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常見的兒童異常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很多家長們為學齡前寶寶的異常行為而煩惱。

對於學齡前兒童存在「攻擊性」的行為,專家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遺傳因素,比如父母脾氣暴躁,子女往往也出現暴躁脾氣;另一個因素則是大人過分寵愛孩子導致。

兒童心理學研究者們在臨床中發現,大部分的年輕父母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知識比較欠缺,部分甚至存在空白,一旦孩子出現「攻擊性」等異常行為時,家長往往束手無策。

學齡前兒童的情緒、情感雖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於皮層下中樞的活動仍占優勢,所以,學齡前兒童的情緒易激動、不穩定,常會發生一些異常舉動,常見的有:

1、攻擊行為

兒童已經開始獨立並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還不知道如何表達感受,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採取毀壞物品或者大吵大鬧的行動,常表現為賴在地上、踢腿、揮舞手臂、大聲哭鬧,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

專家建議,不能隨意懲罰這種鬧情緒的幼兒,要儘可能轉移孩子注意力,事後給予安撫。

並告訴他們這樣的行為是對的。

2、反抗行為

寶寶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總回答「不」,這種行為是自我意識獨立的一種表達方式,屬於正常發展的表現。

家長應予理解和尊重,適時地進行引導,這一階段會很快度過。

3、遺尿,咬指甲和吮手指

5歲以下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濕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對於經常有遺尿現象的孩子應耐心尋找原因,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咬指甲和吮手指的行為,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它能給孩子帶來安全和滿足感。

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靜、寂寞、飢餓、睡眠、身體疲倦而自尋安慰時出現,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

對於孩子好的行為,家長要鼓勵孩子;對於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要採取一些懲罰措施,但避免打罵孩子。

因為打罵孩子往往是家長自己在發脾氣,打罵過頭之後,孩子可能不但不會改正錯誤行為,甚至可能變成一個不怕任何打罵的「皮小孩」。

懲罰措施最好是能觸動孩子的心靈,才為有效。

想了解更多更全的備孕,孕期,產後恢復等;更多更全的育兒,教育,寶寶發育,健康,疾病護理等,請關註:微信號:yuerqinzi888 (長按複製)!讓給我們攜手為母嬰及幼兒的健康,教育等保駕護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來艾|孩子攻擊行為你還在忽視嗎?

父母是否忽略幼童的攻擊行為呢?是真的任性還是隱藏著什麼更為不良的影響呢? 父母對此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從小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培養關乎著寶寶健康的思想養成,那麼現在就跟隨來艾君來認識這個嚴肅的話題吧。

男孩被踩母親發飆?那是你不知道事情的經過!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注到網上這樣一個視頻新聞。錢江晚報微博上講,在某商場兒童遊樂區內,一名女童從一名一歲左右男童身上踩過去,隨後男童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女孩家長連聲道歉並將女孩叫到身邊...

調皮寶寶愛打人 家長不要輕視

生活中可能有些家長會注意到,寶寶差不多到了1歲月齡後自主意識開始變得強烈,也有了參與社交的慾望。但有部分家長也會感到鬱悶,為什麼孩子一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總會愛推人、打人呢?甚至還有再大月齡會說...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攻擊性行為

在學前兒童身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幼兒的侵犯行為,如打人,罵人,用東西砸人,毀壞別人的物品等。對孩子這種行為若不及時加以糾正和制止,任其發展,等孩子長大後,就容易成為一個驕橫無禮、脾氣暴躁、冷酷無...

寶寶打人怎麼辦?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引導?

幼兒打人是很常見的現象,父母不要大驚小怪,但也不可置之不理。而應理性看待,並正確引導,幫助孩子糾正打人的習慣。那麼,怎樣改掉幼兒打人的毛病?緩解幼兒打人行為的方法有哪些?另外,幼兒打人可以預防嗎...

幼兒的攻擊性,從何而來

嬰兒在很早就出現了攻擊性的早期表現。兒童與同伴之間的社會性衝突大約開始於兒童出生後的第二年,且這種相互之間的行為有一半可被看作是破壞性或衝突性的。無論在實際的攻擊行為還是在攻擊的傾向性上,自幼兒...

煩惱!孩子到底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

有很多爸爸媽媽後台留言跟崽崽說,他們都非常困擾,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偶爾會有一些奇異的行為,像是總是動不動就哭,總是喜歡打鬧等等。所以孩子到底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家長們又應該怎麼應對呢?​01.容易...

學齡前常見的兒童異常行為

最近,很多家長們為學齡前寶寶的異常行為而煩惱。對於學齡前兒童存在「攻擊性」的行為,專家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遺傳因素,比如父母脾氣暴躁,子女往往也出現暴躁脾氣;另一個因素則是大人過分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