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爸爸對女兒學鋼琴的感悟(鋼琴讓我們更親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莉的話:女兒小拍在幾個月前開始投入了鋼琴的學習,幾個月的陪練當下來,讓我深感學好這門樂器的難度,雖然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但我依然不知道在琴童的路上,她能走多遠。

學習一門樂器,不僅是讓孩子掌握一門技藝,也是對孩子音樂修養的薰陶,更是對孩子耐性和意志力的磨練。

文中這位爸爸的觀點值得參考。

學音樂這件事,不會占據我們太多的生活,但我相信「業餘可以,隨便不可以」。

既然選擇了開始,就認真對待這件事。

孩子堅持練琴是孩子將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開端,孩子接觸音樂是邁進藝術殿堂的第一步,而上台演奏的機會則是孩子提高自信的法寶,當孩子最終愛上音樂,那麼他就有了一個終生的摯友,無論何時,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和這位摯友敞開心扉。

…………正文分割線…………

我的女兒「蘭蘭」從五歲半多開始學鋼琴。

到現在有一年了吧。

在各方面進步很大,每一次看到她肉肉的小手在鋼琴上,跳躍著,還有時會邊彈邊唱、自得其樂。

我就在旁邊叫好、鼓掌、吹口哨和著音樂。

有時也在旁跳舞、耍寶。

她總是咯咯笑的像朵小花般。

我知道她最喜歡爸爸坐在旁邊的沙發上聽她彈琴了。

不管她彈的是好還是不好,我總是大聲的鼓勵她、讚美她。

沒想到,利用鋼琴的平台,我們的感情是越來越深了。

她從鋼琴中是得到了許多的樂趣,學了許多鋼琴之外的優秀品質,當然也有不少的苦水-- 鋼琴確實是如此的難掌握。

而我作父親的,從女兒學鋼琴的這件事得到了許多的感想。

這些感想或許對你我在人生中有些幫助吧。

所以我才作此文與大家共勉。

1.引導。

做父母的能給小孩最大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從小能培養些一生受用的興趣。

有些技能到了年紀大了就不好學了。

鋼琴彈奏的培養就是其中之一。

年紀大了後,手就僵硬了。

我們做父母的,有條件當然要讓小孩學些樂器。

但是,一定要對學習樂器有正確的態度,千萬不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學鋼琴不在於目的,而在於過程。

這過程的掌握,除了「手段」外。

最重要的是心態。

我希望我小孩能「喜歡」鋼琴。

不在乎她能否成為鋼琴演奏家。

希望她將來長大後,每當想要安靜、放鬆的時候,能彈彈鋼琴。

用琴聲撫慰自己。

看到許多小孩,學鋼琴失敗的例子。

常常學了二三年就放棄了。

小孩受不了,家長受不了。

一把鼻涕和眼淚,才上琴來就想下,威逼利誘皆不成,親子談琴皆色變。

這就是父母和老師,害了小孩。

還不如不學。

在英文里,彈鋼琴是「Play Piano」。

要讓小孩覺得鋼琴是個好朋友,是可以來玩的。

這是我在蘭蘭鋼琴旁貼的poster:「Dear Elaine, I am Piano PiPi. I am your best friend. Please play with me, Talk with me. Sing with me. I love you.」 她每一次彈鋼琴時都會看到這些話。

2.長時熏息。

學鋼琴的小孩不會變壞。

這句話是正確的。

學鋼琴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在練習耐性。

大家想想看,要讓一個5、6歲的小孩,坐在鋼琴前面練習30-4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

容易嗎?這種訓練就是為了養成他們能坐得住,能靜下心,能忍得了的習性。

這樣坐得住的小孩將來在學校里,學習上才可以走長路。

也不容易被人所引誘帶壞。

學鋼琴就是一個「長時熏息」的過程。

眼睛看著譜子,手上就能準確的,照著拍子,馬上彈出。

還要左右手協調。

這功夫不是簡單能熟練的。

但是也不要把它想的太難。

只要經過日日月月、天天的練習就一定會達到的。

這就就叫作「熏息」。

「孟母三遷」,所為何事?就是為了能給兒子有一個好的熏息環境。

我們為了什麼要上大學,要上好的大學?說白了就是有個好的「熏息」環境。

我們為什麼希望能坐擁書城,天天讀書,天天學習?說白了就是給自己一個好的熏息環境,同時也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氛圍。

