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孩子最容易被人欺負,家長這些做法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發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父母很熱烈的討論,其實文章的本意是告訴大家教會一個孩子有很強的自愈能力比教會孩子打回去更有意義。

但是各位家長紛紛留言,說一定要告訴孩子打回去。

在孩子打回去以後,孩子更加勇敢了,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們了。

這種做法也對,也不對。

如果在孩子還是兒童的時候,可能打人的孩子因為被打回去,有了懼怕,下一次可能不敢出手了,但是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再告訴孩子有人欺負他,一定要打回去,那事情的結果就沒這麼簡單了。

下面說一個真實的案例。

點點小的時候,媽媽為了教他勇敢,告訴他有人打他,一定要打回去,果然,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小朋友跟點點因為玩具的事情,爭吵了起來,小朋友打了他,點點毫不示弱,打了回去,把那個孩子打哭了,點點取得了「勝利」。

確實,點點以後再也沒有受欺負。

等到孩子初一的時候,點點又一次受到了欺負,點點想到了幼兒園時期的那次勝利,想到了媽媽的鼓勵,他毫不猶豫的打了回去,貌似也取得了勝利。

但是那天晚上放學的時候,打人的那位同學,糾集了幾位高年級的同學,在放學路上,將點點一頓痛打。

最後點點被送進了醫院,雖然獲得了一定的賠償,其他同學也受到了處罰,但是點點也遭了很大的罪。

這就是教會孩子打回去產生的後果。

雖然中國有老話,「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告訴我們別人怎麼對我們,我們就怎麼對別人,孔老夫子也說過,「以直報怨」,這誠然無可厚非。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教育的是孩子。

孩子在某些時候,是不不具備成人一樣的分辨力的,他們不知道我打了什麼人,我會勝利,我是安全的。

如果孩子在打回去以後,遇到更加有暴力行為的孩子,兩個打起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嚴重後果,真的不能預料到。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的真的是「垃圾人」,是打起架來不要命的人,倒霉的是誰?

我們大人都懂得遠離垃圾人,為什麼不可以這麼教育孩子呢?

不會打人的孩子就是懦弱嗎?不會打人的孩子就不勇敢嗎?不會打人的孩子將來就能成事嗎?

我想比教會孩子打人,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能夠從困境中走出來的自愈能力,能夠處理有矛盾的人際關係。

看到這裡,家長肯定會發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被欺負了,應該怎麼辦?我們下面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沒有一個孩子會無緣無故動手打人的,一定是他的某項要求得不到滿足,進而起了肢體衝突。

我們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在打人發生之前,制止它。

10歲的嘉豪每天都向媽媽要越來越多的午餐錢。

但是,他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瘦了,從學校回來時還餓著肚子。

結果是嘉豪把他的午飯錢給了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他威脅說如果他不付錢就揍他。

嘉豪所經歷的這種欺凌是普遍存在的。

在全國範圍內的調查中,大多數孩子和青少年都認為校園欺凌是在學校發生的。

欺凌會給人留下深刻的情感創傷。

在極端情況下,它可能包括暴力威脅,財產損失,或某人受到嚴重傷害。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如果可能的話,你應該採取行動來阻止。

此外,我們還要教會和幫助孩子應對戲弄、欺凌或卑鄙的流言蜚語,並減輕其持久的影響。

即使欺凌現在並沒有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家長也應該對這個問題做好準備,這樣你的孩子就會在它發生的時候知道怎麼做。

確定欺負

大多數孩子都曾被兄弟姐妹或朋友取笑過。

如果用一種有趣的、友好的、相互的方式來做,通常不會有害,而且兩個孩子都覺得這很有趣。

但當取笑變得傷人、不友善、持續不斷時,它就會越過界線變成欺凌,需要停止。

欺負是指在身體上、言語上或心理上的故意折磨。

它可以是打,推搡,辱罵,威脅,嘲笑,勒索金錢和財產。

有些孩子欺負人,避開別人,散布謠言。

還有一些人利用社交媒體或電子信息來奚落他人或傷害他們的感情。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認真對待欺凌行為,而不是把它當作孩子們必須「堅強地面對」的事情而置之不理。

