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體溫低於38.5℃不必吃退燒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強生日前在國外召回兒童退燒藥「泰諾」的事件,再次引發家長對兒童用藥安全的關注。

寶寶發燒是每位家長經常碰到的問題,發燒時是否一定要馬上吃退燒藥?吃哪種退燒藥比較安全?燒退不下時多久可以再用一次退燒藥?我們請來比智高生長發育指導老師幫你解答。

時機:體溫≥38.5℃才吃

5歲的小凱,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回家後,額頭有點發熱。

奶奶一焦急,顧不得幫他量體溫,拿了兩瓶保濟口服液給他喝下,但似乎沒什麼效果。

想起上次發燒時剩下的退燒藥,奶奶又給他服了幾片。

過了不久,發現小凱額頭反而更燙了,當天晚上還開始拉肚子。

媽媽這下子慌了,急忙將小凱送往社區醫院。

據比智高生長發育指導老師介紹,發燒是人體遇到細菌或病毒侵襲後,對抗病菌的一種保護機制。

但是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夠成熟,體溫調節中樞比較敏感,如果遇到外部感染,經常出現調節過度即高熱的現象。

當體溫達到38.5℃時,才算是發燒。

「中國家長經常擔心發燒會燒壞腦袋,只要孩子一發熱,不少家長就拿起退燒藥給他們吃,一些家長還不按說明書加量給孩子服藥,希望這樣能馬上把體溫降下來,這種做法其實是非常不科學的。

」比智高生長發育指導老師說,治療發燒最關鍵是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吃感冒藥症狀緩解後,自然也就退燒了。

一般而言,只有當孩子體溫達到38.5℃及以上時,才需要吃退燒藥進行退熱。

因為退燒藥主要通過抑制攝護腺素的合成,伴有出汗而達到降溫,並不能解決引起發燒的根本問題。

發燒的病人往往食慾不好,吃不下飯,喝水也少,服藥太積極可能導致虛脫、胃黏膜受傷等消化道症狀。

另外,退燒藥還有一定的副作用。

用藥用量:只吃一種藥物給藥上限4次/天

比智高生長發育指導老師特彆強調,目前各醫院和藥房出售的退熱藥有數種,劑型有水劑、片劑、栓劑和針劑四型。

口服退燒藥的作用機理相似,發燒時只需要服用一種藥物即可,不同的退燒藥最好不要同時服用,也不要自行增加劑量,一天的給藥次數上限為4次。

過多過量服用,會使患兒出汗過多,反而容易加重感冒症狀,體溫下降過快,還會導致低體溫(≤36℃)、發生抽搐甚至休克現象。

"兒童感冒發燒有一定的規律,正常感冒引起的高燒,若用了退燒藥3天之後體溫還沒有下降的話,就意味著病情較為複雜,需要去醫院找兒科專科醫生診療。

"比智高生長發育指導老師說。

體溫﹤39℃物理退燒更安全

「除了服用藥物退熱外,物理降溫其實是更安全的選擇。

」據比智高生長發育指導老師介紹,當兒童體溫低於39℃時,可以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進行退熱,如用低濃度酒精擦拭頸動脈、胸背部;用冰袋或者退熱貼敷在額頭或太陽穴的位置等。

物理療法還包括多喝水增加排尿、洗溫水浴甚至枕冰袋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崔玉濤:發燒的四個不等式+護理十七問

寶寶發燒四個不等式↓ ↓ ↓體溫高≠病情嚴重孩子發燒時,如果不是高燒,家長通常還能沉得住氣。但如果孩子燒到38.5℃甚至超過39℃時,家長就沉不住氣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發燒越高,病情就越嚴重...

寶寶發燒了 別急這吃藥

寶寶發燒,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吃藥,其實這是錯誤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燒對身體是無害的,甚至有益。因為發燒是體內免疫反應過程,一定程度的發燒,可增加免疫系統中吞噬細胞的活性,促進抗體生成,...

孩子發熱怎麼辦?教你幾招物理降溫方法!

家長對孩子發燒經常會表現得手足無措,吃退燒藥吧,又怕副作用太大。不吃藥吧,又怕孩子體溫過高,把身體燒壞。看著眼前燒得迷迷糊糊的孩子,心裡別提多著急了。最後就得趕緊把孩子往醫院送。其實孩子發燒並不...

新生兒出現發熱如何選擇退燒藥

大家需要注意新生兒的身體調理方式,並且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需要關注他們的身體變化,而且。平時也要注意孩子發燒後的一些事情,很多的孩子會出現身體發熱,直接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並且在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