寶特約作者)談起入園,焦慮的何止是孩子。作為父母,想起孩子的生活即將面臨挑戰,就會不自覺地焦慮;也會因突然不能每時每刻看到孩子的吃喝拉撒、悲喜笑鬧而感到空落落。除了等時間治癒,我...

做到這7點,「入園焦慮」一點都不難纏

文/暖小丫(親寶寶特約作者)談起入園,焦慮的何止是孩子。作為父母,想起孩子的生活即將面臨挑戰,就會不自覺地焦慮;也會因突然不能每時每刻看到孩子的吃喝拉撒、悲喜笑鬧而感到空落落。除了等時間治癒,我...

孩子「入園焦慮」?爸爸媽媽記住這3點就夠了

文/暖小丫(親寶寶特約作者)談起入園,焦慮的何止是孩子。作為父母,想起孩子的生活即將面臨挑戰,就會不自覺地焦慮;也會因突然不能每時每刻看到孩子的吃喝拉撒、悲喜笑鬧而感到空落落。除了等時間治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