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別的小孩搶了你家孩子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幫ta拿回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要說的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如果有別的小孩搶了你家孩子的東西,該怎麼做呢?

不能小看此時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可是很大的。

朋友去遠方親戚家,她女兒小宇隨身攜帶了一些漂亮的小卡片,是小宇非常珍愛的。

小宇一開始跟親戚家的小女孩玩得很愉快,就給她看了小卡片。

沒想到,那小女孩竟把卡片緊緊揣在懷裡不肯放手。

小宇急了,開始大哭起來。

小女孩的爸媽也只是象徵性地叫女孩不要搶人家的東西,結果小女孩變本加厲地說喜歡,一定要拿走。

小宇奶奶還出來打圓場,跟小宇說:「沒關係,就幾張小卡片嘛,就給姐姐去玩一下,大方點啊!」

此時,朋友從外頭回來,看到自己女兒小宇一臉苦相,了解情況後,二話不說,直接走到小女孩身邊,把卡片拿走還給小宇,並說:

「親愛的,這不是你的東西。

她想讓孩子知道,這東西該是誰的,那就是誰的。

從心理學上來看,在兒童社交中,不管是在哪種文化背景下,存在類似於搶別人東西的「進攻性行為」都情理之中的。

可對於小孩子來說,別人搶走了自己心愛的東西,哪怕只是不起眼的小物件,這相當於隨意侵入了ta的界限,踐踏了ta的權利,本質上是一樣的。

此時,如果大人的一句:「沒關係」,對孩子來說會意味著什麼?

這是在跟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不應該難受,大方點,要是不開心只能說明你太小氣了。

簡單來說,你有不滿情緒是不合理的。

就等於在教孩子,你在被侵犯時,你得忍著。

總是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很容易在今後遇到人際衝突時,失去反擊的能力和勇氣。

習慣於委屈自己並聽從大人的孩子,自己會越活越卑微,很難真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謙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很多孩子從小聽到大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教育孩子,要做個懂得分享的人,不能做小氣鬼。

可遇到上文這類情況:有別的小孩搶走了自己的東西,你會讓孩子謙讓嗎?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在小花不到兩歲的時候,還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

每當家裡有別的小朋友玩,她很樂意和大家分享她的糖果和玩具,相當和諧地一起玩耍。

可當小花年滿兩周歲後,2-3歲的孩子會經歷第一個自我意識的形成期,便會產生明顯的物權意識,她清晰地知道,家裡的糖果和玩具都是屬於她的。

當再有小朋友來家裡,一碰她的玩具,她就會立馬衝過來緊緊地盯著人家,糖果也不太願意分享給別的小朋友。

小花那時最常說的話就是:「那是寶寶的!」

我當時還嘲笑她是個「小氣鬼」,嘗試教她分享,跟她說:「自己好玩的東西要學會跟大家分享,因為這樣大家一起玩才更高興,別人有好玩的也會給你玩呀!」

直到有一天上幼兒園,我給小花裝了一盒她最最最心愛的巧克力當零食,回到家後,我見到的是一個空空如也的盒子,和一個哭得不成樣子的小花。

分享是一種自願的行為

我突然意識到,當我以為在教孩子無條件去「分享」的美德,其實是讓孩子放棄保護自己心愛物品的權利。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分享」其實是一種自願的行為,結局是愉快的,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

當大人突然覺得孩子怎麼變得不好相處,總是說「不」,變得不如以前聽話,那是因為寶寶的自我意識在萌芽,不願意再接受大人的支配,更願意去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物權意識也是自我意識里的一種。

那麼,自家孩子的東西被搶了,究竟該怎麼做?

孩子很小,當ta手中的一個玩偶、一本書、甚至是從地上撿起來的一片漂亮樹葉被搶走,當ta可憐兮兮地看著你,你會礙於面子息事寧人地說:「沒關係,算啦!」還是直接幫孩子要回來?

