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惡作劇怎麼辦:曉以利害 引導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錢老師:

您好!

我的兒子今年8歲,上三年級,性格屬於活潑的那種,難得有安分的時候,在眾人面前不但不緊張反而更來勁,有點兒喜歡出風頭,總想得到別人的誇獎。

今天晚飯前,我接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才知道兒子在班上又惹事了。

原來,今天下午第二節課下課時班長叫起立,同學們都站起身,我兒子伸出一條腿去,把前排的一個同學的凳子悄悄挪開。

結果,那個同學落座時一下子跌仰在地上,引起全班哄堂大笑,兒子笑得更起勁。

沒想到,那個同學起身就哇哇大哭,用手捂住前額,原來額頭磕到了桌腿,鼓起了一個大包。

事情捅到班主任那裡,老師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後,狠狠批評了我兒子,打電話給我就是告知我這件事,希望我們配合教育。

唉,又惹事了!前幾天在小區里,才拔過擋在走道上的一輛電動車氣嘴,弄得那位阿姨上不了班,氣得在樓梯口罵了許多難聽的話。

這孩子怎麼老讓我們煩心呢?對自己的孩子嚴格教育是肯定的了,還不知道那個同學傷得怎樣了,父母看到孩子額頭上的包會不會找上門來興師問罪,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韋一凡朋友:

你好!

想必你的心裡一定很不安穩,既怨恨兒子給自己惹事,又擔心那個被捉弄的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頭上的大包後,會找上門來追究責任。

說來說去,都是你兒子的惡作劇惹的禍。

民間有句俗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你兒子正處在「狗都嫌」的年齡。

這個年齡的孩子活潑好動頑皮淘氣,偶爾惡作劇是常有的事。

那些聰明愛表現的孩子、經常被父母和他人忽視的孩子、父母過於溺愛和放縱的孩子,以及有攻擊傾向的孩子,都可能成為惡作劇的編導。

一般情況下,孩子之間輕微的戲耍行為是一種兒童式的交往方式,相互之間也很容易一笑而過,父母通常都不會知道。

不過,惡作劇過了頭或者成為家常便飯就成了作惡,就會給別人帶來精神或肉體上的傷害,最終反過來傷害到自己。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說過,人的人格由三部分構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其人格特徵是自我很突出,超我很缺乏,因此其行為完全憑自己的喜好和快樂而決定,忽視別人的感受,不考慮是否符合社會的道德準則,也不考慮其行為的社會後果。

可見,喜歡惡作劇的孩子主要問題是社會化過程滯後,這與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兒童期是一個人的人格形成的關鍵期,面對惹麻煩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才好呢?

問清動機 區別對待

孩子有了惡作劇,父母先不要急於作出反應,而應該向孩子詳細了解事情的經過,弄清行為背後的動機。

一般而言,孩子的惡作劇有兩種動機:一種屬靈機一動、即興發揮,這種動機事後往往表現為不知所措、尷尬懊悔;另一種屬故意損人、習以為常,這種動機得逞後表現為不管後果,得意洋洋,甚至把自己的得意之處向別人炫耀。

前一種情況屬於淘氣,不屬於品德問題,適當施以批評教育一般就能改正;後一種情況屬於故意,存在個性缺陷,需要採取措施加以矯正。

你兒子惡作劇不止一次了,應該屬於第二種。

弄清楚惡作劇的動機後,我們才能夠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方法進行應對。

正確面對 寬嚴有度

孩子惹事之後,父母最常見的是用兩種方法應對。

一是溺愛袒護。

父母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對,給別人造成了傷害,但愛子心切,總是找出「孩子小還不懂事」「一個巴掌拍不響」等理由為自己的孩子開脫,不批評教育,甚至還和被傷害到的孩子及其父母惡語相向,發生爭吵。

這樣的應對方式,慫恿了孩子將來繼續惡作劇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如果惡作劇的對象是具有攻擊性的孩子,或者被傷害到的孩子父母也同樣溺愛孩子,不難想像給始作俑者帶來的會是什麼。

二是又打又罵。

父母得知孩子惹事之後,潛意識裡認定是自己孩子的錯,不問青紅皂白,對孩子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有的甚至拳腳相向,表明自己不放縱姑息。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往往被認為管教嚴格而被社會所公允。

