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錯誤管教會毀掉孩子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7-02-02 凱叔講故事
凱叔說
kaishushuo
大約從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慢慢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了。
所謂物權概念就是物體的歸屬權,它是我的?是你的?還是共享的?當孩子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時,家長會發現之前特別「大方」的孩子,突然間變得「小氣」起來,對自己的東西看得特別牢,即便是媽媽,他也不願意分享。
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會當成是自己的搶過來,完全是一副「小霸王」模樣。「偷東西」也是孩子這一時期的表現形式。
這時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誤以為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就可以拿走,這是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導致的,這時候是孩子只是「誤拿」而不是「偷拿」,他們並沒有「偷「這個概念。
作者 | 閆涵
1
晚上,媽媽群里,有位媽媽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鄰居家的男孩,4歲了,最近從幼兒園放學回來,父母經常在他的書包或者衣服口袋裡發現玩具。
有時候是幾個串珠,有時候是一塊拼圖,有時候是幾個彩色雪花片。
不光在幼兒園這樣,有時去別人家玩,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偷偷塞到背包里。
問他怎麼回事,剛開始還承認,後來漸漸地就什麼都不說了……
這種情況頻繁出現,大人已經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無可奈何,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辦。
看到這條消息,我正哄孩子睡覺,怕家長一衝動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抓緊回復了這樣一段內容——
四歲左右的孩子,沒有偷的概念。
男孩子晚熟,可能還分不清你我的界限,只因單純的喜歡,就拿回去了。
家長最好不要反應過度,和老師商量商量,一起跟小朋友說,如果喜歡,想拿回家去,要跟老師申請,不是自己的東西,沒經過允許是不可以拿回家的。
以此慢慢建立孩子的邊界概念。
還有個群友,剛剛逃離空氣糟糕的北京,去了南方一個天高水闊的美麗城市,3歲半的兒子也入托當地幼兒園。
剛入園那幾天,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常常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問起來,孩子就說:「我喜歡,它們都是我的好朋友。
」
群友也有點焦急,想讓大家幫她出出主意。
其實,當孩子離開昔日熟悉的老師和夥伴,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時,心理壓力會很大。
這時,他們往往喜歡跟沒有攻擊性和傷害性的玩具做好朋友,因此才會有「邀請玩具回家」的舉動。
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孩子說明玩具的歸屬,引導他們正確處理類似「想要或想在一起」和「先申請再行動」的先後順序。
最重要的是,家長對孩子這類的行為一定要保持平和態度,別用成年人的道德標準去衡量。
我小時候,就曾親眼目睹自己的小夥伴因此受到羞辱。
對孩子這方面的心理,我感觸很深。
2
那時我大約五六歲,跟一個小夥伴去田裡玩。
她比較調皮,摘了別人家一個大南瓜。
南瓜也沒拿回家,只是找了塊空地,把瓜砸爛,還找來些薄鐵片切著玩兒,記得當時我倆還模擬了媽媽做湯的場景。
當天晚上,我去她家拿東西,正碰上南瓜的主人找上門來,口口聲聲指責小夥伴偷了他們家剛熟的南瓜。
小夥伴的媽媽臉上掛不住,直接一個大巴掌呼上來,一邊打女兒的臉一邊罵:「讓你手賤,讓你偷別人東西……」,一邊跟南瓜的主人道歉。
小夥伴懵了,等反應過來,竟然沒哭,一滴眼淚都沒掉。
她先看了我一眼,然後直勾勾地看著她媽媽。
那神情,直到今天我仍然記憶猶新。
後來,她和我說:「我不恨別人找來,只是恨媽媽什麼都不問,上來就打我。
」
本來她在媽媽面前是個「小話嘮」,什麼都喜歡跟媽媽說,但自從那次被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罰後,她慢慢變得不怎麼愛和媽媽交流了。
現在想來,她的媽媽就是這樣失去了女兒對自己最基本的信任。
未經允許動別人的東西的行為,在大人眼中就是「偷」。
但對於孩子,尤其是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可能只是大腦萌生了「想要」的念頭後,直接產生行為反射——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多都還不具備完全的行為控制能力,也不清楚「偷」和「拿」之間的區別。
小時候,我也曾偷偷拿過爸爸的零錢,每次不多,就一兩毛,最多五毛錢。
上世紀80年代,大家的日子都比較緊巴,很多家庭的日子都很清貧,我家也一樣。
因為沒有零花錢,校門口的小攤兒又經常有賣貼畫、瓜子、大米球的,我忍不住誘惑,就偷偷拿爸爸的錢去買零食。
有次放學回家,我聽到媽媽和爸爸在嘀咕,說的正是我偷偷拿錢的事。
我這才知道,我拿錢的行為,大人是知道的。