這種影響可能很嚴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

為什麼孩子被欺負

孩子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欺負人。

有時他們挑孩子的毛病是因為他們需要一個受害者,他們通常選定一個在情感上或身體上看起來較弱的人作為受害者,或者只是在行為上或在某種程度上看起來不同的人。

打人的孩子認為打人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更重要、更受歡迎或更有控制力。

有時孩子們會折磨別人,因為他們就是這樣被對待的。

他們可能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常的,因為他們來自家庭或其他環境,在那裡每個人都經常生氣、喊叫或互相辱罵。

因此,一個看上去健康的,有禮貌的,講衛生的,身體好的,樂觀的,優秀的孩子是沒有人敢欺負的。

欺負的跡象

有的時候,孩子出於自尊或者虛榮心和不信任,不會把被人欺負的時候告訴家長,如果這樣,我們就沒法知道孩子是否被欺負了。

除非你的孩子告訴你有欺凌的事,或者有明顯的瘀傷或傷害。

但也有一些警告信號。

父母們可能會注意到孩子們的行為不同,或者表現出焦慮,或者不吃不睡,或者做他們通常喜歡做的事情。

當孩子們看起來比平時更容易情緒低落或心煩意亂時,或者當他們開始避免某些情況,比如乘公共汽車上學,比如不喜歡去幼兒園或者學校時,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被欺負了。

如果你懷疑孩子受到欺負,但孩子不願敞開心扉,那就找機會委婉地提出這個問題。

例如,你可能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個情景,然後用它作為開場白,問:「你覺得這個怎麼樣?」這可能會導致這樣的問題:「你見過這種情況嗎?」或者「你經歷過這種情況嗎?」你可能想談談你或其他家庭成員在那個年齡的經歷。

讓你的孩子知道,如果他們被欺負或騷擾,和別人談談這件事是很重要的,無論是你,或者老師、學校輔導員、家人朋友,還是兄弟姐妹。

幫助孩子避免被欺負

根據上面的幾點,為了避免孩子被欺負,我們可以這麼做

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辨別,什麼是開玩笑,什麼是真正的被欺負。

如果是小夥伴之前的玩笑,那是友好,快樂的象徵。

我們並不需要太過在意,一笑而過就好了。

其次,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上面我們已經說過來,欺負人的孩子總是找一些「軟柿子去捏,因此我們要讓孩子看上去,就不是好欺負的。

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健康,講衛生,做事認真,在幼兒園或者學校勇於發言,做一名優秀的孩子。

(關於如果培養孩子的自信的問題,有很多內容需要探討,我們以後再說。

看起來這麼強大的孩子,是沒有人敢欺負的。

孩子被欺負後,家長怎麼做

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他被欺負了,冷靜地傾聽,給予安慰和支持。

孩子們通常不願意告訴成年人關於欺凌的事情,因為他們會因為這件事感到尷尬和羞愧,或者擔心他們的父母會失望、難過、生氣或反應。

有時候孩子們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錯,如果他們的外表或行為不同,那就不會發生。

有時他們害怕如果惡霸發現他們說了,事情會變得更糟。

另一些人則擔心他們的父母不會相信他們或對此採取任何行動。

或者孩子們擔心他們的父母會在他們害怕的時候敦促他們反擊。

所以,在孩子告訴我們他們被欺負這件事的時候,保持冷靜,傾聽和支持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

1.讚美你的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

提醒你的孩子,他/她並不孤單,很多人在某個時候會受到欺負,這是正常的現象,要跟你的孩子強調是欺負他的同學的行為不好,而不是你的孩子。

向你的孩子保證,你們會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讓學校里的人校長、輔導員或老師知道情況

他們往往能夠監督並採取步驟防止進一步的問題發生。

因為「欺負」這個詞可能被用來描述如此廣泛的情況,所以沒有一種適合所有人的方法。

在一種情況下明智的做法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並不合適。

很多因素,比如孩子的年齡、情況的嚴重程度,以及具體的欺負行為類型,將有助於決定最佳的行為方式。

有時接近打人孩子的父母是有用的。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老師或幼兒園或者學校是最好的聯繫方式。