不過,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打罵式教育使孩子顏面掃地,孩子嘴上認錯,內心肯定會有牴觸情緒。

而且,父母的打罵在孩子面前產生負面示範,等於告訴孩子將來解決問題可以用拳頭。

正確的應對方式是:既不袒護也不打罵,在不損害孩子身體與自尊的前提下,和孩子做深度的思想溝通,在批評教育孩子的同時,還要指明正確的做法。

曉以利害 引導行為

你應該明明白白告訴孩子,惡作劇看上去是小打小鬧,但結果難以預料,往往會給對方造成一定傷害,輕則傷及同學友情,重則傷及身體和精神。

還要告訴孩子,愛惡作劇的孩子,別人都不喜歡和他做朋友,他會處於孤立境地。

我還要對你說的是:兒子的惡作劇固然給你添了麻煩,但換個角度看其實也是送給你一次難得的教育機會。

一方面要讓兒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使得同學的頭上撞了個大包,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後果,課堂上當場就應該走過去扶起同學詢問傷情,主動承認錯誤,並真誠道歉。

另一方面,與其擔憂人家上門來討公道,不如把公道主動送上門去。

你應該教育兒子認識事態的嚴重性,帶著兒子登門詢問傷情並主動認錯,請求人家諒解。

如果能帶點水果去,既顯示了長輩對孩子的關心,又顯示了自己的誠意,溝通的效果會更好。

這一系列的引導措施,有思想的溝通,有行為的示範,目的是引導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同學之間要文明友愛,做了錯事要主動認錯,惡作劇要不得。

孩子學會了與人相處的正確姿態,才能夠真正融入社會。

對待惹是生非的孩子,有些父母總是斤斤計較、耿耿於懷。

一聽到孩子犯了錯,立馬拉下臉說一句:「好你個小子,上次的那筆帳還沒有算呢,新帳又來了,這回咱們新帳舊帳一起算。

這樣做貌似嚴管,但是孩子感覺自己在父母的眼裡始終是熊孩子的模樣,看不到「改邪歸正」的機會,認為自己反正犯了好多次錯,再多一次也無妨。

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會逼著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的錯,本質上是成長過程中交付的學費。

智慧的父母不是排斥而是接納,在引導孩子把錯誤提煉成教訓的同時,能夠正確對待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磕磕碰碰,理解、寬容和接納孩子,因為他們明白一個道理——留一條路,孩子才能夠回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教育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惡作劇,家長要注意幾點

處理孩子的惡作劇行為時,家長要注意這樣幾點:1、要從品德培養的高度來認識孩子的惡作劇行為。惡作劇行為往往是孩子無意間偶然的靈機一動,並不是其品德意識直接而真實的反映。但不重視它,任其發展,也將養...

我們該怎樣批評孩子?不看後悔三生!

辛小亮和同學簡文一起玩的時候總是非常羨慕簡文,在他的眼裡,簡文的父母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們從不像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樣,動不動就把自己訓得一無是處,本來一件不大的小事他們會叨嘮起來沒完沒了,也...

用錯誤的方式批評孩子,會摧毀他的自信心!

有一句話這樣說:「孩子今天的表現,就是前6年你教養的結果。」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其實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教育批評他;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其實是因為你幫助他們的速度太快了。不要...

寵兒就是殺兒

中國古語說「捧兒無異於殺兒」,西方教育理念認為「太過完美的童年是一生悲劇的開始」。話雖不同,但都是一個道理,溺愛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李天一」事件引發了許多普通家長的反思:無論富貴與貧賤,...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熊孩子的「惡作劇」!

作者:匠匠老師孩子調皮是天性,但是如果失去了分寸,就可能成為大家心中的「熊孩子」了。因為「熊孩子」的惡作劇,造成的悲劇太多了,想想曾經的那個新聞:一個5歲的孩子惡作劇,把2歲的孩子鎖進電梯,按了...

小心:6大錯誤育兒方式,孩子越管越壞 !

家長在進行管教時,首先要思考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例如採取高壓式的管教法,或許孩子年幼,鎮得了一時,但當孩子長大後,步入國、高中階段,卻難以用同樣的管教手法與之抗衡。因此,我們必須檢視自己的管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