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兒子打人賠了3000元,難道是我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同學夏梓晴(化名)跟我約吃飯的時候,跟我講了她最近遇到的一件難事,說她兒子小蘋果,剛上幼兒園大班一個月,前些天一個下午接到老師打來電話,說小蘋果與同學玩耍時,不樂意同學拿走了他一個比較喜歡的玩具,用另一件玩具砸同學腦袋,最後將受傷的孩子帶到醫院緊急處理外傷創口,雖然不是太嚴重,但將心比心被打的孩子家長肯定無法接受,最後賠了醫藥費及其它費用一起3000元做為這件事情的小結束。

問我,這難道是她教育出了問題,是她錯了?

梓晴說孩子主要是爺爺奶奶帶,家裡又是獨寶貝比較慣他,從小就有點愛動手,原來就經常跟人賠禮道歉,每次管教小蘋果時,爺爺奶奶分別要來阻攔,總說孩子還小。

問我家有這樣的熊孩子怎麼辦?

您家裡也有一個愛動手打人的孩子嗎?如果你的寶寶不足2歲,愛動手打人,請您不要認為他的動作是「打」,2歲以內的孩子有打人的動作,大多數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差,無法用語言準確的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與想法、自己的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反應出來就是打人。

大人這時,不要過度反應,比如大聲喝斥、反過來打寶寶等。

如果是寶寶有打大人的動作時,大人反應要平緩,等寶寶情緒冷靜下來以後,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這樣寶寶打人,爸爸/媽媽我會很傷心難過的(表情做傷心狀,讓寶寶感覺到他打人,會讓爸爸媽媽傷心)。

如果,寶寶是打了其他小朋友,想要拿到或得到什麼,這時大人應該制止寶寶,並代寶寶表達他想要表達的意思,語言要簡精,表情要嚴肅,情緒要平緩,比如:你是不是想要這個玩具,而這位小哥哥不想給你?那是因為你沒有告訴小哥哥,你想要,他不知道,他以為你就想搶他心愛的玩具,他也很傷心呢…..然後,告訴寶寶,你可以嘗試著告訴小朋友,而不是動手,這樣是不對的,然後要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比如寶寶不會說對不起,可以讓寶寶笑一個,握握手,擁抱一下,類似的方式都可以來表示歉意。

回家以後,只有大人和寶寶的時候,可以回顧一下今天發生的打人場景,再跟寶寶說一遍今天的事情,告訴寶寶不能動手,而是要嘗試著告訴對方你想要做什麼,不會說可以用行動表示,爸爸/媽媽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來加深一遍教育。

堅持一段時間,陪寶寶度過語言能力不足的時期,打人的動作就會越來越少,隨著寶寶語言能力的增強,打人的動作會慢慢消失。

平時,在外面與其它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不一定要在一起玩,只要有機會碰到其它小孩子,大人一定要製造機會,多關注身邊其它的小孩子,教/幫寶寶去社交,雖然寶寶不太會說話,爸爸/媽媽可以替他去表達,比如:小姐姐你好可愛呀,你願意跟弟弟一起玩嗎?寶寶,你可以對哥哥笑一下,表示你想和他一起玩,或者你想要哥哥手上的東西。

大人多關注身邊的小孩子,寶寶同樣也會去關注身邊的小朋友,因而願意主動去社交模仿大人的主動,這樣久而久之也會加強寶寶的社交能力。

在帶1歲半兒子eleven時,很多時候用這個方法,多數都能解決小朋友之間短暫的矛盾,特別不提倡自己的寶寶「打」人了或是被其它孩子「打」了,情緒過激,或是選擇逃避。

小寶寶之間的打鬧嘻笑其實都在一念之間,關鍵取決於這些行為背後大人引導。

寶寶之間的問題,大人要引導寶寶自己來解決,相信自己的寶寶也擁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他們都是非常棒的。

如果引導不當,比如,寶寶打人時大人的反應特別激烈,無論是打,是罵,或者大人認為寶寶愛打人,常常還跟其他人說,我們家寶寶愛打人,這些方式就不太合適,如果被寶寶聽到,注意到,可能會誤會你打他,罵他,是因為他打人的動作引起了大人的關注與注意,如果大人在跟人說的時候,他可能還會認為是炫耀他愛打人。

因為寶寶都是特別需要被大人關注與注意的,因為2歲以內的寶寶沒有什麼社交圈,只有身邊的大人,所以大人的關注與注意,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大人引導的好,寶寶之間就能和睦,反之就會是大家經常看到的,大人之間的矛盾升級,更會給自己和他人的寶寶帶來傷害。

很多2歲以內的寶寶,其實都不是真正的「打人」,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大人或打或罵或不管,給當時暫時制止了或是放縱了,沒有理解寶寶當下真正「打」人的意圖。

最後,到了語言能力健全的時候,可能還是習慣性地用武力去解決他的需要,無需溝通,這都是溝通能力不足的孩子會有的行為。

以下的原因,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1、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

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於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2、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

3、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4、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後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5、看電影、電視上有打人的鏡頭,很好玩,於是就模仿;

6、大人嬌慣。

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

7、尋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又很希望被注意。

得不到注意的時候,只好做一些比較強烈的「動作」:打,來引起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比較大了,這個行為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打」了,那麼你要更有耐心陪伴他一起改掉這個習慣。

