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體罰?專家建議「愛的教育」五原則 句句乾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總會遇到各種難題,例如:哭鬧、耍賴、故意犯錯等,此時爸媽會希望孩子一說就懂,不必再三反覆說教,甚至進行體罰。

然而,打罵教育不僅使孩子無法接收到正確的訊息,效果也不持久,而且體次數多了,孩子更不當一回事,倒不如從小建立一定的規範,使孩子有所遵循的依據,並且確實執行。

管教最下策---體罰

「體罰」是指由他人對自己身體進行責罰而造成疼痛的一種方式,包括罰站、鞭打、運動等。

家長或老師總是用體罰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然後犯錯的孩子由於理解能力有限,不曉得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只是由於害怕而不敢在犯錯,道理卻依舊不懂。

體罰的影響不像皮肉傷般,過一陣子就能痊癒,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模仿行為學習等,常見影響如下:

親子關係疏離

長期被體罰的孩子,高壓管教環境下的他早已身心疲憊,在父母面前總是戰戰兢兢,即使遭受處罰也不會反抗,完全不會告訴爸媽這次受到的傷害對他影響有多深,更不願意與爸媽分享今天所發生的事情、遇到哪些挫折等。

行為學習

除了親子關係之外,另一個容易根深柢固的影響便是行為學習。

孩子天生愛模仿,他們會覺得爸媽不喜歡孩子做某種行為,動手打了孩子;孩子也可能對於不喜歡別人做某件事而動手打人。

個性畏縮或具攻擊性

孩子因為長期處在高壓控制的環境,性格變得畏縮,使其防衛心較重,隨時處於戒備與緊張的狀態,常常擔心自己不小心做錯事可能會遭受責罵或處罰;另一部分的孩子則較具攻擊性,在家裡可能常常被處罰,長期下來認為父母比他強大而可以攻擊自己,也產生讓自己變強後去欺負弱小以保護自己的心態。

「愛的教育」五原則

「愛的教育」五原則近年來各界已認知,「體罰」只是一種恐嚇的教育手段,並不能讓孩子打從心底改錯,容易使孩子在害怕中成長。

為了更有效的教育孩子,「愛的教育」逐漸興起,倡導兒童人權的重要性,強調對人的基本尊重。

「愛的教育」主張創造一個溫馨、友善的環境,孩子從小可以在愛中成長,並給予一定的規範,讓孩子學習負責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立生活常規

正確的管教應該要從小建立,家長應趁孩子2~5歲時建立起生活常規。

此時的孩子已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對日常生活習慣有足夠的認知,爸媽可先建立一個規範,且不容許被輕易破壞,例如:吃飯前應先洗手、飯菜要在1小時內吃完、自己收拾玩具、上廁所時需告訴爸媽等,讓孩子有標準可以依循。

部分父母可能會因孩子不聽話而傷腦筋,其實在教育孩子時可以加入一些創意,例如:要孩子收拾玩具時,用擬人化的方式說:「送玩具回家」或和孩子比賽收玩具的速度,刻意收得比孩子慢,營造競爭的氛圍,讓孩子練習收玩具的速度,感受到原來收玩具是一件有趣的事。

要注意的是當孩子已經進入學習階段,父母應該堅守原則,不可以因為孩子還小,可能做得不夠好或花太多時間,想代替他完成,更不能因為孩子耍賴或撒嬌而改變原則,否則等到孩子長大後突然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僅時機已晚,亦會造成教養上的困難。

學會承擔後果

若孩子做錯事時,應該要讓他承擔後果。

例如:當孩子把弟弟、妹妹的玩具玩壞,這時父母除了斥責孩子與要求孩子道歉之外,應該想想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彌補,例如:帶著孩子一起思考,適時給予建議,象是分享自己最喜愛的玩具給弟弟、妹妹玩,使孩子不僅真正明白自己做錯事,必須學會付出代價,也學會分享。

適當剝奪權力

當孩子犯錯,除了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亦可適當的剝奪權力。

例如:當孩子吃飯吃太慢、玩具沒有收拾乾淨等,此時可以禁止孩子玩某項心愛的玩具1周或不准看卡通,讓孩子感受到原來做錯事必須付出代價,下次不會再犯。

要注意的是剝奪權力時不能影響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包括禁止上廁所、不能吃飯等,除此亦不能做出過度的無理要求,父母需以希望孩子學會負責任的前提下,剝奪相對等的權力。

