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和小朋友玩 不合群,3歲以後還這樣 須警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在正常的成長中,應該是開朗的活潑的,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一起鬧,可是身邊還是會有很多的小孩子很不喜歡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只喜歡一個人獨自在一個角落裡。

形成這種情況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分析原因及解決對策:

一、性格內向

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不喜歡與人交流,主要取決於這個類型的孩子不喜歡說話,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玩,往往這樣的孩子特別的喜歡和自己的玩具玩,缺少了與人溝通的環節,於是有機會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由於不知道怎麼才能融入小朋友的圈子裡,再遭到別的小朋友排斥,於是就放棄了和小朋友玩而選擇獨自玩。

案例:小亮今年三歲,在樓底下玩的時候,看到一群的小朋友在玩,很想和他們玩,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和那群小朋友玩,爸爸媽媽看到非常的著急,讓小亮去和小朋友玩,小亮內心很想和小朋友玩,但是就是不會表達,也不願意去主動接觸小朋友。

解決的對策:家長參與;爸爸媽媽主動的對自己的寶貝說,不要怕,和他們一起玩很快樂的,爸爸媽媽去和他們說,讓他們可以和你一塊,於是大人湊近那些小朋友,耐心的和他們溝通,讓自己的孩子融入到他們中去。

二、老人長期帶孩子

工作壓力大,沒時間帶孩子,找保姆不放心,於是哄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老人帶孩子,怕磕到碰到,遭到小兩口的責備,於是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會經常帶孩子出去玩,一直呆在家裡,接觸的人少,久而久之孩子會不適應與人接觸,不知道該怎麼與人接觸。

解決對策:理解老人,有時間就自己帶孩子;老人的想法是哄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孩子的健康最重要,卻忘記了教育的意義,年輕人應該理解老人,多鼓勵老人帶孩子到周邊不遠的地方活動。

年輕人有時間應該自己來帶孩子,給老人減輕負擔和心裡壓力。

三、從小的教育

這個和家長的性格有關,如果家長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那孩子也會從小學著這樣,見到熟人形同陌路,見到鄰居低頭而不語,都是不好的習慣。

    解決對策:改變孩子要先改變自己;見到熟人主動問好,見到鄰居主動說話,於此同時,要讓孩子學會主動問好,見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要叫一聲,進商場主動讓孩子找售貨員阿姨詢問自己需要的問題。

    四、被小朋友欺負過

    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喜歡和小朋友玩,每個小朋友都不會抗拒,但是這類的小朋友也會出現不喜歡和其他的小朋友玩。

    案例:我兒子小的時候,和樓底下的小朋友一起玩,很開心,也很喜歡,有一次兩個小朋友一起玩小自行車,玩的很開心,突然和我兒子一塊玩的那個小朋友停在了院子裡,兒子見到這種情形馬上下車,看到那個小朋友的自行車腳蹬子掉到了地上,兒子想都沒想,立馬給撿了起來,正在撿的同時,那個小朋友突然抬起他的腳就向兒子的肩膀踹過來,兒子栽倒在地上,這次以後,兒子就很少再跟那個孩子玩了。

      解決辦法:給孩子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件事情;回家後,我對兒子說,那個小朋友不是欺負你,他是認為你動了屬於他的東西才會這樣對你,其實他還是很喜歡和你一塊玩的,要是他不喜歡你那一開始就不跟你玩了。

      兒子點了點頭。

      五、家長原因

      孩子在外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孩子還沒有什麼,家長急了,並警告孩子不許和小朋友玩,還有女孩子的家長,告訴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不許和男孩子玩,幼兒園而已嗎,不必要這樣吧。

      案例:兒子現在上幼兒園大班,是個非常開朗而且喜歡交朋友的孩子,班上有個小女孩我兒子也特別的喜歡和她玩,一天回到家,兒子和我講,我們班我的一個好朋友不跟我玩了,我很詫異就問,為什麼呢,兒子答,因為她媽媽不讓她跟男孩子玩。

      聽完我哭笑不得。

        解決方法:給孩子建議而不是命令孩子;女孩子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常識,而不是教育孩子遠離異性朋友。

