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想上幼兒園,史上最全解決方案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位寶爸寶媽還有一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大家晚上好!我是銘爸,感謝大家犧牲寶貴的時間來參與我們爸媽堂的互動微課,一起交流「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怎麼辦?」的話題。

儘管一直關注爸媽堂的朋友和我已經神交很久了,但還是請允許我做一個簡要的自我介紹:由於個人興趣和志向,我一直專注於教育領域。

先在四川大學培訓中心從事了4年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工作,後來又做了6年的小學教育教師,最後發現原來幼兒教育才是我的真愛!目前我自己有一家小型的蒙台梭利早教機構,並一直致力於通過爸媽堂傳播科學養育和教育的方法。

今天大家將通過這節微課了解到的內容就是:

下面我們就進入今天的主題分享,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

孩子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可否不上?

先問大家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西遊記的沙和尚的擔子裡挑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如果是衣物,這師徒四人從沒換過衣服。

如果是食物,可每次他們不是去化緣,就是采野果。

那麼到底是什麼呢?幾百年來,可能還真沒有多少人想過!

有網友調侃道:「一定是麻將,因為他們是4個人,剛好一桌!」

我跟大家分享這個問題,主要想說明的就是: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問題,我們其實是不清楚答案的。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呢?許多家長可能也沒沒有仔細想過,而往往把上幼兒園等同於上學,這其實是極大的誤區。

接下來我們客觀地捋一捋上幼兒園的好處。

這樣做也有利於評估:我們的孩子應該何時送去上幼兒園,每天上多長時間,是否可以不去等。

好處一:解放家長

首先我們想一想送孩子去上幼兒園以後,誰是最直接的受益人?當然是家長啦!常聽很多2歲寶寶的家長說:「我再堅持帶幾個月,等他上幼兒園就好了!」

好處二:科學養育

雖然時有幼兒園的負面新聞傳出,但是那只是極個別現象——所以才值得報導嘛!如果天天有,就不會成為新聞。

所以家長們大可相信,凡是正規幼兒園的老師都是經過專業培訓,掌握幼兒生理、心理發育特點的,擁有成體系的教養方案,可以比你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扭轉不良習慣、確立健康人格。

小銘幼兒園群里的家長就經常跟老師反饋:「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以後三句不離「老師說」,生活習慣都改善多了」。

好處三:了解社會

幼兒園是孩子走入的第一個「江湖」!在這裡,他會重新認識整個世界:原來他不是世界的中心;不是所有的人遷就他;不吝惜地給他誇獎;不是所有的果盤都等他第一個挑……他將學到:要遵守秩序,要排隊;要想別人對自己好,自己也要對別人好…

好處四:走向獨立

雖然幼兒園有老師和保育員進行保姆式的育兒,但是還是有很多事情得靠孩子自己慢慢學會獨立完成。

在這裡,他將學會自己做很多事情,洗手、穿衣服、擦屁屁、倒水、擦桌子、製作手工、收拾玩具、畫畫跳舞,此外他還將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引人注意,如何表達自己。

好處五:為進入小學做準備

您的孩子可以和同齡人一起形成作息規律、熟悉課堂秩序、學習他們那個年齡段能夠領悟的知識和技能。

當然,這裡的學習絕對不是搶跑式地學習小學知識,認字或學算術等,而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比如唱兒歌,兒歌結構簡單,節奏分明,通俗易懂,非常適合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為將來語文學習打下基礎;再比如搭積木,能夠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為日後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總的來說,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就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更科學的養育,給他一個走向獨立的機會。

如果家長自己有時間、有方法、能為孩子提供和幼兒園同樣甚至更好的環境,那麼不上幼兒園其實也是可以的。

所以,對於因為各種原因出現的,孩子暫時不想上幼兒園的問題,家長自然不用緊張,不必擔心:「要是這兩天不去上幼兒園,耽誤了孩子上課,會不會跟不上」之類的問題。

我們完全可以把幼兒園當做是有專業人士看護的遊樂園!孩子去晚了,或者哪天不去的話,也沒什麼大不了。

當然,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了,對待上幼兒園如果這麼隨意,豈不是在嬌慣孩子。

是的,長期這樣的話,的確如此。

我之所以建議大家這樣看待幼兒園,只是在為大家解決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的問題爭取時間。

因為就像打仗一樣,如果真的敵人已經衝上來了,你再教他用槍,是來不及的;而如果戰鬥只是模擬,你則可以有機會叫暫停,然後慢慢教孩子用槍。

當然啦,最好在任何戰鬥打響以前,教會孩子用槍,今天群里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家長就有機會這樣做。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給孩子的幼兒園按下暫停鍵,先來一起把他武裝起來,讓他能夠荷槍實彈,充滿自信地面對幼兒園。

才上幾天幼兒園就厭學了?

