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KG→57KG,找回二十歲的自己 - 運動筆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感謝我前同事在我減肥初期的時候,不厭其煩地跟我討論,告訴我很多相關知識,並讓我試喝乳清蛋白,從此踏上巨巨又順順的道路。

(並沒有)也是開始減肥 ... 展開 首頁 網誌71.6KG→57KG,找回二十歲的自己 作者 鳳梨 追蹤 創金氏世界紀錄!抗癌鬥士義肢跑者Jacky104天完成104場馬拉松:我喜歡突破界限! 前往連結 熱門網誌 CT226最速鋼鐵醫師鐵場凸台記_之_我要出國比賽了20220423ChallengeTaiwan 2022/04/30 我初鐵CT113完賽,被認證過的鐵人媽媽,給自己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2022/05/06 也許一個人要勇敢,必須先感受害怕-我的初鐵113(上) 2022/04/30 「新高山登山口—玉山主峰」徒步挑戰100公里 2022/05/01 71.6KG→57KG,找回二十歲的自己 人物故事 發表於2020/10/05 19,429次點閱 5人收藏 10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分享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檢舉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前言:我目前正在休假。

結束將近九個月的減肥之旅、只穿著內衣在冷氣房拍了一次又一次的身形紀錄後,不小心感冒了。

這幾天我一邊挑圖修圖、一邊寫文章,同時見了好幾個朋友。

他們都說我好像快樂了一點—我終於也這麼覺得。

(事前聲明:本篇文章提及的廠牌都沒有付錢給我業配,純粹作為紀錄之用。

歡迎各路廠商抖內,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我們先來回顧羅馬是怎麼蓋起來的。

我記得十八歲、剛進大學的時候是51公斤。

因為初次離家,三餐都吃外面太興奮,沒幾個月就增到55公斤左右。

(講著講著突然想念宿舍附近的雞排沙拉…)當時終於可以自己買衣服太興奮,買了好多垮褲,到最後全變成窄褲。

大三的我是57公斤,不知道為什麼也是我後來最想回去的體重,也許是因為那是我不快樂的大學生活中,最快樂的一年吧。

大四,59公斤。

大五轉系延畢,準備研究所考試。

認識的原系同學們都畢業了,沒有人可以說話,一心只想趕快考上離開這個鬼地方,也不在意體重突破了60公斤。

而從這時候開始,直到三十歲前我都沒有再回到60公斤內。

我的二十代幾乎都是以60公斤以上的姿態渡過。

順帶一提我剛進大學的時候身高是163公分左右。

大五不知道為何又抽高了2公分,變成了165。

那次體檢我的體脂肪是28%,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很胖,現在想想真是太天真了,你幾年後還會更胖啊孩子。

二十三歲那年考上研究所回台北。

念碩士那幾年雖然都落在62、63公斤左右,衣服突然有點緊,體重倒也沒有再上升的趨勢。

這樣的平衡即使到了做完第一份正職工作也沒有太大改變。

研究所如果不是早上有課的話,我通常都是睡到十點後吃早午餐。

第一份正職工作基本上也是下午才上班,所以我維持了好幾年一天吃兩餐的生活。

歷經了一年左右靠家教糊口的生活後,2018到2019年初我再度有了正職工作。

就是在那個時候,因為開始一日三餐,卻沒注意到熱量攝取落差的緣故,我在上工後短短一個多月,就從63公斤胖到68公斤。

雖然是運動公司,同事們每週都會約去大安森林公園跑兩圈,但,每天中午都吃阿月子油飯能瘦下來才有鬼…離開後我開始自己接案子,回到一日兩餐的生活,但多出來的5公斤是再也還不回去了。

2019年秋天,我到基隆打工換宿一個月,每天下午的興趣就是吃民宿的手工餅乾—回家後,我踩上體重計,指針用我見過最快的速度移動,顫抖了一下,最後停在7字頭。

我這輩子沒有見過這個數字。

畫成時間軸的話大概是這樣:  動機:被動的動機就是體重計上的數字。

主動的動機是,去年秋天我人生第一次出國,飛去韓國看我喜歡十年的BrownEyedGirls。

當我看到年屆三十八歲隊長Jea活力充沛地朝我衝過來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我過十年後可以跟她一樣有精神嗎?這十年我到底在幹嘛?」 (攝影:KoukosYang)    過去讓他過去來不及,但我總可以為了未來十年而努力吧。

