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打人」,如何「糾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豆豆1歲多,最近媽媽發現小傢伙,總是揮著小手要打人。

即使對方小朋友是想和他玩,豆豆仍舊揮著小手,同時說「打」。

媽媽很擔憂,小豆豆總是亂發脾氣要打人,媽媽都不知道怎麼應對了。

其實,家長不用擔心、更不要一刀切,愛動手是這個階段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也是孩子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對喜歡的玩具、自我保護等表現出來具有有攻擊性行為,比如打人、抓人、咬人等。

但這種行為有時候孩子會把情緒轉嫁到父母身上,比如孩子揮手,卻不敢打對方,轉而對媽媽揮手打;等。

當孩子打了對方之後,看到對方的反應:生氣、大哭、甚至打回來等,這是孩子在探索。

1、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歲多的寶寶,還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沒有控制衝動的能力,當孩子想嘗試做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就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比如孩子非常喜歡自己的電動汽車,當其他小朋友靠近的時候,就出現揮手打的情況。

2、客觀地評價寶寶的攻擊性行為

這個年齡的寶寶,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能理解的。

孩子的學習更多是從父母、身邊的照顧者,示範中習得。

因此,正確引導至關重要,不要強化孩子的打人行為,養成用打人來表達自己生氣的情緒。

1歲多的寶寶非常聰明,他能通過表情來分析對和錯。

寶寶能理解的語言比他能說得要多得多,但是他最精通的語言是身體語言。

因此,當寶寶出現打人、咬人、抓人的行為時,媽媽要用語言、手勢、眼神告訴孩子,同時給孩子講「打人不對」,而且用行為和語言讓他確定這樣做是沒用的,不能達到他的目的。

即使寶寶口頭表達能力不夠,也需要和他談一談,當寶寶會說更多的話後,就可以和他談談如何用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了。

對於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家長千萬不要有過激反應,情緒失控打罵孩子等,這無形中等於告訴寶寶這些攻擊性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

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有時候會用情緒、打人等方式引起家人的注意,久而久之,不良的親子相處方式就受到傷害,而且糾正起來效果慢。

所以當孩子生氣打人的時候,可以嚴肅的告訴孩子:「你這樣是不對的!」配合語氣、手勢等,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同時家長要示範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和小朋友擁抱、握手等,告訴孩子這是喜歡、開心的表達方式。

3、關注寶寶打人背後的需求

我們在陪孩子的時候,要關注寶寶背後的需求,很多家長容易犯這樣的錯誤,遇到孩子有攻擊行為的時候,注意力會放在孩子「不當」的行為上面,而忽略了情緒背後的需求。

孩子小,還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當沒有滿足自己的想法,比如生氣、餓了、想要玩具、想父母陪著玩等,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採取滿足、延遲滿足、替代滿足等方式,給予寶寶回應。

都能化解孩子的情緒、改善孩子的行為。

總之,1歲多的孩子,處於強烈探索和認知的階段,儘量多陪陪孩子、讀懂孩子,讓孩子保持正面情緒,給予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情緒相應也會較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總是咬人打人怎麼辦?

想想爸媽總是害怕帶寶貝跟小朋友玩,因為有太多次記錄是想想打人或者咬人,滿懷歉意的離開玩的正開心的地方……這種場景屢屢出現,令人尷尬但又沒有好辦法,奶奶說是家裡看喜洋洋看出了個灰太狼孫子,才會這樣...

「4要4不要」,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昨天在早教課堂,再一次目睹一個三歲多的小男生在課堂上用手打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如果不是老師及時制止拉開,另一個家長護住了被打小朋友的頭,情況可能會有點嚴重。他的爺爺就站在身後,先是觀望,然後在老師...

史上最全應對寶寶「打人」攻略之「攻擊」

我個人覺得定義是不是「有目的的攻擊性行為的打人」,要根據孩子當時的情緒狀態,是不是很憤怒,知不知道他的「打人」行為會造成對方的痛苦。比如,前面所說的兩大類情況,就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打人」。但...

3歲前寶寶打人,大人會不會管是關鍵

歡迎來到 媽咪OKOK媽 媽咪OK范潔瓊 媽咪OKOK一直比較靦腆文氣,從來不會主動攻擊別的小朋友,但幾個月前的某一天,因為我阻止他去拿桌上的瓶瓶罐罐,他居然衝過來,「啪」地朝我腿上打來,嘴裡還...

寶寶總「打人」,如何「糾正」?

豆豆1歲多,最近媽媽發現小傢伙,總是揮著小手要打人。即使對方小朋友是想和他玩,豆豆仍舊揮著小手,同時說「打」。媽媽很擔憂,小豆豆總是亂發脾氣要打人,媽媽都不知道怎麼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