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你真的會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親子溝通,你真的會嗎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注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為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孩子「溝通」這件事,就勢必躲不開。
欣欣在畫畫,一時忘了吃飯時間,媽媽再三催促,欣欣覺得不餓,只想畫完再吃,就沒理會媽媽,繼續畫畫。
媽媽生氣地走進欣欣房間,奪過欣欣手中的畫筆,往書桌上一扔,把欣欣拖到飯廳,欣欣一陣哇哇大哭….
茵茵在學校和同桌鬧了彆扭,她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中,對媽媽說:「媽媽,我有件事想跟你說說。
」媽媽說:「我正忙著呢,你先寫作業吧,有什麼事等我一會兒有空了再說。
」茵茵心裡更難過了,不情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等快吃完飯時,媽媽才忽然想起來問道:「剛才你想跟我說什麼?」可是這時的茵茵卻什麼也不想和媽媽說了。
辰辰要去上算術課了,媽媽對辰辰說:「辰辰,上課時要看老師和黑板,不要東張西望,不要和同學亂講話,也不能在老師講課的時候低頭做自己的事情,更不能….」媽媽的話還沒說完,辰辰就不耐煩地說:「哎呀,你都說過一百遍了,真煩人!」
這些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
這些家長看似都和孩子有「溝通」,但實際上他們溝通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爸爸媽媽常常困惑:為什麼我好話壞話說了一大堆,孩子還是我行我素,不領情、不明白、不願意配合?
其實,這些家長所謂的「溝通」,只是在單方面給孩子提出要求,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試圖解決問題,只是在進行「假溝通」。
四種態度阻礙親子溝通
心不在焉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很多父母人在心不在,表面上在和孩子對話,但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
這種心不在焉的對話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他會漸漸失去興趣,不再找你聊天。
說教態度
有時候孩子向你訴說,只是想有人傾聽而已,你別總是想著要趁機「教育」孩子。
孩子還沒有走出不高興的情緒,父母的這一通教育可能使他暫時無法聽得進去。
並且對他一下子提這麼多要求,會讓他覺得很有壓力。
自然,聊天無法進行下去。
缺乏等待
孩子有時候說話很慢,因為他常常一邊說話一邊思考,尋找合適的詞彙來對話。
這時,你必須要有等待的耐心。
如果一口氣問太多問題,且問題基本上都是封閉式的,孩子的回答只能是簡短的「對…『是」或是點點頭。
於是,你們的對話就這樣結束了。
忽冷忽熱
過快的生活節奏使越來越多的父母在陷入忙碌工作之餘,缺乏足夠的時間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有些父母只會在心情好的時候陪孩子玩,和孩子講話;心情不好的時候,則把情緒帶到家裡,對孩子很不耐煩。
這種忽冷忽熱的方式,常常讓孩子無法預測自己的行為會引起父母什麼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孩子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有的孩子則會用激烈的行為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如果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在孩子用激烈的行為來吸引你的注意時,因忙於糾正孩子的行為而忽視他內心的需要,就會把孩子推得離你更遠。
如何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
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的兩大要素:積極的溝通態度和良好的溝通技巧。
積極的溝通態度
家長可以主動與孩子交談,多談感受,鞏固與孩子溝通的基礎。
多了解對方的想法,可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令孩子樂意與家長分享和討論,打開孩子的心窗,讓家長了解其思想和感受,從而建立良好的關係。
愛和關心先於解決問題,如問題不用即時解決,可先關心孩子面對問題的感受和想法。
如此,你將會更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什麼才是他們真正的需要和渴望得到的支持。
良好的溝通技巧
開放的姿態:聆聽者的身體姿態,會告知對方他是否用心聆聽。
嘗試放下手頭的工作,用關懷的眼神望向孩子,多用點頭等回應以表示興趣。
悉心觀察:了解孩子最關注及受困擾的地方。
留意孩子說話時的語調、內容和情緒,並仔細觀察孩子的面部表情、神態和身體姿態的變化,從而揣摩他的內心感受。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達:例如時間的不同描述,幾分鐘、明天、後天、過一會、吃過飯等。
