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分享」就是錯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們在一起,總是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徵,有的很愛熱鬧、有的更愛安靜、有的樂於分享、有的對自己的玩具看的很緊、愛分享的寶寶可能有很多朋友,但是寶寶不愛分享肯定也有自己的原因。

確實不同年齡段的寶寶被分享的態度和理解是不一樣的。

這是由他的心理發展特徵和階段決定的。

那麼寶寶的分享歷程到底是怎麼樣的?在這個偉大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如何的去支持寶寶更好的成長?

零到一歲我們叫做爾爾「分享」,這裡的分享一點要加引號,因為這並不是我們理解的分享,只是孩子在一個特定階段的某一個行為。

你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

十個月的寶寶手裡拿著玩具汽車,你對他說:「寶寶能把汽車給媽媽嗎?」他會拿起他手裡的小汽車端詳一會然後放到你手裡。

這並不能說明寶寶有多大方,因為只是在一歲以前寶寶還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概念,所以如果家裡有不到一歲的寶寶,當寶寶主動把玩具遞給別人,要微笑著對寶寶說:「謝謝!」讓寶寶感受他的行為帶來的積極的反應。

這個時候不需要過早的向寶寶灌輸分給別人、讓給別人的感念,如果總是這樣要求寶寶,會讓寶寶誤以為分享謙讓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

寶寶跳過了從獨占到分享的這個特定的心理發展階段,容易忽視自己的真實的需求,養成一些軟弱的個性,在這個階段的是寶寶自己的一個行為,其實這行為的背後,他還沒有去清楚你的、我的、他的感念,你要他就給了,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

一到兩歲的寶寶會有什麼情況呢?他會說都是我的,我的東西我堅決不分享。

一到兩歲的寶寶開始形成擁有的概念,熟悉自己的物品能叫出他們的名字,比如說「寶寶的小床」、「寶寶的玩具」等等。

因為這是他用過的東西,所以不許別人碰,這是他為自己爭取權利的一種表現。

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掌握物品的所屬的概念,但不能分辨的很清楚,不僅認為自己的東西是他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會被他認為是自己的。

有一首美國童謠,很形象的描述了這個階段寶寶的特點,這首童謠的名字叫做《幼兒所有權法則》----「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他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我先看到了那就是我的,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會自動變成我的;如果東西說話那就是你的。

」是不是很形象?正在建立物品所有權的寶寶就是那個樣子,總之你的,他的,只要是我看到的,我想要的,握在我手裡的不管是誰的,都是我的。

這時候我們到底要怎麼做呢?幫助寶寶來理解分享呢?

首先要做到的是接受寶寶的分享,比如當寶寶將他的物品與家人分享時,家長一定要接受,有的家庭里,寶寶把好吃東西分給奶奶阿姨吃,奶奶可能也捨不得吃,說:「寶寶真大方,奶奶不吃,留給寶寶留著吧。

」或者逗寶寶說:「給媽媽吃一口吧,」當寶寶真的把好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卻說:「哎呀,媽媽不吃給寶寶吃吧。

」如果一直這樣寶寶會認為這只是個形式,你並不會真的吃,如果某個時候你真的吃了,寶寶就會接受不了而哭鬧,甚至大發脾氣。

因為他真正要分享給你,你沒有接納,你就要對這種行為表現出來,接受寶寶的分享。

第二,讓寶寶多和小朋友們接觸,在和小朋友們一起的時候,要告訴寶寶,這些玩具都是你的,小朋友玩完後還會還給你的,別的小朋友也會將玩具和你一起分享。

這樣他們就能玩更多的玩具了。

寶寶就學會如何利用玩具與小朋友們進行交往。

也初步學會了人際交往的技巧,這個背後很多重要的邏輯,一個東西和別人一起玩,而且你要用到輪流的一些方法,每個人都有機會觸摸到感知到,然後慢慢在這個傳遞輪候的過程中讓孩子來接觸。

第三,一定要強調的就是要尊重寶寶的不願分享。

這個階段,在寶寶的物權觀念當中,只要是他喜歡的就是他的。

所以父母首先要承認寶寶的所有權,如果寶寶願意和別人分享,要表揚寶寶的慷慨舉動。

如果寶寶不願意分享,父母也不要勉強。

「這是寶寶的小汽車,寶寶現在不想分享是嗎?那過一會兒,寶寶想分享的時候咱們再分享好嗎?」或者引導寶寶去關注對方的感受。

總之將心比心,你對自己心愛的物品也不願意和分享別人分享,是不是?這樣想一想,你是不是就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在這個階段裡面,寶寶有一個所有權,物權的概念,他喜歡的就他自己的,是不願意分享的。

