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
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
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
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悉呢?孩子不愛分享,爸爸媽媽們難免擔心:這正常嗎,他以後會變成一個自私的小氣鬼麼?
首先,我想和各位爸爸媽媽說一句,事實上,對於小孩來說,「自私」是一個正常現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
研究發現,年齡大的兒童較願意分享,或顯得較為慷慨。
也就是說,年齡小的孩子,分享意識不強,分享行為也較少。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認為兒童在6歲前都是自私的,並不能真正理解「分享」的含義。
瑞士一項研究也顯示,人在幼年時期通常表現自私,直到七八歲才懂得與人分享。
為什麼低年級的孩子顯得有點「自私」?這是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在形成物權觀念,就是具有獨特且獨有的物品所有權,
首先,在低年級孩子心目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並沒有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
其次,他們尚未掌握「借」與「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完璧歸趙,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著丟失。
孩子的物權表現有哪些呢?
第一個表現是,我的東西不能給你玩
家長們發現孩子們對有的玩具平時放在一邊可能很久都不會碰一下,但要是哪天家裡來小夥伴並拿起很久不動的玩具,孩子會放下手裡的玩具,立馬上前搶奪小夥伴的玩具,就會發生玩具搶奪大戰,家長們會說:「你天天在玩,今天就讓小夥伴先玩會。
」
其實,家長們已經無形之中侵犯了孩子的物權。
這個時候家長們最好不要管,讓孩子自己處理,若是搶到了就玩,若是沒搶到孩子們也會做出選擇玩別的玩具,這樣一來,孩子其實早已將玩具分享給小夥伴了,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誇讚孩子願意和小夥伴一起玩,培養孩子懂得與人分享。
第二個表現是,弟弟妹妹不能搶我的東西
現在的二胎家庭中也會面臨這個問題,以前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家裡人把所有的東西都給孩子,已經讓孩子認為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不允許家裡人碰,自從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後,父母可能說的最多就是「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這樣才是大孩子該做的」,家長們「孔融讓梨」的思想,只會讓孩子覺得你不再愛他(她)了,冷落他(她)了,把愛都給了弟弟妹妹,孩子就會覺得失去了整個世界。
「所有權」也就是「物權」的概念形成非常重要。
作為人,不及時確立「我的」這個概念,我們就沒有自我。
不知道什麼屬於我們,我們可以支配什麼、應該對什麼負責,我們就無法發展責任心,也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資源。
因此,我們應當盡力保護兒童「所有權」的建立和發展,讓他們確認自己的「財產」不會受到隨意侵占。
孩子只有確認什麼是「我的」、什麼屬於自己之後,才能逐漸意識到什麼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
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識,建立我、你、他的關係,知道什麼是「我的」,什麼不是「我的」,而後才能在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所以在孩子年齡尚小的時候,他只有「我的,我的,都是我的」概念時,請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這個時候讓孩子分享無疑等於是造成孩子認知的分裂。
換位思考一下,作為成人,我們願意分享自己最愛的東西嗎?假設你只有100塊錢,你會分享給別人十塊錢嗎?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你最心愛的首飾,你會分享給別人嗎?別說分享了,可能別人借帶一下你都會不舒服好幾天的!所以我們無需強迫幼小的孩子去分享。
所以說呢,分享並不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行為,也不是一旦出現就會永遠保持的行為。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分享意識以及分享行為呈現出不同的狀態。
我們應該客觀看待這種差異,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分享。
那很多家長又焦慮了,就放任孩子這麼自私嗎?那以後怎麼在社會立足啊?
