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小孩都很頑皮,經常調皮搗蛋,家長們都非常喜歡聽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都招人喜歡,但是很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一語道破大多數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

然而,時下的新新父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活潑好動甚至調皮搗蛋也不為過,認為那樣的孩子才聰明。

「不聽話」的孩子多多小時候的馮永智總是「違抗」大人的意思,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有一次,身為幼兒園園長的馮媽媽教小永智畫畫,她如往常般告訴他要懂得正確運用顏色。

畫是畫完了,媽媽卻發現孩子「不聽話」地畫了一個綠色的太陽。

對於媽媽的疑問,小永智理直氣壯地回答:「太陽是從樹林裡升起來的,我見到的就是綠色的太陽啊。

」就讀海珠區某幼兒園的嘉嘉鬼主意總是很多。

採訪時發現,她家裡總是堆滿「廢物」。

所謂的「廢物」就是一些汽水罐。

她已經告誡孩子把這些扔到垃圾桶里,做個愛乾淨的好孩子。

但6歲的嘉嘉總是不依。

後來,媽媽才發現原來嘉嘉把那些汽水罐全部剪去一半,做成小花籃,擺放在自己的小房間裡。

在廣州某外企擔任文員的美美媽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嚴格訓練。

「孩子也真的很聽話,一步步地照我們的『可以』、『不可以』去做。

比如,她從來不會像別的小孩那樣把桌上的東西都推到地板上去,從來不摔東西,我們常常很得意:女兒真的是個天才呢!這麼小,就這麼懂得聽大人的話!」「不聽話」後面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聽話」呢?原因一:不滿足要求時下,大多父母對孩子都習慣了給予,讓孩子們更懂得索求。

「小時候,父母對我非常嚴格,因此我的童年時代總留下很多遺憾:雪糕不能吃,高的滑梯不能去,連盪鞦韆的時間都限制了。

所以我要求自己對孩子多點寬容。

自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我都儘量滿足他。

」一位陳姓媽媽說出很多父母的心聲。

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心理健康諮詢中心的徐紅霞老師認為,不斷索求的孩子會滿足於現狀,認為父母給予的一切事情都理所當然。

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即使是一丁點兒的要求,孩子都會不滿,對父母不依不饒。

原因二:習慣性依賴這種孩子大多出現在同祖輩一起居住的家庭里。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對孩子百般憐愛,使他習慣了包辦代替。

當大人要求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時,孩子往往覺得力不從心,可免則免,自然會拒絕完成父母要求做的事情。

「當我問孩子是否吃飯時,他總是搖搖頭。

但當我把飯盛好,拿到他面前餵他時,他就會把一整碗飯吃完。

」某報社美編林媽媽無奈地說道。

原因三:父母本身言行不一致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大人如此,小孩也一樣。

父母是孩子的重要「模仿對象」,當對孩子發出指令時,如果孩子從來沒見過大人完成這項指令,卻要求自己來做的時候,便有可能不執行,這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的現象。

這類型父母多數沒時間陪孩子,和孩子缺乏溝通。

孩子拒絕大人的回答往往是,「你也是這樣,為什麼要我做呢?」 「我經常在外面跑,家務都是保姆來干。

當我要求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書包時,她竟然語帶不屑地拒絕了我,而且小聲說『媽媽也從來不收拾東西啊!』」。

原因四:對所做事情不感興趣這類型的孩子並不多。

他認為父母的指令並不適合他。

這種獨特的兒童往往是在打罵聲中長大的。

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馮夏婷認為,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往往非常調皮搗蛋,有自己的一套。

因為他認為父母並不重視他,因此很可能會做出一些「越軌」的行為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心,「不聽話」就是招數之一。

觀點碰撞:究竟要不要「聽話」有些父母對孩子表現出的反抗行為很反感。

而對那些惟命是從、聽話的孩子更為喜歡。

父母心目中的聽話的定義不盡相同。

我希望孩子能安靜一些,有規有矩的,做事情要按次序來,不要到處亂動。

——某媒體美編 林媽媽 在我的心目中,孩子沒有「聽話」、「不聽話」的定義。

我希望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即使有時大人們覺得很「荒唐」。

——思媛幼兒園 馮園長有時候,我允許孩子可以「不聽從」我的指揮。

如果孩子都按照爸爸媽媽的看法、思維去做事情,那麼這樣的孩子將來也難以獨立。

——某石油公司 阿玲媽媽聽老一輩人說話,孩子能少走彎路、少碰壁。

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我想孩子應該跟從父母的意願。

父母是孩子的引領者,針對孩子的特點,會合理安排他的學習進程。

——全職媽媽 陳曉蘭 專家視點:「不聽話」並非絕對壞事情其實,孩子有時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聽從父母的指令,這正是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某些心理學家認為,3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

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何況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許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父母過早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而且容易扼殺兒童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兒童最珍貴的創造性人格,這會給父母留下難以彌補的悔恨。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至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決定的能力。

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這一研究說明,反抗行為強的孩子,長大易有堅強的獨立意志,而這一點正是21世紀的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專家建議:聽話與不聽話「相結合」所謂「聽話」兒童,常見的特點是有問題提不出來,不與長輩辯論,按照大人教導的舊經驗辦事。

無疑,相對那些搗蛋的孩子,這種類型的孩子較適合在現代教育體系下學習生活。

理論上來說,他們碰壁的機會少,遇到的挫折也不多。

綜合來看,「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當然,並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

我認為,孩子的「聽話」更多體現在生活規矩、行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作出正確的引導,用以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這些就有賴於父母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與他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語道破大多數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然而,時下的新新父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活潑好動甚至調皮搗蛋也不為...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語道破大多數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然而,時下的新新父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活潑好動甚至調皮搗蛋也不為...

育兒觀:孩子不一定非要聽家長的話

培養聽話的孩子,要孩子聽話,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聽話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後執行力強。但聽的孩子在家長的指揮下放棄了童年的歡樂,早早地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與技能。

幼兒進入「反抗期」,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回顧多年的家教諮詢實踐,被孩子的「任性」、「不聽話」所困擾,不知道如何採取有效的對策恐怕是大多數幼兒家長面臨的頭號難題。這種困擾相信生活中不少家長都遇到過。「任性」可以說是大多數孩子的通病。孩子...

『聽話』不是好孩子的標準

中國的父母歷來把『是否聽話』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寶寶聽話,媽媽給你買玩具,你什麼時候才能聽話,讓媽媽省點心。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教育孩子...

奉勸各位父母,不要再培育「乖」孩子

看了一篇關於「小時候越乖,長大越痛苦」的文章,也發表一下看法。乖孩子是八零年代左右農村父母培育孩子的比較廣泛的一個標準,作者是農村長大的,不知道城市中當時是如何的看法,當時在農村中,有的時候誇獎...

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一個聽話、懂事、人見人愛的乖寶寶,好孩子。但什麼樣的孩子才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乖寶寶,好孩子呢?它的好與壞到底應該怎麼才能區分清楚呢?家長心目中那個聽話的孩子在踏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