我想要,好好向這些我愛的女人們看齊。

過程:—事前準備量到了70公斤之後,我用手機續約的購物金買了歐姆龍的體脂計,為了方便追蹤紀錄,我選的是內建藍牙的HBT-222。

在fitness板上試著看懂新手指南、反覆看了好幾篇減肥成功的心得。

重新繳了健身房會費、拿出了家裡的電子秤後,下載了歐姆龍的同步APP,也下載了MyFitnessPal(並在一個月試用到期後買了正式版一年約)。

2019年12月11日星期三,在跑步機跑完三公里的我,回家踏上體重計。

  71.7KG。

我的減肥故事開始了。

(但不知為何我一直以為71.6KG是起始點,那就當作是71.6KG吧,之後的我也是一直朝著減14.6KG的方向邁進。

)—飲食一開始我只知道基代,因為不小心少算,算成1200大卡、外加誤以為是不能攝取超過這個數值的關係,到2019年底前,我吃東西都非常不快樂,生怕一不小心熱量就超過。

一直到2020年一月底,農曆過年回老家,跟有在接觸健身相關話題的表弟們討論,才知道應該要算TDEE才對,這才重新算過,將1350卡設成MyFitnessPal的標準值,並開始注意起蛋白質的攝取量。

  目前我每日平均攝取熱量約在1700大卡左右,平均消耗熱量則落在2200大卡到2300大卡,熱量赤字維持在500卡。

在此花一點篇幅介紹一下MyFitnessPal的介面和使用方式。

    點進APP首先會看到的是主頁,上面有今天的攝取熱量(食品)和消耗熱量(運動),下面則是一些系統生成的動態貼文,通常一天結束按完成日記時會跳出結算結果、或者是連續登入幾天後系統也會跟你說。

基本上不太重要,我留著後者,因為看久了其實很有成就感。

要輸入食物的話將頁面切換成日記,在該餐按一下加入食物。

(不小心把早餐輸入到晚餐的話可以長按該品項選擇「移至…」)     加入方式有幾種,搜尋資料庫現有的品項是最常見的做法。

品項眾多,根據食品的公司和型態選擇正確或最接近的品項。

  如果不知道要選哪一個,我的建議是:一、不要選只標示份量為一份、卻未寫出重量或容量的食品,因為你不知道他實際的份量,記錄也會越不精準。

二、來源為fda的食品通常都具備一定的可信度,我都拿來記蔬菜水果。

三、熱量眾說紛紜的話跟google交叉比對一下,再選一個合理的吧。

    食品如果有條碼的話可以按右邊的條碼用掃描的,對超商族來說相當方便的一個功能。

如果你每天每餐都長得差不多,那餐飲功能就是為你而設的,他會記錄你昨天這餐吃的是什麼,一秒快速批次輸入。

假如以上這些都找不到你正在吃的東西,那就GOOGLE一下可能的成分和數據,按右上角的加號手動輸入吧。

加入項目有分幾種,快速加入是輸入數據,食品建檔是單一品項用的。

至於食譜建檔則可以將你所有會用到的食材輸入進去,我的話是拿來記我每天打的乳清。

  喔對了,單位是可以切換的,這是我用好一陣子才發現的事情,之前都傻傻地算這是幾分之幾份…不用,如果他有單位可以切換,就直接把單位切換成一克後再輸入你量到的重量吧。

輸入完品項後,每一餐的總熱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會顯示在上面。

最下面則是運動,把運動時間和消耗的熱量填上去,按下完成日記,一天就結束囉。

系統會依據你設定的數據幫你推算你維持五週同樣的熱量赤字(或盈餘)後,你的體重會有多少變化。

(你設定的數字都可以在右下角的我—目標這邊做調整。

)   以一個減肥的人來說,我每天都吃的很飽。

基本上我完全不忌口,精緻澱粉、油炸物、含糖飲料我通通都碰,唯一恪守的原則是:吃下去之前把食物放上電子秤量體重,再誠實地記下份量和熱量。

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個性,禁止自己或甚至恐嚇自己什麼只會更想要打破原則而已,而我也完全不覺得我是可以靠吃很少來進行長期抗戰的人。