前面已經說過,上幼兒園不是上學,所以幼兒園「厭學」是個偽命題,根本沒有這麼一說。

反倒是家長經常把「不想上幼兒園」和「厭學」等同起來說給孩子聽,會逐漸強化孩子的厭學情緒。

希望今後大家不要再有這樣的口誤!

糾正了這個口誤以後,我們先來看看《孩子不喜歡幼兒園的8大原因》(點此查看),因為任何問題,對症才能下藥!因為我之前已經發過文章分析,這裡再簡要說一下原因,並給出一些相對實用的建議。

一、安全感不足,分離焦慮

安全感不足是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最常見原因,孩子越小越容易發生。

那麼什麼是安全感呢?中科院高文斌研究員有一個簡單易懂的回答:覺得外部世界靠譜,就是安全感,表現出來就是自在。

在0-3歲時,如果沒有為寶寶建立牢固的安全感,TA就會表現得膽小沒自信、情緒不穩定,害怕陌生人環境,害怕與家長分開……

那麼針對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寶寶應該如何幫他建立穩固的安全感呢?對於已經上幼兒園,但是表現出安全感不足的問題又應該如何幫他緩解呢?下面銘爸我就來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彌補安全感不足的大招:

1、營造良好的夫妻關係

父母作為孩子的直接照料人,如果經常吵鬧,就會讓孩子不自覺的擔心:我在世上耐以生存的兩個人吵架了,我以後該怎麼辦?

這種關係到孩子今後能否繼續有個安樂窩的擔心是對他安全感的最大破壞。

因此,為了孩子,粑粑麻麻們一定要好好經營自己的夫妻關係。

即使有分歧,也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2、無條件接納孩子

儘管我們在有孩子以前對TA有種種美好的期望,包括:性別、胖瘦、樣貌等生理特徵,以及脾氣、性格、氣質等心理特徵,但是孩子一旦出生以後,我們就應該接受孩子現在的樣子和秉性,不要再拿著之前期望的模型來對比TA。

另外, 也有一些父母或者老人總喜歡對孩子說一些威脅的話:「你不聽話,我就喜歡你了/不要你了」「再不快點,我就走了」「不許哭」「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怎麼這樣」……這些話都是在暗示孩子,你是不被接納的。

所以家長平時不但不能說那樣的話,還應該反過來多對孩子說這樣的話:「無論你做了什麼,我都愛你」「你傷心了,可以抱著我哭」「這件事讓你害怕了,我會保護你的」……

3、、經常擁抱撫摸,滿足皮膚饑渴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神奇的故事。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

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

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但它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

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飲食需要時,它們才去找鐵絲媽媽,其餘大部分時間則依偎在布料媽媽的身上。

雖然這個實驗的對象是猴子,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觸覺發展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愛哭、粘人至不願上學等情況。

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比較注意對視覺,聽覺的訓練,卻往往忽視了對觸覺的訓練。

因此,家長今後可以多讓孩子在地板上爬行、打滾、赤足,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多玩泥土、沙子、石子、水,用大毛巾把孩子捲起來,或把孩子放在個棉墊之間,輕輕壓,讓孩子感覺身體壓力等。

平時也經常擁抱、撫摸、親吻孩子。

4、尊重孩子,幫助孩子

安全感表現出來就是自在,反之,孩子經常覺得自在的話,也有助於安全感的建立。

怎樣讓孩子達到自在的狀態呢?那就是多給孩子活動的自由,不要總是出於所謂安全的考慮,更不要因為怕麻煩限制他的自由!比如,孩子跑跳多,家長以跑跳出汗容易感冒為由,限制他;又比如,孩子想幫大人洗碗,家長怕孩子洗不乾淨、弄髒地板等,就不要他洗。

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怎麼會自在呢?