首先,立規矩、作榜樣、讓孩子說:

1、立規矩。

這並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

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覆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2、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3、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

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後幫他分析;

4、關心他的病痛,疲倦,飢餓,儘量替他解決好;

5、提高他的能力。

由於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

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

並在以後著意訓練。

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6、提高自信。

經常注意表揚他好的行為(表揚要具體到事情的細節,不要只是「你真棒」,比如:寶寶,今天幫媽媽從超市拿了一樣東西回到家裡,雖然路上很累,但堅持幫媽媽拿回來了,你今天做了這件事情,媽媽覺得你做的真棒!),逐漸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這就好了;

那寶寶的攻擊心理是什麼?什麼是攻擊性行為?攻擊性行為可以分為兩類:敵意攻擊和工具性攻擊;敵意攻擊是指:有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工具性攻擊是指:為達到一定的非攻擊性目的而傷害他人的行為。

例如,丹丹有意打另外一個寶寶,惹他哭,這屬於「敵意攻擊」;如果丹丹在爭奪玩具的過程中打了他,則屬於「工具性攻擊」。

那麼,小蘋果打人的行為,就屬於「工具性攻擊」,不是有意而為之。

這時,大人的態度決定著寶寶的行為。

對寶寶冷漠、經常拒絕他的要求、無視寶寶表現出的「暴力」衝動,這樣的大人容易培養出帶有攻擊性的孩子。

因為他們總是挫傷寶寶的需要,在幼小心靈中埋下了對人漠不關心的種子;同時,靠體罰來約束寶寶,更讓他懂得了如何才能傷害他人;有的大人過分溺愛,甚至覺得被寶寶打不算大事,一味縱容寶寶,也會使寶寶變本加厲;

家庭成員間發生分歧時互相攻擊、哭叫、打鬧、吵架也會對寶寶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

所以,為人大人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寶寶樹立正確的榜樣。

如何幫寶寶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大人不能對寶寶的「暴力行為」視而不見。

如果寶寶打人了,應立刻抓住打人的那隻手,同時嚴肅、堅定地直視他的眼睛,讓寶寶感到自己錯了,等寶寶情緒平靜後,再和他講道理。

其次不要體罰寶寶。

當寶寶打人時,大人千萬不能用打寶寶的方式來懲罰他,最好「冷處理」——把正在哭鬧的寶寶放在一邊,告訴他大人很愛他,但必須等他哭完後再和他說話。

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多說,更不要向寶寶過多解釋為什麼。

當寶寶情緒激動時,應避免出現越講道理越僵,以至大人失去耐心的情況。

第三積極的鼓勵不可少。

大人應以積極熱情的方式對寶寶的良好行為給予鼓勵。

尤其是那些平時習慣打罵、呵斥、批評寶寶的大人,更應注意自己的態度。

鼓勵能夠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使寶寶表現出積極、正面的情感,促進向上發展。

大人應對寶寶充滿信心。

第四大人應注意自己的反應。

當寶寶在家裡打人時,大人要表現出應有的尊嚴,不能對此一笑了之,甚至開心地享受寶寶發脾氣時別樣的可愛之處,更不應主動逗寶寶發脾氣、打人。

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他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

時間久了,寶寶明白這種行為不被人接受,自然會有所改變。

最後為寶寶提供非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條件。

如果明知寶寶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點與其他寶寶的長處相比;多了解寶寶的需要以及獨到之處,從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寶寶;讓寶寶獨立做事情,擔負一定責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經常說「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媽媽為你驕傲」之類的話,以此打開寶寶的心扉,幫助他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寶...

如何教育打人的寶寶!

【成長問題】我家有個剛滿三歲的男寶寶,最近特別喜歡打人,每次帶他出去玩,他總能找到攻擊目標,有時看見遠處的小弟弟,都會跑過去打一下再跑開。昨天帶他下樓玩,他又打了一個坐在手推車裡的寶寶,每次我都...

孩子可以打人,你管的不對才是大事

孩子在學校里愛動手打同學,常讓家長頭痛不已,也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夥伴,倍感孤單。家長們常希望能快速找到制止孩子這種不當行為的方法,殊不知,在我們找方法的同時,了解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來源更為重要。

孩子打人,引導不好影響很大,家長要警惕

在寶寶懵懂的嬰幼兒成長階段,打人是寶寶階段性的行為,有的孩子的打人行為是具有攻擊性的,但有的不是,如果家長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所以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❶ —攻...

打人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我們常看到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衝突為了一點小事動手打人,或者在幼兒園裡老師告知家長孩子在幼兒園裡經常打人、推人、抓人等嚴重的現象。一、什麼是攻擊性行為孩子打人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攻擊性的行...

如何讓愛「打人」的寶寶變得友好

美國心理學家哈特普曾把攻擊分為兩種:工具性攻擊和敵意性攻擊。工具性攻擊主要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以爭搶玩具和其他物品為主。敵意性攻擊不是為了搶物品,而是要對人造成傷害。

寶寶總「打人」,如何「糾正」?

豆豆1歲多,最近媽媽發現小傢伙,總是揮著小手要打人。即使對方小朋友是想和他玩,豆豆仍舊揮著小手,同時說「打」。媽媽很擔憂,小豆豆總是亂發脾氣要打人,媽媽都不知道怎麼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