        兒子和我說,那個女孩子特別喜歡他給她講的一些東西,尤其是一些天文的知識,女孩子會認真的聆聽,其實兒子也是一知半解,但是知道一些。

        正因為這樣兒子把那個女孩當成了朋友。

        現在她們也會經常的在一起玩,是很純真的朋友。

        六、孩子沒有足夠的自由空間

        孩子小的時候必須在家長的監護和保護之下活動,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後,家長的想法會強加於孩子從而磨滅孩子的想法。

          解決辦法: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有做主的權利;,在對身體沒有傷害的情況下,隨他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

          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想法,往往有想法有創新的孩子會招來很多的小夥伴和他們一塊玩。

          七、環境因素

          有些孩子只跟已經很熟悉的孩子玩,而從來不和不熟悉的孩子玩,甚至這種想法都沒有,總有一種很排斥的想法。

          案例:兒子小的時候在奶奶家比較多,在自己家的時間少,於是兒子和奶奶那邊的小孩子玩的很好,周末我們把兒子接回來的時候,兒子寂寞,總讓我們帶他去下面找小朋友玩,於是我就帶他去找小朋友,可是兒子怎麼追著人家人家就是不和兒子玩,還用很不友好的語言說兒子,後來兒子回來總是在家玩,不再願意下去找夥伴了。

            解決辦法:玩具的魔力;我鼓勵兒子去玩吧,拿上幾樣你的玩具,和下面的小朋友分享,他們就喜歡和你玩了,於是兒子照著我的辦法去辦了,結果還真有用,總算是和他們一塊玩了,熟悉後,不用拿玩具他們也會帶兒子一起玩。

            八、缺乏自信

            家長看到孩子不會什麼東西,沒有耐心的教孩子,而是一味的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東西怎麼教你你也不會,你還能幹點啥,日久天長,孩子就會產生自卑的心裡,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敢嘗試,很缺乏自信。

            解決辦法:遇到事情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可以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什麼都是可以的,建立自信心。

            九、互相攀比

            現在的孩子,受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攀比心越來越重。

            當條件好的孩子和條件不好的孩子比這比那的時候,條件不好的孩子會很牴觸條件好的孩子,會不願意和他做朋友,認為條件好的孩子對自己是一種侮辱。

              解決辦法:對孩子心理教育;讓孩子明白雖然自家的條件比不上條件好的家庭,但是你的很多優點是他們所沒有的,要用一顆平常的心對待生活,各有所長,不要總是用自己的不足之處去對比其他孩子的優秀方面。

              十、自閉症

              有些孩子由於家庭或某種其它的打擊,得了自閉症,自閉症的孩子我們都知道,不說話,不交流,喜歡一個人在一個角落裡,幹著只有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解決方法:每天和孩子交流;這類孩子受過很嚴重的打擊,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找到得自閉症的原因,從這方面入手。

                除了定時就醫外,每天和孩子交流說話,談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著孩子說一個小時,孩子沒有任何和你交流的意思,也要堅持。

                另外多帶他去孩子多的地方,感受其他孩子的快樂。

                這是個持久的事情。

                • 詩經中曾經說到:「他山之石,可以改玉」;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投我以桃,報之以禮。

                  」讓每個孩子都生活在快樂之中是每個做家長的心愿。

                • 如果他是願意和別人玩,但是自己沒有方法,對於這樣的孩子:

                • ●你可以回到家以後和他做角色扮演的遊戲,你扮演小朋友或者他扮演小朋友,你們兩個人可以還原,他在幼兒園裡怎麼玩的,你就能知道他是在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 ●然後在家裡面教他一些小花招、小遊戲,能夠讓他在幼兒園裡的同伴里「顯擺」的、能夠讓他驕傲的,比如說教他變個小魔術,這小魔術只有他可以,這樣也可以幫助他融入這個團體。

                •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知道我可以怎麼和別人玩。

                  在遊戲里去教他社交,不是嘴巴上的教,而是通過行為去教一個孩子,這兩種方法肯定都會有效。

                • 但是,我再次強調它的前提是:第一這孩子是剛剛進幼兒園的,出現了這種情況;第二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他想和別人玩,但是沒有辦法和別人玩。