不過,也有一些家長給了孩子很多的自由,可是在孩子需要幫助和指導的時候,不及時出現,導致孩子產生無助感,焦慮感,這樣也會損害他的安全感。

所以家長應該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意願,一方面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必要的幫助。

5、建立牢固的客體恆存觀

孩子大約在1歲前後,才開始慢慢習得客體恆存的觀念。

但是學會之前,孩子的邏輯是非常簡單的:你在眼前,你就存在;你不在眼前,你就不存在。

所以媽媽們會發現,有些孩子是媽媽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

有些孩子夜裡睡不安穩,需要媽媽在身邊才能睡踏實。

所以當和媽媽分離的時候,孩子的小腦袋裡正在想:媽媽就這樣走了嗎?會不會再也不會來了?

對此,大人應該經常和孩子玩「躲貓貓」遊戲,還有「藏東西」的遊戲,幫助孩子認識到人和物的「客體恆存性」。

還可以經常玩「離開-返回」的遊戲,具體來說就是:媽媽跟孩子講清楚地為什麼要出去,要出去多久(剛開始時間設定短一些,比如1分鐘),帶孩子同意後再離開1分鐘,然後準時回來。

等孩子有了「媽媽離開1分鐘會再回來」的信任之後,再適當延長時間到3分鐘、5分鐘……1小時等,慢慢地孩子會逐漸適應這種暫時的分離。

6、帶上安撫物

讓孩子帶上自己最喜歡的布偶或者玩具一起去幼兒園,通常能夠讓孩子更加安心。

當然,如果能夠帶上1張粑粑麻麻的合影,讓孩子在思念父母時可以望梅止渴,也挺不錯。

7、繪本來幫忙

《一口袋的吻》《我想念你》《魔法親親》等繪本書能夠為孩子提供一些緩解思念父母的辦法,也為孩子樹立了一些同伴榜樣,讓孩子學會自我心理調整,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8、實在不行,只待半天

雖然幼兒園入園時間是一天,但是若孩子確實不適應,可以跟老師說剛開始只待半天,中午12點(甚至可以更早)就準時到幼兒園接孩子回家。

這種適應策略在我們國家可能只是家長個人行為,但是在德國,已經發展為一種國家行為,並命名為「柏林-慕尼黑幼兒園適應模式」。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之後翻看爸媽堂8月27日的文章《怎樣幫孩子適應幼兒園?這是我見過最棒最人性的做法!》(點此查看)。

二、幼兒園限制多,不好玩

如果安全感建立得足夠,孩子自信大方,剛開始會喜歡去幼兒園交新朋友、玩新玩具。

但是上了一段時間幼兒園以後,發現原來幼兒園裡有那麼多規矩,要按照老師規定的動作和節奏去玩去生活,沒有多少自由,因此就不怎麼愛上幼兒園了。

我家小銘同學就屬於這種情況。

在國內著名的蒙台梭利幼教專家孫瑞雪的書《愛與自由》里,提到有一個外國家長向她諮詢她創辦的幼兒園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幼兒園是否給孩子自由?」她聽到家長這樣問,便知道來了個內行。

所以,如果家長有條件的話,請儘量為孩子選擇一所以「自由」為理念的好的幼兒園。

當然,對於我們大多數家長來說,還是繞不開常規的幼兒園,對此,我有如下建議。

彌補幼兒園限制多的大招:

1、給老師吃下定心丸,讓他給孩子松鬆綁

作為家長,您知道老師為什麼要餵不想吃飯的孩子嗎?為什麼不准孩子玩稍有危險的遊戲嗎?為什麼不准孩子跑跳嗎?

