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被欺負,除了教他「打回去」,更建議用這4步來引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兩天有個媽媽私信我一個問題:

這應該不止一個媽媽的擔憂吧?

雖然我們平時總是教育孩子「友愛、分享、大方,不能欺負小朋友」……

雖然家長心裡也明白,孩子還小,特別是學齡前的小朋友之間,發生一些爭搶打鬧,一般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傷害。

但這都是理性的考慮,在感性層面,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心裡肯定很心疼!希望孩子能做點什麼來保護自己。

最糾結的一點就是: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先說如果打回去會怎麼樣。


聽上去確實很解氣,但是,具體實施起來也會遇到很多問題。

首先:如果打不過呢?

既然剛才已經被對方欺負了,孩子平時性格也比較溫和,那麼再打回去,打不過的可能性很大,這樣一來,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靈上,孩子很可能受到二次傷害。

其次,打回去容易造成矛盾升級。

這一次,爸爸媽媽在場的話,還可以幫忙控制;如果下一次爸爸媽媽不在場,孩子也習慣打回去了,情況會變得更複雜,孩子更不好處理了。

第三,孩子學了「打回去」,下次很可能習慣用這種簡單直接的方式去解決一切社交矛盾。

但事實上,這樣的方式可能會留下很多「後遺症」,比如,孩子言語溝通更少,和小夥伴之間的關係更緊張,更難交到朋友……

第四、「打回去」這樣的處理方式,基本上在所有學校、幼兒園環境裡都不被鼓勵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本來是受委屈的一方,卻受到幼兒園、學校的批評,孩子會更委屈。

那除了「打回去」,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來處理小夥伴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呢?

一定有,而且不止一種。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能通過遊戲、角色扮演、讀繪本等方式,和孩子一起想到各種處理衝突的辦法,這些辦法能針對不同的情況,針對不同的孩子。

如果孩子能學會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們才會更自信,他們才會收穫習得性樂觀。

其實被打的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並不會像大人那樣,覺得好沒面子,覺得損害了自己的尊嚴,覺得現在受欺負以後怎麼辦?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只想去取回自己的東西、保護自己的利益。

所以孩子之間的打或被打的情況,比我們成人世界的衝突單純一些,他們只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去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已

更建議父母的引導方式(針對學齡前兒童):

如果不是太嚴重,大人可以不要介入,先在旁邊去觀察看看這兩個孩子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實並不會讓對方受傷。

我們可以觀察等待,讓孩子自己想到解決的辦法、和別人相處的方法

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級了,那家長需要:

第一、趕緊把兩個孩子分開。

分開孩子們是為了避免進一步的傷害,然後趕緊的去安慰自己被打了的孩子。

他現在可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第二、說出他的情緒。

當你給孩子當下的情緒貼一個標籤,說出他現在是難過、是悲傷、是委屈,天然就有安慰的作用。

你可以蹲下來,抱抱他:「寶寶剛才被打了,痛不痛?媽媽知道寶寶現在可難過/委屈/傷心/生氣了!」

孩子在你的安慰下,會漸漸的平靜下來,好像沒什麼事兒了。

但我知道,很多家長心裡還是有疑問的:我難道只要安慰他就可以了嗎?這不跟息事寧人差不多嗎?我家小孩以後不會有心理陰影嗎?

當然不是能只是安慰,我們要教會孩子合理地解釋這件事,還要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一個孩子正確的社交示範

很多時候,真正傷害你的不是這件事兒而是你對這件事兒的解釋

所以:

第三、合理的解釋風格

孩子被打了,這肯定是件不好的事情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們就把它解釋為短時間、小範圍的、偶爾發生的特別事件,這樣能儘量減少這件事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響。

我們可以說:

「今天我們遇到的這個哥哥因為太喜歡你手裡的小火車玩具,才跟你打起來的。

言下之意:

明天我們就不會再被打了;

下次遇到的不是這個哥哥,也不會被打了;

如果不拿這個小火車玩具也不會被打了;

有時候家長自己也很生氣,很容易脫口而出:「這個哥哥怎麼回事,老是喜歡搶玩具打小朋友!」

一說老是喜歡」,那被打了的孩子就會覺得:「完了,自己好像要被這個哥哥搶一輩子玩具了!」

這多可怕?這才是對孩子心理更大的傷害。

第四、利用這個機會,教會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保護自己。

爸爸媽媽可以蹲下來,用孩子的語氣,教你的寶貝說:「不要打我!