                • 我給了非常非常多的限制,很謹慎,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我們必須要找到這個孩子不和別人玩背後的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要解決的是下面的冰山,而不是顯露在上面的那一角。

                • 所以我特別希望通過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找到一種思路,實際上這也是我們上瀕父母知道課程里,希望教父母怎樣去解決孩子問題的一種思路。

                • 剛上幼兒園,不社交很正常三歲左右孩子「被動社交」很普遍鼓勵孩子們一起玩耍記住一點,孩子社交能力不會弱

                • 孩子在一歲前,是沒有「夥伴」此類的概念,他們只關注自己的玩具、聲響等自己感興趣的東東。

                  有些大一些孩子,在家長帶著出去的時候見到陌生人會緊張,但這時候的孩子根本不理這些所謂的「陌生人」,因為他們不是寶寶的菜。

                • 在孩子能夠走路時候,他所見識的範圍就更廣了,跟家長的互動也會越來越多,但是如果憑這個你就認為自己的寶寶是個外向的娃的話,也是不準確的。

                • 在寶寶到了能夠上早教課或者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們經常見到一些孩子扎堆玩,一些孩子自己玩,這裡面其實沒有多大的信息量。

                  扎堆玩的孩子可能只是被某個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吸引了,所以這期間孩子扎堆玩只是短時間內興趣一致而已。

                • 囉嗦這麼多,總結一下就是:兩歲前的寶貝除了關注自己,就是他感興趣的東西,想要他社交,沒可能!

                • 三歲左右孩子開始從家庭分離上幼兒園,對孩子來說這是人生中非常重大的事件。

                  對於新環境的適應,有的孩子適應時間短,有的孩子適應時間長,這沒有好壞之分,並不是說適應時間短的孩子就一定比適應時間長的孩子要優秀。

                •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家長們不必過多擔憂,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相信孩子一定能很好地適應,家長的這種信念以語言或非語言的形式傳遞給孩子,對孩子是正面的鼓勵和暗示,在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環境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 當然,如果孩子對幼兒園的適應時間過於長,經過3個月以上了,孩子還不能很好的適應,仍舊錶現出情緒低落、不合群的現象,那麼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確實是出現了問題,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進行調整。

                • 三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有限,尤其是男孩子,語言發展會普遍晚於女孩子,這會給孩子的社交和夥伴關係的建立帶來阻礙



                • 三歲後還不愛社交,那得重視了

                • 一般來說,小朋友過了兩歲,就會開始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啦。

                • 如果到了三歲,孩子還是不肯跟小夥伴們玩耍,不願意與他人交流,那真的該注意,並且要加強引導了。

                  比如媽媽要多帶孩子去人多的場合,然後主動和別的孩子聊天,讓孩子看在眼裡,從你的語言和行為中感受到和別人交流是件愉快的事。

                  也可以多安排一些小朋友們共同玩耍的遊戲,比如蹺蹺板、裝沙土、需要一起配合的。

                • 儘管孩子們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但並不是說,那就讓他們在家裡一個人玩好了。

                  如果有機會,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待在一起也是需要的。

                • 並且,家長完全不必在意他有沒有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或者交流,只要在一起就是有意義的。

                • 就像很多濃情蜜意的情侶會說,我很享受和他在一起,即便我們可能並不善於互相交流。

                  孩子們對彼此沒興趣,但會互相模仿,也會有一種氣息在之間流動著。

                • 兩歲前孩子的最愛還是媽媽,媽媽是他們唯一的朋友,所以他根本體會不到和其他同齡小夥伴一起的快樂!(好好享受被孩子愛著的感覺吧!)就算看到其他小朋友,他們也提不起任何興趣。

                  兒童心理專家申宜真告訴我們,要想孩子未來有好的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母愛。

                  要知道,孩子和爸媽之間的互動是他最早體會的人際關係,基礎打好了,他感受到滿滿的愛,他才能去愛別人,才會有更強的社交能力,才能別的小朋友建立起更好的關係

                • 寶寶在兩歲的時候,跟外界有了越來越多的接觸機會,父母應該更加注意培養他的社交能力,許多父母有意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出去玩,就是為了讓寶寶多些朋友。

                  但對於這樣的安排,寶寶似乎並不領情。

                  是什麼原因讓兩歲的寶寶不喜歡和小朋友玩呢?

