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種叫做不想當女孩的痛——引導兒童性別認知的3條建議」(點擊可播放視頻)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見,對於學齡前孩子,一些女孩媽媽說,我的女孩子,好動,總想往外跑,一點兒女孩子樣都沒有。

也有些男孩子的家長很著急、很擔心的說,我的男孩子有點娘,我好擔心他長大後會不會一點都不像個男孩子。

可是,所謂的男孩、女孩,對於那些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亦即「性別認同,是天生的嗎?」

曾經有個這樣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把洗手間的門牌,男女做了調換。

具體就是把寫著男性的門牌換成粉紅色,把寫著女性的門牌換成了藍色,結果很多人看著上面的顏色而忽略了文字,跑錯了廁所。

還有韓國攝影師Jeongmee Yoon,他拍過一個系列作品,名為《粉紅與藍計劃》(The Pink and Blue Projects)。

他讓一個男孩子坐在一個藍色的房間裡,裡面放滿了各式各樣藍色的物品,然後旁邊再讓一個小女孩坐在一個粉紅色的房間裡,裡面放滿了各類粉紅色的物品。

這位攝影師是在批判一種行為,有些對於性別的認同是來自於文化,來自於養成,而不是我們天生就認為男孩子該是什麼樣的,女孩子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影片中,我們會發現,這個小女孩看見這條狗,穿著一件藍色的衣服,她就判定這條狗是公狗。

可是狗又提出反問了,你身上也穿著藍色的呀!這個小女孩的回答很有趣,她說,其實我也很想當男孩子。

可以說,很多時候心理現象和社會現象是一體兩面的。

如果我們很刻意地把我們家的女孩子養成某種所謂非常女性化的女孩子,你就會給她設置很多環境,包括你會為她挑選各種認為充滿女性符號的衣服和用品。

好比我們看中世紀的繪畫,基本不會看到女性穿著粉色的衣服。

又好比我們看18世紀法國的宮廷畫,貴族男性穿著褲襪和高跟鞋,以為時尚,並不像現今成為女性的象徵符號。

男性、女性與用色之間的關係,到了現代更多是一種商業操作的結果。

商人們創造了男性、女性的象徵符號,好「教導」男性和女性購買與使用哪些產品,才能彰顯「男子氣概」或「女性特質」等等。

正如《脆弱的力量》作者,布朗教授(Brené Brown)所言,我們活在一個消費的年代,而商業與傳媒不斷的告訴人們該怎麼活,引發人們的羞恥感,並以此為他們牟利的手段。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到底是我們要把女孩子變成女孩子,還是女孩子天生就得像某種樣子,這是值得父母深思的一個問題。

因為很可能深深陷入男孩應該怎麼樣,女孩應該怎麼樣的處境中,背後真正推對父母去選擇的背後,是父母的羞恥感,而不是孩子的羞恥感。

很多時候,孩子對於性別認同並不如成人,因為他們還沒有受到過這麼濃烈的文化環境的影響,他們對於男孩或女孩的想法更純粹。

所以這時我們不妨可以先多理解孩子的想法,他喜歡某種顏色,可能並不是因為他是男孩或女孩,而是源於一種喜好。

TED--性別角色演講(點擊即可播放)

最後,容我給予家長一些建議:

1. 給予孩子多元的文化環境

教育學有句話說:「孩子是意義的製造者(meaning maker)。

孩子會主動在環境中與環境互動,進行學習。

我們需要給孩子的,可能只是一座圖書館,一個供孩子在知性與情緒方面探索的資源庫。

性別議題也是如此,性別是探索性的知識,而不是框架性的知識。

女孩像劉亦菲很好,像傅園慧也很好。

2. 和孩子談性別議題,要兼顧兩性

無論我們養育的是男孩,還是女孩。

世界上都有和孩子不同性別的人存在,因此當我們養育男孩,我們要供給他關於女孩的知識;當我們養育女孩,我們也要供給他關於男孩的知識。

但要分清我們供給他的是關於「男孩與女孩」的知識,而不是灌輸他們「理想的男孩與女孩」、「優秀的男孩與女孩」的模板,使他們還沒開始發展,就被限定在過分刻板的認知環境。

打個比方,要是當初香奈兒女士對服裝的認知停留在,女孩就該穿著長裙等「社會既有」的穿著,才「符合」女性「應有」的穿著,哪來之後服裝設計的改革。

3. 教育孩子之前,先拓展自己的性別認知

性別教育早已超越「兩性」的範疇,還包括LGBT等多元的性別議題。

有些議題,家長自己都不了解,因此家長自己先行去了解,至少當孩子成長過程中,通過各種媒體認識多元性別的內容之前,可以同步的和孩子處於能夠溝通的發展途徑。

性別認知與其說是教育出來的,不如說是「溝通」出來的,是世代與世代之間互相交流的歷程。

更何況,可能父母自身在成長過程中,就曾經被刻板的性別教育壓抑的喘不過氣,當父母解放孩子,或許同時也能解放自己。

作者簡介:高浩容 / 台灣哲學諮商協會監事、諮詢師。

不只療傷,而是陪你一同成長。

公眾號:故事心理(ID: studiomowe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性別教育宜早不宜遲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於性別的區分越來越弱,比如說女性也能參政、男性也能參與家政工作,這是社會的進步,可是在孩子中卻出現一種讓人憂心的情況:男孩子越來越娘娘腔,女孩子越來越中性化,這種孩子性別的...

孩子的性格,被父母影響深遠

今天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想分享給大家,中國式教育還是需要很大改進的為人父母,我們常常會犯不少錯誤,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留意到,因為給孩子的直接影響不明顯,往往要到若干年或孩子長大後才會發現,...

雖然男寶女寶都是寶,但還真不能一樣養

文:陳昌玥老師對於廣為流傳的「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我的理解是:女孩子重在養「氣質」、男孩子重在養「志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育兒觀念的更新,男孩女孩的性別特質和性格特徵,呈現出一些有時代特徵...

兒子未滿六歲 不宜過早入學

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會讓孩子受到很大傷害。有的家長甚至不管孩子是不是達到入學年齡了,想盡方法讓孩子進入學校學習。這一方法是欠妥當的,尤其是對於男孩子來說。六歲之前男孩子不宜入學從生理角度來說,男孩...

在初期,孩子的性別教育比性教育要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如果有人一個男孩用女孩的方式養育,他們長大後就會有許多女性的行為。同樣,人們把女孩當成男孩培養,她們的行為怎麼看怎麼像個男孩。這證明,性別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父母也要...

正確的兒童「性」教育方式,避免悲劇發生

5歲的孩子脫光衣服抱一起、12歲的小學生懷孕流產、15歲的中學生書包里放保險套……這樣的事情一件兩件是新鮮。但你知道嗎,如今少女懷孕的發生率以每年6.8%的速度遞增,每年100多萬人工流產總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