與其這樣,我選擇去瞭解各種食物的熱量和成份,再自己決定要不要吃下去。

記錄的作業一開始會花一點時間,但久了之後就會自動在開飯前先準備好,然後準時開動跟家人一起吃,多少也增添了一點儀式感。

在家的時候我完全遵守這個原則,外出時我會大概試著拆解一道料理的成分並分項記下。

雖然有瞭解過三大項(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建議分配比例,但我目前的飲食策略還是很簡單的以蛋白質攝取到120g(原本的自重兩倍)為主。

  感謝我前同事在我減肥初期的時候,不厭其煩地跟我討論,告訴我很多相關知識,並讓我試喝乳清蛋白,從此踏上巨巨又順順的道路。

(並沒有)也是開始減肥後我才知道,原來從一般飲食中要直接攝取到足量的蛋白質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不過,因為蛋白質飽足感高,倒是可以利用一下這個特點。

我習慣都會在運動完、量完體重後喝乳清,但通常接下來就要吃晚餐了。

有時候我會因為太飽,晚餐的飯就不會吃到100g足重,倒也不失為一個不餓肚子但減少熱量攝取的辦法。

不忌口的另外一個原則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上。

其實我蠻常去速食店的,但,沒人規定要點套餐而且飲料一定要點可樂啊。

我還是會吃,但是除非我當天真的消耗非常多熱量,不然基本上我的餐桌不會同時出現漢堡、薯條、可樂這三樣東西,就算有的話也不會吃完。

(幸好我本身並不特別愛吃薯條)為了讓攝取蛋白質的CP值達到最高,主餐我以雞肉漢堡為主。

減肥是不能憑感覺的。

「今天多動了十分鐘耶,應該有瘦吧?」或是「才多吃兩口而已,應該不會怎樣吧?」這種想法長期累積下來很危險。

任何事情都是等價交換,學著誠實面對一切,好的,壞的,你攝取的,你消耗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然後好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了數字的輔助,心態上會比較篤定,才能更踏實地跟著執行。

後來,我也的確達到了一個良好的動態平衡。

在瞭解了運作的邏輯後,一月底我加入了159斷食。

起初並不是希望獲得酮症效果(燃燒脂肪)才這麼做的,而是做為雙重保險,讓自己在晚上吃完正餐後,不致因為攝取的熱量還有空間,而鬆懈再繼續吃零食或宵夜。

剛開始的確會有飢餓的感覺,但後來習慣後,這幾個月也不用依靠氣泡水撐過去了。

我的進餐時間略有浮動,並不是每天固定,但,該斷的15小時我都是乖乖斷完才繼續吃,來不及吃完早餐再出門的話,就帶著出去等斷食結束才吃。

偶爾會因為要早起拍攝而暫停一天斷食,除此之外我都會遵守。

因為斷食的關係,我開始期待每天的早餐,那對我來說就像獎勵一樣。

我原本就是個很喜歡吃早餐的人,但在開始減肥之前的定番大概就是鮪魚蛋餅加烤巧克力吐司配奶茶,或是蘑菇鐵板麵加蛋加豬排配紅茶等等。

曾幾何時,我開始學著自己動手張羅。

(攝影:KoukosYang)  現在,早餐定番變成了秤好重量的雞胸、蛋、起司。

(攝影:KoukosYang)    感謝我媽,每天早上都變出非常美味的雞胸,讓我能幸福地補充蛋白質。

主餐可能會換,看心情決定是吐司、佛卡夏、拖鞋麵包還是地瓜,配上一杯美式,如果出門一天會卡到斷食時間,就在早上把乳清喝掉。

就這樣做出興趣的我甚至認真考慮起新工作的可能性—我都想賣早餐了。

(攝影:KoukosYang)    我每天都好幸福。

—運動我的健身房方案是平日下午四點前入場。

雖然全日通行方案只多了四百元,但為了讓自己養成不找藉口的習慣,我週一到週五下午四點前,踏上跑鞋、走出家門,乖乖到健身房報到。

知道如何能開心地做一件事很重要。

踏上跑步機之前,我為自己弄了Youtube的播放清單,裡面放的是BrownEyedGirls的舞台影片。

「看著火辣的姐姐們不停跑下去的話,也許有一天我也能跟她們一樣吧!」保持著這樣的信念,在姐姐們的陪伴之下,我開始跑步了。

後來我也多做了幾組播放清單,EXID、T-ARA、少女時代等等,看著火辣的女人跑步最提神了,路跑比賽應該在終點放個大螢幕,專放女團影片才是(欸)隨著跑步時間拉長,跑步時看的影片也開始變成了Netflix跟韓劇。