但他們沒打我也沒罵我,反而商量著把有限的工資擠出來一點給我做零用。
每個月在一本地理書里給我放一些一毛兩毛的錢,總額不超過2塊,不低於1塊,我可以自由使用。
得知他們的決定時,我內心是羞愧的,從那以後再也沒偷偷拿過他們的錢。
不僅如此,我還通過自己管理零花錢,養成了最初的理財習慣。
為了研究小時候偷偷拿父母的錢是不是個例,我在一個群里做了調查。
很快,就有數位媽媽分享自己的經歷——
超過六成的人有偷偷拿父母錢或親戚家東西的經歷,證明孩子有時候真的沒有惡意,只是想吃糖、想要漂亮東西的想法占了上風。
3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當孩子有不經允許私自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時,爸爸媽媽們可以坐視不管。
只是,我們要找到一些方法,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根據自家孩子的性格,進行適當引導——
探究孩子拿東西的深層原因
6歲以下的孩子,無非是邊界感不清,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據為己有。
這時候,身為家長,我們需要耐心引導。
對沒上幼兒園的孩子,在家要注意引導其明白「哪怕家庭成員之間的物品,想動也是要經過主人同意的」。
對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家長需要和老師商量好,一方面家長在家明晰物權概念,讓小朋友養成拿別人東西要經過同意的習慣;一方面老師在學校要多給予孩子關注,如果發現小朋友把東西裝到自己書包里,不要粗暴地扣上「壞孩子」或「小偷」的帽子,而要告訴孩子喜歡的話需要和老師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帶回家繼續玩。
6歲以上的孩子,要看看家裡給的零花錢是不是足夠,孩子的合理物質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
除了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加零花錢,更要注意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
切忌拿羞辱當教育
當孩子出現私自拿東西的行為,有部分家長會用打罵方式的來讓孩子長記性。
但我始終覺得這不是最適合的方法,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小夥伴,媽媽打她罵她,導致的結果是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別說絕大多數孩子是無意中有了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即使孩子真的有意偷竊,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大發雷霆之前,也一定先理性思考孩子的現實情況,是什麼事情使得孩子在產生需求和遇到困難時不來向爸爸媽媽求助,而是自己想方設法去解決?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小學時,學校要繳資料費,錢不多,只有5塊而已。
她卻不小心弄丟了,怕被罵,就從爸爸的口袋裡偷偷拿了5塊錢交給老師。
結果,她原來那5塊恰恰丟在家裡了,一下子露出了馬腳。
她媽媽不由分說把她罵了一頓,還說「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染上了偷雞摸狗的毛病」。
我聽她講這個故事時,聽到更多的是她對父母的失望,因為從小到大,每次她發出求助信號。
收到的都是父母的責罵,「笨、粗心、臭打扮、亂扔東西」等等,都是親生父母給她貼上的標籤。
所以,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別急著發火,先想想原因。
如果因孩子的行為造成物品損壞,一定要賠償
老早之前和一個讀者朋友聊天,他說小時候從來沒喝過汽水,有次忍不住偷拿了小賣店的汽水喝。
他媽知道這事後,不打不罵,只是問他有沒有勇氣和自己一起去把錢還給人家。
七八歲的他已經有自尊心了,不願意去。
她媽媽沒有強迫他,只是表示理解,然後自己去給小賣部的老闆賠禮道歉。
他說:「從小到大,媽媽為我做的很多事我都記不得了。
但那個夏天,媽媽的背影卻刻在了我心裡。
她沒打我沒罵我,可從那以後,我再沒偷拿過任何人的錢和東西。
現在,我有了孩子,帶她去商場,她損壞了東西,我也會找工作人員主動賠償。
」
這位媽媽傳遞給孩子的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人只有學會了負責任,才會從內而外充滿力量。
當然,如果用了引導、暗示、提醒等各種方式,孩子還是改不了不經允許拿別人東西的毛病,就需要面對面地進行批評教育了。
孩子的童心是一張白紙,可以向善,也可以從惡。
養育一個孩子,最難的地方就在於我們務必在孩子面前收起惡的一面,讓孩子更快樂地向美好善良的方向奔跑。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因此成長為更美好更善良的人。
凱叔問
如果您的孩子偷拿了家裡或者別人的東西,您會怎樣做呢?記得在留言裡討論哦。
作者:閆涵,國家育嬰師,專注兒童心理,做最懂孩子、最尊重孩子的媽媽;蒙台梭利育兒踐行者,用親歷經驗讓您的育兒少走彎道。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閆涵媽媽,ID:yanhanmama2016,轉載已授權。
--------End---------
當孩子把幼兒園的東西帶回家
最近,班級里好幾位小朋友的家長向我反映了一個同樣的問題:孩子總是將幼兒園的小玩具偷偷帶回家。有的小朋友把帶回去的玩具跟爸爸媽媽一起「分享」;有的小朋友把帶回去的玩具偷偷藏了起來,最後被爸爸媽媽發...