因為怕擔責任!就像現在醫院要給一些醫生配備安保人員一樣,面對各家如此金貴的寶貝,有哪個老師敢冒被家長責怪、投訴的風險?所以,在他們看來,孩子的安全是比孩子的自由更寶貴的東西。

而且國家對幼兒園的考核標準也是首先看安全,而不是看自由。

這種只重表面身體安全,不管孩子精神是否萎靡的教育確實違背了教育的初衷。

所以家長最好能在這種惡劣的教育生態環境下,給老師一粒定心丸:

(1)「王老師,我家小銘皮實得很,摔兩下,破點皮,沒事兒!我們不會怪您!「

(2)「周老師,小銘最近胃口不太好,不太想吃飯,你別硬要他吃,我們不怕他長瘦」

(3)「劉老師,小銘玩得專心的時候,請儘量不要強要他去上廁所,我給他帶了尿不濕和幾條幹凈褲子……換下的褲子裝在塑料袋就行,我們自己洗」

(4)」周老師,小銘有時候不想參與的遊戲或唱歌跳舞,請讓他在旁邊看,我們不在意他有沒有學到什麼的。

(5)「王老師,小銘中午不想睡午覺,如果他在床上躺了20分鐘都睡不著,請讓他自己到旁邊安靜地玩玩具,我們不擔心他的睡眠時間。

……

以上內容最好簡訊或微信發給老師,好讓老師留下憑據。

2、給孩子更多自由和陪伴

回想一下,每當下午你去接孩子放學時,他見到你時會立刻跟著你走,還是對幼兒園充滿留戀?

每次我去接小銘放學時,他幾乎是像老虎抓羊一樣撲向我,經常顧不上跟老師說再見。

我知道他一定在幼兒園積累了一身的能量沒有釋放,有道是「量大傷身」,釋放是必須的!於是我趕緊帶著他到處玩。

先從幼兒園玩起……

自從小銘上了幼兒園我才知道,幼兒園裡好玩的大型玩具是不給他們隨便玩的,得像中小學生上體育課一樣安排玩才能玩的——這對於幼兒來說,就像是給餓了兩天的人擺上一桌大餐,卻規定只能喝水不能吃一樣,得多難受呀!

等小銘在幼兒園玩夠了,過足了幼兒園的癮以後,我想這不僅解了他的饞,也能讓他對幼兒園有更多的好感。

除了放學後帶孩子在幼兒園多玩一會兒,我孩子經常帶他到附近的田園探險,親近大自然,或者在路邊觀察商店和行人——孩子從小的職業意識,對社會的了解都可以從這裡學來,幼兒園裡可沒有這樣的條件,國內最好的幼兒園也不過是模擬出各種職業而已。

回家以後,陪孩子玩玩具、講故事,總之完全隨著孩子的節奏。

讓孩子意識到,他上幼兒園以後,雖然在愛與自由方面有所犧牲,但是能夠在放學後得到家長高質量的陪伴也是值得的。

3、讓孩子意識到上幼兒園是必須

如前所說,幼兒園的確可以是我們育兒的好幫手,但是它絕對不是剛需。

如果家長擅長教育且有時間,完全可以把自己打造成為一所移動的微型「媽媽(或爸爸)幼兒園」。

遺憾的是,對大多數家庭來說,不太現實。

那怎麼辦呢?只好讓孩子意識到上幼兒園是必須的。

自從小銘跟我們講了幾次他不想上幼兒園以後,我們和他一起制定了一個時間規劃的約定↓↓

請別笑這張圖不夠精緻,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是小銘和銘媽一起做的,每一條都和小銘平等協商來的,並且是在他理性、開心的情況下制定。

之所以想到做這樣一個時間規劃,是因為很久以前我們就已經跟小銘形成了一些慣例:每周六會帶他去外面玩(ps: 出去玩的地方可近可遠,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環境來刺激孩子大腦),周日晚上是「粑粑麻麻時間」,我和銘媽會單獨出去幽會^0^ ,所以,現在和小銘做這樣的時間規劃,他也真的能夠理解的。

做好了這張圖以後,小銘和媽媽一起把它貼在了臥室的門上,這樣他每天都能夠更形象直觀的看到。

等他哪天早上又說不想去幼兒園了,我們就指著這張圖快樂地說:「我們一起看看今天是什麼時間吧?」並且告訴他,現在離他喜歡的某個時候還差多久——希望總能給人更多堅持的力量!

