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我的不合群寶貝!金寶貝微課堂答疑精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金寶貝小7老師 微課堂答疑精選 |

小7老師說:合群就是一種願意與他人在一起或相處的傾向,我們的寶寶表現出來的親子間的依戀是合群的最早期表現形式,比如說孩子找媽媽,合群是我們人一生當中、愛情和一切參與社會群體活動的基礎,而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儀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這是很多父母都耳熟能詳的一首歌,回憶起我們的孩提時代,雖然玩具不多,卻總是能呼朋引伴,歡樂嬉戲…

合群是人的一種本能,也有專家說這是人的一種需要,那人和別人待在一起到底有多重要呢?馬克思認為人有兩種基本屬性,一個是人的自然屬性,另一個是人的社會屬性。

人之所以為人,關鍵不在於他的自然屬性,而在於他的社會屬性,回到我們的孩子這兒,一個孩子能和別人和諧友善相處有多重要呢?這個孩子首先要和家人能夠相處,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然後當小朋友長大一點的時候要有玩伴,要和玩伴建立和諧的玩伴關係、朋友關係;當孩子到了幼兒園,要和幼兒園的老師、其他小朋友建立起同學關係。

再往大孩子會有越來越多的複雜的社會關係,因此人這一生就是一個社會關係構建和改變的過程。

反觀現在,我們中國當下社會的小孩是不是同樣合群友善呢?我們的小孩是不是從小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呢?他是不是能跟別的孩子玩在一起?有大量的調研和從家長那裡得來反饋中,我們了解到現在的很多寶寶並沒有那麼合群友善,而這是為什麼呢?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寶寶擁有合群友善的能力呢?

造成大多數孩子不合群的三個主要原因:

1.家庭氛圍的原因

即家庭氛圍是否和睦,如果因為父母關係不合,爭吵不斷或者由於工作出差等原因長期不在家,不僅很難從生理上讓孩子感覺環境是安全舒適的,同時,也會和孩子之間缺少親子交流,這種長期父母的愛和回應是缺位的家庭環境非常容易導致小朋友內心上的壓抑,沒有親近的父母可以來依戀或者依靠,寶寶容易形成自卑孤僻或消極的性格傾向。

2.養育方式不正確

特別重要的一條就是溺愛孩子,毀掉一個孩子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讓我們的孩子有一種有求必應的感覺,或者是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才是最棒的,長期使用這種心態來養育我們的孩子,會使孩子有一種虛高的自我評價,覺得自己是無敵的。

第二種不良的育兒方式叫做隨意的訓斥或者打罵孩子,寶寶從小的安全感都是來自於環境和父母,如果他最親最愛的人對他總是訓斥和打罵的,會給他帶來一定的陰影。

如果一個孩子是被訓斥打罵著長大,那麼他對人生中的第一種人際關係—與你之間的親子關係—就得到的是負面評價,可以想像他是多麼恐懼人際關係的交往。

3.交往環境單一

即接觸的人太少或者環境太單一,每天只在自己家玩兒,交往的也只是自己的家裡人。

一些父母因為會特別害怕寶寶被同齡的小夥伴抓傷,被侵犯,所以會過度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和同齡的其他小夥伴一起玩,這種過度保護看起來是在保護,事實上卻剝奪了孩子與同齡孩子交往的機會。

他怎麼可能會鍛鍊出與人交往的技能呢?他又怎麼會與人商量,懂得謙讓,主動爭取?

這期的微課堂是小7老師2017年《新手父母必修課》的第四期,所講的內容是寶寶不合群?社交發育找原因。

如果你認真聽了微課堂的內容,你就會發現,其實社交對於孩子的一生會有多麼重要,而作為父母,我們又在孩子的社交發育中扮演了怎樣舉足輕重的角色。

小7老師說:參與微課堂的家長人數超過了60000人,在線互動答疑實在難以回答到每一位家長的提問。

我精選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熱門典型問題,先送上今天的這篇課堂互動答疑精選!問題如下:

  1. 問題1:金寶貝廣州珠海濱江中心 自己家的寶寶在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其他孩子會過來搶,家長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場景。

    回答:你好,寶寶媽媽。

    在孩子2到3歲的物權概念建立期,玩耍過程中的互相爭搶玩具實屬正常現象,因為孩子在最初是並沒有「你的」「我的」概念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逐漸具備的認知能力。

    面對孩子被別人搶走玩具的現象,如下幾點建議供您參考:

1、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干涉,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先嘗試自己來處理,而不要把成人的主觀感受強加到孩子身上;