真正的分享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從動機上說,產生分享行為的孩子必須是主動自願的;從形式上來說,孩子與他人是共享資源的;從情感上來說,孩子通過分享行為,最終獲得的是愉悅和滿足的情感。
我們可以分為四步,教孩子懂得真正的分享。
1.尊重孩子的物權
我的一位朋友說,每次家裡要來小客人,她會對自己的女兒說,你願意和朋友分享的玩具,放在外面,不想分享的收起來,你的東西你做主。
媽媽不會要求你把玩具送給別人,但是如果發生矛盾你們自己處理。
這樣一來,孩子和小客人玩得挺好。
在孩子與別人分享前,必須先讓他知道一個結果,就是這個物品是「我的」,不管誰觸碰或使用過之後,這個東西仍然是「我的」。
大人應該尊重兒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有雜音)先向他講明物品所有權,徵求同意,然後引導他做出分享,千萬不能強求或自己做主將物品送給別人。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有自己的東西,如玩具、衣服、帽子、鋼琴、學習用品等等,這些物品是家長們提供給孩子的,孩子們已然認定這是自己的東西了,家長們就要尊重孩子們擁有這些物品的物權。
父母不去干涉孩子怎麼樣使用物品,孩子會自己整理、擺放、保管、愛護自己的東西,培養孩子的生活獨立性。
父母在使用孩子物品時要徵求孩子的同意,不能用哄騙或者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允許後要做到有借有還,這樣以後等你需要時孩子會主動提供給你使用,也就做到了主動分享。
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父母要站在孩子這邊,告訴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
溫柔的阻止別的小朋友搶孩子的玩具,切忌家長說了算,為了顯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給他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兒」。
當孩子不願分享時,不要批評孩子,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霸道」的標籤。
理解、接納孩子此刻對於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難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長。
2.父母樹立榜樣
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我媽媽就是一個非常慷慨的人,家裡做了好吃的,會送給親戚、鄰居和同事,親朋好友有了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也會送來我家,所以,從小我就覺得,東西是越分享越有,做一個愛分享的人,會收穫比物質更多的快樂。
所以,父母做一個慷慨大度的人,孩子也不會是一個小氣的寶寶。
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慷慨,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知道有一位樂於分享的爸爸或媽媽。
多和孩子分享你的東西,然後問問他,你可不可以試試他的新帽子。
在做這些的同時,你可以教會孩子「分享」這個詞語,讓孩子知道你可以和他分享一個故事,一種感覺、一個想法,或一件物品。
更重要的是,讓他發現,你樂於給予,樂於與人分享。
3.表達出你對他的感受的重視
當孩子因為玩具和小夥伴爭吵時,趁著事情還沒不可開交,試著進行調解。
如果其中一個小孩已經火力全開了,那就帶著孩子暫時離開,等待事情平息下來。
一旦孩子願意傾聽了,就用體貼和共情的語氣和他們討論。
比如當孩子的小夥伴緊緊把玩具護在身後時,你可以描述他的感受。
比如:小明真得很喜歡這個玩具,他現在不想給其他人玩這個玩具。
你可以玩其他的玩具嗎?
同時,也可以幫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
你可以提示他一些詞語,比如說聽起來你很生氣,你看起來很失望。
這些也會安撫孩子,讓他知道你理解他的情緒。
如果孩子堅持不分享一件特殊的玩具,問問他為什麼。
也許你會發現,這個玩具是爺爺給他的生日禮物呢。
在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後,你就可以教孩子解決問題了。
4.為孩子引導一些分享技巧
如果你擔心孩子自私的話,在家裡可以讓孩子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和父母受到一樣的待遇,買水果的時候多買一些,然後大家一起吃。
買零食的時候也是這樣,而不是很多東西孩子都是獨享,等他不吃了,家人才吃。
可以教孩子玩一些合作性的遊戲,代替那些競爭性、單贏為目標的遊戲。
比如,你們可以一起玩七巧板,輪流地往上放一塊兒拼圖,也可以一起給植被澆水,分工打掃衛生。
在外面,多帶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教會小朋友們「輪流玩兒」,外出的時候多帶一些玩具和小朋友之間交換等等。
幫助孩子學會遵守「輪流」「等待」等規則,比如在遊樂場,大家輪流玩鞦韆,誰先拿到誰先玩兒,後來的小朋友要等待。
最後,我想對父母說,真的彆強迫孩子分享,也許會給孩子帶來很深的傷害和遺憾。
一位朋友講過她小時候一個遭遇,在小學一年級時,她有兩本非常心愛的童話書,裝幀精美,故事精彩。
一天,遠方的親戚帶孩子來家裡借書看,她聽了父母的話,從書架上,抽出那兩本書,依依不捨放在那個小孩子的手上,再三叮囑別折壞了。
過了很久她才明白,那兩本童話書永遠不會回來了。
她黯然神傷了很久。
中國人很在乎謙讓,小學課本里就會講到孔融讓梨的故事,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社交禮儀。
孩子們確實需要學會禮貌與謙讓,但是前提條件是謙讓是在他們自願的基礎之上,是建立在他們對於自己擁有的物品具有物權的基礎之後,是在他們能夠滿足自身需求之後。
、
我們送給孩子的每一件玩具、每一份零食在送出的那一刻就成為了屬於孩子的物品,任何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物品都應該具有完全的支配權,這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滿足,同時也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滿足,這會讓孩子知道他對於自己的東西擁有支配權,他配得上擁有他擁有的每一樣東西。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與人分享,是他們覺得分享就是失去,家長應該理解,讓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分享是一種互利,分享體現了自己對別人的關心和幫助,自己與別人分享了別人也會回報自己同樣的關心和幫助,這樣彼此關心,愛護,體貼,大家都會覺得溫暖和快樂!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顏面而強迫孩子分享,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他們的感受,要讓孩子明白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分享需要不強迫,教導,而是愛的自然流淌。
不分享就是小氣鬼,你家孩子也受到過同樣的「歧視」嗎?