                • 現在的寶寶總是各玩各的,有時父母把寶寶撮合到一起玩,也不過是抱一抱、握握手,然後又會各玩各的,只有把吃的東西分給他們的時候,才能把他們聚在一起。

                  上小班的寶寶,儘管相處了很長時間,但除了集體遊戲之外,大大部分寶寶依然沒有相對信賴的、固定的玩伴。

                  即使是有幾個寶寶聚在一起玩,也很快會因為推打、爭搶玩具等不愉快事情的發生而分開。

                  現在父母陪寶寶的時間越來越多,可是寶寶跟其他小朋友之間的交往時間卻越來越少。

                  這使得父母開始擔憂,自己對寶寶是不是過於呵護,使他沒有了跟外界進行交往的慾望。

                • 寶寶之間疏於交往,是因為缺乏交往技巧,還是他們缺乏交往的慾望呢?是寶寶發展到不同階段出現的正常現象,還是家長過於心急呢?應該如何引導迷茫中的父母呢?下面就詳細的解答,讓父母可以更貼近寶寶的內心世界。

                • 1.鍛鍊寶寶人際交往的能力

                • 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活動,應以家庭為中心慢慢擴展交往的範圍,讓他多參加一些團隊遊戲,接觸更多的事和人。

                • 寶寶社交上的問題,主要受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 一是性格原因和生理的成長;

                • 二是心理方面的障礙;

                • 三是環境的局的局限性。

                • 不管是哪個方面的原因,父母在選擇方法進行改善的時候,都要有針對性。

                • 2.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

                • 學會分享是寶寶能夠融入群體並跟同伴之間和諧相處的訣竅。

                  傍晚的時候帶寶一起散步,周末的時候帶寶寶去遊樂場所或郊外玩,讓年齡相仿的寶寶互相串門,或跟寶寶一起聽親子課程等,都有利於改善社交環境。

                  當然,要想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父母還要為寶寶做好榜樣。

                  因為,你的言傳身教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寶寶。

                • 3.寶寶玩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在場

                • 寶寶在社交過程中,有「弱勢」就會有「強勢」。

                  也許在1分鐘前寶寶之間還在打架,而一分鐘後,他們就可以歡笑擁抱。

                  家長在看待這一現象的時候,要有一顆豁達的心,不要根據現在有沒有「吃虧」來衡量寶寶有沒有結交朋友的價值。

                  只要沒有使

                  身體受到傷害,家長盡可以當一個理性的觀眾。

                • 4.給他積極的暗示

                • 父母需要利用遊戲,來積極暗示寶寶跟其他小朋友進行合作,例如,寶寶在跟同伴進行活動之前,媽媽可以這樣告訴他「只有你們一起把漂亮的房子搭起來,才能受到表揚」,而不要告訴他「你們誰先把小房子搭好,我就會把獎勵給誰」。

                • 玩具更加吸引寶寶的眼球

                • 寶寶並不是不會跟人交往,而是在交往中採用自己的方式。

                  兩歲左右的寶寶,大部分玩得都是平行遊戲,他們喜歡各玩各的,像平行線似的彼此之間沒有交點,寶寶3歲後才會慢慢學會一些比較簡單的合作遊戲,才會知道一些基本的交往用語。

                  寶寶在周歲前看到旁邊的小寶寶時,會微笑及發出「咿呀」的聲音。

                  儘管這種接觸單向而又短暫,卻是與人進行交往的第一步。

                  寶寶在兩歲前,會接觸到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寶寶之間會出現互補性或模仿性交往行間會越來越長,但主要是各自對玩具的擺弄,他們感興趣的是玩具或者其他東西,引起他們興趣的並不是同伴。

                  因此,這個時期同伴之間的交往是以物體作為中介。

                • 對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不要強迫或急於讓寶寶與他人交往,也一定不要包辦寶寶的行動及語言,而是從側面進行引導和提示。