這時候戲本身的體感時間就很重要了,如果節奏太慢跑起來也會非…常…無…力。

除了上述這些之外,我想提一個剛好看到的韓國綜藝節目,是Narsha在37歲時,花了49天從27腰再減到23腰的記錄。

    不只減肥,面對很多事情時,大部分的人總是下意識地找尋成功案例或是最快的捷徑,卻總是在找到答案之後就開始畫地自限,否定所有可能性,不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

「她是明星啊」、「她有錢有閒啊」、「她有專業教練啊」,可是那又怎樣?明星也是人,你甚至可以在節目裡看到Narsha運動完到河邊點了外送,好好犒賞自己大吃一頓。

她攝取的兩千大卡並不會打折變成五百卡。

一開始上跑步機的時候,Narsha也是跑沒兩步就撐不下去,只能看著旁邊的年輕妹子連跑一個小時。

如果她沒有每天花三個小時運動,我想她不會成功減到23腰。

也許時間有限,也許效果不同,但,只是先幫自己預設立場找退路,是不會有任何幫助的。

照著自己能力許可範圍去試試看吧。

「不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就無法踏出第一步。

總會有辦法的。

」—《天國之吻》   看看減完肥的Narsha吃東西吃得多香:     這身材真香啊。

  我二十三歲的時候跑過幾個月的路跑,但在練到12公里時左腿內收肌受傷了。

後來看了醫生、看了物理治療、看了針灸,卻始終不知道是完全康復了還是隨時又要隱隱作痛。

所以我,踏上跑步機的時候其實很害怕,但我慢慢來。

不要受傷是我在初期最大的信念,因為我知道我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所以健康的身體是必要的。

從3公里開始,先以跑完為主,不強求速度,沒問題了再慢慢拉高速度。

一個禮拜只增加0.2公里到0.3公里,讓身體慢慢適應。

一個月以後我可以每天跑到四公里,速度也從一開始的7'44'到了7分速出頭。

這已經是我當年在路跑的時候最好的速度了。

隨著距離拉長,一週連續跑五天,身體及肌肉狀況的維持變得更加重要。

雖然跑完腿偶爾會痛,但在花了大量時間跟身體相處後,我明白這些都是可能的狀況,更注意運動後的恢復,終於不再害怕會像當年一樣,受傷一次就再也好不起來,而內收肌之後也很少再鬧脾氣,謝天謝地。

待身體開始適應了週間運動五日的型態,同時也消化了更多減肥相關知識後,我決定也把重訓加進來。

2019年夏天我曾經跑過一陣子運動中心,每次都是有點漫無目的的做一輪機械式器材,記得最重到50磅,但持續沒多久就停了。

這次則以蓋伊的四天練全身簡易版為主,身為新手我覺得很夠用。

在健身房舉了幾次2.5KG的啞鈴後,我用之前剩餘的續約購物金,買了BLADEZ25公斤的槓啞鈴。

當時疫情剛爆發,去健身房還是有點怕怕的,想要跑完跑步機就回家。

另外一點是,一般啞鈴2.5公斤的級距對我來說還是太大了點,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選的是可換槓片的組合式啞鈴,重量級距縮小到1公斤,多少不至於讓成就感消磨得太快。

因為當時還沒有入手臥推椅,我會帶著自己的啞鈴去健身房,直接再加一組農夫走路。

(笑)這時的我還在減肥甜蜜期,因為也吃得少,第一個月就掉了3公斤多。

天真的我以為照這個進度下去大概四個月就會收工,殊不知那已經是我進展最大的時候了。

—記錄一月底得知了燃脂區間的概念,於是嘗試著將有氧拉到四十分鐘,但放慢跑步速度。

為了監控心率我入手了一支Fitbit。

  二月拍形象照的時候讓它一起入鏡了。

(攝影:KoukosYang)不過,還來不及驗證燃脂區間是否有效我就放棄了。

悠哉地慢慢跑實在不是我的風格,我做不到,我還是喜歡在跑步機上用盡力氣的感覺。

於是實驗兩個禮拜後我又回到全力奔跑的狀態。

然而,原先為了看心率入手的Fitbit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可以拿來看熱量消耗!有了手錶後我就可以得知每天確切消耗了多少熱量,也可以去衡量我到底該不該多吃兩口,非常方便。

