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艾|孩子攻擊行為你還在忽視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是否忽略幼童的攻擊行為呢?是真的任性還是隱藏著什麼更為不良的影響呢? 父母對此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從小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培養關乎著寶寶健康的思想養成,那麼現在就跟隨來艾君來認識這個嚴肅的話題吧。

一、什麼是兒童攻擊行為

它是指兒童常常生氣並有攻擊行為,而攻擊對象也比較廣泛,從家長到好朋友,甚至是寵物。

而攻擊的主要方式有打、咬、踢、抓等等。

兒童的攻擊行為容易造成人際衝突,不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阻礙兒童個性和社會化的順利形成。

二、兒童攻擊行為的表現

主要就是孩子有暴力行為,喜歡攻擊別人,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類:

1、工具性攻擊

主要是為了搶奪物品或者空間而攻擊他人,並不是為了傷害他人。

比如兒童通過咬、推、打等攻擊行為,占有玩具或者活動範圍。

2、敵意性攻擊

這種就是為了傷害他人而進行攻擊,主要通過語言、工具以及肢體攻擊他人,以得到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

比如兒童在別人跌跤時嘲笑,直接打小夥伴,或者背後說壞話或者造謠等等。

三、兒童攻擊行為產生的原因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每個家庭通過各自的價值標準塑造著孩子的行為,家庭常被認為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最有影響的動因,所以作為幼兒社會化重要內容的攻擊性行為也是與家庭的作用密切相關的。

1、父母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指的是父母對待孩子比較穩定的教養觀念和已經習慣了的教育行為。

教養方式大致來說分為三種:民主型、放任型、強制型,不同的教養方式培養出不同的子女。

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具有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行為方式,很少有行為問題。

採取放任型教養方式的父母,由於採取忽視的態度,當孩子偶爾出現攻擊行為時,父母放任自流而不是加以制止,於是便助長了幼兒攻擊行為的進一步發展。

強制型的父母對孩子嚴格實施規則,孩子的行為一旦不符合規則,父母就會表現出自己的憤怒和不親切,他們很少考慮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對孩子經常的拒絕和排斥會引發兒童的挫折感,導致兒童的攻擊行為,他們或者攻擊父母或者攻擊同伴,以便發泄心中長期積鬱的不滿。

強制型的父母經常使用懲罰,不恰當的懲罰模式不但不能抑制有害的、不良的敵意行為,而只能加速這些兒童的不良行為。

2、家庭氛圍

一個經常爭吵、挑剔、不和的家庭環境對兒童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父母之間的衝突關係到孩子的攻擊性和犯罪行為,如果子女經常目睹父親打母親,這個孩子有可能模仿這一行為,轉而去攻擊別人。

離異家庭的兒童,在社會性發展方面顯著差於完整家庭的兒童,容易表現出自卑、怯懦、冷漠等性格缺陷,並且具有不良的社會行為。

這部分孩子之所以具有攻擊性,一方面與模仿父母之間的攻擊行為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幼兒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

導致孩子的攻擊行為除了以上兩種還存在大眾傳媒及孩子自身因素,因主要為家庭因素,所以剩下不做詳細介紹。

四、糾正兒童攻擊行為的方法

在兒童心理學上,兒童所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稱為兒童攻擊性行為,這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兒童具有攻擊性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加以糾正。

那麼,家長要如何糾正兒童的攻擊行為呢?

1、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這種家庭的創設關鍵在於父母。

首先,父母之間要互敬互愛,不要為一點小事而發生激烈的衝突,尤其是面對孩子時,即使有矛盾,也不要互相攻擊、指責。

其次,父母要採取合理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既不能實行高壓控制,也不能過度縱容溺愛。

2、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孩子,為幼兒創設溫暖的集體

幼兒教師要真誠的去愛每一個孩子,不能因為有些孩子調皮或長相難看而成為老師眼中的「差孩子」,就動則批評、呵斥。

這些孩子會因得不到老師的愛而孤獨、自卑,於是便對周圍不滿,隨之也就產生一些不良行為,如攻擊行為,所以教師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幼兒,合理評價每個孩子。

3、對孩子的攻擊行為要恰當的進行懲罰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如果成人不制止和批評,就會強化孩子的攻擊行為。

所以有必要對孩子的攻擊行為實施懲罰。

這種懲罰必須是在說理的基礎上進行,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懲罰他,懲罰不能使用暴力手段,如打、罵,教師和家長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懲罰方式,即在一段時間裡,不去理睬幼兒,故意冷落他,讓孩子認識到如果做錯了事,所有的人都不會喜歡他,也就是給幼兒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

4、提高幼兒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力

具有攻擊性的幼兒在同伴間的社交地位較低,不易為同伴所接納,攻擊性的幼兒在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如參與同伴的遊戲,因所採用的策略不恰當而遭受同伴的拒絕,同伴的拒絕會引發攻擊性幼兒的攻擊行為來達到他的目的。

所以家長和教師要教給幼兒一些社交方法並鼓勵幼兒與同伴交往,通過提高幼兒的社交技能來減少攻擊行為。

許多攻擊行為的發生是由於幼兒在傷害情境中自我控制能力較低,一受委屈便去攻擊別人,所以家長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幼兒的自我控制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當幼兒受到委屈和挫折時家長不要過度同情他們,可以採用漠視的態度,讓孩子自己去消除委屈,增進他們的抗挫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是幼兒身上較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為,它對幼兒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幼兒的攻擊行為,努力消除影響幼兒攻擊性的各種因素,為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男孩被踩母親發飆?那是你不知道事情的經過!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注到網上這樣一個視頻新聞。錢江晚報微博上講,在某商場兒童遊樂區內,一名女童從一名一歲左右男童身上踩過去,隨後男童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女孩家長連聲道歉並將女孩叫到身邊...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媽咪如何應對寶寶的攻擊行為?

寶寶和小朋友玩得正高興時,突然把小夥伴推倒在地,不僅把他惹哭了,還搶了他的玩具。相信上述這種情況不少家長都曾遇過,那什麼是寶寶攻擊行為?寶寶攻擊行為的表現有哪些?寶寶攻擊行為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什...

幼兒存在攻擊行為的原因及糾正對策

在幼兒園,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幼兒對其他小朋友很不友好。例如,有的幼兒看到好看的玩具就要與別人爭搶,想要自己獨占,不願意與別人分享;還有的幼兒凡事都愛占上風,稍有不順心,就對其他的小朋友大打出...

親子教育:防止孩子出現攻擊行為

導讀: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出現了攻擊性的行為,有可能是因為遺傳、家庭、環境造成的,這時候父母應該要留意孩子身邊的朋友,並且少讓小孩看電視,避免他們從別人身上學到壞習慣,做出不好的行為。一、...

寶寶有這一特徵,長大註定不孝順,趕快糾正

母乳餵養過程中出現類相似攻擊行為:比如,寶寶向媽媽表示愛意,卻用牙齒把媽媽咬得直皺眉;寶寶和小朋友玩得正開心時,突然把小夥伴推倒在地,把玩具搶在手裡……寶寶所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稱為兒童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