2、如果孩子玩具被搶從而情緒失控,需要大人來幫助的時候,建議先安撫情緒,再解決事情。

通過調動同理心,讓孩子知道大人是理解他的感受的,從而平復自己激動的情緒,比如溫柔地跟寶寶說「寶寶的玩具被小朋友搶走了,所以你很難過,對麼?」之後,跟寶寶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你是想要換一個玩具玩,還是還想要剛才的玩具呢?」如果孩子想要把玩具要回來,建議父母拿個新的玩具陪伴孩子一起,去和剛才的小朋友進行交換,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示範;

3、平日裡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此類事件的方法。

比如在家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大人和孩子輪流來扮演玩具被搶走的孩子,讓孩子學會用語言去保護自己的物品,比如大聲喊出「這是我的!」「等會兒給你!」之類的話語,從而可以在適當程度上威懾到對方要搶自己玩具的孩子。

如果玩具依舊是被搶走了,建議按照上述的1、2點再來處理。

問題2金寶貝濟寧中心 小7老師你好,我的寶寶2歲8個月了,在家裡問什麼問題都很積極回答,可是上早教課的時候,小朋友很多,老師提的問題即使是他很擅長的他也不去搶答,等別的小朋友回答了,即使答案錯了他也會學著說,這是怎麼回事呢?

金寶貝廣州蘿崗中心 小7老師 老師好,我家寶寶兩歲七個月,平時都很活波,在家會唱很多兒歌,為什麼課堂上老師讓唱歌,她怎麼也不願意,會退縮

答:寶寶在家裡很活躍,但是到了早教中心或者公共場合卻不願意積極表現,這並不一定是怕生或者膽小的表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會有很多:

1、家裡唱的兒歌是寶寶已經比較熟悉的歌曲,他已經能夠輕鬆掌握並在心理上準備好了,所以能夠很積極的演唱,但是早教中心的兒歌,可能是新學的或有一定難度的,他還不能夠很自如地去把他表現出來,所以不願意進行嘗試。

父母可以試著問問孩子的想法,「你是不是沒有準備好?」「你是不是覺得這個歌有點難?」「你願意等你準備好了再試試嗎?」等。

要學會等待孩子,另外回家之後也可以和寶寶再次通過遊戲的方式複習所學的兒歌,讓他熟悉兒歌,讓孩子了解到有些事情並不是一開始就會的,即使不擅長,但是通過的自己的努力,也一樣可以慢慢做的很好。

2、父母在孩子是否願意在公共場合唱歌表現的太過於關注,會讓孩子產生情緒上的壓力,不斷地催促只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排斥這件事情,因為怕會做不好。

或者是將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比如「你看***都去唱了」「你看***唱的真好,你怎麼不去唱啊?」等等,也會讓孩子不願意去展示自己。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不願意唱,父母可以自己唱,示範給寶寶,一旦寶寶有進步,就一定要立刻給予寶寶正面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在鼓勵的時候要注意用描述性的語言,而不是評論性的語言,三個小技巧:a , 描述你所看見的。

b,描述你的感受。

c , 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比如,比起說「你今天唱歌了,真棒!」,更好的說法是「今天你沒有讓媽媽陪就自己走到大家的前面唱了baba,而且聲音很大,我坐在後面都聽到了,我感到很自豪,你真勇敢。

3、有的時候,孩子不願意去唱歌,只是因為他在觀察,很多時候孩子是通過觀察別人來學習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欣賞別人的表演,並給予掌聲,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會是一種成長和收穫。

問題3金寶貝濟寧中心 老師好,我兒子21個月了,吃的東西特別喜歡跟別人分享(包括家人、小朋友、早教中心的老師),這樣是正常的嗎?

回答:這位家長你好!這個年齡段的家長多數會因為孩子不愛分享而煩惱,而自己的孩子很愛分享,這會讓你覺得不知道這是否正常是嗎?孩子都是模仿大人的,這說明你們家庭氛圍非常好,平時在家是不是一家人經常在一起互相分享食物?孩子天天看在眼裡,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會學會分享,這是很好的習慣啊。

你是不是在擔心孩子物權建立的問題呢?

2歲到3歲之間這一年,是物權意識建立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分享,但不代表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做好分享的榜樣。

家長在家,在朋友面前還是需要互相分享,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和影響。

同時也需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是個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孩子健康成長很有積極意義的問題。

尊重孩子擁有的這些物權,將會促進孩子方方面面的發展。

而尊重別人的物品則是一種社會規則,尊重這個規則會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成功順利地進行社會化

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呢?方法和建議:

1、分開「你」「我」

在家裡面,孩子的玩具、衣服等物品,單獨放在一個位置(衣櫥、箱子等),成人要為孩子創設屬於孩子自己的小角落(如有小臥室或小遊戲室更好),孩子在這裡放著他的小柜子,擺放玩具書籍等物。

