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寶寶教育常見問題,您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嬰兒到幼兒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顧,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而3∽4歲幼兒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長意見,更不願意讓家長幫忙,經常由於家長過多干涉而引起對立情緒,煩躁、發脾氣,甚至愛哭鬧。

這是因為幼兒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原因。

孩子從1歲多開始認識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客體中區別出來,直到3歲多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並不斷發展。

因此,幼兒獨立性不斷增強,獨立願望逐漸強烈,願意自己獨立行動,以表現自己的意識和能力。

甚至不願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執己見。

因此,家長即時掌握幼兒心理發展情況是十分重要的。

家長應尊重孩子合理的獨立要求,或給幼兒獨立自主選擇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並認識自己的力量,培養自己的力量,培養自信心,這有利於獨立個性的形成。

如果什麼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誤時間,久而久之孩子什麼事都不願自己做,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習慣,這樣剝奪了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對孩子發展非常不利。

有不少孩子3歲入幼兒園時還不會自己吃飯,就說明了家長對待孩子沒有進行教育訓練,而是無原則遷就。

當孩子不聽話哭鬧時,也未耐心說服或轉移注意力。

總之,家長要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教育方法,順利度過這一段年齡階段。

3歲寶寶教育案例一: 我們平時常常遇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也是孩子的家長,也有過這段經歷,我非常理解我們家長現在的心情。

平時的工作中我也經常遇到好多家長跟我訴苦:「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你叫他幹什麼他偏不干。

還特別好動,好象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要動一動、試一試,你告訴他電源插座不能動,很危險,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麼都不怕,你說我該怎麼教育他。

3歲寶寶教育案例二: 有一次,我帶著我的孩子去買衣服時,碰到一位媽媽領著寶寶買衣服,媽媽被一套漂亮的套裝所吸引,並讓寶寶試一試,可寶寶偏偏不試,而是拿著旁邊的一雙旅遊鞋不放手,媽媽奪都奪不下,最後孩子號啕大哭,衣服沒買成。

媽媽只得拉著孩子離開了,並且一邊走一邊氣呼呼地說:「沒見過像你這麼不聽話的孩子,這麼漂亮的衣服不要,非要雙鞋子,還耍賴,真讓你氣死了。

子女教育小提示:上面這兩個案例,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來解決? 作為家長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該怎樣面對呢?是大聲呵斥,還是靜下心來講道理。

那麼,你的做法見效了嗎?剛才的案例帶給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乖巧,不聽話呢? 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必須要先了解3歲孩子的年齡特點。

3歲寶寶教育年齡特點1、源於身體活動能力的提高。

3歲孩子大肌肉的發展較快,身體動作也較前協調,而且大都喜歡跑、跳。

(例:哪兒不好走走哪兒,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

)三歲兒童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們就渴望擴大獨立活動範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

即使完不成也要試一試,不管結果怎樣。

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的阻攔和限制,為什麼制止呢?因為這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根本沒有結果,比如說:孩子在用積木搭房子,他把兩個圓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就會告訴孩子這樣做不行,孩子可不買你的帳,因此就會產生反抗。

我們做家長的這時就會說:這孩子真不聽話。

3歲寶寶教育年齡特點2、源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三歲的孩子正處於自主敏感期,三歲以前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

三歲以後他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別人讓「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

因此,他們就頑強地想表現自己的意志。

但是這種表現往往與成人的要求相牴觸,於是孩子就會有挫折感,從而導致反抗行為。

3歲寶寶教育年齡特點3、源於情緒和思維的發展。

因為三歲孩子在許多方面發展得還不夠成熟。

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他們感到不滿,就會以吵嚷哭鬧等直截了當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常常被大人認為是故意作對。

三歲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也還不高,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因此常常顯得死心眼。

還有他們的時間觀念也還不強,因此哪怕告訴他只等一分鐘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須立即去做。

這些都會導致兒童的反抗行為。

因此,家長只有真正掌握、正視並了解幼兒這個時期的發展特點,才能讀懂我們的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二、分析家長方面造成幼兒不聽話的原因。

——3歲寶寶教育 孩子不聽話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是我們家長造成的。

3歲寶寶不聽話的原因1、父母太過於寵愛孩子。

孩子要什麼,父母就滿足什麼,對孩子百依百順。

一旦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便會大哭大鬧,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滿足,要分清對於錯,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堅決不能答應。

但是如果你不答應,孩子就會哭鬧,這時千萬不能採取粗暴的打罵,要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最好用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予以開導。

3歲寶寶不聽話的原因2、父母言行不一致。

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只能約束,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

因此,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甚至不分場合呵斥孩子,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孩子對家長有畏懼感。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好哄、好騙,往往不假思索就許下諾言,結果實現不了,這樣就容易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和對家長的不信任。

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與尊敬,家長的話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會愈發嚴重。

例如:家長有事要出門,不方便帶孩子去,而孩子卻鬧著要跟著,這是家長往往採取的措施是對孩子說:你在家等我回來後我給你怎麼樣或是買什麼東西,回來後孩子不鬧了也就把許給孩子的事情給忘了,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爸爸媽媽的話失去信任。

大家都聽說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吧,曾子是我國大教育家孔子的學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非要跟她去。

