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糾結的教育問題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打回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侄女去年剛上了幼兒園,我問她在幼兒園有沒有人欺負她,她天真地說,只有一個小夥伴打過她。

我很詫異,在家裡當慣小霸王了,怎麼還讓人打了?她說,因為她比我小啊,老師說,要讓著小妹妹……這種做法看上去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聽了這件事情,朋友告訴我,她家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家中的小孩子就算打到成人,成人也要打回去,因為在家中太過保護兒童,打不還手,反而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理念,認為他打人並不會受到什麼反抗,但是真的去了學校,這種錯誤意識反而容易吃大虧。

那麼,孩子被欺負、被打了,到底該怎麼做呢?

其實很多家長面對這個問題都很糾結,孩子被打了,如果不還手,將來可能就會變懦弱;但是,如果打回去可能會養成孩子睚眥必報的小性格。

到底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呢?

著名脫口秀主持人金星面對這個問題時,選擇讓孩子打回去,但遭到兒子拒絕。

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典型的錯誤教育方式。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南林君表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他們世界的遊戲規則,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規則去「摻和「孩子的世界,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

1.家長要明白——小打小鬧也是孩子的成長過程

首先,家長們要明白,在孩子小時候,打打鬧鬧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能排除可能部分小孩子比較調皮,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但是,嘮叨君相信,在這些孩子的心中,都是一片天真善良的天空。

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可能打著打著就又和好如初了,這些小打小鬧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在吵鬧過程中,他們慢慢地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知道蠻橫霸道是行不通的,繼而從中學會與和睦友愛的真諦。

要知道,不少死黨都是打架打出來的,關係可能一鐵就是一輩子。

2.家長莫犯錯——別讓你自己做了壞榜樣

聽到自己孩子被人欺負、被人打的時候,相信不少家長都心痛並暴怒,自己家的心頭肉,怎麼能讓別人碰一下?於是出現了不少家長帶孩子去學校追打幼兒、小學生的事件,令人有些側目。

家長此時要做的是冷靜,制止自己出現暴力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制止暴力」,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知道,這反擊的一巴掌打下去,孩子以後遇到這種事情,可能只知道「打回去」……若干年後,你的孩子可能會是一個不懂感恩、睚眥必報,吃不得虧的人,古語有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都是父母的縮影。

那孩子自己打回去了,怎麼辦?如果孩子自己打了回去,那麼他會懂得憑藉自己的能力可以制止別人的暴力,這也是最真實的反應,家長也無需對孩子的行為做出指責、呵斥,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回擊別人欺負時要注意分寸,不要攻擊傷害」,但是不管怎樣,教會孩子與人為善,孩子是最乾淨的白紙,你教會他什麼,他就寫滿了什麼,如果你想要孩子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那麼家長們,你們首先就要做這樣的人。

3.孩子不還手,日後變懦弱了怎麼辦?

我相信,讓孩子打回去的那些家長某種程度上是擔心孩子變得膽小懦弱的,但是,這些都是大人們的理解,像我小侄女所說,比我小的小朋友,應該讓著才對,這是一種愛護弱小、寬容、諒解的表現,這樣的孩子,你非要說她懦弱嗎?

學會原諒別人,是孩子的必修課。

它有利於克服「自我為中心」意識,家中眾人捧在手心的小寶貝在外面卻不是這樣,讓他們充分理解社會關係,找到如何與人和平共處的方法,不禁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還能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忍讓,為他人著想的良好性格的形成。

真的只會是懦弱嗎?這就要看家長的引導了,然他明白打不打回去背後的意義,我想孩子是能夠有所理解的。

正如南林君老師所述那樣:「不要忽視孩子的智慧,他們很聰明。

4.孩子被欺負告訴老師,到底有沒用?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被欺負告訴老師是正確,但是也有人反對,認為如此的小孩缺乏一些擔當,要知道小時候的我們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天天找老師告狀的孩子。

其實,如果孩子在事後因為受了委屈跑來向老師和家長告狀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他們會懂得可以藉助外界力量解決問題的道理,這並沒有什麼錯誤。

但是倘若孩子在找老師告狀,輕鬆就得到幫助之後,會不會就此過分依靠外界,就還得家長和老師朋友們去引導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非要依靠外界解決,教會孩子正確地處理方法,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

至於告訴老師到底有沒有用,只能說,當時是有用的,但是長期依靠,並不可取。

5.最理智的解決方法——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勇氣

父母在平時應多多告誡孩子:不欺負人,尤其是比自己弱的人;如果遇到別人欺負你,你可以選擇躲開或者和他面對面講理,還手抵抗也是可以的,但切忌不可硬碰硬,當孩子與小朋友發生了肢體衝突,有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時,就要教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最好暫時逃避或者離開現場。

總之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安全為主,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孩子,父母平時應注意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

父母理智的作法是,首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盡最大努力撫平孩子的心理傷害,然後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公正客觀地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在愉快的交談中,教會孩子如何判斷事情的對錯。

當孩子犯錯誤時,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為此承擔結果,如道歉、小懲罰等。

當孩子受委屈時,以事情嚴重程度區分,嚴重的當然要家長介入,若只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可嘗試著讓孩子說說看她想怎麼處理,並從中協調。

嘮叨君有話說:

這個話題,我曾經訪談過一些教育學者,但是他們都覺得沒有辦法給出定論。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個年齡,打打鬧鬧沒有錯,孩子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學會成長,不要把成人的道德觀強加給孩子。

總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定不要不分是非,顛倒黑白,更不要加重孩子對別人的仇恨,一切要以淡化孩子的傷害為主,不要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當父母的也不要一點也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孩子被人欺負,只要處理好,也許,會成為孩子的一筆財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孩子被打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很多媽媽在帶小孩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懸而未決但問題「如果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兩個小孩在一起玩耍,本來特別愉快,但是突然兩個人都看上一個喜歡的玩具,然後就會開始爭執...

孩子被欺負該鼓勵他還手嗎?

上幼兒園前,奶奶教給孩子「第一課」是:「別人打你一巴掌,你記得打回去」  年輕爸媽很糾結很為難如果你的孩子被同齡孩子打了一巴掌,你會不會讓你的孩子打回去?對於這個問題,家住下關的袁女士很糾結。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