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叛逆期,父母要耐心應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許俊亭醫生介紹,從一個嬰兒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一個成年人,不同的時期,個體的心理需求有著很大的差別,按照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理論,在成年前個體的心理發展需要經歷幾個階段。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幼兒階段的情緒表現---寶寶叛逆期

處於「寶寶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做一些誇張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做對抗性行為為快樂;這個時候的孩子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像個大人,所以什麼事情喜歡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

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別需要尊重,是一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們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因此你叫他走東他走西。

第一階段:

0歲~2歲 信任與不信任

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方式主要通過哭泣進行,比如孩子有吃喝拉撒睡需求時,通過哭泣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孩子受到驚嚇時,也會哭鬧。

此時,父母或其他養育者如果能夠給予及時的關注和回應,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便會覺得自己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長大後,會是一個開朗及充滿信任的人。

相反,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缺乏安全感,害怕被遺棄,或者會去拚命地尋找一個值得依賴的對象。

此時的父母,撫養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積極回應並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二階段:

2歲~4歲 自主與羞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如控制大小便。

若這一階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受到家長支持及尊重,他會感受到自主能力,認為自己對這個世界有影響力。

相反,孩子在成長中得不到鼓勵,或受到惡意的批評及嘲笑,尤其是在嘗試學習如何控制大小便時,很容易產生羞愧的感受。

長大後可能會經常覺得自卑,無用及不可愛、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理由等。

對於父母來說,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往往會給孩子講道理,但此時孩子還不能進行邏輯性的思考,這時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認可或否認來訓練孩子的自制能力,讓他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當孩子出現積極的行為時,父母要予以極大的認可和讚揚,避免討論、解釋或說教。

第三階段:

4歲~6歲 主動與內疚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幻想、創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發展出較高的主動性。

若在這一階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受到家長的支持,他會常常說出他的想法,表達他的情緒,並且他會產生健康的好奇心。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嘗試而處罰他,他會覺得內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動性,或者秘密地進行,長大後可能會特別害怕犯錯、感到無助及內疚、隱瞞錯誤等。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己有了一個負面的評價以後就很難改變了。

因此,家長應避免把「自私,壞,撒謊,或搗蛋鬼」這樣的標籤貼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自主做事及創造性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如何應對孩子叛逆心理

首先要理解兒童做某件事的動機及願望

幼兒期的孩子時常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他們還不太懂什麼是危險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

當成人限制他們的願望或制止他們的行為時,孩子們就會表現出對成人的不滿意甚至反抗,與你背道而馳,喜歡說「我不」等。

在這種情況下,大人便責怪孩子「不講道理」、「不聽話」等,其實是冤枉了孩子,因為這是孩子獨立與探索的願望強烈於服從,孩子獲得新知識的途徑就是嘗試新奇、刺激的事物。

作為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兒童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要求,儘量多創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的或充分的滿足後,他們的叛逆行為,叛逆性心理自然就逐漸減少。

當孩子的意見和我們的意見相矛盾時,可以利用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用別的事物把孩子吸引開,待問題解決後,再找適當的時機去進行說理教育。

當然,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地遷就。

否則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投下陰影。

第二、要適當採取「不理睬」的態度。

當孩子沒有道理而又不能滿足他們時,我們可以採取暫時不理睬的方法,讓孩子鬧、讓孩子自討沒趣,等孩子情緒好轉,能聽講道理的時候,再慢慢來進行教育。

這種方法反覆幾次,孩子自然知道哭鬧、不滿也無法滿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同時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合理的要求,什麼是不合理的要求。

幼兒也是一個完整的人,有著自己獨立心理及行為方式,我們作為家長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適當地學會「不理睬」,對幼兒的成長有益無害。

第三、要培養兒童的愛心、同情心。

幼兒的叛逆性行為很多時候表現為破壞性、挑鬥性。

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心、同情心」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同情心、愛心是人類共存共生的基礎,也是人生觀教育的關鍵。

如對同伴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不打人,不欺負人,敬老愛幼,同情弱者,儘量去幫助別人,保護動植物,疼愛父母等。

這也是教育培養幼兒同情心的有效手段。

如果幼兒有了這種愛心、同情心他們的叛逆性心理就會大大的減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摺疊理解兒童做某件事的動機及願望

可以幼兒期的孩子時常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他們還不太懂什麼是危險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當成人限制他們的願望或制止他們的行為時,孩子們就會表現出對成人的不滿意甚至反抗,與你背道而馳...

幼兒「叛逆期」,你做對了嗎?

人有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7~9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

談不同年齡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

兒子已經7歲,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陪伴著孩子不斷地成長,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與總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了幾多的歡欣,幾多的忙碌。作為一名心理衛生工作者,談一點自己的感受,為更多和我一樣的父母朋友們,能...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叛逆?

媽媽最近特別煩惱 一坐下就感慨道「原來一直乖巧聽話的一一,這兩月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什麼都跟我對著幹,讓吃飯不吃,讓睡覺不睡,其實已經困的不行了。那天去小區的遊樂區玩,每次我們都是玩那個矮的滑梯...

關於孩子第一逆反期的應對策略

孩子3歲之後,常會出現這樣的行為:突然間變得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經常無端的大發脾氣,故意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對成人的要求充耳不聞,我行我素;有時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這使得家長束手無...

對待叛逆期的孩子不能說的十句話,你說過嗎?

孩子是s形成長的,在每個年齡段,都會出現叛逆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各種行為令父母為之抓狂,但是,老虎的毛需要順著捋,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延長他的叛逆期,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

幼兒第一叛逆期時反抗父母怎麼辦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其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後。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