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培養寶寶獨立睡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寶寶一天天的長大,父母開始考慮和寶寶分開睡,想擺脫好比「夾心餅乾」的問題,這樣既保證孩子可以睡個舒服覺,又不會影響夫妻感情。

但是,什麼時候分開睡比較合適呢?怎麼做,孩子容易接受呢?下面,小編和您一起了解下適合與孩子分開睡的時間,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獨睡的方法。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獨睡

1、孩子感到恐懼

比如害怕在書上、電視里看到過的妖怪、壞人等,或是曾經做過惡夢。

2、過於依戀父母

孩子從小在母親的懷抱中長大,加上從小一直與父母同床,每天在父母的愛撫中,孩子容易產生依戀心理,導致不願分床睡。

3、孤獨感

孩子與父母一起睡,睡前可以說說話,聽聽故事。

早上睜開眼睛就可以看見父母的笑臉、傾聽溫柔的話,向父母撒嬌,覺得很踏實。

而自己單獨睡就會很孤單,孩子自然就不願意了。

孩子獨睡的好處

1、有利於從小培養內心獨立

讓孩子適齡與父母分床,有助於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並可促進心理成熟。

寶貝在自己一個人待著或在沒有大人協助時能夠做很多事,例如自己跟自己玩耍,和自己說話等。

可以防止長大後對父母過度依賴,並在日後感到孤獨寂寞時,兒時的獨處經歷會幫助他們很快適應周圍環境。

2、有利於促進夫婦關係

家裡增添了寶貝,家庭生活的重心就都轉移到了寶貝身上,好多都是圍繞著寶貝的。

由此,夫妻之間溝通、交流及相互關心比起以前少了許多。

經常是媽媽一到晚上,就要哄寶貝入睡,遇到難纏的寶貝還要哄好長時間。

待寶貝入睡後夫婦都已睏倦不已,長期下去勢必會影響感情。

3、避免形成戀父或戀母情結

寶貝到了3歲左右已經能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他們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心理處於一個重要發育階段。

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分床睡覺,有可能滋生戀母或戀父情結,導致寶貝日後缺乏自愛、自律,甚至形成性識別障礙。

4、讓寶寶呼吸到更多新鮮空氣

獨睡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因為夾在兩個大人中間的寶寶就如同生活在夾縫中,爸媽呼吸的是上層新鮮的空氣,而留給中間寶寶的,更多是爸媽呼出的空氣。

沒有新鮮、充足的空氣,寶寶就無法健康成長。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獨睡

分床:1歲以內

東方家庭一般是和嬰兒同睡一張床的。

西方家庭則一般從小不僅分床也分房的。

作為一種折衷,從嬰兒一生下來在同房間分床比較好,這樣夜裡照顧孩子比較容易,同時也讓孩子習慣睡自己的床。

具體做法可以是讓童床挨著大床,把童床靠近大床一側的欄杆放低就好。

不過堅持分床也有困難。

主要是在孩子生病時,為了餵奶、照顧孩子方便,往往就把孩子放在大床上。

等到病好了,再讓他回去,可能就還不回去了。

所以要堅持分床,在1歲以前要堅持一下。

分房:5歲左右

對於分房的時間,5歲左右會比較合適。

因為小的孩子晚上更需要照顧,和父母在一起會比較心安。

有的家長會選擇在孩子入幼兒園、或入學這樣的標誌性時間分房,這樣做並不好。

入園、入學本身就是重大的轉變,再加上分房就會讓孩子壓力更大。

如果要分,應該在入園或入學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較好,因為孩子已經比較穩定。

可以利用的時機是在換房、搬新家時,可 以藉機給孩子安排自己的兒童房,還可以讓他參與設計布置。

不論孩子什麼年齡,都要防止出現跌落事故。

如果嬰兒期分房,聽見孩子哭鬧不能聽任孩子哭,因為孩子可能會發生碰撞或其他事故。

床上用品要注意,一般中國家庭往往被子過厚,孩子踢都踢不開,容易發生窒息事故。

讓寶寶習慣獨睡的方法

1、給寶寶布置一個他喜歡的環境

父母可以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想像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間或者小床鋪,父母要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願望。

並告訴孩子:房間就是屬於他的小天地,他可以在這裡做很多事,爸爸媽媽都不會來打擾。



這樣,孩子會感到他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己可以說了算了。

這首先是從心理上滿足了孩子獨立的需要,同時又為孩子創造了單獨睡眠的環境。

2、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去睡眠

可以委婉而平靜地告訴孩子:「很多像你這麼大的小孩都會害怕,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害怕過,後來就不怕了。

」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如節假日讓他在爺爺奶奶家住幾天,減少對父母的依戀。



此外,家長還要讓孩子明白他為什麼要單獨睡;父母與孩子分床睡時,要給孩子創造好心情,尤其在晚上入睡前,陪在他身邊,可以給孩子講講笑話或故事,讓他心情放鬆。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聽輕柔舒緩的音樂,但不要講鬼怪故事或者聽節奏過快的音樂。

等他睡著後再離開。

3、給孩子找個替代物

這時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給他找一個替代物。

例如,讓他抱著媽媽的枕頭睡覺,或者抱著自己喜歡的娃娃睡覺等。

時間長了,孩子適應了一個人獨睡時,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過急。

4、打開房門,保持空間交流

孩子開始獨睡時,打開他房間的門,父母也打開自己房間的門,讓兩個小空間連接起來,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就在你身邊呢,你一叫媽媽就能聽見。

