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孩子獨立睡覺還有多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西方很多寶寶從小就是獨立睡覺的,但是對於我們中國的父母,往往很願意和寶寶一起睡,隨著西方育兒觀念逐漸東移,「獨睡」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接受。

獨睡到底有什麼好處?應該怎麼獨睡呢?

一、獨睡就是獨立了?眾說紛紜

觀點一:真正的獨立是內心的獨立

2~3歲的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還和媽媽睡在一張床上,就不會有「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認識。

有專家說過:孩子的獨立是從形式到內容的,「形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孩子的行為方式,「內容」是孩子的內心。

因此「獨睡」對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促進其心理成熟十分必要。

要想培養孩子真正的獨立,還是從內心開始吧!

觀點二:「獨睡」和「獨立」沒有必然的聯繫

我老家在農村,我們從小都是在媽媽懷裡長大的。

現在那裡的傳統仍然是那樣,吃奶的娃娃就睡在媽媽的臂彎里,長大後也睡在一張床上,一直到孩子有一天自己不願意和媽媽睡為止。

我記得看過一篇報導,說中國孩子在肌膚饑渴方面比西方的孩子少得多,就是因為中國從習俗上已經習慣了母親和孩子

一起睡,在媽媽懷抱里入睡比任何撫觸都管用。

那麼多這樣長大的孩子也沒見缺少獨立性啊

觀點三:「領地感」是獨立性的主要認知

動物的獨立性源自對個體領地的確認,它們將幼崽逐出自己的領地,讓它們自己尋找新的領地,並在此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獨立生存本領,其實長輩仍會在遠處觀察著它們的舉動有沒有危險。

我們人類有很好的生存環境了,但「領地感」仍是獨立性的主要認知。

因此,我建議讓孩子獨睡,這如同「精神斷奶」,就象當初我們給孩子斷奶是為了讓他們從其他食物中吸取更多的營養一樣,為了讓孩子通過有「自己的領地」認識獨立,必須讓孩子獨睡。

觀點四:盲目模仿「獨睡」,離「獨立」更遠

不少家庭現在盲目模仿西方讓孩子「獨睡」,孩子一出生就自己一個房間,媽媽定時去餵奶,用安撫奶嘴安撫孩子的哭鬧。

國外的嬰兒房大多有監視器和報警器,孩子的被子掉了、尿布濕了等等都可以迅速地通知父母。

而在我國,把一個毫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兒單獨放在一個房間是很危險的。

不少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都因為心理孤獨、恐懼,極度缺乏安全感,習慣了用咬被角或抱著毛絨玩具等方式減壓,出現「戀物癖」,一直到很大還難以丟掉依戀物。

這樣不是和當初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初衷背道而馳嗎?離「獨立」反而更遠了。

簡短點評:獨睡只是獨立的一種表現,如果孩子的獨立性發展得好,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孩子如果比較順利地開始獨睡,他可能已經有辦法克服自己害怕孤獨的情緒障礙和怕黑的心理恐懼了。

但是如果孩子抗拒得比較厲害,他可能還沒有為獨睡準備好,強迫可能對他的情緒獨立更不利。

如果孩子在習慣了獨睡後有一天又要求和你一起睡,你不必太焦慮,這並不是說他又不獨立了,他只不過想重溫一下和你的親昵感覺。

總有一天,「陪你睡」會成為他對你「特殊照顧」。

二、孩子獨睡的好處

1.有利於從小培養內心獨立。

讓孩子適齡與父母分床,有助於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並可促進心理成熟。

寶貝在自己一個人待著或在沒有大人協助時能夠做很多事,例如自己跟自己玩耍,和自己說話等。

可以防止長大後對父母過度依賴,並在日後感到孤獨寂寞時,兒時的獨處經歷會幫助他們很快適應周圍環境。

2.有利於促進夫婦關係。

家裡增添了寶貝,家庭生活的重心就都轉移到了寶貝身上,好多都是圍繞著寶貝的。

由此,夫妻之間溝通、交流及相互關心比起以前少了許多。

經常是媽媽一到晚上,就要哄寶貝入睡,遇到難纏的寶貝還要哄好長時間。

待寶貝入睡後夫婦都已睏倦不已,長期下去勢必會影響感情。

3.避免形成戀父或戀母情結。

寶貝到了3歲左右已經能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他們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心理處於一個重要發育階段。

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分床睡覺,有可能滋生戀母或戀父情結,導致寶貝日後缺乏自愛、自律,甚至形成性識別障礙。