4、實在不行,以退為進

千萬別和孩子較勁!這是我這麼多年從事小學教育和帶娃經驗的黃金信條!如果孩子脾氣大,你比他更大;他打人,你打他;他罵人,你罵他;他犟,你比他更犟……那麼遲早有一天他會在這場無休止的鬥爭中獲得勝利,不是有句話叫做什麼來著,對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家長如果不想死在沙灘上,就別去推孩子,別跟孩子較勁了。

因此,當哪天孩子實在不願意上幼兒園,不妨退一步,並且跟他約好:只有今天不去,要他答應了才可以。

人都有股倔勁,如果鑽進了牛角尖,幾頭牛都拉不回來,可是倔勁雖大,持續時間卻短,等過了那股勁,又會變得通情達理,孩子也是如此!別擔心他今天硬著脖子不去,明天還會同樣硬——又不是長頸鹿,總會有低頭的時候。

而且,孩子是從你的言行中來學習的,今天你跟他協商,通情達理,明天他也會如此對待你。

記得9月13日早上小銘一起床就說不想去上幼兒園,我和銘媽想了很多辦法,他都不願意去,最終我們同意他上午不用去,並且給老師請了半天假。

結果中午過後,他就平靜地同意去幼兒園了。

試想一下,如果那天早上,在他「犯牛」的時候,我們硬逼著他去,他得因此多討厭幼兒園和我們呀?而且這種討厭還會在後來的日子越演越烈!

最後我還想跟朋友們分享一句話:帶孩子就跟大禹治水一樣,應該挖渠疏導,而不是圍追堵塞。

三、人際交往能力弱,少朋友

許多家長認為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前,沒在意要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充其量就是教他喊個叔叔阿姨什麼的。

平時帶寶寶出去玩,見到別的孩子,出於對寶寶的保護,都是儘量讓寶寶退避三舍,或者站在離寶寶最近的位置,隨時準備出手救援。

殊不知,家長這樣的行為極大的妨礙了孩子的個人成長!

根據美國學者帕頓對兒童社會行為的研究,1歲多時,幼兒便開始注意別的孩子怎麼玩了,雖然通常只是旁觀,但對所發生的事情已經心中有數。

2歲左右的寶寶便開始出現「平行遊戲」行為:雖然還是以獨自玩為主,但是他會選擇和別的孩子類似的玩具——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喜歡爭同一個玩具的原因——在同伴旁邊玩。

3、4歲的幼兒除了平行遊戲之外,還會和別的孩子出現「聯合遊戲」行為:在和別的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雖然孩子的這些社會化行為具有先天的基因——著名蒙台梭利教育理論稱之為「精神胚胎」,可是如果家長不給孩子的精神胚胎提供必要的發育條件,那麼孩子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會化發展。

許多孩子在幼兒園不會交朋友,不懂得交往規則,不會處理人際矛盾,沒有好朋友,都往往和家長在1-3歲時不注意培養有很大關係。

那麼現在來補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不過得抓緊。

彌補人際交往能力弱的大招:

1、家是孩子最早的社會實驗室

《孫子兵法》里說「不教而戰謂之殺」,如果孩子進入幼兒園這個小「江湖」之前,一點社交技能都沒有,無異於送孩子去送死!

因此,我們要從孩子1歲左右就開始訓練他的人際互動能力——千萬別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他們的理解力總是先於表達力的。

具體來講,首先給孩子做榜樣。

平時在孩子面前,家人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要把中華禮儀通通實行起來:

(1)「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你好…」這些成人之間因為太熟了,反倒不好意思說的話,通通用起來,孩子慢慢也會模仿著說的。

(ps:小銘現在說話通常都用「您」來稱呼對方了,也不知道他怎麼學到的,我們也只是有時才用。

(2)肢體語言的禮貌同樣重要!指人要用手掌而不能用食指;敲門敲三聲;起身要復位椅子…怕自己了解不夠全不夠清楚的家長可以翻翻《弟子規》或者禮儀書,也可在網上看看禮儀公開課——從這個角度來說,帶孩子真的是一番修行,可以讓家長自己有機會更好的提升!