如果你已經嘗試過這些方法,並且仍然想要和被欺負的孩子的父母對話,最好是在學校出面,可以調解的情況下這樣做。

注意,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和學校受到欺負,學校是有責任的。

家長一定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給孩子們的建議

如果發生欺凌事件,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處理。

對一些家長來說,讓孩子反擊,也就是讓孩子打回去是第一選擇。

畢竟,你對孩子的痛苦感到憤怒,也許你年輕的時候就被告知要「為自己挺身而出」。

或者你可能擔心你的孩子會繼續受欺負,認為反擊是唯一的方式把欺負者放在他或她的位置。

如果建議孩子們用打架或回敬的方式來回應欺負行為。

它可以迅速升級為暴力時間,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有人受傷,你從有理的一方,變成了打人的一方,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把別人打壞了,那你可能面臨其他的難題。

相反,最好是遠離這種情況,離開事發地,然後告訴一個成年人。

這裡有一些其他的策略可以和孩子們討論,可以幫助改善情況,讓他們感覺更好:

1.夥伴戰略

如果成為了經常被某人欺負的對象,一定要一直跟其他小夥伴在一起。

確保有一個人在孩子身邊,這樣就不會孤單地和欺負他的人在一起了。

2.不要觸發打人者憤怒的雷達。

被惡霸惹惱是很自然的事,但惡霸靠的就是這個,惹禍別人有的時候回讓打人的人更有成就感。

因此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練習不要通過哭泣、臉紅或沮喪來做出反應。

這需要大量的練習,但它是一個有用的技能,以防止欺負者的雷達。

有時孩子們發現練習「冷靜」策略很有用,比如從一數到十,寫下他們憤怒的話語,深呼吸,或者走開。

有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孩子們「面無表情」,直到他們沒有任何危險。

3.表現得勇敢些,走開,不要理會惡霸。

堅定而明確地告訴惡霸停下來,然後走開。

練習忽略那些傷人的話的方法,要學會無視惡霸,是在表明你不在乎。

最終,惡霸可能會厭煩試圖打擾你。

4.告訴一個成年人。

教師、校長、家長和學校食堂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幫助制止欺侮行為。

5.跟別人談論它。

和你信任的人交談,比如父母、老師、兄弟姐妹或朋友。

他們可能會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即使他們不能解決問題,也會讓你感到不那麼孤獨。

6.恢覆信心

處理欺凌事件會侵蝕孩子的信心。

為了幫助你恢復它,鼓勵你的孩子花時間和有積極影響的朋友在一起。

多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比如體育或其他愉快的活動可以建立力量和友誼。

確保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並且你會盡你所能解決任何欺凌事件。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孩子被欺負,爸爸媽媽要怎麼辦?

新聞稱,當孩子們遇到學業上的問題,報告卡可以使家長清楚。但是難道只有當孩子的膝蓋破了或是骨頭斷裂,父母才知道孩子被欺負了麼?孩子被欺凌機率不小孩子們往往不願意告訴父母,他們被人欺負了,所以很難知...

如果孩子被打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很多媽媽在帶小孩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懸而未決但問題「如果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兩個小孩在一起玩耍,本來特別愉快,但是突然兩個人都看上一個喜歡的玩具,然後就會開始爭執...

被玩伴「欺負」 父母教孩子「打回去」錯在哪?

幼兒園就像一個小型動物園,每天上演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戲碼,教室、活動室都是他們的戰場。這話雖有幾分誇張,但也真實反映出,進入幼兒園或者學校後,與他人的衝突和矛盾是孩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學...

孩子被打了,該不該教孩子「以牙還牙」?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小夥伴之間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該不該教他打回去?」作為家長,既害怕自己的心肝寶貝被別的熊孩子欺負,又擔心在自己的慫恿下,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眼中欺負...

孩子被欺負 教育孩子「打回去」真的好嗎?

自從為人父母后,發現孩子們之間「誰打你,你就打他」這種「以牙還牙」式的觀念在很多家庭都有,只要覺得自己受欺負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覺得心裡憋屈,總想出一口惡氣。但很多時候,主張「被欺負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