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贊臣育兒新概念:寶寶愛打人,這個管教環節千萬別做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魏坤琳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教授,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作者

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

我女兒快 3 歲了,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總會主動攻擊別人,不僅會用手推、用腳踢,還會拿小木棍戳別的小朋友。

我批評她,她也會道歉,但下次還會犯,小小年紀就這麼暴力,長大了可怎麼辦啊。


孩子的性格不同,發生肢體衝突的原因和場景也不同,想要糾正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萬能的辦法。

我們可以了解孩子成長的一般規律,分析孩子打人背後的原因,並且在孩子有攻擊行為時,態度堅定地處理,在日常生活中打好「預防針」。

好好的孩子,為啥總打人?


我們得承認,人類天生是有攻擊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攻擊行為。

  • 2 歲前的寶寶


一兩歲的寶寶不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會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時期,他們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會推或打任何阻礙他們的人。

還有些孩子會保護自己的「地盤」而攻擊「入侵者」。

  • 3 歲以後的孩子


三四歲以後,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理解別人的感受,但也可能表現出打人或者罵人等傷害別人的行為。

這是因為,人的大腦前額葉皮層負責理性思維、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額葉遠遠沒有發育成熟,還不能像大人那樣「深思熟慮」,行事難免容易衝動。

另外,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嘴上說不清楚就會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不能解決問題就大發脾氣。

所以孩子打人,大多數情況都不是有暴力傾向,家長們不用特別擔心。


看見孩子正在打人,家長應該怎麼辦?


雖然我們能理解,孩子打人是特定發育階段的正常行為,但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這種行為。

一旦發現孩子正在打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堅決地制止。

態度要堅定,家長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帶他離開「打人現場」。

這樣能幫他的情緒「降溫」。

然後,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回顧事件,幫助他解決問題。


前面說過,孩子可能因為語言和解決問題能力不夠而採取暴力手段。

他們的前額葉沒有發育成熟,我們大人這時應該充當孩子的前額葉,幫助他理性思考、梳理問題所在,然後跟他一起想辦法解決。


比如,孩子因為跟小朋友搶玩具而打架,你可以這樣跟他回顧:

「你剛才非常生氣。

你想玩那個小汽車,他卻不給你。

這樣說,孩子感覺被認同,就會開始平靜下來。

接著,你可以邀請孩子想辦法:

「你想玩小汽車,其實還可以想其他辦法。

跟他商量一下,用其他玩具跟他交換。

要不然,輪流玩也行。

或者,你還有什麼辦法?」


當孩子開動腦筋開始想辦法,他的理性腦啟動,就不再受制於情緒腦。

即使孩子並沒有想出其他方案,也會更加冷靜。

孩子冷靜下來後,別忘了提醒他跟對方道歉。

還是剛才的例子,孩子冷靜下來就可以很自然地帶著你們的「方案」去找對方。

你可以教孩子:

「看,他很傷心,因為你打他了。

可以讓他開心一點嗎?」

「你去說對不起,兩個人拉拉手吧。

你們輪流玩這個小汽車,好不好?」


道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培養了孩子的社會能力,讓孩子學會表達友好。


培養有自控力的好孩子,功夫在平時


有爸爸媽媽會說,我也是這樣教育的,但好像不管用。

孩子還是會再犯,已經養成打人的習慣了,這可怎麼辦才好?

其實沒有什麼方法是萬能的,要杜絕孩子的打人的習慣,功夫還得在平時。

如果孩子愛打人,首先家長要反思,孩子的成長環境中有沒有鼓勵暴力的因素?


比如,孩子打了長輩,有的長輩會跟孩子用開玩笑的語氣說:「呀,你敢打長輩,小壞蛋!」

這樣的表現會讓孩子錯誤地以為可以用「打人」來獲得關注。


另一種極端的方式是,一看到孩子打人,家長就覺得特彆氣憤,揍孩子一頓,用懲罰的方法讓孩子「長記性」。

這樣本身就是給孩子做錯誤示範,讓孩子以為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解決問題。


孩子可能會想:「爸爸媽媽比我高大、有力氣,他們可以教訓我, 我也可以教訓比我矮、比我小的人。


另外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純粹講道理也不太行得通,他們可能似懂非懂,印象不深刻。

如果能用一些載體把道理「生動化」,效果會更好。

1藉助繪本來講解

有一位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她的班級常備繪本《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牙不是用來咬人的》。

對於有暴力行為的小朋友,老師會和他一起讀,還會讓他把書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


2藉助遊戲來幫助

還有一個小妙招,可以把手和腳想像成兩個人,告訴孩子「手先生」和「腳先生」是各自獨立存在的,而孩子要讓「手先生」和「腳先生」遵守規則。

打人的時候,是「手先生」不聽話了。

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暗號」:手握拳、再張開,表示提示「手先生」不要打人。

等到孩子以後真的快要發脾氣的時候,在孩子面前握拳、 再張開,提醒孩子「手先生」不要打人。


有些孩子打人,還可能是因為他習慣於直接用暴力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這種表達方式是後天習得的,可能是表達了一次以後沒有被制止,甚至得到了好處,也可能是模仿別的孩子的行為。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表達情緒和慾望可以,但是要用恰當的方式, 暴力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而應該用更多非暴力的溝通方法。


孩子不會永遠保持可愛,也不會一直是「熊孩子」,我們要給孩子土壤發展。

所謂育兒育己,要想讓孩子多用非暴力的方式表達自己,首先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

在孩子被情緒控制的時候,家長要當好他們的「前額葉」,理性思考,給孩子提供一個非暴力的成長環境。




本文轉自丁香媽媽(ID: DingXiangMami)

內容摘自中信出版社

2018 年 4 月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魏坤琳 著

美贊臣已獲得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打人的3大應對方法 父母都應該看一下

終於開學了,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默默歡呼: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回學校(鬆口氣)了。可鬆口氣的念頭還沒從腦子裡過完,就又開始擔心起來。學校集體生活,人人都是家裡的寶貝,擔心自己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的同時,也難...

孩子總愛打人,這樣管他最有效!

孩子愛打人,常常讓父母們感覺無奈和不安。爸爸媽媽總是不自覺地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傷到別人家孩子怎麼辦、孩子會不會因為打人被孤立、其他家長會不會指責自己沒教好孩子……其實,每個孩子小時候基...

趕緊的,一起拯救家中暴力小霸王

「哇嗚…媽媽〜」又有人哭啦!孩子聚在一塊就是這樣,每隔一陣子就有人哭著跑出來找媽媽,通常不是被打就是玩具被搶。或許以往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你會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但如果有天你搖身一變成為了「加害者...

你知道三歲左右的寶寶愛打人的「原因」嗎?

小楊的兒子今年三歲,平時很可愛,但是有一個毛病讓小楊心力交瘁,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稍有小矛盾,她的兒子就會攻擊別人,鄰居的小朋友,不是被他推倒過,就是被他踢過,有時候連大人也照打不誤。小楊...

寶寶學會打人,可能是你的管教方式出錯了!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制在搖籃里,然而大多數家長都選擇暴力制止,這樣做,孩子未必順從,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今天我們慢慢解讀...

孩子打父母?請這樣教育

相信很多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在遭遇到父母的反對意見時,除了爆發自己的脾氣之外,還會對父母大打出手,那麼,當你面臨孩子打父母的狀況時,我們該怎麼辦?

你還在為「小朋友打人」煩惱?

胖總管說當孩子走出家門,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分享、愛告狀、打人、被欺負、沒有主見等等讓父母擔心的問題,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