為了增加上面的數字,會更有動力去運動,就像累積里程的概念吧!我為自己設立了各式各樣的表單。

每天運動完我都會量體重,其實原本是每天量,但不運動的週末,數字都不是太好看。

為了讓自己開心一點,我只挑週間運動完後量。

當然,運動後流失大量水分,數字絕對不夠精確,但,一樣,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開心地長期抗戰。

那就把測量的時間點統一設在運動後吧。

除了週間的固定測量之外,每週一晚上我會拍照記錄身形,然後拿出捲尺量三圍…啊不,是好幾個圍。

都量完之後,再回去看MyFitnessPal跟Fitbit的APP,輸入過去一週的攝取熱量跟消耗熱量,再算出平均一週每日熱量赤字。

 運動的部分我也做了記錄。

跑完步我會先用NikeRunClub記距離、跑步機上的時間及消耗熱量,有空時再一一輸入到表單上。

重訓的話,初期我是用時間線性的方式去做記錄。

  但後來覺得比對重量不易,項目也偏少,便改良成現在的版本,可以直接垂直比對上次做的重量,也可以增加項目並連動到整個表單做更新。

這對擬定下週的課表十分方便。

一樣,不要憑感覺,透過數據輔助知道自己在哪裡、進步了多少,還可以往哪個方向修正並前進。

    表單標題是我小時候的噗浪名稱:「我要跟朴孝珍一樣成為有胸有腰有屁股的女人」。

直到現在,穿著黑色吊嘎的Narsha仍是我心中最性感的樣子。

我很高興我在二十代尾聲終於慢慢朝心中理想的樣貌靠近了。

—經過雖然一開始還在摸索對自己有效的減肥方式,但因為甜蜜期的關係,體重很快脫離7字頭,一個月內回到了68公斤。

作為自由業者,雖然忙起來的時候很忙,但閒下來的時候還真的是不知道要幹嘛,以前的我很常是整個下午趴在床上渡過的。

想想我居然沒有在減了三公斤後就想說「喔好喔可以了」,然後就收工躺回床上耍廢,而是真的下定決心朝57公斤邁進,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約莫是前兩個月的身形變化:   那時疫情剛開始,很多賽事還沒傳出取消,內心多少還是有點想要挑戰初半馬的慾望。

揮別了拉長有氧時間慢慢跑的嘗試後,我開始嘗試「長距離—耐力」「短距離—衝刺」的課表。

二月下旬時,眼見前三週都可以穩定跑在七分速內,我為自己安排了一次久違的路跑,但卻因為誤以為自己可以把跑步機的配速直接複製到馬路上,太想拼速度的關係,嚴重拉傷,休息了將近一個禮拜。

這是我減肥以來第一次受傷,又剛好是在我最有陰影的路跑,讓我非常沮喪。

傷好了之後,我暫時也沒有想回到馬路上的打算,在跑步機上回到每週加距離的課表,繼續練習耐力和速度。

雖然前面說減肥不能憑感覺,但從身形變化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嗎?因此,發現的時候就不要客氣,快樂地享受吧。

初春時我差點打傷自己的臉,原因是我忘記我自己瘦了,拉外套拉鍊不用這麼大力。

去年底為了跑步買的XL運動褲一下子變好大件。

拿著之前穿很緊的熱褲找媽媽求救,腰部再抓一折不然會掉下來。

偶爾跑著跑著,看著螢幕上自己的倒影,我也會在心裡開玩笑說,欸,鎖骨越來越明顯了喔,然後雀躍地、努力地繼續跑下去。

這時期的身形變化:  二月時我有試著早起跟了一下BodyPump的無料團課,上完再繼續跑跑步機。

弱肌小菜鳥如我,一開始槓片一邊只能放一公斤,沒兩下就氣喘噓噓,一分腿蹲就生無可戀,大腿痛到馬上停下來。

班上都是一些身材很好很厲害的姐姐。

因為挫折感有點重所以後來就還是回到一個人運動的模式,對我來說是比較舒適的。

不過那陣子我偶爾會把啞鈴拆裝成槓鈴,在家裡開了大螢幕,放著火辣的韓國舞台一起做BodyPump。

隨著肌力進步,槓片也越買越多。

最後還是入手了臥推椅。

我也幫槓片們做了一個家。

(攝影:KoukosYang)   之前發文的時候收到一些評論,大肆批評組合式啞鈴有多麼難用多麼不方便云云。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選擇,價錢是一點之外,最主要還是啞鈴塔和調整式啞鈴的重量級距都稍大,而我希望我可以不要因為同一個重量卡關太久而失去熱情。