孩子是這個角落或這小屋的主人,可按自己的意願來支配、布置這些地方。

讓孩子擁有支配權和使用權。

大人要動,先問問孩子。

同樣,大人的物品和東西也要讓孩子經過容許才可以使用。

孩子還小,也許不了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可以告訴媽媽,讓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可以有「交談和商量」的餘地。

每給孩子添置一件物品時,就要向孩子說明:「這是送給你的」,然後,一定要介紹這件物品的名稱、其主要用途、使用方法、使用時應注意什麼,幫助孩子給新物品找個合適的位置擺放好。

成人要幫助孩子建立物品取放常規,並模範遵守,絕不任意拋棄和挪動孩子已存放好的物品。

有的家長不經孩子允許丟掉和收藏孩子的東西,常常會使孩子傷心。

成人認為不重要的東西有時在孩子眼裡是極其重要的,成人隨意丟棄,很可能挫傷孩子收藏物品的積極性,造成其行為的紊亂,一旦形成亂丟亂扔的壞習慣後,成人再去批評指責往往會無濟於事,很難糾正,有的孩子長大成人,還改不了物件混亂的缺點。

成人或來做客的小朋友要取用孩子的物品,一定要經物件的主人——孩子的允許,並做到有借有還。

還要教育孩子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或物件給同伴玩和使用,或帶到幼兒園給更多的朋友享用,讓小夥伴分享自己的快樂。

2、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

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現在讓弟弟先玩。

」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3、訂立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的。

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4、尊重和承諾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

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買給你。

」說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問題4金寶貝長春中心 老師您好,男寶2歲半,經常說「怕」,怕的內容不具體,有時候怕爸爸、怕媽媽、怕姥姥,或者是怕某一個玩具或者是他隨便看到的一個東西,我們每次都和他說不怕,我們會陪著他,但是還是不管用,也會試著轉移他注意力,但是下次他還會說「怕」,有的時候他確實是害怕得表情,想請問老師該怎麼辦?

金寶貝聊城中心 老師你好!我們家孩子是雙胞胎,8個月就在金寶貝堅持上課,可是孩子還是比較內向,怕生,有1個寶寶剛過三歲突然表現為沉默寡言、看見陌生人或不願意見的人就低下頭,不抬頭,很是擔心,怕她心理上出問題。

金寶貝天津中心 cindy:女孩 兩歲兩個月 從八個月開始表現的認生強烈 誰一看她她就大哭 陌生人來家裡或者外面看她她都哭 現在好點了 不大哭了 但是雙手用手背蒙著眼睛 不愛和人打招呼 見到家裡人也不喊 歡迎方式就是跑來跑去或者拽東西 現在也是同齡的小朋友不跟人家玩 追著大姐姐大哥哥屁股後面玩 還指揮人家 這個那個 嘴裡嘚啵不停~

回答:幾位家長你們好!首先要接納孩子,一般來說嬰兒早期就已表現出個人的性格特點,這種差異就是所謂的氣質。

雖然嬰幼兒氣質存在著穩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變性。

人的氣質涉及先天特診,但也受環境、人際關係、刺激和活動條件的影響。

美國一位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對於膽怯、認生的孩子,家長經常與其「心理交談」是頭等重要的事。

交談之外,家長必須在家創造合適的「熱鬧氣氛」,因為很多孩子之所以心裡緊張,是由於家中缺乏「朝氣」所致。

孩子在感情上感到「孤立無援」,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內向。

建議:1、氣質本身是不分好壞的,比如內向安靜的人較之外向好動的人往往更能從事高難度的研究工作。

要無條件得接納孩子。

在孩子感到害怕或不適應的時候,不要勉強孩子。

2、增加與孩子的「身體接觸」,愛撫孩子,這種「古老」的辦法可以營造家庭的溫暖氣氛。

對家長的撫摸和擁抱,孩子大都會感到愉快和自在。

3、平時多和孩子說話或講故事,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要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孩子一旦將認生的「苦衷」和盤托出,其緊張和焦慮也將減輕甚至消散。

4、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運動和遊戲,體驗快樂的感覺,鼓勵孩子多與小夥伴交往,參加一些群體活動,培養他人際交往的模式,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接觸大自然,並幫助他建立適應性強的性格和社會行為。

安排孩子到朋友和親戚家做客,鼓勵他勇敢地與他人交談。

家長也可以及時參與進去,並要多多鼓勵和表揚。

久而久之,隨著孩子視野的開闊和閱歷的增長,他的性格會有所專病,勇氣也將日漸增加。

總之,家長應儘量給予孩子最大的溫暖、安慰和快樂。

孩子如果感到父母是他堅強的後盾,他的一切快樂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那麼,他將底氣十足、充滿安全感和信心。

小7老師說:育兒的基本原則,溫柔而堅定!

ps:小7老師: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夠幫助到大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所有的爸媽都應該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法則》特別有趣: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