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道德感的培養的關鍵,初為父母必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幼兒園中,小朋友們在建構區玩遊戲,突然小明站起來跑向老師,「老師,貝貝拿了小花的積木。

」得到了老師的回應之後,返回建構區,不一會兒,他又跑過來,「老師,小寶打了貝貝。

幼兒園或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案例中小朋友的行為,「搶玩具、打人、告狀」等行為,面對案例中描述的事件,教師不能盲目的制止、批評,而是要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再去用正確的方法解決。

下面我們就來深入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

在幼兒時期,隨著幼兒言語和認識過程的發展,他們對社會性的需要和情感也發展起來,而根據幼兒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會產生高級情感——道德感。

道德感是幼兒評價自己或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行為標準時產生的內心體驗,它是在掌握道德標準的基礎上產生的。

熱愛父母、老師,憎恨壞人,遵守紀律等否屬於道德感的範疇。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道德感會有不同的水平,所以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如搶玩具,告狀,幫助等行為。

3歲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歲後,隨著兒童交往的發展,成人不斷對兒童的行為提出要求,使他們逐漸掌握了各種行為規範,道德感也逐漸發展起來。

幼兒初期兒童的道德感很膚淺、易變,主要指向個別的外部行為,往往是由成人的評價而引起。

例比:孩子拿了桌子上面的玩具,收到了老師的責備,這時候孩子就會很難過,受到老師的誇獎就高興,而不會去想為什麼。

幼兒中期兒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會因為自己在行動中遵守了老師的要求而產生快感,而且開始就是由道德感而激發的;不僅關注自己的行為,還會去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

中班兒童常向老師「告狀」,在之前材料中提到的「小明」就是典型的愛告狀行為。

還比如,喜歡和對小朋友友好謙讓的幼兒做遊戲,佩服、羨慕學習認真、會唱歌、會畫畫的同伴,譴責、批評說難聽話,搶霸玩具的幼兒,對淘氣搗亂、不遵守紀律的小朋友表示生氣和憤怒,並且會向老師告狀,請老師出面解決。

幼兒晚期兒童的道德感進一步發展和複雜化,他們對好與壞、行為的對與錯,有了比較穩定的認識。

比如:熱愛老師,同情多病的幼兒,當小朋友不小心碰撞了他時能友善地諒解,敬佩英雄,憎恨壞蛋,將圖書里的「好人」抹上紅臉,「壞人」塗上黑臉或打上「×」,這些都是幼兒道德感的表現。

在道德判斷方面,學前初期兒童的道德判斷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受暗示性。

只要成人說是好的,或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就認為是好的。

反之,則是壞的。

同時,他們在判斷行為時,還不能把行為的動機和結果結合起來,常常只看到行為的結果,而注意行為的動機,僅根據結果來判斷行為,學前晚期的兒童開始注重行為的動機、意圖。

成人對兒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兒童的道德意識水平。

比如,告訴兒童不要玩某個玩具,對一組兒童說比較抽象的道理「這個玩具很嬌氣,拿了很容易打破」。

對一組兒童說,比如:「這個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

」結果得出:對3歲的兒童第一種(具體道理)比較有效,而對5歲童第二種(強調所有權)比較有效。

事實上,幼兒的道德感形成,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早,通常當一個孩子在滿三歲之前,都沒辦法確定他的道德感已形成。

他對道德、規範這些事情的感知是非常模糊的,他可能有某些行為上的習慣,但這並不代表說他有道德感,所以他對於攻擊別人,對於看到別人的痛苦,他還沒有明確的我們大人所說的同情心,因而幼兒園中經常會出現打人,搶玩具等攻擊性行為。

塔夫斯大學心理學家大衛·愛爾坎說:「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道德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如果你誠實、正直、有修養、有愛心,你的孩子就會學著去做。

」所以對於孩子道德感的養成,榜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對於不同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方法:

1.注意以身作則。

如果承認在摔倒的時候隨口說了一句髒話,那麼想一想當孩子摔倒了之後會說社麼呢?

2.給予表揚。

兒科專家戴倫建議說:「不要批評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把屋子弄得亂糟糟的,而是要對屋子裡整潔的角落給予表揚。

切記:要審慎地使用『不』」。

記住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3.利用可教育的機會。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著名的寓言《狼來了》,以此來說明道理,教育孩子。

4.看孩子們所看到的。

「如果孩子們沒有受到監督而去觀看暴力或淫穢的電視節目,他們在如何對待他人方面很可能就會獲得某些錯誤的觀點。

孩子們是易衝動的,需要別人的指點才能形成好習慣。

5.允許孩子做選擇。

這種做法使他們了解到他們的說話權受到重視。

允許孩子做選擇──即使是有關午飯吃什麼的小事──也會使他們在將來能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

6.幫助孩子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引導幼兒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如:當他為了自己而搶了別人的玩具的時候,試著說「那個小朋友一定很難過,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會怎麼樣?你會難過嗎?」「如果哪個小朋友的玩具被還回去,他一定很高興」。

讓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爭取在父母或老師不在的情況下也能夠做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性格的特點(有樣學樣)

什麼幼兒的時候就有性格特點,這是很多家長很詫異的表現,這其實是家長極易忽視的地方,性格不是天生的,是與日俱來培養的,從小加強自我意識、道德意識、獨立性、心理活動的目的性、自製性的增強,這些是從小...

都知道小朋友愛告狀,想過原因嗎?

「老師,文文把湯灑到我衣服上了。」「西西打我。」「他不讓我玩小汽車。」幼兒園裡每天像這樣的告狀不計其數,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小告狀精」們呢?愛告狀是孩子的年齡特徵決定的。他們為什麼愛告狀?告狀的...

學前兒童性別角色教育,看她們怎麼做的

下面三個案例在生活中並不陌生,其中都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這也是學前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方面。(學前兒童性教育包括身體結構認知、性別角色認同、自我隱私保護、家庭情感教育等幾方面...

開學前幾天五招教你巧妙引導抒發孩子情感

今天是9月5日,真正意義上的開學第一天,小朋友們紛紛收拾好心情,來到喜愛的幼兒園學習和遊戲,除了一些精彩瞬間讓人感動不已外,您是否還遇到了以下這些問題呢?「老師,某某小朋友欺負我!」「媽媽,今天...

孩子愛告狀,怎麼辦?

孩子愛告狀——依賴心理的表現相信很多父母或者幼兒園的老師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孩子只要看到別人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他都要指出來。比如:「媽媽,剛才在外面玩的時候,小強推了我!」「媽媽,今天上圖畫課...

當孩子把幼兒園的東西帶回家

最近,班級里好幾位小朋友的家長向我反映了一個同樣的問題:孩子總是將幼兒園的小玩具偷偷帶回家。有的小朋友把帶回去的玩具跟爸爸媽媽一起「分享」;有的小朋友把帶回去的玩具偷偷藏了起來,最後被爸爸媽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