成人也是一樣,我們真心愿意把心愛的東西都拿出來分享嗎?這些都是我們美好的願望,希望孩子好東西,共分享。

兩到三歲的寶寶如果不願意分享會怎麼樣呢?對方會覺得傷心,兩歲多的寶寶開始有了同理心,他會對傷心的同伴表現出某種同情和憐憫,比如對寶寶說:「寶寶你看,你不給弟弟玩汽車,弟弟都哭了,你可以給弟弟玩一小會兒嗎?」寶寶通常會看著哭的孩子,把自己手中的汽車遞過去,或者當一個同伴提出要求或者威脅時,也會誘發寶寶的分享行為,比如說:「要是你不給我,我就不跟你好了。

」當然這是小朋友的語言,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小寶寶說你不分享給我,我就會傷心,但你的孩子的潛台詞裡邊,他說,我分享給你,我也會很傷心,我也不開心,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針對這個階段的特點,在引導寶寶分享,首先你可以引導寶寶體會他人的感受,比如通過故事問答,角色扮演,人物的體驗等等,引導寶寶體會他人的感受,比如,媽媽可以引導寶寶關注對方的感受,「你看他哭的多傷心啊,你試著把你的玩具小熊給他抱一會兒,看看他會有什麼反應呢。

」這個過程你引導你的寶寶去同情別人,產生同理心,這時候的多數寶寶的可能會考慮一下,充滿愛心的,但很捨不得的,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讓哭的小朋友摸一摸,抱一抱,然後我還可以拿回來,其實這就是個引導,體會他人的感受。

其實,要鼓勵寶寶向愛分享的玩伴學習,有研究發展,一些二十九到三十六個月大的寶寶假如在自己沒有玩具時,接受過同伴分享的玩具,那麼,當他們自己有好幾個玩具,而同伴沒有時,他們就能以同樣的友好的方式將玩具分給同伴,但是,如果同伴以前曾拒絕過分享玩具,輪到這些兒童控制玩具時,他們也都會拒絕與同伴分享,可見同伴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父母要鼓勵幼兒向和已分享的小夥伴去學習,在這樣一個分享的過程中去體驗和體味快樂。

第三,父母要做表率。

父母樂於分享,自己做出表率,因為父母對寶寶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父母處處表現得很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或者與別人一同分享,寶寶也模仿父母的樣子,他慢慢也會樂於分享。

我自己的小女兒就是最真實的例子,因為生活當中,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很多的朋友,喜歡熱鬧,喜歡好東西,無論是東西,還是快樂總是喜歡出去分享,所以我女兒我記得從很小的時候帶她出門,直到今年的剛剛過了十歲,每一次出遠門她一定要給家人夥伴,帶上她認為最好的禮物,我一定把我愛的分享出去,其實我想,這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不要強迫寶寶分享。

父母既要鼓勵寶寶大方謙讓,要保證寶寶在分享的同時滿足自己的需要,如果寶寶不想就不分享,不能強迫也不能威脅,比如說:「你要是不和小朋友分享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這類的話,千萬別說,他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不說你是大的應該讓著弟弟或者妹妹,否則,孩子會認為你只愛弟弟或者妹妹反而心生抱怨,媽媽注意給大寶機會,培養大寶寶分享的觀點,同時對小寶寶媽媽也不能有求必應,比如媽媽可以說:「這是姐姐的東西,如果你想玩,要和姐姐商量哦,如果姐姐給你,就可以玩了。

」這樣既照顧了大寶的感受又可以從小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總之當他不樂意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強迫。

三到四歲的寶寶,這時候已經有了慢慢的夥伴關係,不分享會有什麼結果呢?不分享常常會失去朋友或沒有朋友,三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意識到分享很重要,要不要分享,可能跟有沒有小朋友跟自己玩有關係。

但是這種認識還不是很穩定,因此這個時候,寶寶的分享行為也不穩定,這時,寶寶分享的原因經常是相互矛盾的自私的,我分給他,是因為我不這樣做他會不會就不和我玩了呢,我給他一些,在大部分都是我的,因為我年齡大一些,我的個子高一點,因為這個東西是我的,這時爸爸媽媽到底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及時肯定寶寶的分享的意識,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分享行為,及時的表揚。

並把小細節放大在大家的眼前,在大家面前進行表揚,這個表揚一定要非常的具體,比如:「我的寶寶那一刻有點猶豫,但是想了想,還是分出了一小塊,他邁出了分享的很重要的一步。

」你可以把這個話縮短,但是你一定要表揚過程表揚細節,讓寶寶產生愉悅的分享的體驗,這樣他下次還會有我要這樣做的想法,長此以往,有助於寶寶類劃分享的意識,養成樂於分享的好習慣,要培養寶寶分享的技能,有時候,孩子的是有分享的意願,但是不知道怎麼做。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個玩具,有多個同伴想玩,寶寶由於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就會放棄分享行為。

所以,父母在培養寶寶的分享行為時,要注意讓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分享的技能,比如一起玩或者輪流玩,這樣寶寶的分享的技能就會提高,分享的行為也會增強。