語氣一定要嚴肅、有威懾力、言簡意賅千萬別複雜!字一多,威懾力下降,孩子還不容易學會。

畢竟我們要教的是學齡前的孩子,很多孩子才剛會說話。

然後陪著你的孩子去和那個打人的孩子說:不要打我!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們來說,語言的震懾力是很有效果的。

當然一次兩次,不一定能成功,你的孩子可能不敢說。

這沒關係,不要逼迫他,告訴他,下次有人打你,你可以對他說:不要打我!

你需要堅持多次,通過各種方式來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比如用手偶玩扮家家的時候,手裡的小狗狗會說:不要打我!

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故事裡的小朋友會說:不要打我!

一旦孩子能幹脆地說出來,對方聽到了怒吼,反倒會嚇得溜之大吉。

當然,也有個別小朋友是不吃這一套的,如果遇到這樣的小夥伴,就可以採用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計」,先對著那個打人的孩子大聲說:「不要打我」!然後轉身就走,不要猶豫!

孩子和別的小夥伴發生了衝突,孩子肯定會難過,家長肯定很心疼,但這也正是教孩子處理矛盾的機會。

社交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經驗來練就,只有「發生才有機會」。

所以,在孩子上學之前,有爸爸媽媽時刻照看著,這時候經歷一些衝突、矛盾,相對來說不算危險,但這時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所積累的解決衝突的辦法和經驗,對孩子們長大後,如何合作,如何獨立面對衝突卻很有幫助。

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幼年經歷的衝突和矛盾,如果處理得好,也非常珍貴。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里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復哦。

快關注我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了,聰明的爸媽應該這麼辦!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孩子被欺負?打回去嗎?父母看完沉默了……

「爸爸,今天,某某又打我了!」「啊,怎麼又打你了?!那她為什麼打你呢?」「我玩積木,她也要玩,我不給她,她就打我。」「誰先拿到積木的?」「我先拿到的。我已經拿在手上玩了,她來搶,我不給她,她就打...

不要等到孩子被欺負了才知道這些……

前段時間,收到了一位4歲孩子媽媽的留言,她講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我帶著兒子去參加工作中的聚餐,一起吃飯的還有另外兩個同事的女兒,也是4、5歲,於是三個孩子就一起玩。玩了一會我的兒子跑來跟我說,...

你的孩子被打了,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作者:樹媽一直想整理關於孩子們被打和慢慢形成保護意識的經歷與教訓,冷靜地回顧,發覺自己常犯的錯誤是把擔心孩子被打偷換概念,變成擔心孩子被人欺負。這種心態,其實是一種被放大的焦慮,或源於自身經歷,...

孩子被欺負 爸媽的4種應對方法

編者按:上一期的「小問題大麻煩」,收到了很多爸爸媽媽的投票和留言。面對「孩子被別的小孩欺負」這個「千古難題」,真的很難給出標準答案。但這些方法,可以給爸爸媽媽們一些啟發,教育我們的孩子更好地保護...

孩子被欺負了,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孩子從學校回來被小朋友欺負,身上帶著傷痕;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時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向爸爸媽媽哭訴;這些情況都是爸爸媽媽們和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那麼爸爸媽媽們在這些事件發生的時候...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 家長應該動怒嗎

下午接到幼兒園老師打來的電話,老師說我家寶寶跟幼兒園的小朋友鬧著玩,臉上劃了一個大口子。說實話我現在很怕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生怕寶寶會發生什麼問題。趕緊請了假飛奔幼兒園,見到孩子時著時給嚇了...

自家小娃被「欺負」了,娘親出馬必知要點!

「我的孩子被欺負啦!」估計這是最讓爸爸媽媽們不能容忍的事情。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種事又貌似是必然經歷的。那麼 到底如何定義「欺負」事件?事情發生了如何處理才最妥當?如何有效做到避免類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