即便換片速度慢、單邊裝三片是上限,我的啞鈴畢竟也是陪我在疫情中可以好好學習重訓,並且從個位數都吃力,慢慢進步到10公斤,甚至是15公斤以上。

而這些考量所花的時間我相信會比隨意否定來得長。

減肥的過程會有各種看法和意見,但我覺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為也只有你能對自己負責不是嗎?反過來說,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了。

三月底的時候我第一次跑進六分速內。

5'56',此生從沒想過我會看到5開頭的配速。

想起兩年前下班後的大安森林公園,想起跑遍各大馬拉松、說輕鬆跑然後馬上不見蹤影的同事們,還有氣喘噓噓跑一圈就不行的我,突然好想再跟他們跑一次步。

「你有看過5'56'的我嗎?如果沒有,現在讓你看看。

」我繼續練習,不斷拉長距離並維持最快的速度,以初半馬破二為目標跑著,平均配速必須要來到5'40'才有機會。

六月中到馬祖拍攝了一個禮拜,本來發下豪語說自己找好路線了,每天收工後就來跑,一下飛機看到實際坡度後嚇得馬上放棄,我跑跑步機都沒調坡度啊啊啊那是九十度的路嗎。

不過幸好住的地方旁邊就是操場,後來還是有去跑了兩天,也在離開前終於把距離拉到了十公里。

七月底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達到了一個意外的里程碑:NIKERUNCLUBAPP的總里程數來到了1000公里。

  算了一下,這其中有960公里是在去年12/11開始減肥後累積的。

知道自己跑了多遠之後,我心懷感激地繼續跑著。

  一月、四月、六月底的時候我到大同運動中心各量了一次Tanita。

  記得第二次去的時候剛好碰上教練解說。

他面有難色地說雖然體脂肪降了,但這個肌肉量好像都…沒什麼長啊。

那時我才知道到重量遞進增加才能持續刺激肌肉。

回家後我把乳清增加成兩份,做的比較好的像背跟臀腿就一週增加1公斤,至於比較弱、要推的項目,像胸肩之類,就一週增加0.5公斤好啦。

後來我果然就變成了巨巨。

(誤)沒有啦,離巨巨還有非常長一段路要走,但養成重訓習慣的我,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莫大的變化。

除了跑步跟重訓之外,喜歡打棒球的我週三有時會去大魯閣報到。

揮…棒…速…度…越…來越…跟…不上了,不過一旦咬中,飛得比以前來得都快都遠。

我終於長出砲管了啊媽媽!終於可以明白為什麼職棒選手隨意重訓很容易影響到自己的表現,因為要重新適應肌肉。

接下來好好練習調整節奏吧。

七月的時候接到了音樂節的拍攝,如果這段日子沒有加強肌力的話,我想我沒辦法背著雙機穿梭在場地之中並順利完成工作。

這些大概是重訓帶給我最大的好處吧。

停滯期的時候我會重新檢視數據,讓自己更理智地正視現實。

熱量赤字為500,一週七天是3500,一公斤是7700大卡。

換算下來,一個禮拜減0.5公斤的確是合理的速度,也許不快,但穩穩地做好基本功吧,總會看到成果的。

一路來到八月,眼見三十歲生日在即,進度卻停滯的我越來越焦慮,明明就差那麼一點點了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減完呢?八月十日,我跑到了12KM,正是我在23歲受傷前跑過的最遠距離。