」。

這樣,孩子會感到還是和父母在一個房間裡睡覺,只不過不是在一張床上。

尤其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很不習慣,也許會經常叫醒你,或者半夜爬到你的床上,但沒關係,給孩子一些時間適應,父母要堅持這麼做。

爸爸媽媽應該注意的

1、把握分寸,循序漸進

當孩子已經形成了與父母同睡的習慣,要分開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使孩子對獨自睡覺產生恐懼,難以克服。

一定要把握分寸,循序漸進,逐漸適應。

2、堅持原則,不要放棄

當孩子剛剛與爸爸媽媽分開房間睡時,會出現反覆現象,比如費了很大功夫才把他安頓好了,可是還不到10分鐘,他又跑出來了;或者在半夜裡就跑到爸爸媽媽的大床上,不願再回自己的房間了。



這時,許多家長心一軟,就接納孩子了,結果前功盡棄。

所以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心軟,哪怕再辛苦再難纏,也要堅持把孩子送回去,陪伴他、鼓勵他重新入睡。

咬咬牙,堅持下來,習慣就養成了。

3、因事而異,靈活把握

當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時,他們最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和安慰,這時,可以與孩子暫時同睡,滿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的同時也方便家長隨時照顧孩子。

4、平靜心理,淡然處之

有些孩子半夜醒來會找媽媽,或許會撞到爸爸媽媽在親熱。

這時,孩子處於朦朧狀態,並不會對你們的行為產生太大興趣,所以爸爸媽媽要平靜心理,儘快陪孩子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間,安撫他繼續睡覺。

如果相反,爸爸媽媽驚慌失措,對孩子進行大聲呵斥,反倒會令孩子感到更緊張更清醒,更不利於孩子重新入睡。

當然,如果孩子有興趣了解,家長也不妨抓住性教育的契機,平淡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彼此相愛,互相擁抱,僅此而已。

由此看來,想要孩子養成獨睡的習慣,很大程度上需要父母方法得當,耐心培養,而不能操之過急或者嚴厲呵斥。

要知道,和孩子分開睡,就好比又一次「斷奶」的過程,而這過程遠比斷奶要男的多,所以,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幾歲和父母分床睡比較好?

很多父母對孩子分床睡都有困惑,孩子幾歲開始和父母分床睡比較好?孩子膽小不敢自己睡、父母捨不得和孩子分開睡怎麼辦?等等問題,父母到底要不要和孩子分開睡呢?隨小編一起看看國內外專家怎麼說的吧!

爭議!寶寶到底是自己睡還是和大人睡

寶寶是自己睡好還是和大人睡好?這個話題一向都具有爭議。在國內,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很短暫,等孩子慢慢長大後,嬰兒床就幾乎用不上了並且還占地方。在國外,嬰兒床便是產婦必備的育兒用品之一...

四招讓孩子學會「獨睡」!

怎樣才能與孩子分床睡覺是很多父母都關心的一個問題。兒保專家表示,父母和孩子分床睡,是一次「斷奶」的過程,甚至要比斷奶還難,因為這次斷奶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斷奶」。

育兒知識――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處

為什麼要讓寶寶獨睡? 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爸媽效仿國外的做法,採用經由「獨床」再到「獨睡」的方式。至於在哪個具體的年齡讓寶寶獨睡一屋,則依各個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通常在3到5歲之間。培養獨立性...

分床睡?分還是不分?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分床睡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且一般來說,家長和孩子的睡眠時間並不太一致,大人一般在晚上10點、11點睡覺,但孩子一般睡得比較早,分床睡可使孩子的睡眠不受父母的影響和干擾...

3件事做好,與孩子分房不再是煩惱!

與孩子分房睡一直是寶媽們糾結的事情之一,早一點好呢還是晚一點好呢?不分房,跟老公的xing生活都快沒有了;分房吧,又怕孩子心靈遭受創傷。嘖嘖嘖,一想到孩子的心像高檔玻璃摔下的時候「piling」...

寶寶一定要從小分床睡嗎?

近年來,很多爸爸媽媽受西方獨立思想影響,堅持孩子從小就要分床睡,讓寶寶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但是仍有不少中國媽媽反對分床睡,認為孩子太小需要給足溫暖來呵護。那麼寶寶一定要從小分床睡嗎?今天就帶你解...

寶寶分床睡有4大好處

孩子什麼時候分床睡呢?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或其他原因不願與孩子分床睡,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有危害的哦。小編這樣說是有理由的,下面就來一起看看爸爸媽媽與幼兒分床睡的好處都是怎樣的吧。孩子與父母分...

家長這麼做,孩子才能快速接受獨自睡覺!

寶貝已經三歲多了,郭寶媽開始考慮和她分開睡。不過,孩子卻總不肯離開,即使睡著後把她放到小床上,夜裡醒來就會無休止地哭鬧,直到父母陪睡。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睡習慣,使得孩子容易接受呢?

離孩子獨立睡覺還有多遠?

在西方很多寶寶從小就是獨立睡覺的,但是對於我們中國的父母,往往很願意和寶寶一起睡,隨著西方育兒觀念逐漸東移,「獨睡」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接受。獨睡到底有什麼好處?應該怎麼獨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