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計策可讓孩子養成乖乖吃飯的好習慣,教育就得靠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的家長為孩子老大不小了卻不談對象而與孩子鬧掰,有的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時急得心臟病發作,有的家長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暴跳如雷。





父母,一生為孩子操碎了心,也發乾了脾氣,很多到最後還不受孩子待見!教育還得靠智慧!

今天,飛吧寶貝就來為家長們獻幾條計策,讓孩子養成乖乖吃飯的好習慣:

欲擒故縱。

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欲擒故縱: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

如果從開始你就拿著勺子端著碗,逼著寶寶吃下你餵的東西,寶寶就會強烈地反抗你的餵食行為;假如你從來不主動給寶寶餵東西,只是在寶寶感興趣隨意餵他一口嘗嘗,他就會愛上吃飯。

每次給寶寶餵東西,餵上一口後不應立即準備好下一口,有的家長甚至還沒等寶寶嘴裡完全咽下就接著餵下一口,這樣只會給寶寶造成壓力。

正確的方法是等寶寶吃完自己來要下一口吃再給她餵。

這樣既給了寶寶練習咀嚼的機會,養成了細嚼慢咽的習慣,還讓寶寶明白讓別人餵飯還是有些不爽了,一旦他能自己吃飯了,肯定更願意自己吃。

記住,只有餵不飽的孩子才會在每次吃飯時都「嗷嗷」叫著要吃!

拋磚引玉。

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七計——拋磚引玉:類以誘之,擊蒙也。

想讓寶寶好好吃飯,你得先做個好好吃飯的樣子給她看。

如果哪天你準備給寶寶餵輔食,就立即端著一碗米糊過來,舀一勺就給寶寶喂,一般寶寶肯定是一臉懵。

有的寶寶甚至會反應過度,被你嚇哭:這長長(勺子)的東西是什麼,還要插進我嘴裡!

正確的方法是在餵輔食前一兩周,每次吃飯就端著碗在寶寶面前表演飯菜有多好吃,最好也是用勺子。

這樣寶寶就會思考「媽媽這是在幹啥啊」、「還挺有意思的」、「好像很好吃啊」、「我也想試試」。

記住,你吃飯時的演技決定了你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偷梁換柱。

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

在寶寶吃飯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非常有營養的食物不符合寶寶的口味,讓寶寶敬而遠之。

對於小一點兒的寶寶,我們應該頻繁變更餵飯的動作,將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你身上來,趁其不注意將食物餵到嘴裡;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可將這些有營養的食物與其他可口的食物混合在一起給寶寶吃。

如果你趁寶寶不注意將食物餵到寶寶嘴裡,寶寶嚼了兩口又吐出來了,那說明這種食物口味確實難吃,需要調味。

飛吧寶貝並不推薦使用鹽、糖、雞精、醬油甚至辣椒來調理寶寶的口味,因為這些調料只會使寶寶的口味越來越重。

除了使用將寶寶喜歡的食物混合在一起的方法外,還可以通過改變烹飪方法來改變食物的口味。

就拿雞蛋來說,如果整個帶殼煮熟的雞蛋寶寶不喜歡,可以煮荷包蛋試試,不行再蒸蛋花兒。

飛吧寶貝總結: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是個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的問題。

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家長是否能「狠下心」不強迫孩子吃飯!

《溫病條辨》中「解兒難」提到:「父母唯恐其兒之寒,父母唯恐其兒之飢。

小兒無凍餓之患,有飽暖之災。

」說的正是由於父母都怕孩子餓著凍著,就給孩子穿太多,餵太飽,這才是小兒生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吃不飽!你所要做的,正是利用他的餓教他好好吃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科學餵養!這些餵飯方式你別學!

國外一般從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就讓寶寶自主進食,但是在國內最普遍的方式還是由家長餵。寶樹媽覺得在寶寶1歲之前餵飯都是可以的,不過需掌握正確的方法,一些錯誤的餵飯方式可千萬別學。

美琪寶貝:給寶寶餵飯那些事兒

每個寶寶在輔食添加的過程中,餵飯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它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寶寶吃到食物,還為了培養寶寶對食物的興趣,幫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這個環節中,父母和寶寶都要付出努力,父母要掌握正確的餵...

媽媽支招: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

很多時候,孩子吃飯就變成家人里最頭疼的問題了。其實讓寶貝更好的吃飯也是有方法的,以下是整理的一些媽媽們針對自己孩子的吃飯情況總結出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