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愛孩子,就不要逼孩子做這3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總是把自己認為對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

就像人們開玩笑說的,「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家長常常低估了孩子,其實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調整自己、作出判斷,他們會在自己經歷的大小挫折中學會成長。

所以,家長有時候「為孩子好」的想法,其實是在阻礙孩子成長。

家長勉強孩子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可能會出現兩個極端:懦弱的孩子和叛逆的孩子,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人際交往都極為不利。

所以,家長可以先從這3件事開始尊重孩子,千萬不要再強迫孩子了。

逼孩子勇敢

逼孩子勇敢,小心越逼越懦弱。

朋友家的兒子琪琪,剛過五歲生日就被媽媽逼著分房睡,無論琪琪怎麼反抗,媽媽都鐵了心:「 你已經五歲了,要學會自己睡,別的小朋友都已經學會了,哭也沒用!」結果,導致琪琪長期做噩夢。

對於睡覺,琪琪也產生了抗拒心理,開始變得膽小怕黑。

家長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你應該勇敢」,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甚至造成心理陰影。

所以建議家長應該這樣做:

1、正面回應孩子的恐懼:「告訴媽媽,你在害怕什麼?」

2、不強迫孩子:「我們慢慢來,等你準備好了,我們再嘗試。

3、引導孩子化解恐懼。

如,孩子怕獨自睡覺,要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並給孩子準備心愛的玩偶、小夜燈等,還可以在睡前給他讀一些繪本,讓孩子知道他害怕的東西其實並不可怕,孩子就會慢慢接受了。

勇敢,從來都不是通過逼迫產生的,只有當孩子內充滿愛和能量,才敢於大膽嘗試,才能擁有真正的勇敢!

逼孩子分享

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家孩子與其他孩子爭搶玩具的時候,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就給他玩一會兒吧,他是客人。

」孩子如果仍不同意,家長就會數落孩子不懂事、沒禮貌。

其實,家長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孩子學會分享,但是這樣做的效果往往背道而馳,孩子不但沒學會分享,反而變得更自私、防備心更重。

所以建議家長應該這樣做:

1、承認孩子的所有權。

當孩子特別喜歡一樣東西時,應該告訴孩子,這東西是屬於你的,你有決定權。

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2、換一種說服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可以換個角度和孩子溝通:「你要不要試著跟他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相信你們會玩的更開心的」、「你看那個小朋友的玩具好像也很好玩,你要不要跟他交換一下,體驗一下他的玩具呢?」

培養分享精神的重點在於自願和快樂,家長應當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會分享,即有自己的主見也樂於分享。

逼孩子表演

帶孩子參加各種聚會或是家裡來了客人,有些家長總喜歡讓孩子在大家面前秀技能。

「昨天剛背會這首詩,來,給叔叔阿姨背一遍。

」有的孩子比較有表現欲,自己也樂於表演;但有的孩子並不喜歡這種方式,就會被家長說膽小。

所以,在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逼孩子表演,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且家長的這種強迫行為本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尊重自己,孩子又能指望誰尊重呢。

所以建議家長應該這樣做:

1、尊重孩子的意願。

讓孩子表演前先詢問孩子是否願意,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也不要認為這是「丟臉」的事,以幽默的方式化解過去即可。

2、表現欲強的孩子,可以適當鼓勵;不願意表現的孩子,千萬不要強迫、責備。

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才是教育的規律。

家長強加的,未必是孩子需要的。

每個孩子的發展規律都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家長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明燈,引導孩子適當地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處處逼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應該怎麼教會孩子合理分享?

諺語有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不管是出於禮貌,還是出於其他的期望,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會分享,將食物、玩具等和家人、夥伴一起分享。分享是一種美德,讓孩子學會分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樣培養的娃兒人見人愛!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不少家長對幼兒不分享很焦慮,擔心孩子被人說小氣,不受待見。本文揭示了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秘密,提供了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方法。看了本文,您的焦慮會煙消雲散!作者:劉永吉

孩子不願意分享,有錯嗎?

最近,西西媽媽又為西西開始著急上火:上周末,西西在院子裡和一群小朋友玩。結果,不到一會,西西就和一個小朋友打了起來。西西媽媽一問原因,原來是那個小朋友想玩一會西西的玩具,西西不願意,兩個人起了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