我的答案是後者。

很多人也會提到,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大人不要參與。

的確,要是孩子自己有能力處理此類事件,會更好。

但是,往往會遇到更複雜的局面,有很多具體問題是孩子沒有能力解決的。

那麼此時,如果大人可以為了捍衛孩子的權利,主動地去幫助孩子取回,對孩子來說是無害的。

維護自己孩子的所有權

有一點是明確的,物品是屬於孩子的,被別的小朋友沒有經過同意就搶走了,所以,大人首先要有的態度,是對孩子物品所有權的支持。

從頭到尾都想要告訴孩子:「你要學會分享,不能太小氣」,是不可取的。

對於搶別人東西的孩子:物歸原主,誰的東西歸誰。

這個道理誰都要懂,這是人際關係中最起碼的界限。

當一個看起來伶牙俐齒的孩子,搶了別人的東西,可能看起來還會覺得有一絲可愛。

但等ta長大後,事情就變得不再有趣可愛了。

ta仍然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習慣於被滿足,在踏入社會後,因不懂得去尊重他人和他人的界限,會遭遇人際關係上的困境。

《弟子規》中有言:「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特別是3-5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當出現搶別人東西的情況,大人的處理方式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上。

要從行為上幫助ta去恢復到對的狀態,而不是只告訴ta:「搶人東西是不對的。

」這樣的語言說教很難起作用。

對於被搶東西的孩子,我們在教他不要隨便搶別人東西的同時,更要告訴ta:當別人對你有越界行為時,我們其實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保護好屬於我們的權益。



成為有界限的家庭

我們要給孩子建立的是個怎樣的家庭?充滿愛的、民主的、允許反對聲音的存在。

有界限感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擁有自我保護能力、在人際交往中懂得分寸的孩子。

如果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也擁有界限,孩子也就有了空間去發揮自己的能量。

孩子只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卻不是我們的所有物。

Ta有屬於自己的獨立個體,應該被我們所尊重。

♣ 支持孩子的物品所有權,主動分享和維護自己所有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如果願意自己解決,那麼大人就不要輕易介入其中。

♣ 當孩子尋求家長幫助,那就自然參與其中,不用刻意躲避或逼迫ta自己解決。

♣ 參與交涉時,以寬容的心態對待「搶東西」的孩子,但始終堅持物權所有者的權益。

♣ 讓孩子坦然接受事情的各種可能的結果,把整個過程當作一次正面「身教」的機會。

《破產姐妹》中的MAX這樣說過: ▼

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因為你太好說話了。

什麼事情,別人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別人一給你就要,這樣你就變得沒那麼珍貴了。

做人除了要說yes之外,還是要經常說一下no。

親和力雖然重要,但是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來的。

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此類事要怎麼做呢?

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

「你需要分享」, 「你讓她玩一會」,這些話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的確,分享是美德,這在中西文化都是一樣的。對於小D的教育,我是一直堅信愛與規則並行的。有很多事我有自己的堅持,比如當其他人幫助了她...

請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

"寶寶,把你的玩具和大家分享嘛!""不要,這是我的。"孩子嚇得帶著哭腔。"太自私了,真是小氣鬼。不就一個破玩具嘛!""我才不是小氣鬼。"開始哇哇大叫了。"你不和大家,下次人家有好玩的都不會和你玩...

千萬別讓「孔融讓梨」誤導了孩子!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把各種友好往來都看的無比神聖。國之如此,家亦然。我們從小被「孔融讓梨」的故事深深地植入大腦,到現在也一直被長輩津津樂道,一代代的傳教給子孫。「孔融讓梨」或許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

救救我的不合群寶貝!金寶貝微課堂答疑精選

小7老師說:合群就是一種願意與他人在一起或相處的傾向,我們的寶寶表現出來的親子間的依戀是合群的最早期表現形式,比如說孩子找媽媽,合群是我們人一生當中、愛情和一切參與社會群體活動的基礎,而人的本質...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