對於上面的內容,除了在實際生活中引導孩子以外,還可以通過有關禮貌習慣的繪本故事來引導。

其次,跟孩子演練社交技能。

大家可以多帶孩子看看暴風影音裡面的《巧虎》,邊看邊演練其中教授的各種社交技能。

如:怎樣排隊,怎樣對待別人爭玩具,怎樣加入小朋友的的遊戲等。

2、周邊是孩子的社會試水池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社交技能以後,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和小區里、家周邊的區域進行試水演練。

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環境和人,鼓勵孩子與他們接觸。

比如,有一次我們帶小銘去醫院打疫苗,小銘看到一位小朋友拿著一個漂亮的泡泡槍,很想玩。

我們就利用這一點,鼓勵他用自己的玩具跟小朋友交換著玩,那個小朋友不懂什麼叫交換,我們又教小銘怎麼跟對方的家長說。

結果,他順利得到了那個泡泡槍,玩得很開心。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小銘每次通過運用新學的社交技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都相當於一次巨大的獎勵,因此他越來越大膽、技能運用也越來越純熟。

所以,送他去上幼兒園時,我們最不擔心的就是他的社交能力。

3、幼兒園是孩子的社會演練場

對於孩子在幼兒園的社交情況,家長可以多跟老師老師溝通了解,一旦發現遇到了一些障礙,就及時通過前面提到的家庭演練來提升社交技能。

家長也可以協助他和同班的小朋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比如邀請一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或一起在戶外玩。

在比較寬鬆的環境下,孩子之間容易建立比較好的關係,而且這種關係會幫助孩子去有意識地適應一個新環境。

4、多看繪本,習得榜樣,擴大見識

現在的繪本故事書種類相當齊全,關於社會交往和情商培養的繪本更是比比皆是,孩子通過閱讀繪本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社交技能,當然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記得演練。

另外,讓孩子多看各種各樣的繪本書,增長孩子的見識,培養孩子的情趣。

比如小銘之前看了《全腦智能訓練書》中的《恐龍之美》,

認識了很多的恐龍,而班上也有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恐龍,結果他們就聊到一塊去了。

其實,我們大人也是這樣的,博古通今,見多識廣,自然就會成為一個說話有料的人,別人也就願意跟你做朋友了。

四、自理能力弱,缺自信

孩子從小在家時,家長往往出於省心或者溺愛不讓他做,現在他上幼兒園了,卻什麼都不會,儘管有老師幫忙,但也不像家裡1對1那樣周全,所以鴨梨山大,沒有自信。

出於在同齡人面前的維護自己的尊嚴,他開始討厭去幼兒園了。

彌補自理能力弱的大招:

「請幫我,讓我自己做!」這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總結的孩子心聲。

在世界著名蒙台梭利班級專門有「日常生活課」,就是把大人日常生活中的用具縮小一點,以便適合孩子用,並且向他示範如何使用,然後讓他自由選擇喜歡的工作,以此來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提升他的個人自信心。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的話,請注意這三點:

1、平時忍住愛幫忙的心,做個懶惰的家長;

2、平時多在孩子面前做事情,做個勤快的家長;

3、為孩子準備適合他的工具,邀請孩子一起做。

五、假日後生活規律難適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上幼兒園這件事也是如此,如果假期結束前夕孩子的生活作息規律沒有調整到幼兒園的頻率,孩子就會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

其實何止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是這樣的。

比如,前不久剛過完國慶大假,又要早起上班,緊張忙碌,剛開始肯定也會有點不適應的。

調整節假日生活規律的大招:

1、對於寒暑假等大的假期,家長提前一周左右就要跟孩子倒計時,經常提醒他離開學還有多久,讓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2、幫助他調整到開學時的作息規律,這樣身體上也才容易適應開學的節奏。

3、邀請他參與準備開學的用具等,培養主人翁意識。

4、帶孩子抓緊最後的時光,好好玩,讓孩子帶著滿滿的幸福感回到幼兒園。

5、對於周末這樣的小假日,儘量保持與幼兒園同步的作息規律,並且多陪伴孩子,如同第4點提到的,利用周末給孩子充滿愛的電量,讓他在周一時滿血復活,笑傲幼兒園這個江湖。

六、遭遇「校園暴力」,害怕去

如果孩子一直上幼兒園上得好好的,突然就不願意去了,也許是因為孩子近期受到同學的欺負或者老師的言語責罵或者體罰了。

對付「校園暴力」的大招:

1、識別「校園暴力」

上次有一位媽媽看了一些關於幼兒園虐待兒童的新聞,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師的虐待,可是從孩子那裡又無法得到明確的回答,所以問我有沒有辦法可以判斷。

