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愛「打人」的寶寶變得友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心理學家哈特普曾把攻擊分為兩種:工具性攻擊和敵意性攻擊。

工具性攻擊主要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以爭搶玩具和其他物品為主。

敵意性攻擊不是為了搶物品,而是要對人造成傷害。

6歲以前的孩子,無論是工具性攻擊還是敵意性攻擊,都是正常現象。

2歲以前,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高速發展期,他們以為全天下的物品都是自己的,完全不明白分享與合作是怎麼回事。

所以,他們常常會搶奪玩具和物品,為了自己的物品,他們不惜用一切行動進行捍衛,打人、咬人等都是他們可能採取的行為。

這個時期,他們腦子裡其實沒有「打人」這個概念,僅僅只是用「打」這個動作來排解他不想或解決不了的事情,他們「打人」也不是成人意識里的「霸道」「攻擊性強」。

有時候,孩子也會用「打人」的方法表示喜歡,就像大人會拍怕別人打招呼一樣,只是因為掌握不好力道,出手很重。

孩子本身並沒有惡意,但看在大人眼裡卻是「打人」。

如果此時大人大呼小叫地說「不許打人」,孩子就會逐漸知道這叫「打人」。

然後,他會慢慢從工具性攻擊轉入敵意性攻擊,開始真的打人。

善意地理解「打人」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不會無緣無故地生氣,更不會無緣無故地打人。

寶寶打人其實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或發泄內心的感情,所以,請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

如果孩子是喜歡別人的玩具想據為已有而動手,爸爸媽媽可以告訴他:「你想玩那個玩具嗎?那是別人的,你拿一個自己的玩具和他交換好嗎?」一般小朋友都喜歡玩別人的玩具,小朋友都會欣然同意。

如果別的小朋友不願意交換也沒有關係,父母可以適時引導孩子分享玩具:「我們再找一個玩具,你們可以一個人拿一個。

」或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的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

請牢記,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生氣、講道理、批評、責罰等方式大多無濟於事。

孩子根本不理解媽媽為什麼生氣,也意識不到自己錯在哪裡,他所謂的承認錯誤,只是因為「我惹媽媽生氣了」引起的內疚感。

用正面的引導和示範讓孩子知道如何處理、如何表達,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成長。

摘自機械工業出版社<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求求你,別再逼你的孩子分享了!

帶麥芽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在早教中心、遊樂場、公園,和別的孩子之間會有些互動,小朋友看到別的孩子的新奇玩具就忍不住要上去摸摸,想拿過來玩玩。但是正在玩的那個孩子不樂意了,一把抱過來,再推一把小朋友...

2歲的孩子經常動手打人,該怎麼治?

「朵媽,我家寶寶23個月了,最近突然變得愛動手打人。我嚴厲制止,可是不管用。很怕他以後變成小霸王,去了學校也天天打人,怎麼辦?」最近我收到了好幾條類似的留言,媽媽們表示一聽說自家的娃闖禍打了人,...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

怎樣才能關閉孩子的暴力之門

文/周柯馨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不知何時起變成了暴力寶寶。攻擊同伴,摔打玩具,撕扯家長,這些行為都讓家長非常頭疼。那麼孩子暴力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引導寶寶不再暴力呢?

孩子打人,引導不好影響很大,家長要警惕

在寶寶懵懂的嬰幼兒成長階段,打人是寶寶階段性的行為,有的孩子的打人行為是具有攻擊性的,但有的不是,如果家長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所以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❶ —攻...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寶...

孩子有強烈的攻擊性該如何處理?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有攻擊性,為此擔心不已。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更是緊張兮兮。生怕孩子突然發起攻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拉德.哈特普把攻擊性行為分為兩種,即工具性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