在很多小朋友一切玩的時候,媽媽可以幫助寶寶設計一些輪流玩的方案。

也可以給孩子讀繪本,和故事的主人翁一起感受分享,爸爸媽媽可以用兒童故事來感染孩子,讓孩子在聽完後,感受的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並且能產生共鳴,在下一次現實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時,會產生對故事中角色的情感的記憶,從而體會分享的美好的意義。

成人在講述這些故事時,可以引導寶寶理解故事裡的角色的內心感受,幫助孩子充分理解和感受角色類型的變化,這樣能夠讓孩子更深刻的體會人物的情緒情感,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總之,你可以把這個角色細化,甚至把你的寶寶帶入到故事和繪本當中成為角色中的一員,然後你可以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

這些開放式的問題,能讓寶寶感受到分享這個情緒的變化,從而在整個故事結束的時候,慢慢讓寶寶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四歲以後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呢?四歲以後的寶寶的夥伴關係越來越好了,他覺得越分享得到的回報或者感受到的快樂就會越多,這周的寶寶有更多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就有了更多與他人相處的經驗,對於他們的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情緒情感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會表現出更多的分享行為,隨著孩子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逐漸的增強,他們還懂得當資源較少時,每個人都應該得到數量相同的資源,比如錢,玩遊戲的次數,或者好吃的東西。

據調查,兒童最不願與人分享的就是食品了,特別是他們喜歡的食品。

可見,好吃,對寶寶來說更具吸引力。

而對大多數的兒童對獎品的分享,要比食品和玩具要多的多。

對這個階段的寶寶,首先你可以和寶寶討論分享的意義,設置問題的情景,引發寶寶理解分享的意義。

舉個例子,當你的寶寶正在玩玩具,如果別的小朋友想要玩,你可以說:「你怎麼辦呢?」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想一想,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最後通過你們的交流,一起討論幫助孩子弄清分享的真正意義。

第二,要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分享不是失去,而是得到更多,應當在自願快樂的情緒下進行,當寶寶將玩具借給別人後,家長應該按約定的時間替孩子取回玩具,讓孩子明白分享的過程是安全的,並且因為分享獲得快樂的感受。

交到的新朋友,分享了小夥伴的玩具,感受了分享的樂趣,自然就樂意分享了。

三,要建立平等分享的規則,有時會聽到孩子說,小明是我的好朋友,我把玩具給他玩。

或者,你又不是我好朋友,不給你玩之類的話。

這時可以和寶寶一起討論,如果只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別人想要玩,到底該怎麼辦呢?如果別人也只把玩具給他的好朋友玩,你會怎麼想?讓孩子通過感情的換位來體會,感受別人的心理,並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從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規則。

第四,要讓分享內化在孩子的內心成為一個好的習慣,由於心理品質的發展有明顯的變化性與反覆,孩子的行為常常會表現出反覆甚至倒退的現象,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特別擔心,家長和孩子分享行為的引導對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並且逐漸內化成他自己的一些行為,變的十分重要。

比如你可以鼓勵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分享玩具、書,教給孩子分享的技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和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與分享的關係。


金寶貝國際早教徐州中心http://www.xzgymboree.com/ 免費預約試聽

360度兒童成長方式專家

免費預約試聽微信qss_188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孩子都是自願 分享 的嗎

在遊樂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還沒同意,父母輕輕說一句「你要分享」,就自己作主把孩子的玩具給了其他孩子玩。每當這時,當年冬天發生的這一幕就會在我眼前浮現。我常常在想,那個大聲指責別人不分享的...

百諾恩育兒分享:寶寶不願意分享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想要寶寶學會分享,可是他卻很自私,特別摳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鬧時,自己的東西啥都不讓別人碰。有時候爸爸媽媽給別的孩子零食,他都不讓。這是咋回事呢?如何讓寶寶樂於分享呢?今...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豆豆2歲了。有一次,媽媽帶他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幾家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就聽到了爭執的聲音,幾位媽媽馬上過去看個究竟。原來豆豆喜歡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搶過來玩。媽媽上前...

正確的方法,幫2~3歲寶寶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

當孩子滿2歲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玩兒時,表現得很不友好。公用的玩具他要搶著玩兒,自己的玩具更是要獨自玩兒,哪怕一個人玩兒不過來,或者本身就是可以多人一起玩兒的玩具,寶寶也不願意分享...

What?家有不完美的「小氣」寶寶!

媽媽的困惑:我家寶寶最近好像特別小氣,如果要他把正在吃的東西分一點給媽媽或別人,他會很緊張地把東西捂住。教育他要學會分享,也沒有用。如果趁他不注意故意偷吃,他會哇哇大哭。怎麼讓寶寶不小氣呢?我家...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

孩子自私小氣?請別再強迫孩子分享啦!

▲點擊上方藍色小標收聽。春暖花開,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會約著朋友帶著寶寶出去郊遊踏青了。寶寶們在一起,總是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有的更愛鬧,有的更文靜,有的更樂於分享,有的則對自己的玩具看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