發現孩子偷東西,鬱悶、傷心、該怎麼辦?
孩子5歲,已經在讀幼兒園。最近我發現他的書包裡面經常會出現一些沒見過的東西,比如陀螺、游戲卡片等,而這些東西我從來沒給他買過。剛開始我問起他是從哪裡來的,他還說是某小朋友送給他的,或者借給他的。...
3-6歲孩子教育問題集錦,推薦父母收藏
孩子長到三歲之後,父母們普遍反映孩子好帶多了,不會動不動就哭鬧了,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了,能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了……同時父母也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等,甚至還會要...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長的錯!
孩子在兩三歲以前,不願意分享不叫自私,那是自我。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看不到、理解不了別人的需要。他們正全情投入在體內那個「自我」快速拔節生長中。若孩子到了五六歲仍然不懂得...
孩子「偷東西」?這都是藏、占有敏感期在作祟!
在孩子的藏、占有敏感期,大多數的家長可能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會偷偷地把他喜歡的一些小玩意兒、小玩具裝在口袋裡帶回家裡,而且被追問的時候有些還不說實話……這不就是「偷東西」嗎?先不要著急下定論,...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請正視孩子的偷拿行為!
上周五吃完晚飯,孩子他爸樂呵著拿出一本郵集,說是特別紀念版,叫上孩子一起看。因為郵票上的字特別小,孩子他爸嘀咕了一句:「要是有個放大鏡就好了。」這時,貝貝飛快地跑到房間拿出了一個放大鏡遞給爸爸...
學會這幾招,就能解決寶寶動手搶別人東西的壞習慣
上周帶著小甜橙在小區的遊樂場,一個4周歲左右的寶寶到處飛奔並搶其他人玩具搶不到就推倒別的小朋友,這個媽媽完全不理會只顧玩自己手機。後來她的小孩和一個比較小的小朋友搶奪汽車玩具,對方爺爺擔心孩子受...
寶寶「偷」東西 與物權意識有關?
不少媽媽在寶寶上幼兒園後,總會在孩子的口袋裡、書包里發現一些不少自己買個孩子的東西。這讓媽媽們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寶寶小小年紀怎麼就學會偷東西了?!麻麻們要hold住,別輕易把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
正確面對孩子的「自私」,家長要這樣做
孩子到了自我意識萌生的階段,有時會出現一些「自私」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有霸占玩具、私藏東西、搶占家人等。很多父母感到很頭疼,對此「自私」行為所採取的政策就是斥責打罵, 希望孩子不要養成自私的壞習慣...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
孩子偷拿幼兒園的東西怎麼辦?他是在「偷竊」嗎?
最近從幼兒園回家,明明媽經常在明明的書包或口袋裡發現不是明明的東西。有時是一塊拼圖,有時是一個玩具,有時是幾個雪花片...不光是在幼兒園,有時去別人家玩,明明也會偷偷拿走喜歡的東西。為此,明明媽...
孩子不願分享就是自私嗎?3分鐘看懂分享那些事!
想必不少家長說過下面這些話:「你大,要讓著弟弟。」「別這麼小氣,跟小朋友一起玩吧。」「不就是個娃娃,給人家玩一下又沒什麼。」孩子拒絕分享,就意味著:沒禮貌、自私、小氣
孩子自私、小氣、不願分享?那是媽媽不懂得這4點
周末和朋友一家一起去野營,看著我孩子們在一邊玩的開心,朋友略帶傷感的抱怨:現在孩子什麼都好,就是特別自私,不願分享,小朋友去我家玩要玩玩他的玩具他不肯,吃他的零食也不讓,拿他的東西就會奪下來,還...
孩子悄悄拿回別人家東西,你慌了嗎?
前兩天,一位媽媽向我諮詢了一個有些沉重的話題:她上三年級的女兒在班上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被老師和同學發現,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媽媽聽說後,非常氣憤,回家狠狠地批評了女兒,回想起之前也有過一次這樣...