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女兒蘭蘭,因為要給她一個好的熏息環境,我必須要從我做起!謝謝她,讓我更加的勉勵自己的進步。

3.時時改之,更上層樓。

一定要有一個家長(爸爸或媽媽),負責小孩的鋼琴學習。

他要在每次老師教鋼琴時,了解到老師的要求和功課。

不要怕自己是樂痴。

學音樂是有趣的。

我們做家長的又不是笨蛋,可以利用這個機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

欣賞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假如是媽媽負責小孩鋼琴的學習,那爸爸就要負責做個緩衝劑。

因為媽媽每星期要面對老師的眼神。

若小孩談得不好,媽媽會在老師面前,覺得難過的。

她的責任感一定會不自覺的、嚴格的督促小孩的學琴。

可能會失之以嚴厲。

那麼爸爸就要常常和媽媽討論教小孩的方式,要想辦法柔軟媽媽的嚴厲。

找到一個「中道」的方式。

正確的鋼琴彈奏「指法」,是很重要的。

但是也不要因噎廢食。

小孩子剛開始學琴時,還是以引導興趣為尚,強調指法為次。

等過了幾個月後,再好好要求指法的正確。

反正做家長的在對小孩教育上,不要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

要靈活應對。

對五六歲的小孩而言,我們做家長的希望他們達到的學習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能「自己練習,自己改正,自己要求」;能自己時時改之,更上層樓。