4.讓寶寶呼吸到更多新鮮空氣。

獨睡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因為夾在兩個大人中間的寶寶就如同生活在夾縫中,爸媽呼吸的是上層新鮮的空氣,而留給中間寶寶的,更多是爸媽呼出的空氣。

沒有新鮮、充足的空氣,寶寶就無法健康成長。

三、讓寶寶習慣獨睡的方法

1.布置一個孩子喜歡的環境。

父母可以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想像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間或者小床鋪,父母要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願望。

並告訴孩子:房間就是屬於他的小天地,他可以在這裡做很多事,爸爸媽媽都不會來打擾。



這樣,孩子會感到他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己可以說了算了。

這首先是從心理上滿足了孩子獨立的需要,同時又為孩子創造了單獨睡眠的環境。

2.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去睡眠。

可以委婉而平靜地告訴孩子:「很多像你這麼大的小孩都會害怕,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害怕過,後來就不怕了。

」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如節假日讓他在爺爺奶奶家住幾天,減少對父母的依戀。



此外,家長還要讓孩子明白他為什麼要單獨睡;父母與孩子分床睡時,要給孩子創造好心情,尤其在晚上入睡前,陪在他身邊,可以給孩子講講笑話或故事,讓他心情放鬆。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聽輕柔舒緩的音樂,但不要講鬼怪故事或者聽節奏過快的音樂。

等他睡著後再離開。

3.給孩子找個替代物。

這時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給他找一個替代物。

例如,讓他抱著媽媽的枕頭睡覺,或者抱著自己喜歡的娃娃睡覺等。

時間長了,孩子適應了一個人獨睡時,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過急。

4.打開房門,保持空間交流。

孩子開始獨睡時,打開他房間的門,父母也打開自己房間的門,讓兩個小空間連接起來,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就在你身邊呢,你一叫媽媽就能聽見。

」。

這樣,孩子會感到還是和父母在一個房間裡睡覺,只不過不是在一張床上。

尤其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很不習慣,也許會經常叫醒你,或者半夜爬到你的床上,但沒關係,給孩子一些時間適應,父母要堅持這麼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快樂可可獅:孩子多大可以和爸媽分床睡

讓寶寶一個人睡,這問題看似很小,但確實讓不少新手父母傷透腦筋。有人說,太早分床睡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太晚分床睡孩子獨立性差,如果強硬與孩子分床又會傷害寶寶感情~那麼,爸爸媽媽們該不該和寶寶分床睡...

該不該給寶貝分床睡,你知道嗎?

隨著寶貝漸漸的長大,養或是有的剛生出來,很多父母就在考慮,要不要把寶貝分出去一個人睡,說什麼可以養成孩子的獨立性,所以要不要給寶貝分床睡,確實是讓人糾結得問題,給寶貝分開們嗎,很多家長又怕寶貝...

爭議!寶寶到底是自己睡還是和大人睡

寶寶是自己睡好還是和大人睡好?這個話題一向都具有爭議。在國內,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很短暫,等孩子慢慢長大後,嬰兒床就幾乎用不上了並且還占地方。在國外,嬰兒床便是產婦必備的育兒用品之一...

四招讓孩子學會「獨睡」!

怎樣才能與孩子分床睡覺是很多父母都關心的一個問題。兒保專家表示,父母和孩子分床睡,是一次「斷奶」的過程,甚至要比斷奶還難,因為這次斷奶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斷奶」。

育兒知識――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處

為什麼要讓寶寶獨睡? 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爸媽效仿國外的做法,採用經由「獨床」再到「獨睡」的方式。至於在哪個具體的年齡讓寶寶獨睡一屋,則依各個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通常在3到5歲之間。培養獨立性...

家長這麼做,孩子才能快速接受獨自睡覺!

寶貝已經三歲多了,郭寶媽開始考慮和她分開睡。不過,孩子卻總不肯離開,即使睡著後把她放到小床上,夜裡醒來就會無休止地哭鬧,直到父母陪睡。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睡習慣,使得孩子容易接受呢?

寶寶分床睡有4大好處

孩子什麼時候分床睡呢?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或其他原因不願與孩子分床睡,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有危害的哦。小編這樣說是有理由的,下面就來一起看看爸爸媽媽與幼兒分床睡的好處都是怎樣的吧。孩子與父母分...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培養寶寶獨立睡覺

當寶寶一天天的長大,父母開始考慮和寶寶分開睡,想擺脫好比「夾心餅乾」的問題,這樣既保證孩子可以睡個舒服覺,又不會影響夫妻感情。但是,什麼時候分開睡比較合適呢?怎麼做,孩子容易接受呢?下面,小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