然後,就在隔天—出門運動的我在雨天打滑,屁股直接著地,摔傷了尾椎。

我記得第一次嘗試自力起身卻失敗後,我在大雨中哭著大吼,像馬景濤那樣。

很痛,但我更生氣自己居然在這個節骨眼把自己弄傷了。

努力爬回家,絕望地在床上趴了一個下午後,才在媽媽的陪同下去看了醫生。

雖然痛到沒辦法好好走路跟坐著,但在診所的時候我已經在想要怎麼辦了。

一開始我打算直接進186斷食,卻在實驗幾天後直接宣告放棄。

疼痛加上焦慮讓我完全沒辦法控制脾氣,後來我決定從最原先的159多斷一小時,改成168,並一路沿用至今。

復健電療完回家的路上,我會走進健身房,看看自己能不能多少做一點重訓。

直接拿啞鈴會對下背跟臀部造成壓力,我開始改以機械式跟CABLE為主,等傷都好了再回來用啞鈴。

沒辦法跑步的我開始走路。

到河邊再回來,大概4.2公里。

這段路是我23歲練習路跑時,最一開始的路線,多少也有回到原點的感覺。

邊走邊好好沉澱,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

回家的路上經過水果行,我會買好自己喜歡的水果帶回家。

走路在受傷期間了消化了消耗熱量的任務,讓我不至於看著手錶上的數字直發愁。

(不過傷好的差不多、在日前從市政府走到松江南京後,我中止了這個方法,因為我基本上是看見什麼買什麼,但那天經過的是東區…我的荷包啊!)因為認真復健的關係,傷勢逐漸好轉,但我還是認命地接受了生日前無法減到57公斤的事實。

雖然有點遺憾,可是,我已經盡力了,而學著接受失敗是我此時的課題。

生日那天,我還是穿了我最想穿的黑色吊嘎出門去玩。

    然後,九月八日,距離減肥滿九個月的前三天,我站上體重計,上面的數字是56.8KG。

那天我高高興興地吃了兩份早餐,下午弄完頭髮後,以自己喜歡的樣貌,在房間拍了一個晚上的照,好像那天才是我生日一樣。

  我終於收到了我的三十歲生日禮物。

  一路走來的身形變化:     達成目標後,我也為自己做了一點抽象的、局部的、誠實的身體紀錄。

  去頭去尾(?)的全身照。

腹部在減肥後有一定機率抽中SSR…我是說,縱向的腹肌線條。

(應該是吧?應該是吧?不是錯覺吧?)橫向的線條則是疏忽坐姿讓肉堆積的痕跡。

暫時不知道之後會不會消失,不過,那是我經歷過的一部份,我樂意接受現在這副身體的一切,好的、不夠完美的,然後繼續走下去。

(攝影:KoukosYang)    比起腹部,我覺得手臂線條再難了一點。

最近增加了三頭的訓練,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則是年底前體重降到55KG、體脂降到25%後,再來看看手臂線條會不會更好看。

(攝影:KoukosYang)    從來沒有注意過背部肌肉的我第一次在背上看到隱隱約約、謎樣的線條。

因為天生斜肩的關係,很多衣服都撐不起來,但這個狀況就在重訓跟減肥後開始有了改變,繼續努力成為有肩膀的人吧!(攝影:KoukosYang)    沒有修圖、剛好抽到SSR的照騙,希望年底不用深呼吸也能有這樣的腹部線條。

雖然瘦了快15公斤,但大腿內部的線條依舊還有很多加強空間呢,年紀啊年紀。

(攝影:KoukosYang,場地協力、燈光指導:ZHANGHAO)    側面,然後沒有下巴這種事情是天生的。

(攝影:KoukosYang,場地協力、燈光指導:ZHANGHAO)    我不是一直都是狀態這麼好的,那是因為我減完了才有這般勝者的姿態。

記得之前看到有人問說,精神狀況不好還要繼續重訓嗎?一想到自己表現不如預期又更加焦慮,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中。

那一刻我感同身受。

太過求好心切,停滯期的時候比誰都還沮喪,受傷的時候更是又被拖回萬劫不復的情緒深淵。

但是我,在這一切之後,我渴望回去繼續練習,是這樣的執念讓我走下去的。

我說,先吃藥緩和症狀吧,好好睡一覺等精神狀況穩定了,我們再繼續。

減肥並不會直接改變你的人生。

瘦了又怎樣,我還是一樣需要為了接到更棒的案子、為了遇到更理想的人撐下去啊。

只是,長時間和自己相處下來,我更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稍稍逞強一點點,什麼時候真的做不到該放自己一馬。

不管日子是好是壞,照著自己的節奏,努力做好每件事,試著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

心裡有了餘裕,不因為一點突發狀況驚慌失措,才能走得更遠,任何事情都是。

  (攝影:KoukosYang,場地協力、燈光指導:ZHANGHAO)   願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子。

2019.12.11—2020.09.0871.6KG—57KG 原文網址:https://bit.ly/35U07H8 KoukosYang https://www.facebook.com/koukosyang/ https://www.instagram.com/koukosyang/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取消 送出 檢舉完成 我們將會盡速處理 關閉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新通知 還有則未讀 收件人: 傳送 +3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