設身處地、簡單地回應感受:家長應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不要把自己的喜惡強加在孩子身上。
當家長明白孩子的情緒後,便能做出合適的反應。
家長可嘗試用簡單的言語表達孩子的感受。
孩子聽到家長的回應,會感到家長了解他,從而更願意分享內心感受。
限定範圍的回答:例如離開某個地方,可以問5分鐘以後離開,還是1 0分鐘以後離開,不要簡單地問什麼時候走啊,孩子沒有概念的。
親子溝通,這些話不要說
多位兒童心理專家總結出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有1 2句不能說的話。
「怏起來!今天上課要好好聽講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談話,尤其是當他還沒睡醒時。
不妨在晚上交流,因為孩子的生物鐘比成人後延。
「看著我的眼睛。
」不要直視孩子的眼睛。
用「並肩坐著」取代「面對面」,孩子比較容易打開心扉。
「今天下午不許去打球了,我們需要談談。
」不要占用整塊的娛樂時間和孩子談心,不妨在與孩子一起打球、看戲或者吃飯時交流一下。
「你摔誰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門、哭泣。
讓他們發泄,訓練自己傾聽他們帶有情緒性的字眼。
「你今天在學校怎麼樣?」不要提過於籠統的問題,而應以正面的態度問特定、具體的問題,比如:「老師怎麼評價你這篇作文?」
「你這麼想完全錯誤,應該….」不要打斷他們的話,說自己的想法。
因為孩子需要時間去整理思緒,通常不會一次就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別總是亂花錢!」不要老把話題集中在瑣事上。
談些更能引起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如體育比賽、音樂會甚至政治等,有助於彼此了解。
「下次理髮時,鬢角剪得短點。
」不要總是給他不需要的建議,而應經常讚許他們的想法。
「你會幹什麼?我像你這麼大時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與自己當年進行比較。
時間長了,孩子會拒絕與你溝通。
「你還不減肥,胖得腦子裡只剩油了吧?」千萬不要用困擾他的事情開玩笑。
記住,孩子敏感,容易受傷害。
「你為什麼總干傻事?」不要在他們某些行為後,問這樣的話。
你可以問:「做這件事
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嗎?」
「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不要對某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
給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相信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住,親子關係緊張,為此父母感到焦慮,孩子也常常覺得煩躁或委屈。這是為什麼呢?有這麼一個故事:媽媽帶女兒逛街,回來後媽媽讓孩子把今天所見都畫下來。媽媽看完孩子的畫後十...
提高孩子的同理心是父母的必修課
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這也是很多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喜馬拉雅推出的一檔名為《萌芽研究所:父母必修親子教養課》的音頻課程就順應這個時代的需求,講解了很多針對家長教育孩子的課程...
和孩子溝通最無效的5種方式,你中了嗎?
父母的責任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而引導的基礎在於建立良好的溝通。很多家長會發現,隨著孩子的成長,開始不斷面臨和孩子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我們常常會把這些問題歸咎於孩子大了不聽話,卻忽略了不聽...
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我不知道其他的家庭是否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在我的家庭裡面,出現了一種這樣的現象。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有的時候孩子總是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因而總是和父母對著來,再加上父母不會和父母溝...
親子溝通與情緒管理 孩子,你是我最好的老師
親子溝通,是許多父母頭疼的事,很多問題都是由於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而許多父母卻掌握不好與孩子溝通的原則和方...
寶寶叛逆是什麼東東,教你大招秒殺它!
悠悠家的寶貝進入了三歲,在媽媽眼裡,這個階段實在是「小魔鬼」爆發的時候。寶貝變得不聽話了,還總是反抗身邊的所有人。她以為就自家的孩子如此,沒想到,一打聽,周圍的好多寶寶進入三歲後,都有不同程度的...
詳解《父母規》第三部分
【原文】從此刻起: 我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因為我知道聆聽才是最好的溝通。【詳解】溝通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唯一途徑,是理解孩子的試金石。我們都說家庭教育的最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