堅守原則

部分家長認為施行愛的教育效果不彰,但大多數的問題乃出自爸媽的態度不一致,導致孩子無所適從,或是向管教態度較溫和的那方求救,因此,在施行愛的教育之前,應先與另一半做好溝通,決定好管教方式,雙方拿出相同的標準對待孩子,不可以一方態度猶疑不定,另一方則嚴厲,如此孩子便會知道哪一方可以耍賴,進而向其求救而躲避該負的責任。

若是隔代教養,應更注意祖父母對待孫子的方式,因為部分祖父母覺得孫子年紀還小,多採取放任和寵愛,此時爸媽應儘量與長輩們溝通,了解建立正確原則的重要性,要求祖父母盡力配合。

良性溝通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必須注意溝通的重要性,即使孩子年紀還小,無形中還是能吸收父母所要傳達的意思。

當父母對著孩子講話時,亦需注意說話的態度,包括視線、聲音、表情等,不可過度情緒化或不尊重,如此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未來教養孩子也會更加省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做到這9點,不把自己的孩子養成熊孩子

獨生子女的負面印象,其實是源自於父母的教養態度與方式。家中如果只有一個小孩,難免會因為在爸媽及長輩什麼都給的溺愛之下,成為被寵壞的「慣寶寶」。疼愛與過度寵愛僅一線之隔,關於獨生子女的教養問題,對...

別讓孩子用眼淚控制父母

面對孩子經常哭鬧、鬧彆扭的情況,父母應選擇妥協,還是堅持自己的管教立場?當孩子越哭越大聲,連帶影響父母的情緒高漲,有時難免出現言行失當的管教方式,然而,即便能安撫孩子的情緒,但孩子真正的問題還是...

正確管教,KO寶貝壞行為

當襁褓嬰兒漸漸長成活潑靈動的幼兒,父母所付出的心力已不僅僅於食衣住行方面,「教養」問題才是真正令許多爸爸媽媽煩惱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講不聽?為什麼孩子越教越壞?檢討孩子的調皮行為之前,是否成人應...

讓孩子聽話的6個有效懲罰方法

孩子年紀小難免經常犯錯,特別是在孩子2歲左右,孩子進入成長的第一個叛逆期,經常在大街上哇哇大叫弄得爸媽在眾人的目光中很難堪。爸媽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雖然我們都說要父母學會賞識孩子,但...

體罰有學問,孩子可以打但不能罵

家法有了規矩,有了執法者和受罰者,還需要一個執法的工具。違規的後果有很多種,其中引起議論最多的是體罰。前面我提過,古今中外都有支持體罰的理論,但是,近代的心理學家和很多的研究報導都指出,體罰會造...

幼教博士:孩子犯錯不能只說「對不起」

文:周育如(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央大學學習與教育研究所閱讀與學習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兒童生命教育專刊》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兒童心智認知、發展心理學、讀寫發展、親子共讀、親子...

好氧推薦: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好氧早讀:家庭教育啟示|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當您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可能是已經和孩子溝通不暢。反思:您對孩子是否足夠尊重?足夠信任?您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嘮叨太多?控制太多?擔...

教養孩子的六項原則

花了很多心力教養孩子,卻發現他好像沒有聽懂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用哭泣或耍賴來達到目的,像個小霸王似 的呢?在您生起寶寶的氣時,是否想過是自己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呢?

掌握4大心法,親子互動好,站在同一線!

教養好似打桌球,父母打好球,孩子就比較能把球接住,並打出好球,一來一往,方能成就一局局好球賽。當父母能學會用對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就會愈來愈控制自己。ADHD專家提出教養4心法,幫父母練功,親...

打罵教育不可取 這樣做更科學

爸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成年後擁有好教養,爸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教養從何而來呢?從規矩中來。不過,說到孩子的規矩問題,很多家長就要吐苦水,說自己怎麼教,寶寶就是沒規矩,各種懲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