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別認知 別因你而偏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東方IC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吳媚

文/羊城晚報記者 謝哲 通訊員 游華玲

「我們家兒子愛玩毛毛公仔」、「我們家兒子常偷穿我的高跟鞋」、「我們家女兒總喜歡站著尿尿」……年輕父母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出現這種性別的模糊化時,引起了他們無端的擔憂。

心理科醫生表示,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性別的差異化,引導他們認同自己的性別很重要,否則可能產生性別錯位,出現不同程度性別偏差行為。

孩子的性別認知

是需要正確引導

「兒子的許多生活小細節都會引發我無端的擔憂。

例如喜歡和他最愛的玩偶小熊一起睡覺,選擇水槍時堅持要紅色而非藍色,喜歡穿我的高跟鞋……」一位母親發出了這樣的疑問,「3歲的小男孩不是應該喜歡小汽車,喜歡藍色的嗎?」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吳媚表示,這位母親是對孩子的性別認知產生了擔憂。

實際上,所謂的性別認同是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以及這個性別所具有的特性。

當這個認知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性別認同障礙。

很多家長認為,性別認知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隨著孩子的成長會自然而然地完成。

除了激素影響等先天因素之外,孩子最終能否正確認識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主要是受外界環境和教育等因素影響。

而這個過程從孩子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例如,出生數個月後,嬰兒就能區分男女聲音;一歲左右,能體會到爸爸跟媽媽的不同,也就是男女的不同;兩歲左右,能比較清晰地稱呼來人「阿姨」或「叔叔」;三歲左右,就可以明確自己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而在上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也會逐漸體會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方式的失當,父母所起的不良「示範」,有可能導致孩子對性別認同的偏差。

這樣養孩子

或會出現性別認同偏差

●把男孩當女孩打扮或把女孩子當男孩子養

吳媚認為,別以為孩子小,就能肆意妄為。

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如果僅是一次兩次,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若是長期如此,並對外炫耀:「我們家孩子(兒子)這樣打扮太漂亮了,像個漂亮的小女生。

」容易讓孩子留下異性打扮容易得到表揚的和肯定的印象。

另外,在性格發展方向方面也會更偏向異性。

給孩子符合他們性別角色的教育和著裝打扮非常重要,男孩子就要穿男裝,女孩子可以多穿裙子。

男孩子玩「男孩子」的玩具,女孩子玩女孩子的玩具。

如果孩子對自己是男孩/女孩感到高興或自豪,家長要表示讚賞,像「你太勇敢了,像個男子漢」等。

強化他(她)的認識和歸屬感。

●缺少父母(一方)的陪伴

孩子的性別認識是從父母身上開始,並且受父母影響最大。

男性應該是怎麼樣的?強壯、果斷、堅忍……女性應該是怎麼樣的?溫柔、細心……孩子都會從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談舉止中學習。

所以,父母雙方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更不能缺少父親的陪伴。

3-6歲的孩子最喜歡模仿親近、喜愛和崇拜的人,只有父母都扮演好了自己所屬的性別角色,回家後要及時回歸父親、丈夫、母親、妻子的家庭角色。

才能給孩子全面而正確的性別認知。

而對於單親家庭,吳媚建議可以通過增加外公、舅舅等男性角色的陪伴來彌補這一不足。

●孩子經常與異性一起玩,卻不正確引導

隨著孩子開始上幼兒園,群體生活就不可避免,與同性孩子的玩耍和交往,會讓幫他們逐漸鞏固自身性別角色的認識,而異性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經常與異性孩子玩耍也不可怕。

吳媚認為,家長需要做的是加以引導。

例如男孩子經常與女孩子玩耍,家長可以告訴他:「你是男孩子,應該照顧和保護女孩子。

」幫助他加強自身性別定位。

孩子出現性別認知偏差

家長該怎麼做?

