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三個字足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要買玩具?不可以!」「廚房太危險,不可以進來!」「沒做完功課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和小朋友搶東西!」……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詞就會在爸爸媽媽的嘴裡不斷的重複著、強調著——不可以!你是個愛說「不可以」的 家長嗎?

你是不是也像大衛的媽媽一樣,總對孩子說「不可以」?

大家有沒有看過一本名叫《大衛,不可以!》的兒童繪本?這本書是作者長大成人之後,他的媽媽寄給他一些自己小時候的畫稿,內容正是他小時候做過的調皮搗蛋的事情,以及通篇文字基本只有媽媽說的一句話:大衛,不可以。

我們一起簡單分享其中幾個畫面:

1、大衛伸著舌頭,站在椅子上顫顫巍巍去夠糖罐;大衛一身污泥回家,客廳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腳印。

媽媽驚呼:「天啦!大衛,不可以!」

2、大衛在浴缸里鬧翻了天,把這裡當作戲水樂園,不管不顧地肆意玩水;大衛光著屁股跑上了大街。

媽媽大喊:「大衛,不行!不可以!」

3、大衛坐在餐桌旁邊吃邊玩。

把土豆、黃瓜、雞腿叉在一起,做成一個食物玩偶。

大衛對自己的行為非常滿意、非常高興。

可是媽媽卻非常生氣:「大衛!不要吵!」、「大衛,不可以玩食物!」」。

上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感到似曾相識?同時你們是不是也總在對孩子說不可以呢?孩子這一系列看似「小搗蛋」的行為,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我們不都是在這條道上一路長大的麼?為什麼要扼殺她的天性,那麼著急的推著她成人化呢!

經常對孩子說「不可以」會壓制孩子的天性

故事一:

三歲的毛毛特別喜歡玩泥巴、沙子、石頭,或者是喜歡在泥地里奔跑、在雨水裡打滾。

毛毛的爸爸媽媽真的是無法忍受,總會下意識地阻止:「太髒了,不要再玩了!」

專家解讀:

孩子一出生就喜歡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接觸的過程也能夠讓孩子學習到基礎知識。

相關專家這樣跟我們說:「我們通過研究發現,讓孩子在遊戲、運動中全身心的投入,就算把自己弄得髒髒的也有利於身心健康。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剝奪了孩子接近大自然的權利,阻斷了孩子對自然界的認知,對孩子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故事二:

上幼兒園的飛飛總是班上最讓人頭疼的孩子,因為他玩玩具的時候,總是要把完整的玩具拆的七零八落,什麼東西到了他手上都無法恢復原貌了。

為此,老師跟飛飛的父母反映過多次,爸爸媽媽也感到十分抱歉,賠了學校好幾個玩具。

專家解讀:

孩子們是需要被允許搞一些破壞的,這是他們發現事物運行規律的一種方式。

我們要讓他們自由地動手實踐,去剪、去粘貼、去拆、去拼湊東西。

建議大家可以給你的孩子一個工具箱,裡面裝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如固體膠、紙張、不要的瓶蓋、牙籤、馬克筆、棍子、繩子以及各種可以在家裡找到的小玩意兒。

讓他們自由的去摸索這些東西,了解它們的用處並加以自己的想法去創新。

當然,安全第一!

故事三:

吃完飯,5歲的沫沫信心滿滿地走到廚房,伸出小胳膊說:「媽媽,我幫你洗碗吧。

」媽媽趕緊把她帶出去,說到:「不可以,太危險了,你會把碗給打碎的,割破你的手會疼的。

專家解讀:

在孩子的眼中,幫媽媽做家務就像遊戲一樣,不僅打發了時間,還可以學到本事,從而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爸爸媽媽如果像上面那樣拒絕孩子的話,會讓孩子覺得勞動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以後會對勞動產生本能的排斥反應。

爸爸媽媽在孩子表現出勞動熱情時,不能因為害怕孩子搞砸就拒絕孩子。

不妨幫孩子開小水流,看著他洗碗。

總對孩子說「不可以」,危害你想像不到

1、孩子沒有主見

父母的管教嚴格、過度的保護、過分的注意細節,會讓孩子長大成人後欠缺積極性,容易順從別人的意見,自己也會非常沒有主見。

2、做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

小時候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孩子長大後會更加顯得沒自信,做什麼事情都猶豫不決、畏畏縮縮。

