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固然重要,但請別輕易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經常看到有家長教育自己的小孩,「要學會分享」,「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給大家一起吃」。
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就很容易被貼上「小氣」,甚至是「自私」的標籤。
讓大人十分尷尬,小孩也深受影響。
當孩子願意分享的時候,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懂事,乖,有教養,很有面子。
反之,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就會覺得孩子霸道,自私,不懂事,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甚至家長會有一種挫敗感,感覺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
除此之外,家長更擔心的是如果孩子學不會分享,會被孤立,交不到朋友。
因為孩子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與人分享、與人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長大成人後,可以分享的不僅僅是物品,還有快樂、成功、驚喜等感性的東西。
由此可見,分享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方法很重要,相互尊重的理解和循序漸進的耐心引導才是最好的途徑,而不是簡單直接的強迫分享。
首先,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和理解孩子。
保護自己愛的人和喜歡的東西,是人的天性,孩子不願分享也是可以理解的。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和在意的東西,玩具對於大人來說是無足輕重的東西,而對於孩子來說,卻是自己珍視和保護的東西。
大人都很難做到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出來分享,更何況是小孩。
再者,大多數時候,大人的不分享行為是能被理解和尊重的,那為何小孩的不行呢?
其次,了解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和敏感期,注重引導,避免強迫。
孩子不肯分享的行為也與孩子的成長階段有關,尤其是在2-3歲這個時期,會出現自我意識的敏感期,隨之產生了物權意識,開始區分「你的」和「我的」之間的界限,這些都是自我意識的表現,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
因此,家長耐心的引導尤為重要,強迫分享的行為更是不可取,對孩子的傷害也很大。
強迫分享雖然表面上孩子時順從了,可是內心卻是極大的不情願和傷心難過的,這就不是真正的分享。
真正的分享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而不是被強迫的,違背內心意願的,更不是為了禮貌和面子而做出的妥協。
再次,讓孩子親身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好處,不分享帶來的不良影響。
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給予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自由決定分享還是不分享。
同時,引導孩子交換和分享玩具,讓孩子感受到交換和分享帶來的好處,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
而如果不分享,只能自己玩自己的,十分無聊。
幾次對比下來,孩子就會真確地感受到分享比不分享更加快樂,也會更加樂於分享。
最後,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及時肯定和表揚孩子的分享行為。
任何的說教都比不上家長的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任何的教育都比不上潛移默化帶來的影響巨大。
大人的一次分享行為比講一大堆的道理更容易讓孩子明白和接受。
及時肯定和表揚孩子的分享行為,讓孩子明白分享是好的,值得讚許的,也會讓孩子更加願意主動分享,並且在分享的過程中更加開心和自豪。
德培DAP:如何恰當地引導孩子分享(致幼兒家長)
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可能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兩個孩子因為一個玩具爭了起來,大人越調解,孩子越都不撒手,都說「這是我的」。於是家長就認為孩子自私並要求孩子分享,於是孩子更越不依不饒或哭鬧。話說,家...
霸氣媽媽回應「分享」——為我的「小氣寶寶」撐腰
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事……「這孩子,每次看到有人動他的東西就哇哇大哭,一點都不懂得讓一讓。」「你家孩子好小氣哦!」孩子確實手上有兩個或者更多的玩具,但是他寧願把那些玩具放在身邊,不去玩它,也不...
《兒童行為心理學》——了解並理解你家孩子
我們都知道自古有這樣一句俗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看小」是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
越是強迫分享,寶寶越「小氣」!
「孔融讓梨」,是在中國傳承了2000年的故事。從小我們就知道有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在家裡吃梨時,讓哥哥弟弟們先挑,自己選擇最小的一個。分享與謙讓,是頌揚了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功...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
當孩子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時,我們如何正確引導?
當媽後覺的最不好意思就是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的事,其實這種事情真的不少見,但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孩子還會被貼上自私的標籤,那孩子是真的自私,真的不願意分享嗎?昨晚吃晚飯後帶著寶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