我就告訴她一個簡單的辦法:看孩子是不是突然莫名地不想去上幼兒園了,如果是的話,那麼就要留心觀察一下孩子的身體了。

如果身上沒有異樣的話,可以詢問老師孩子在幼兒園是否發生什麼事情或者不乖了,以此試探老師的口風。

2、應對來自老師的「校園暴力」

就在昨天,一位孩子媽媽跟我說,他的孩子被老師用蒼蠅拍打了PP,雖然老師解釋說只是輕拍了兩下,可是他還是很擔心,問我怎麼辦。

對於幼兒園老師打孩子的事情,現在應該是很少見了。

因為一來老師頭上懸著一把國家命令禁止體罰學生的寶劍,二來幼兒園老師害怕家長質問擔責,平時磕了碰了都擔心得不得了,怎麼敢輕易打孩子呢?所以,家長應該先跟老師了解一下孩子挨打的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孩子太調皮了,老師用言語根本管不住,所以才動用「家法」嚇唬嚇唬。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家長就應該根據老師的反饋,發現孩子存在哪方面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老師保持一致。

當然,如果家長跟老師溝通時,發現老師確實採取了過激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不願意和大家一起唱歌,老師就批評TA

或者體罰TA

那麼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就應該主動把問題反饋給幼兒園園長,甚至轉班、轉園。

3、應對來自同學的「校園暴力」

一般來講,幼兒園裡同學之間的「校園暴力」也就是爭搶一下玩具,推搡一下而已,並不是中小學裡真正的校園暴力。

這往往屬於孩子社交技能不足的原因。

小銘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有好幾次,他都給我講表達過同樣的意思:「有個小男生搶了我玩具。

」我問他有沒有告訴他「玩具是誰先拿到,誰先玩的」。

他回答說:「告訴那個小朋友了,可是他似乎並沒有聽到,不理我。

」聽到這話,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個小男生看到小銘手邊的玩具,一把拿走痴痴地玩起來的畫面。

我知道那個小男生一定不是惡意的搶奪,只是沒有意識到不該這樣做而已——的確,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了,別的孩子卻不按常理出牌,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

於是,後來我想了想,跟小銘說:「下次那個小男生再拿走你正在玩的玩具,你先不要著急說『玩具是誰先拿到,誰先玩的』,而是先跑去把玩具搶回來,然後大聲說——注意一定要大聲說,好讓別人聽見:『這是我正在玩的,還給我,你要玩,請排隊。

』」這樣既可以拿回玩具,又可以教育那個孩子,還能讓別的同學和老師明白「不是小銘搶了他的玩具,而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當然,在跟小銘講了這個方法以後,自然離不開演練。

於是我和他輪流扮演那個搶玩具的小朋友,在開心地玩耍中,掌握了一種新的技能。

後來直到目前,我就一直沒有再聽到小銘說有同學搶他的玩具了。

七、提前學小學知識,沒興趣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還有可能是因為幼兒園開始學知識了——學拼音、識漢字、學算數……孩子跟不上,又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奚落,於是開始排斥上幼兒園。

儘管國家明文規定,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但是很多不正規的私立園還是在為了迎合家長開設這樣的課程。

去除小學化的大招:

1、告訴老師:我的孩子想學就學,我不在意他學到多少

這又是在給老師吃下定心丸。

因為有些老師常常在一些不懂行的家長脅迫下,誤以為每位家長都會孩子的學習很在意,所以為了對家長有所交代,拚命地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導致幼兒園這座兒童玩耍的樂園變成了正經學習的牢籠。

2、家庭作業可以不做

我接觸過附近的一所私立幼兒園,他們從小班開始就教孩子寫數字,並且每天布置作業。

比如:這一周每天要寫小字本1頁的數字1,下周每天寫1頁的數字2……這樣前半個學期的家庭作業也就布置好了,等後半個學期又在寫語文的一、二、三……孩子寫1還好一點,寫2簡直就是讓鳥兒到水裡游,讓魚兒到天上飛。

或許對於這種明顯的違規教學行為,作為家長不好說什麼,但是我們如果無法改變世界,卻可以做到不被世界改變,選擇不做它的幫凶,逼迫孩子去完成這種不切實際的作業,那樣才會讓孩子從小把學習和苦與累劃等號,變成一個真正的厭學兒童。

