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度過「物權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孩子。

只要有人碰一下他的玩具,他就大喊大叫。

不愛和別的小朋友說話,在幼兒園也自己玩自己的。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合群」是性格問題。

但兒童心理學家卻認為:孩子變的自私孤僻,可能是內心正在悄悄產生「物權意識」的表現。

1

要學會尊重

孩子的物權觀

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

當孩子說出「我的,你的,我們的」這些話,就說明他的物權意識已經產生了。

健全的物權觀,對孩子未來人際交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並且,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於「物權」理解是遞進的:

0-1歲

不能區分你的、我的

0-1歲的寶寶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體,努力弄明白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動作是自己的,至於身體之外的東西,暫時還顧不上。

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並不會在意誰拿走了他的「身外之物」。

1-2歲

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1-2歲的孩子,雖然已經開始區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但是還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的界限。

在孩子的心裡,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可以伸手拿。

所以父母可以嘗試和他說「這是哥哥的玩具,不是你的」,幫助他建立「物權觀」。

有時候孩子拿不到想要的東西,會哭鬧。

父母只需要安撫孩子,讓他接受這種小小的失望即可。

2-3歲

我的東西你不能碰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2-3歲的孩子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正式進入「物權敏感期」,有些孩子表現強烈些,而有些孩子表現溫和些。

如何應對這個特殊時期,心理學家給出以下5點建議:

1.父母對孩子「異常」表現要採取尊重並接納的態度,這是讓孩子明白自己與自己的物品之間的關係的最好機會。

告訴孩子,他的衣服、玩具、圖書等都屬於孩子自己,自己要管理它們,並有權決定是否分享。

2.只有孩子擁有了物權安全感,才能獲得良好的自尊,也才能更好地分享,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更不要為了成人之間的面子而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東西贈予別人。

決定是否分享是孩子的權利。

3.有一些成人喜歡逗孩子,經常拿走孩子最心愛的玩具,看孩子大哭的反應,覺得「好玩」,這其實會嚴重損害孩子的安全感,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顧及成人之間的面子,要堅決加以制止。

4.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柜子或者抽屜,讓他存放自己心愛的物品,如果遇到小朋友來做客,可以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允許孩子把自己最心愛的玩具收起來。

5.如果孩子願意分享食物或者玩具,成人不要拒絕,要欣然接受並稍微誇張地告訴孩子,非常喜歡,或者很享受孩子的分享。

3-4歲

我的可以分享給你

如果幾個家庭一起出去遊玩,每次可以多帶一些乾糧,讓孩子們互相分享,成人之間也分享一些用品,給孩子做出榜樣。

4-5歲

幼兒園的東西是我的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獨占幼兒園的玩具,會大聲斥責孩子,認為這是「自私」的行為,現在的家長非常警惕孩子的自私,但是有時未免有些矯枉過正,給孩子貼上一些負面的標籤。

孩子物權意識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孩子理解「我們的」「大家的」概念也需要一個過程。

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家長和老師應該重複告訴孩子「幼兒園的東西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但是玩的時候要有秩序,排好隊,輪流玩」,漸漸地,孩子才會建立起「我們的」「大家的」這樣的概念。

5-6歲

我願意分享

5歲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識和社會性都在發展,分享也開始擴大到更大的範圍。

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父母可以經帶孩子去做義工,或者多帶孩子去看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相信孩子會非常樂意參與,並學會向他人伸出溫暖的手。

知道了孩子在物權意識上的發展規律,千萬不要在錯誤的階段輕易冤枉孩子「小氣自私」。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所有的爸媽都應該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法則》特別有趣: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