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小朋友爭搶玩具大打出手,父母這樣做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讓小冬媽媽非常頭疼的事情就是:

一歲多的小屁孩總是喜歡搶小朋友手上的東西,對方撒手給他還好,要是拽著不放,他就會快手地上去抓撓人家,弄得小區里一起玩的小朋友家長見到他就趕緊抱著自己孩子躲開了。

為此,小冬媽媽也想過很多辦法,比如,出門帶上幾個小玩具和吃食,想要引導孩子跟別的小朋友交換,但他總是見到別人手裡的好、嘴裡的香,同樣的玩具,別人拿在手裡玩得聚精會神,小冬呢,翻過來翻過去看兩遍,轉身就扔了,然後跑過去搶別的孩子手上的,搶過來沒兩下又扔了。


這可怎麼辦?不帶他跟小朋友玩,顯然不現實。

社會交往是孩子一生都需要學習的成長主題,而根基是幼時孩子的同伴交往,父母不當的處理方式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

需要看到,一歲多兩歲的孩子,大都會搶別人的東西,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一方面是因為別人的東西是新鮮的自己沒有見過的,孩子會好奇在所難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它的突出表現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並不是說孩子自私,而是他行事的思維特點: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考慮問題,故而在遊戲中通常表現為按自己的意願去行事。

用一首美國兒歌可以直觀表現: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若父母強行要求他們分享,就如同要求還不會走路的孩子跑步一樣,不僅不利於孩子物權觀的建立,還可能打擊到孩子的社交熱情和興趣,造成孩子的恐懼或焦慮。


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心理學家皮亞傑這樣說:促進兒童和同伴之間形成合作關係,是使兒童擺脫這種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

即,父母一定要善於利用這樣的機會,教會孩子如何通過積極的方式得到想要的東西,並獲得友誼。

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一歲多的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大都是以物為憑藉的,如上面的例子中所說的那樣,被對方手中口中的東西所吸引,這個階段的他們對小朋友的興趣不是很大。


這並不是說父母不需要帶娃出門、不讓他接觸社會,相反,一歲多之後的娃父母每天最好讓他在戶外活動一兩個小時,讓孩子能夠與社會和他人多接觸,讓他能夠有機會結識兩小無猜的小夥伴,能夠在相互交往中增進了解、進行社會交往實踐,並教給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物權。

具體怎麼做?

1、平時在家中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物權觀,並引導孩子關注他人需求。

如上面的兒歌所顯示,孩子會將「所見所想所喜歡的」視為「自己的」,這正是他們有了模糊的「我的」概念的開始,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的「物權觀」。

平時在家中,父母不妨跟孩子玩玩互借東西的遊戲,一開始孩子會出現搶奪行為,父母不妨多給孩子做出示範,如何愉快地借給對方,如何提出交換,或者如何表達拒絕等。

另外,在家中最好專門開闢出一個專門的角落,讓孩子擺放自己的東西,如讓孩子有自己的小衣櫃、小書架,小書桌、小玩具箱等。

父母需要借用孩子的東西,最好是能先徵求孩子的同意,「我能借用一下你的××東西嗎?」用完最好能表達感謝,「謝謝你的××,我用完了。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趁機引導孩子區分「你的」「我的」,旨在教會孩子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物權,並維護。

2、引導孩子想要獲得別人的東西之前,需要先徵得對方的同意。

細心觀察和留意孩子在群體活動中的表芯啊,當發現孩子有動手搶別人東西的慾望時,要及時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之前需要先徵得對方的同意。

如:「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不過這個玩具是小朋友的,我們問問他能不能借給我們玩一會兒吧。

」而不是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者給孩子扣上「霸道」「不懂分享」的帽子。

父母的言語指導應該是正面,不帶指責或評價的,更應該是有指導性的,讓孩子知道,「哦,我應該這樣做啊。

」對於低幼寶寶,不太會表達自己,父母可幫助孩子向對方說出來;等孩子能很好表達自己之後,父母需要提示孩子主動去詢問對方是否同意。

3、引導孩子跟孩子交換或分享。

帶娃出門時,父母不妨準備幾樣小玩具和零食,能創造機會讓孩子實踐與朋友的互動過程。

鼓勵孩子主動跟大家一起玩,並分享好吃的,一起玩好玩的玩具,同時對孩子樂於親近他人的行為給予鼓勵,讓孩子在願意分享之前,先樂於「共享」。

比如,在孩子霸著滑滑梯時,不妨向孩子提出,「你看,小朋友也很想玩,兩個人一起玩或者更有趣呢,要不要邀請他跟你一起滑呢。

」或者提出「一人玩兩分鐘」之類的解決辦法。

很多父母發愁,孩子比較倔強,不聽勸,其實需要抓住孩子好玩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的心態,比如一個小朋友性子就比較急,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比較容易動手搶,後來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她給孩子準備了一個不太常見的玩具,讓孩子與別的小朋友交換。

孩子大都比較容易受新奇事物吸引,通常會很樂於與他交換,較好地解決了孩子上手搶的問題。

更多育兒問題,請看以下內容:

心理專家個案解析:孩子需求不被滿足就撒潑打滾,壞毛病怎麼改?

總是打孩子的父母注意了,可能錯不在孩子,而在父母自身

為什麼不能逼左撇子改右手?腦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孩子不是一定要分享!別做大方的強盜家長

「我們家寶寶怎麼不愛分享玩具?」很多爸爸媽媽會著急地問。擔心家裡沒教好,寶寶以後變得自私自利。所以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場景:寶貝小花收到了一盒新蠟筆,每次用完她都小心翼翼放回原處。鄰居家妹妹想一起...

孩子自私、小氣,壓根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孩子早晚會長大,需要離開父母,進入社會,在群體中生活。懂得分享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不僅能幫助孩子獲取信任、贏得友誼,也能避免孩子由於太過自我而被群體排擠。◆ ◆ ◆ ◆ ◆孩子學會分享通常需要...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這孩子護東西是不太過了?

人物介紹:小七(女)——2013年7月出生Kelly——小七媽媽上篇關於保護孩子物權發展的文章一出,小西瓜媽媽就分享了她的困惑:快20個月的小西瓜很護東西呢,有時候自己不怎麼玩的玩具帶出去,一看...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

所有的爸媽都應該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法則》特別有趣: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

救救我的不合群寶貝!金寶貝微課堂答疑精選

小7老師說:合群就是一種願意與他人在一起或相處的傾向,我們的寶寶表現出來的親子間的依戀是合群的最早期表現形式,比如說孩子找媽媽,合群是我們人一生當中、愛情和一切參與社會群體活動的基礎,而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