3、告訴孩子:現在還不是學知識的時候

有的家長可能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態度而排斥學習。

所以我們要跟孩子孩子講清楚,現在老師教的這些和唱歌跳舞一樣,只是一門興趣課,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學一學,不喜歡的話也沒關係。

等你以後長大了,上小學了,有的是時間學。

孩子聽了你的話,心頭的壓力減小了,同時也為他埋下了「長大上小學」才是學這些知識的資格的種子,這些種子遲早會生根發芽的。

八、家長消極的暗示影響

有些家長經常拿上幼兒園威脅孩子:「你在家不聽話,我就送你去幼兒園。

」「你調皮,我就去告你的老師。

」「明天星期一,又可以把你送到幼兒園去關起來了。

」……對孩子來說,家長是TA最信任的人,他們的話TA都奉為聖旨,如果家長都覺得幼兒園不好,是把孩子關起來嚴厲對待的地方,那孩子怎麼可能喜歡呢?

所以,家長說話是一定要注意自己話語背後的潛台詞,別讓一時地不小心,損害了孩子上幼兒園的動力。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8種常見原因和應對策略,除此以外寶貝生病,不習慣獨自在幼兒園睡午覺、不喜歡吃幼兒園的食物、不習慣使用是幼兒園的廁所、不喜歡幼兒園的玩具等各種各樣的因素都可能成為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的誘因,只要家長要耐心仔細地找出它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把孩子扔到幼兒園了事,認為那樣孩子即使哭鬧也是在幼兒園裡,並沒有妨礙自己什麼,回家對TA好點就行了。

須知,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遭受創傷,其可怕的後果將在多年後的某天顯現!

今天的分享和答疑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祝各位的寶貝健康成長,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爸媽堂後續的文章和微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園和家長怎麼樣共育寶寶

寶寶終於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可是,誰知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寶寶對幼兒園的適應成了家庭的頭等大事。由於孩子年齡尚小,加之在入園前接觸的都是父母以及家人等一個很小的範圍內...

寶寶社交那些事

寶寶社交可以追溯到媽媽的孕中期、孕晚期,寶寶出生後應該從身邊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識默默的進行。家長要有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我們現在主張堅持母乳餵養,提倡生後30分鐘內開始哺...

寶寶入園父母焦慮? 五大成人心態禁忌你別踩

【媽媽網特稿】小寶寶入園,寶寶的心態調節黃金時間是入園前一個月。其實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無助的不僅僅是孩子,對於即將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的媽媽來說,「如何為孩子做足準備」、「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從沒想過,玩假裝遊戲居然對孩子有這麼多好處

愛貝睿 基於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新一代兒童教育機構小朋友都嚮往成年人的世界,覺得很威風又自由。幾個孩子一起玩時,有人當「爸爸」,有人當「媽媽」,拿個玩具當「寶寶」;有人去「買菜」,有人在「煮飯」,...

歪!110嗎?我不想去幼兒園

每每到幼兒園開學時,我們總可以看到這些情況:有些孩子被父母抱進幼兒園時,臉色一下子變了,拉著父母往外走。有些孩子耍賴死活不肯進門。甚至,還有一些直接大哭大鬧起來,不進園。這種現象,其實是孩子離開...

盤點我家孩子上幼兒園的表現

對初入園的孩子而言,幼兒園是一個非常陌生的環境,孩子心理上難免會有起伏,甚至瘋狂地喊叫哭鬧,讓家長手足無措。究竟怎樣才能讓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1、大哭大鬧要爸爸別人都說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寶寶不喜歡幼兒園,心頭之痛如何解?

一般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大概3歲左右。有的小朋友也很喜歡上幼兒園,而有的小朋友卻不喜歡上幼兒園,一提到上幼兒園就哭哭啼啼,一哭一鬧,很多家長都沒轍了。 在小編身邊發生過這樣真實的列子,記得去年9月...

幼兒園開學,家長與萌娃的那些事!

這幾天的朋友圈裡,各色爸爸媽媽們的刷屏內容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娃開學了!幼兒園也迎來了」開學哭「下面就來看看萌娃與家長在幼兒園開學的那些事吧這個小閨女已經進了幼兒園大門,卻在門前操場嚎啕大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