「真小氣,單車不能借我騎下嗎?」朵朵第一次被表哥指責,是因為表哥騎她的自行車,她不樂意。當時朵朵只有2歲,常常會說「這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願意跟別人分享。
嗯哼霍思燕:尊重孩子物權意識,引導孩子進行分享的重要性!
作為媽媽去哪兒的忠實觀眾,幾乎每一期都按時追,在新一期的節目中,嗯哼分享玩具的片段讓我想起很多寶爸寶媽的教育方式,讓我印象深刻!嗯哼的家裡有很多很多的玩具,媽媽霍思燕想讓嗯哼收拾一些不常用的玩具...
為了孩子,該撕則撕!這個事兒點讚的幾十萬,吵架的一大堆
一天,小編在小區碰到兩個鄰居媽媽當眾撕了起來,她倆都是小編多年認識的鄰居舊友,於是趕緊上去一頓勸,才知道是因為她倆孩子之間的爭執而吵架了。原來是軒搶睿的玩具,睿不肯,軒軒就向睿媽告狀說睿不分享。...
兩歲孩子有趣的物權意識敏感期!寶寶真的不是「自私」!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
霸氣媽媽回應「分享」——為我的「小氣寶寶」撐腰
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事……「這孩子,每次看到有人動他的東西就哇哇大哭,一點都不懂得讓一讓。」「你家孩子好小氣哦!」孩子確實手上有兩個或者更多的玩具,但是他寧願把那些玩具放在身邊,不去玩它,也不...
兩周寶貝很小氣不願與人分享東西,怎麼辦?【親寶問答】
後台收到好幾位媽媽的關於【寶寶不願分享】的煩惱:想要寶寶學會分享,可是他卻很「自私」,特別摳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鬧時,自己的東西啥都不讓別人碰。有時候爸爸媽媽給別的孩子零食,他都不讓。這是咋回事...
每個寶寶都不是天生的小氣鬼,關鍵看你怎麼引導他?
大人們總喜歡逗寶寶將他的好吃的分享給自己,寶貝若給便做個接受的樣子,誇耀一番,順手把東西原封不動的還回去,若是不給,也會一臉歡喜,有說有笑的誇讚寶貝有心眼~
孩子不願分享就是自私嗎?3分鐘看懂分享那些事!
想必不少家長說過下面這些話:「你大,要讓著弟弟。」「別這麼小氣,跟小朋友一起玩吧。」「不就是個娃娃,給人家玩一下又沒什麼。」孩子拒絕分享,就意味著:沒禮貌、自私、小氣
可怕的2歲|關於孩子的物權,家長必須知道的錦囊妙計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叫可怕的2歲?專業名詞上又稱為「terrible two 」,意為寶寶的第一個反抗期,是一個自主意識高爆發時期。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寶寶超重的「物權意識」。很多家長表示,...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不分享的孩子就是自私嗎?
今天看見一個孩子想要另一個孩子的玩具,那個孩子的父母說:「孩子我們要分享玩具,給他玩一會兒吧。」孩子很不情願的交出了玩具。家長的這種教育是正確的嗎?我不太認同。的確分享是美德,但一味的要求孩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