沒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動習慣,如果沒有人的指令,自己就不知道該做什麼。

3、喜歡逃避問題

父母從來都不關心孩子做一件事情是否能成功,總認為什麼都不做是最安全的。

這樣會導致孩子長大後遇到問題就逃避、一到關鍵時刻就出問題,在工作中更加沒有擔當。

4、缺乏自信

孩子如果總是被大人禁止或者制止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我不行?我不能做這些事情,所以爸爸媽媽才不讓我做?」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極度缺乏自信,所以很容易受到外在評價、常識、社會氛圍所左右。

5、無法坦率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孩子跌倒了,卻被父母責罵:「不可以哭!」,被迫要忍住。

這樣會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情感,對事物漠不關心、毫不感動,不會痛哭流涕,也不會勃然大怒,聲音沒有抑揚頓挫、表情貧乏,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顯得毫無情感。

這些時候要堅定的對孩子說「不可以」

是不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對孩子說「不可以」呢?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以下這幾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堅定的對孩子說「不可以!」

1、在做危險的事時

生活中不安全的因素很多,比如,電源插座、開水壺、剪刀、煤氣、高樓陽台、火等,當孩子不過是好奇地伸出手時,危險就出現了。

防患於未然是最保險的,要堅決制止把手捅進電源插座里、玩火柴等危險行為,更不要讓孩子從陽台上開著的窗戶里扒身外探。

一旦發現孩子這樣做,父母絕對不能姑息縱容,要立即果斷地說「不可以」。

2、超越規則時

孩子需要一定的規則,這既能讓孩子明確是非對錯的觀念,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

限定什麼是孩子必須要遵守的規則,讓他懂得哪些是他不能控制和超越的權限,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想超越這個權限,比如在公園玩滑梯不排隊,家裡來了客人他卻非要你帶他趕緊出去買玩具。

這時你可以沒什麼商量地拒絕他,底氣十足地向他說「不可以」!

3、威脅到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時

美美從1歲半開始,只要大人不順她的心意滿足她,她就會用手掐人,甚至還咬人。

這就是幼兒最初的反抗和對他人身體的攻擊。

這個時候,媽媽就要緊握住她的手,告訴她「不可以」。

儘管這麼小的孩子還不至於威脅到大人的安全,但是很多兒童在進入幼兒園後,會出現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打人、咬人、搶玩具,會對其他小朋友造成傷害。

4、推卸責任時

即便是再小的孩子,都知道犯了錯誤是件令他害怕的事情,他會為了逃避懲罰而推卸責任,乃至說謊話。

這時,大人就要對他的這種行為說「不可以」,告訴他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還有,當他不做那些他應該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比如出門玩不自己拿水壺,家長也要說「不可以」,拒絕他把自己的事情推給別人做的請求。

更多內容,請看:

家有5歲男孩嬌滴滴,父母怎麼破?男孩子的勇敢和堅強,不是板著臉訓出來的

孩子4歲前後出現這種現象,當心是不良情緒纏上了寶寶 這幾招父母做對了嗎?

別不當回事兒,小嬰兒吃奶時呼吸不暢、睡覺前哭鬧,可能是患上了鼻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這些事情千萬不能容忍

其實很多女性在沒有做媽媽之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做了錯誤的事情,再說是別人,人家小孩兒的父母做了一些過分的事情,自己忍一忍也就過去了,畢竟礙於面子也不好說什麼。但是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有些事情...

孩子長大了,卻不愛跟父母談心了

「我算看明白了,這孩子周末回家,根本不是看望我跟他爸的,他是回家看望他的寶貝電腦的。上周末在家整整憋了兩天,總共也沒跟我們說上三句話!」以上抱怨出自一位普通的高一學生家長之口,也代表了很多為人父...

五條規矩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老人有句話說是「三歲看八十」,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熊孩子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正值孩子建立自己的世界觀的開始階段,如果有些行為爸媽沒有及時制止或約束,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

2歲的孩子經常動手打人,該怎麼治?

「朵媽,我家寶寶23個月了,最近突然變得愛動手打人。我嚴厲制止,可是不管用。很怕他以後變成小霸王,去了學校也天天打人,怎麼辦?」最近我收到了好幾條類似的留言,媽媽們表示一聽說自家的娃闖禍打了人,...

如果你這麼管孩子,可能會越管越糟

三歲的飛飛,特別愛看《粉紅豬小妹》,尤其喜歡小豬一家一起踩泥坑那一集,他在家裡把什麼東西都當泥坑踩,有段時間那些不耐踩的玩具都被他踩壞了,媽媽看著心疼,每天都會嚴肅地對他說好幾遍:「不許踩玩具。...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怪癖」

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怪異」的行為,令大人不可思議、一籌莫展,比如酷愛廢棄物、垃圾,有異食癖等等。父母雖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但對改變孩子的怪毛病卻收效甚微。孩子到底怎麼了?他們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