當發現孩子出現了不屬於自身性別的行為時,家長該怎麼做?吳媚認為,不同的行為、不同的年齡應該區別對待。

首先,對於幼小孩子的不當選擇,例如男孩子喜歡粉紅色、女孩子喜歡玩具槍、男孩子喜歡蹲著上廁所,等等。

其實,3-6歲的孩子還處在對自身性別的認識和確定的過程當中。

只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即可,不需要太過擔心。

比如從玩具或顏色的選擇上,其本身是沒有男孩、女孩之分的。

家長應注重的是,這些偏好出現在生活中,環境(周邊人群)對孩子的反饋所造成的影響。

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可以引導孩子選擇符合他性別的東西,例如:「你的好同學也有一把藍色的槍,我們也選藍色好嗎? 」

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必須考慮是否他們的好奇心起作用,例如塗口紅、塗指甲油等,要及時制止,避免過於激烈的批評。

若情況比較嚴重,例如行為舉止、興趣愛好都偏向異性,並且對同性的事物不感興趣,那建議家長與孩子詳談一次,了解孩子的想法。

吳媚強調,臨床上接觸過這樣的孩子,其實他們心裡也是很痛苦的。

家長的反應不要太過激烈,先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必要時可以諮詢心理專家的意見。

編輯:偉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性別教育宜早不宜遲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於性別的區分越來越弱,比如說女性也能參政、男性也能參與家政工作,這是社會的進步,可是在孩子中卻出現一種讓人憂心的情況:男孩子越來越娘娘腔,女孩子越來越中性化,這種孩子性別的...

小女孩變「女漢子」 不是小問題

「偽娘」「女漢子」……如今社會越來越包容,人們聽到這樣的說法時,並不會感到多新鮮,被這麼叫的人甚至也不會有多大反應。但是,如果這樣的稱呼放在孩子的身上,其父母恐怕就無法淡定了。據統計,這樣的情況...

尷尬父母:我該如何對我的寶寶進行性教育?

爸爸媽媽們是如何向孩子們科普性教育的呢?在育兒領域里,性教育的確是父母最輕視也最忽視的。小懶先給爸爸媽媽們科普一下孩子們的發展狀況:1-2歲,表現在對玩具和遊戲活動的偏好和喜歡與同性別夥伴玩。

別給孩子錯誤的打扮

寶寶說我是個小女孩,我喜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奶奶卻總是給我剪個短頭髮,也不讓我穿裙子,在外面還老是「小子,小子」地叫我。

孩子的性別認同教育,父母必須要了解的

孩子的性別認同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今天我們主要結合具體案例講一講在性別認同的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及對策。所謂性別認同,就是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以及性別所具有的含義。性別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區...

寶寶生活中的性啟蒙應該這樣做

孩子的性啟蒙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但並不等同於簡單地把性知識都告訴孩子。其實性啟蒙就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三歲左右,孩子的性別觀念逐漸形成,不僅注意自己的性器官,也會對異性的身體和性器官表現中...

浙江10歲女孩懷孕5個月!兒童性教育刻不容緩

說到性教育時,咱們能不能把重音放在「教育」這兩個字上,而不再僅僅盯住「性」這一個字?浙江金華的小璐(化名)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過爸爸老陳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小璐食量大增,...

正視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簡稱GID)是心理學者和醫師們使用的一種正式的診斷來形容那些經受嚴重性別煩躁的人們(對他們的生理性別不滿的人們)。正常的兒童3歲左右即可識別自己的性別,隨後知道性別是跨時間穩定的...

布奇專家講堂——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專家作者:高文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博士現任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

在初期,孩子的性別教育比性教育要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如果有人一個男孩用女孩的方式養育,他們長大後就會有許多女性的行為。同樣,人們把女孩當成男孩培養,她們的行為怎麼看怎麼像個男孩。這證明,性別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父母也要...

正確的兒童「性」教育方式,避免悲劇發生

5歲的孩子脫光衣服抱一起、12歲的小學生懷孕流產、15歲的中學生書包里放保險套……這樣的事情一件兩件是新鮮。但你知道嗎,如今少女懷孕的發生率以每年6.8%的速度遞增,每年100多萬人工流產總數中...

媽媽我是男孩,還是女孩呀?

孩子3歲之後,會對性別的問題比較敏感。對於家長來說,不要讓傳統的思想給孩子罩上一層陰影,孩子是天真無邪的,男孩子喜歡把自己打扮成酷酷的,女孩子希望把自己打扮成小公主,所以,父母最好按性別來打扮自...

養育男女寶寶,需要區別對待嗎?

「男孩子愛玩洋娃娃?小心變娘娘腔!」「小姑娘,瘋瘋癲癲,成何體統?」這些話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或多或少有所耳聞?當你聽到這些話,是羞愧難當還是極度反感?你可曾疑惑:這些話,究竟是陳腐的性別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