他就哄孩子說:「你先回家,等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

」妻子回來後,曾子要去殺豬,妻子去阻止他,說剛才是跟孩子說著玩的。

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隨便跟他鬧著玩的。

孩子從小就聽從父母的教育,今天你欺騙他,這是教他欺騙人,這種教育方法不可取。

」說完馬上就去把豬殺了,燒好豬肉給孩子吃。

3歲寶寶不聽話的原因3、用各種方式嚇唬孩子。

有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或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用一些可怕的事物來嚇唬。

(比如:大灰狼來咬你了,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等等)平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記要求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過高過嚴的要求,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厭煩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多疑、膽小怕事。

產生逆反心理。

3歲寶寶不聽話的原因4、大人的話是對的,但孩子誤認為不對,所以不聽從。

當父母對孩子發出指令時,如果孩子認為大人的指令不正確,或不一定正確,或不明確時,便會有不執行,這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的現象。

例如:今天的天氣很冷,媽媽要求孩子穿件比較暖和的衣服,可孩子非要穿裙子不可。

整個早上,母女倆為了穿衣服來幼兒園來得很晚,媽媽沒有說服孩子,最後,還是穿著紗裙外面裹著毛衣來了幼兒園。

子女教育小提示:的確,大人的一行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作為大人應從孩子的立場出發,設身處地的考慮一下:孩子為什麼要和自己「對著幹?」你的話是否孩子非聽不行呢?若確實需要孩子非聽不行,要選擇一種能夠讓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

我個人認為:不應該一味要求孩子聽話,父母也應該聽孩子說話。

實際上,現在的父母,總想讓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

這樣做的壞處有:

1、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這時的孩子對什麼都好奇,對什麼都想一探究竟,而父母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教育。

孩子的創造性發揮被剝奪了。

2、減少了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大人的安排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且不感興趣,久而久之產生逆反心理。

3、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一味順從父母,只知道按父母要求做事,好象父母就是在利用自己,而不是在施愛。

4、產生自卑。

孩子生活在一切都安排好了的環境中,始終走不出父母至高無上的陰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影響了孩子的心理。

所以,當你的孩子不聽話時,你應該看看自己的命令對孩子的影響,你是否是為了孩子才發布的命令?且你的命令對孩子的行為有什麼幫助?孩子到底在做什麼?你能不能按照孩子的思路去考慮一下問題?

三、正視孩子的不聽話現象。

——3歲寶寶教育 著名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作了長期調查。

結果發現:在反抗強烈的兒童中長大後有84%的人有果斷的判斷力和堅強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顯著的孩子中,真正稱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斷力的只占24%。

我們每個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聽話,但並非是從孩子的自身發展需要出發,而大多數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喜歡孩子在當著別人面的時候對你俯首帖耳,這時你可能覺得挺風光。

可當您因自己的孩子順從聽話得意之時,不要忘了這有可能扼殺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斷力的形成。

由此看出,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未必是件好事;同樣,孩子「不聽話」也未必是件壞事。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要整天埋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和反抗你,要耐心地教育孩子,等待我們的不聽話的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就會由不聽話變成一個有果斷判斷力和堅強意志里的孩子。

孩子有時不聽話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會有下列幾種情況:

1、當孩子專注於自己的事時,「聽而不聞」。

有的孩子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須做完否則就不行,做完之後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別的事。

對於這一點,作為父母不能粗暴的制止,可以給予一定的時間緩衝。

2、家長總是帶著氣憤、高亢的聲音和孩子說話,時間久了,孩子對成人的喊叫也就習以為常、以後成人如果不提高聲音、不重複喊叫,孩子便「聽不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聽話』不是好孩子的標準

中國的父母歷來把『是否聽話』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寶寶聽話,媽媽給你買玩具,你什麼時候才能聽話,讓媽媽省點心。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教育孩子...

這已經不是寶寶要的球了

兒子問我小橄欖球在哪,我說在桌子上了,小人兒走過來拿的同時,我正把球拿起來想遞給他。結果兒子卻不領情,一下子憤怒了,把球扔在地上,哭著說「我拿嗎我拿嗎」。我假裝好脾氣,把球撿起來放好,說「那大...

家有混世小魔王,如何讓他乖乖聽話?

劉文娟唐山市第二幼兒園家裡有個混世小魔王,簡直太恐怖了!一言不合就撒潑打滾,這可如何是好?身邊任性寶寶太多啦 一天早晨,旭旭媽媽在送孩子來幼兒園時和我聊起了旭旭。她說:「旭旭1歲時還是挺乖的,可是從

幼兒愛發脾氣怎麼辦

兒子3歲半了,可是我發現他最近很容易發脾氣,一點點小事情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哭鬧起來就停不住,他每次一鬧搞得一家人都不開心!為此,我們作為父母,看到孩子這樣,也是好著急,也好心疼!我在網上搜索了...

寶寶脾氣大有哪些原因 如何應付大脾氣的寶寶

孩子脾氣大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父母或身邊養育人的影響,大人的情緒習慣是寶寶模仿的直接途徑;或者父母對寶寶管束過嚴約束太多,寶寶的很多行為都受到阻礙,積壓下來就會導致壞情緒等。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語道破大多數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然而,時下的新新父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活潑好動甚至調皮搗蛋也不為...

幼兒進入「反抗期」,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回顧多年的家教諮詢實踐,被孩子的「任性」、「不聽話」所困擾,不知道如何採取有效的對策恐怕是大多數幼兒家長面臨的頭號難題。這種困擾相信生活中不少家長都遇到過。「任性」可以說是大多數孩子的通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