假如沒有達到這個結果,我們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

所以這「時時改之」,不是我們逼他們要改之。

是他們自己要改正。

這「更上層樓」,不是我們逼迫他們要進步,而是他們自己想要更上層樓。

鋼琴的練習就是培養他們自我學習和自我要求的利器。

我很高興蘭蘭,正在往這個方向前進。

4.融入生活中。

才能走的長。

不要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

不要認為小孩子學鋼琴就只是「刻苦」練習罷了、其實每一首曲子都是如同生命般的有意思。

它有它的高潮低潮,有它的起承轉合,有它的意境,有它的感情。

我喜歡讓蘭蘭去體會它。

剛剛我走到蘭蘭鋼琴旁的沙發上,聽蘭蘭彈琴。

我問她這首她彈的曲子(To Celia),作者他到底想表現出什麼東西呢?她沉吟了一會,她接下來說的真好。

她說這首曲子是他和Celia兩個正在快樂的玩耍。

蘭蘭又接著講了許多她的想法。

對那段比較難彈的小節,她說是他在教Celia怎麼玩兒。

因為Celia還小。

學鋼琴的目的,是在學習音樂。

學音樂的目的,是在能欣賞高尚和優美的事物,進而能陶冶自己的性情。

(現在外面下著小雨,陰陰的天,我在餐桌旁打著電腦。

蘭蘭練琴的聲音,卻活潑的滲進了我的心房。

這是一個溫暖的一天。

)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音樂天才,也都不是音樂蠢材。

他們都是可以教化的。

他們都是可以利用學習鋼琴來理解和欣賞音樂的。

問題就是我們做家長的。

沒有好好的教育他們。

我們可能只是一味的爭名好勝。

只是為了讓他們學好鋼琴,而忘了學鋼琴的真正意義。

作家長得首先要「放輕鬆」。

你的緊張在意,會讓你的小孩受不了的。

你可曾在小孩子練琴時,坐在旁邊,挑剔這裡不對,挑剔那裡不對,弄得小孩子都要哭了。

你可知道你的小孩,已經很努力了,他彈對了99%,但是有些父母只看到了那彈錯的百分之一。

鋼琴是要每天練習的,但是只有放輕鬆了,多享受其過程,不計較其結果,才能走得長。

在佛教里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只是一味的練習新的曲子,而不複習舊的曲子。

有一些老師要學生練習太多的新曲了。

做家長的要控制住。

不在量的多少,而在於質的高低。

就怕是每一天小孩哭哭啼啼的,一味練習著老師規定的新曲,而沒有辦法再去體會和享受已經練過的舊曲。

我常常叫蘭蘭彈半個小時的鋼琴,隨便她想要彈什麼都可以。

我可以感受到她喜歡彈彈舊的曲子,去享受不同的沉澱。

5.同樣的音符,不同的組合,相似的天籟。

我們人類所有的音樂都是用這C,D,E,F,G,etc 等音符所組成。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不論你來自何地,何種民族,何種環境,當你聽到如同「一閃一閃亮晶晶」,或是「男孩看見野玫瑰」,或是「長亭外,古道邊」,或是「我家門前有小河」,或是「鱒魚」,等等的歌曲時,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覺得好聽呢?為什麼?難道我們的有共同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對音符排列組合的好惡嗎?我會有另文來討論我的想法?

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小孩,都具備了「同樣的音符」。

都能展現出天籟般的音樂。

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論貴賤、地區、膚色、種族,沒有人不喜歡「美好」和「高尚」的事物。

眾生在本質上是平等的。

不同的環境,就如同音符不同的組合,它可以變得紛亂,吵雜,不堪入耳。

但是卻不能,永遠不能,永遠不可能,抹殺我們在每一個人,本質上對「美」的共同的追求。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有無比的信心。

自己的小孩,就如同世界上所有的小孩般,他們都具備了,能創造世間無盡美妙寶藏的音符。

我們作家長的,不需要當救世主般,高高在上,想要去「創造」奇蹟。

我們只需要給他們製造個環境罷了。

你可有常常傾聽小孩自發的天籟呢?多聽聽吧,你會學到很多的。

6. 總結

鋼琴教育其實就是我們對小孩教育的縮影。

它比學校正規教育要難掌握,因為它是家長自發性的,要孩子學習的項目。

父母掌握的好的話:那是對你小孩一生的禮物。

他們可以學習和親身體驗,什麼是音樂、什麼是優雅、什麼是美、什麼是高尚。

也可以讓小孩從小培養出他們的耐性。

培養出小孩自我學習、自我進步的能力。

甚至、因為全家共同的興趣,而激發出家庭強烈而溫暖的向心力。

所以鋼琴教育可以是小孩素質養成教育和家庭教育裡面重要的一環。

假如家長以「小孩彈好鋼琴」為其唯一目的的話。

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

假如家長為了達此目的,而對小孩過於嚴厲的話。

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悲了。

對我而言,小孩學琴的目的是我列在「父母掌握好的話」裡面的所有項目。

要達到這些目的,我們一定要行「中道」。

以鼓勵為主的要求。

以啟發為首的堅持。

更是要先教育自己。

才好教育小孩。

從教育小孩的漫漫長路上,我們要謝謝我們的小孩,讓我們也學了好多好多。

最後,希望大家從音樂的學習中,創建一個溫暖而和諧的家庭。

想想看在寒冷的冬夜裡,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微笑著、聽著小孩子彈出的琴聲,是個多麼溫暖的畫面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愛讀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找個專業負責的鋼琴老師很難嗎

我家大寶今年7歲多,正在學習鋼琴,到目前為止已經快11個月了。在這期間,我們參加了3次比賽,第一次比賽拿了一塊銀獎,第二次比賽在眾多選手當中以前5名的好成績進入了複賽,在複賽中也有著很出色的表演...

學會這幾招,輕鬆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

拙劣的琴聲,伴著哭聲從窗內飄出,鄰居嘆:「哎,琳琳媽又逼孩子練琴了。」樓下幾個大媽閒聊,「最近琳琳消沉了很多,走在路上都魂不守舍的。」「哎,好好一孩子,每天被她媽媽罵到哭。」「如果孩子這麼痛苦,...

孩子學習鋼琴最重要的不是「興趣」

鋼琴學習需要以興趣為前提嗎?如果不以興趣為依託,有的家長則很擔心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以及興趣,學下去也沒有什麼用處、註定不會長久,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需要說明的是:」學琴是一種必需的素質教育...

周五 思維趴體丨鋼琴是怎樣沒練成的(下)

小秧讀的幼兒園,在中班時會統一學鋼琴。30個孩子裡,起初拒絕進琴房的只有一兩個,其餘多對這個「大玩具」興趣濃厚。但兩年之後,大部分孩子都在家長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對練琴深惡痛絕起來。是什麼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