                  父母把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語教給寶寶,如「對不起」、「謝謝」、「我們一起玩好嗎」等,還可選擇「玩水」、「玩沙」、「過家家」等遊戲,促進寶寶間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慾望。

                • 社交能力發展受到阻礙

                • 封閉而狹隘的生活空間,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普遍,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都給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 以前的生活節奏比較慢,彼此之間有著比較穩定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沒有很強的防範意識,現如今彼此之間產生越來越強的防範心理,增加了人與人交往的難度;

                • 過去家庭中兄弟姐妹較多,寶寶間的遊戲、交流、互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得到培養和學習。

                  現在獨生子女沒有玩伴,進而影響了人際交往;以前兄弟姐妹比較多,一般都採取「放養式」,而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寶寶都是掌上明珠、是寶貝、不能碰,不能摔,一般都採取「圈養式」;

                • 以前大院中鄰居之間採用開放式,寶寶們可以常常聚在一起嬉戲、玩耍,而現在城市一般都是獨門獨戶採用封閉式,這成了城市居住環境的主體。

                • 外界環境的種種改變,都不利於現在寶寶之間的交往。

                • 教育專家建議

                • 要培養寶寶合群,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寶寶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 1.這主要表現在家庭成員要和睦相處,父母要關心寶寶,子女對長輩要關心,一定不要以寶寶為中心,處處圍著寶寶轉,讓寶寶凌駕於父母之上。

                • 2.父母也要尊重寶寶,一定不要隨意打、訓斥寶寶,要讓寶寶在互相敬愛的家庭環境中,養成合群的性格。

                • 3.父母還應該讓寶寶多參與集體活動。

                  從小在同齡人的群體中生活,寶寶會逐漸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相處、如何玩耍。

                  有很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寶寶在集體生活中受到「欺負」,便要求寶寶各玩各的,不要跟其他小朋友來往,這樣做似乎是愛寶寶,實際上是使寶寶的群體生活得不到鍛鍊,從而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不合群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小孩總喜歡同小孩在一起玩,這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出。抱他出門時,如果遇見了小孩,孩子就會表現出歡快的神情。但是,在孩子2歲以前,孩子雖然喜歡同小朋友在一起,卻還不會與小朋友玩配合性的、共同完成...

                2歲之前這樣做,打造全能社交寶寶

                外向≠社交達人,內向≠不善社交有位媽媽問我:「 我的寶寶1歲半了,我發現她特別不喜歡人多的公共場合,比較內向。我帶她到商場,有喜歡她的阿姨湊過來逗她,她都是害羞的往我身後躲。我和她爸都是內向的人...

                歸納一下,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1)父母教養方式不當。如孩子小的時候,很少帶孩子出門玩。孩子稍大時,又怕外面空氣不好,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結果,就導致孩子怕生人,怕陌生的小朋友。(2)不良環境。如,很多...

                三個方法引導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交朋友

                每個人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小孩子也一樣。寶寶入園後,如何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帶給他的快樂,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幼兒學會與人交往。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裡交上朋友呢?鼓勵和幫助寶寶...

                懂得放手孩子才能長大

                Part1小區里,有一個孩子的奶奶,因為自己的小孫子性格老實,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經常因為玩具被搶而哭得稀里嘩啦的。後來,奶奶就索性帶著小孫子,繞開小朋友們,去公園找個草坪,帶著孫子一起踢球...

                幼兒園紛爭:打人與被打怎麼應對?

                家長困惑:寶寶在幼兒園和同伴動手了怎麼辦?每一位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在幼兒園對同伴「動手」或者被同伴「動手」弄傷的事情。小朋友之間互相動手有時也在所難免,家長其實也很矛盾:◆該繼續鼓勵孩子互助友好,...

                揭秘孩子不肯去幼兒園的原因 父母應該這麼做

                孩子去上幼兒園是他從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園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但是每個剛入園的孩子都會有一段特別的入園適應期。孩子從個體活動過度到有規律的集體活動,往往一時難以適應,因此會對幼兒園產生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